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抽液基础上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对照组常规抗结核加抽液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行B超探查,治疗组多房积液、纤维分隔、胸膜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能减少胸膜粘连、肥厚,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2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放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9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47例、43例,在规则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留置胸腔静脉导管,并向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万+生理盐水20mL/次,对照组常规抗结核加抽液治疗。结果治疗组胸水吸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内留置静脉导管联合注射尿激酶可加速胸水的吸收,减少胸膜分隔、粘连和多房的形成,减轻胸膜肥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曹敬银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180-1181
目的探讨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将8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胸穿抽液后注射生理盐水20ml稀释尿激酶10万u,对照组在抽液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两组抗结核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优于对照组82.9%(P<0.05);抽液量2486ml,优于对照组1817ml(P<0.05),治疗组胸膜增厚粘连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尿激酶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有辅助治疗作用,可减少胸膜粘连。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辅助用泼尼松及单纯胸腔抽胸腔积液(胸液)3种方法对结核性包裹性胸液患者胸液引流量、胸液消退时间及胸膜增厚的影响。方法将7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泼尼松组和单纯抽胸液组。给予尿激酶组患者胸腔内注射10万单位尿激酶后持续胸腔引流,泼尼松组患者每日服用泼尼松25mg加间断胸腔穿刺抽胸液,给予单纯抽胸液组患者单纯间断胸腔穿刺抽液。观察抽出的胸液量、胸液消退时间、胸液消退后及胸液消退后6个月时胸膜厚度。结果尿激酶组胸液引流量较其他2组明显多,胸液消退时间较其他2组短,胸膜厚度也较其他2组轻。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液能有效防止胸膜增厚,缩短胸液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5.
胸腔静脉导管留置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60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郑法德  刘斌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0):1262-1263
目的观察每周胸腔注射尿激酶联合静脉导管留置治疗胸膜粘连分隔的效果。方法渗出性胸膜炎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胸腔静脉导管留置,每周1次胸腔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0.9%氯化钠20ml;对照组常规胸腔穿刺仅注射0.9%氯化钠20Hd。两组口服化疗方案均为2SHRZ/4HR。结果治疗8周后,B超检查:形成纤维分隔、粘连及胸膜肥厚,治疗组3例,对照组12例(P〈0.01);胸水消失时间:治疗组(18.3±4.2)天,对照组(22.6±5.6)天(P〉0.05);胸膜厚度及肺功能FEV,%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胸腔注射尿激酶联合静脉导管留置可以减少胸液分隔,粘连及多房的形成,减轻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汪慧兰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7):1057-105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为常规口服抗结核药物及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胸腔抽液后注入异烟肼0.2 g,地塞米松5 mg。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胸水吸收及胸膜肥厚粘连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6%)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4%)(P〈0.05);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9.4%)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0.6%)(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快速消除胸水及减轻胸膜的肥厚粘连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观察降低胸膜肥厚粘连的疗效。方法抽取胸腔微管闭式引流、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35例)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术(35例)2组。两组均采用2RHEZ/4RH方案 激素治疗,治疗组胸腔微管闭式引流、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几次,降低胸  相似文献   

8.
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420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石莲 《临床肺科杂志》2005,10(2):177-178
目的观察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胸膜粘连分隔的效果。方法渗出性胸膜炎4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0例。治疗组,每周一次胸腔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 0.9%氯化钠20ml 雷米封注射液0.3g 丁胺卡那注射液0.4g;对照组胸腔内仅注射后三种药物。二组口服化疗方案均为2SHRZ/4HR。结果治疗8周后,B超检查胸腔积液情况:形成纤维分隔、粘连、胸膜肥厚,治疗组10例,对照组86例(P<0.01)。胸水消失时间:治疗组(24.1±4.1),对照组(19.4±4.9),(P>0.05);胸膜厚度:治疗组(1.58±0.21)mm,对照组(1.96±0.48)mm(P<0.01);肺功能FEV1%治疗组(90.3%±1.4%),对照组(81.4%±2.9%),FVC%治疗组(95.8±2.1%),对照组(87.6%±3.0%)(P<0.01)。结论胸腔注射尿激酶可以减少胸液分隔,粘连及多房的形成,减轻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3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置引流管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盐水50毫升。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胸穿抽液处理。结果治疗组胸水吸收时间明显缩短,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胸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加快吸收、减少胸膜肥厚粘连疗效显著,且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节省费用,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胸腔注射尿激酶减少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膜粘连的效果。方法 收治渗出性胸膜炎 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60例。治疗组第 1、2、3次抽液后注射尿激酶 10万IU+生理盐水 20ml,化疗方案等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20ml,化疗方案等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 胸液吸收时间治疗组 20.2±3.1d ,对照组 19.6±4.2d(P>0.05 )。抽液总量 ,治疗组 3648±512ml,对照组 2934±478ml(P<0.01)。抽液次数 ,治疗组 5.2±1.6次 ,对照组 4.8±1.6次 (P>0.05 )。形成纤维分隔、多房积液 ,治疗组 2例 ,对照组 9例 (P<0.01)。 2月后B超查胸膜厚度 ,治疗组 1.22±0.19mm ,对照组 1.48±0.32mm(P<0.01);肺功能FEV1% ,治疗组 89.2%±1.6% ,对照组 82.3%±2.1% (P<0.01)。FVC%治疗组 94.3%±2.2% ,对照组 90.2%±2.4% (P<0.01)。结论 胸腔注射尿激酶能减少胸腔分隔、多房的形成。减轻胸膜增厚 ,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科胸腔镜结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胸腔镜+尿激酶组)及对照组(尿激酶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胸腔镜介入下治疗后再注入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只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治疗两个月后再粘连情况、胸膜厚度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胸水纤维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为25.0%(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100±250)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00±180)ml(P<0.01);治疗组的FEV1/FVC及FVC(%)改善率、胸膜厚度改善值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内科胸腔镜结合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可以显著减少胸腔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减轻胸膜肥厚,以及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腔内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方法 将6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静脉留置针引流胸水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照组采用传统抽胸水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腔内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能有效加速胸水的吸收,减少胸膜肥厚、粘连及包裹性积液.  相似文献   

13.
彭浩  王军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890-1891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654-2)联合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为常规口服抗结核药物及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胸腔抽液后注入654-2 20 mg,地塞米松5 mg。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胸水吸收及胸膜肥厚粘连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5.2%)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4%)(P〈0.05);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7.4%)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8.5%)(P〈0.05)。结论 654-2联合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快速消除胸水及减轻胸膜的肥厚粘连情况。  相似文献   

14.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预防结核性胸膜炎粘连肥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urokinase,UK)对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膜粘连、肥厚的影响。方法4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注药组(20例)和非注药组(20例),注药组每次抽液后注入尿激酶(3~5万u 生理盐水20ml),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注药组抽液次数、抽液量、胸膜厚度、胸膜粘连度与非注药组相比(P值<0.01〉有显著差异。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能显著增加胸液引流量、能有效降低胸膜粘连、肥厚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并胸膜粘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00-100
我院自2004年3月~2008年1月,对自起病至入院确诊不超过3周,胸腔积液有包裹分隔的结核性胸膜炎,进行常规抗结核和抽液治疗,对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抽液困难,超声提示胸腔内有包裹性积液并有网络分隔的病例,进行了注药组和非注药组。随机抽样分组,通过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对包裹性积液和胸膜粘连的影响进行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6.
腔内注射尿激酶预防渗出性胸膜炎纤维分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自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5月对住院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 30例 ,通过向胸膜腔内注射尿激酶 (urokinaseU K) ,观察胸膜腔内纤维分隔及胸膜厚度和肺功能的变化。对象与方法选择中等量结核性胸膜腔积液 6 0例 ,年龄 17~ 5 8岁 ;男2 7例 ,女 33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30例。两组均给予 2 HREZ/ 4 HR方案化疗 ,同时胸腔抽液 ,每周3次 ,全部患者均于抽液前行超声检查以定位穿刺点了解胸膜腔内是否有纤维分隔形成 ,每次最大抽液量不超 12 0 0 ml,直至胸腔积液厚度 <0 .5 cm,不宜抽出为止。治疗组在每次抽液完毕注入生理…  相似文献   

17.
陈伟 《临床肺科杂志》2006,11(2):146-147
目的探索斯奇康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效果和副反应。方法将64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胸穿抽液后胸腔内注射斯奇康2ml(0.7mg),对照组在抽液后未注射斯奇康,两组的抗结核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斯奇康治疗组胸水吸收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斯奇康胸内注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有助于加速胸水的吸收和减少胸膜增厚粘连,未发现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胸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胸腔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62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全身抗结核和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间断注入尿激酶10万IU,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间断胸腔穿刺抽液.分别观察胸水总量,胸水吸收时间,胸膜肥厚、气胸、胸膜反应、血性胸水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胸水总量、胸水吸收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胸膜厚度、气胸、胸膜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性胸水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胸腔置管持续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好,能有效增加胸水排出量、缩短胸水吸收时间、减少胸膜肥厚、减少穿刺并发症,血性胸水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19.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初治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37例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19例),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抽尽胸水,治疗组胸腔内注入NS100ml 尿激酶10万IU,其他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抽胸液总量(3361±1208)ml,对照组(2485±1455)ml(P>0.05),3个月后测胸膜厚度,治疗组(1.24±0.30)mm,对照组(1.56±0.40)mm(P<0.01),胸膜粘连发生率治疗组16.7%,对照组47.4%(P<0.05)。结论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超声引导穿刺抽液并注入尿激酶治疗老年胸腔积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对胸膜增厚程度不同的多房性、包裹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收治的76例老年包裹性、多房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分为A,B两组,给予胸腔穿刺抽液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其中胸膜增厚>5 mm 14例为B组;对照组36例分为C,D两组,给予反复胸腔穿刺抽水治疗,其中胸膜增厚>5 mm 13例为D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其他临床资料无差别,具有可比性;注药24h后抽液,B超定点测定首次注药前后的抽液量、胸膜厚度、纤维素分隔积分,差值结果作单因素卡方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用药后抽液量增多,胸膜厚度变薄,纤维素分隔减轻(P<0.001).C组、D组与B组的3项观测指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胸腔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能促进胸水引流、减轻胸膜肥厚、粘连,疗效肯定;对胸膜增厚>5 mm的病例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