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通过对果实、种子类药物在中医临床应用炮制探讨,考证了有关本草对本类药物的炮制记栽以及炮制原理的论述,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充分肯定了历代本草记载的“逢子必炒,见仁即捣”的合理性,认为对于这一传统的炮制原则,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更应该发扬光大,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防病治病和预防保健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中医传统用药中,多数种子类及部分果实类药材皆要炒后入煎,故有“逢子必炒”之说。子实类药材是否要经炒制后才能入煎,本文就汤剂而言,结合文献资料,从药物浸出原理、植物学的组织结构、炮制目的三个方面阐述炒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种子类中药逢子必炒的炮制理论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但在种子类中药炒制机理研究中,其炒制过程的内在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尚不清楚,药效物质不明确,且缺少特征性质量标志物,难以有效控制质量。揭示种子类中药逢子必炒共性规律,对于建立中药饮片特征性质量标准具有指导意义。基于逢子必炒炮制理论的研究,提出采用谱效相关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炒制过程化学成分及药效作用变化,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揭示炒制过程共性变化规律;同时,结合体内过程研究,阐明炒制过程对药效物质的影响,进而明确中药的体内药效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采用一测多评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等方法,研究建立中药饮片特征性质量标准,指导中药饮片规范化炮制和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果实、种子类药物在中医临床应用炮制探讨,考证了有关本草对本类药物的炮制记载以及炮制原理的论述,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充分肯定了历代本草记载的"逢子必炒,见仁即捣"的合理性,认为对于这一传统的炮制原则,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更应该发扬光大,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防病治病和预防保健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辨证施治用药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储藏的不同要求,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不论是植物药、动物药或矿物药,绝大多数都要经过加工炮制后才能应用。炮制的目的各有不同,现列举一些,以期共同重视炮制工作,提高中药质量。1增强药物疗效中药除通过配伍来提高疗效外,还可通过炮制来提高疗效。一些种子类药材如决明子、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被有硬壳,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炒后表皮爆裂,有效成分便于煎出。另一些药材炒后产生焦香气,可增强健脾消食作用,如谷芽、麦芽、山楂等;蜜炙款冬花、枇…  相似文献   

6.
醋炙沙苑子     
沙苑子正品来源于豆科植物扁茎黄芪 (AstragahlusComplanatusR .Br)的干燥成熟种子 ,是果实类常用中药。其性温味甘 ,归肝肾二经 ,具有补肝益肾 ,固精明目之功。主要用于肾虚腰痛 ,遗精早泄 ,小便频数等症。目前临床所用沙苑子炮制品主要有 2种 ,即生用或盐水炒过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本院的专科特色和临床需要 ,对沙苑子的炮制方法进行改进 ,发现醋炙沙苑子对某些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现对其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作简单介绍。炮制方法 :取生品沙苑子用醋拌匀 ,待醋液被药料吸收后 ,置锅内用文火翻炒 ,待炒至药…  相似文献   

7.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医疗和治疗的需要 ,对中药材进行的加工处理过程 ,中药炒炭是中药炮制的方法之一 ,是将中药材炒至内部焦黄、外表焦黑 ,且仍存在原来气味即“存性”以达到缓和药性 ,增加药物收敛、止血、吸附功能。炒炭多用于炮制具有止血功效的中药 ,如炒地榆、炒蒲黄、炒枝子等。炒炭的操作要领是注意“存性” ,这与药物直接烧成炭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药物直接燃烧成炭就会失去药物本身的有效成分 ,起不到治疗作用。  炒炭的操作关键在于掌握火候、火候太过则易成炭 ,使药物丧失有效成分 ,火候不及又达不到炮制的目的 ,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药炮制,古称“炮炙”,系指用火加工处理的方法。从原始社会开始的炮制主要是用火加工处理药物。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专门技术,其方法有五大类,有修治法、水制法、火制法、水烘制法、其它制法。    古人云:“自古炮制贵适中,太过不及效难成。”我在药物蒸制中摸索出一中新法,现介绍如下,以飧同道。    将净选的药物加入辅料(酒、醋等)或不加辅料(清蒸)装入蒸制的容器内,加热蒸透或至规定程度的方法。其目的是: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的应用疗效。方法用回顾性的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236例接受中药炮制用药的患者,其中炮制药类有苷类药物、挥发油类药物、鞣质类药物和生物碱类药物,分析四类药物对患者的疗效。结果苷类药物、挥发油类药物、鞣质类药物和生物碱类药物经过炮制后,其治疗有效率均较高。结论合理对中药进行炮制,炮制过的药类能够有效降低或彻底消除自身毒性,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药炮制方法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70例,给所有患者服用炮制后的中药,其中含有生物碱类药物、苷类药物、鞣质类药物以及挥发油类药物,对患者服用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服用炮制后的中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各类成分药物的总体有效率均达到90%,其中含苷类药物的总体效率达到100%,服用炮制类药物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将中药药材进行加工和炮制,炮制方法不同,其临床疗效也不同,将中药药材进行炮制,可以降低药物中的毒性和副作用,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用药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上的使用效果。方法我院针对2016年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了中药治疗,所有的患者使用的中药都是炮制方法,所使用的中药类型具体有生物碱类、苷类、挥发油类和鞣质类药物,通过对这些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了其治疗疗效。结果通过中药炮制的方法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明显,所使用的上述中药类型的有效率为95.5%、100.1%、93.1%以及92.9%,通过炮制的方法能够使药物中的毒性进行有效的减少。结论以中医辨证施治以及药物使用的规定为出发点,将中医理论指导进行有机的结合,对中药材使用炮制的方法进行加工,中医在炮制方法的加工下其临床疗效会受到影响,通过加工炮制,能够让中药的毒性进行有效的减少或者完全消除,对于病情的治疗效果显著,医学临床上应该对该中药炮制方法进行重视。  相似文献   

12.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辛、苦、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等功效。中医临床应用有生品与炮制品之分。牛蒡子传统炮制方法有单炒、酒炒、酒蒸法等,现代以清炒为主。牛蒡苷是牛蒡子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作用及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采用中药治疗的患者80例,患者所服用中药均进行炮制,中药类型包括挥发油类药物、苷类药物、生物碱类药物以及鞣质类药物,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药炮制后的临床疗效显著,而其中挥发油类药物、苷类药物、生物碱类药物以及鞣质类药物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1%、100.0%、95.5%、92.9%,炮制后能有效降低中药的毒性。结论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要求和用药要求,并结合中医理论指导来对中药材进行炮制加工,中药炮制方法会直接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中药材在炮制后能让药物的毒副作用完全消除或者显著降低,让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因此临床中应加以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4.
药材经炒炭后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治疗各种出血症,已有很长的历史。长期的医疗实践证实经炒炭药物确实能够提高疗效。自60年代以来,规范了炒炭药物的炮制方法,揭示其炮制原理,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成分及药理研究,使中药炒炭法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1炒炭的目的历史上炒发药物的应用是多方面的。自“十药神书”以后炒炭的目的逐渐偏于止血,目前炒炭药的主要目的是便于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1增强止血作用如侧柏叶生用凉血止血,炒炭后增强其止血作用h’;荆齐生品祛风解表止血,炒炭后则突…  相似文献   

15.
笔者根据自己对中药加工炮制的实践,针对不同加工地制方法及不同品种的加工炮制质量标准,在加工炮制的实际操作中如何掌握质量控制的要点,谈以下几点体会.1净制要“净”,突出一个“净”字药材在切制、他炙、调配或制剂前,都必须先进行净制,以选取规定的用药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和杂质.以符合用药要求,达到净药材的标准.对不同药物要根据标准要求掌握加工炮制的重点.如:全草类品种,蒲公英、紫花地丁须拣净石块,除去泥沙;稀签草、里早莲、高蓄等要除去地下部分.果实类:连劫、山莱芜、覆盆子要除尽果核及果柄.花类;辛夷、…  相似文献   

16.
王金熬 《中外医疗》2011,30(14):137-137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其机理。方法通过制霜法、加热法、净制法、水制法、加辅料法、水火共制法等加工炮制后,能达到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或副作用。结果适当加工炮制可降低或消除中药毒性或副作用。结论中药通过适当加工炮制可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或副作用,更好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振子Gax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临床上生栀子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而炒炭褥子则无此作用。主要用于止血,吐血、便血、血痢。栀子的炮制方法从汉代起在历代的医方本草和炮制专著中都有记载。汉代为擘法《伤寒论》,近晋代有“烧末”的记载《肘后备急方》,唐代为去皮用《惫急千金要方》,宋代则为“槌碎”《太平圣惠方》、“烧存性”(《普济本事方》)、“炒”(《校注妇人良方》)和“姜汁拌炒”《疮疡经验全书》,元代则有“炒焦”法和“治血病炒黑用”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醋,古时称为苦酒,又名酢、醯。其味酸苦,性微温。在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中,是一种常用的液体辅料。药物的炮制可以影响药物的归经,通过加入辅料能对人体产生选择作用。醋,味酸入肝经属木。常用于炮制收敛止痛类药物。醋,也是很好的溶媒,能提高某些药物有效成分的溶解和煎出,有矫臭矫味的功能,并可减轻药物毒性。中药炮制用醋,主要有醋炒、醋煮、醋淬、醋拌蒸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药加工炮制的目的 是为了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副作用,增强药物的疗效,改变缓和药物的性能,便于药物的临床制剂、调剂、服用,以及用马钱子治疗疾病的临床实践,探讨了马钱子临床应用不宜采用传统的砂烫、油炙、炮制方法,而应以生用为宜.并介绍了用水飞法加工生用马钱子的炮制技巧.  相似文献   

20.
黄同德  周贵枝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733-1734
辅料在中药炮制中的作用很早就被重视。早在战国时期《灵枢经》邪客篇的“秫米半夏汤”即注明用“治半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把中药的炮炙方法及用辅料炮制药材的方法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如浸法分:盐水浸、蜜水浸、浆水浸、药汁浸、米泔浸、酒浸、醋浸。制法分:蜜制、猪胆制等[1]。后世各家本草也对辅料炮制药材做过专述,对后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保证药物质量都有启迪作用[2]。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讨论。1加辅料炮制可改变药性,缓解毒副作用[3]1.1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炮制辅料常用醋、黄酒或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