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前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928-1929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是耳鼻喉科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是一种黏膜上皮源性肿瘤。该病的发病率约占鼻腔肿瘤的0.4%~4.7%,一般鼻腔及鼻窦同时受累。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易复发及恶变.因此应尽量彻底切除。现将我院手术的21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永红 《河北医药》2011,33(4):583-583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属于上皮源性肿瘤,是常见的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发病率为0.4%~4.7%,具有侵袭性、易复发、易恶变的特点,故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成功的关键,传统的手术方法为鼻侧切开术,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发展,内镜下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已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鼻漏和无复视、斜视及其它并发症。术后随访4个月~1年,65例治愈,5例肿瘤复发。经再次鼻内镜手术后又随访12月以上,未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治疗具有损伤小、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无面部瘢痕;病变切除彻底、术后复发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案选择及手术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tted papiillomas,NIP)是鼻部一种良性肿瘤,可恶变.传统治疗以鼻侧切开术为主,但易复发.因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完整地切除肿瘤,降低术后复发率是其治疗成功的关键.近年来,鼻内镜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是彻底切除肿瘤的一种较好方法,且复发率低.我科于2002年2月-2006年7月采取不同手术方案治疗NIP患者3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鼻内窥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施行鼻内窥镜手术.结果 随访2~3年,仅4例复发,余者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内窥镜具有多视角、清晰度高、损伤小、不毁容等优点,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勇  曾楠  马军  姚程川  黄馨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191-1192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是鼻腔、鼻窦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仅次于鼻部血管瘤,多发生于中年,以男性较多见,约占鼻腔肿瘤的0.4%~4.7%.肿瘤发生于鼻前庭者,其来源为鼻前庭皮肤的鳞状上皮,质较硬,呈桑葚状,多单发,其病理象及性质与起源于其他皮肤的乳头状瘤相似;肿瘤发生于鼻腔及鼻窦者,为一种黏膜上皮源性肿瘤,以鼻窦及鼻腔同时受侵犯为常见,其次为鼻腔外侧壁单发,鼻窦单发者居第三,发生于鼻窦者,以上颌窭为常见,筛窦次之,额窦极少见[1].本病为良性肿瘤,但由于其具有旺盛的生长力,常破坏周围组织,切除后极易复发且有恶变倾向,故世界卫生组织将鼻腔及鼻窦区的良性乳头状新生物称为过渡性乳头状瘤.2000~2009年本科共收治NIP 94例,其中有完整资料并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的NIP患者5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 ,SNIP)是较多见的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好发于中年男性患者,约占鼻腔鼻窦肿瘤的0 .5%~ 7 .0% [1] 。传统的手术方法以鼻侧切开术为主,传统的鼻侧切开术或面中揭翻术复发率较鼻内径路、上颌窦根治术等无明显降低,但有遗留面部瘢痕、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目前,治疗SNIP 的手术方法逐渐由鼻侧切开整块切除肿瘤向内镜下切除演变,且疗效满意。现将我院2008 年7 月至2013 年8 月53 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经鼻内窥镜鼻内进路手术替代部分鼻外进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总结采用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14例患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疗效。随访时间24~60个月,上述病例仅1例在术后3个月复发,其余13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经鼻内窥镜手术技术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提供较好的方法,甚至在肿瘤侵犯了后筛和蝶窦时也可以完全切除,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避免了面部切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同临床分级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17例采用鼻外入路,27例采用单纯鼻内镜,16例采用鼻内镜下联合柯一陆手术。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问、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三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鼻外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大于鼻内镜入路组或者鼻内镜下联合柯一陆手术组(P〈0.05)。鼻外人路组术后复发率为29.4%,鼻内镜入路组复发率为25.9%,鼻内镜下联合柯一陆手术组复发率为25.0%,三组术后肿瘤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肿瘤Krouse级别增加,复发率呈上升趋势。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KrouseI、Ⅱ级NIP损伤小,恢复快,对病变范围较大的Ⅲ期患者,鼻内镜下鼻内外联合人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效果。方法 83例NIP患者均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其中71例Krouse分级Ⅰ~Ⅳ级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治疗,另12例Krouse分级Ⅳ级采用鼻内镜联合鼻外进路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完全切除肿瘤,手术时间52~180 min,平均(95.37±13.28)min;术中出血18~264 mL,平均(85.38±20.11)m L。术后鼻阻塞、流涕、颌面部肿胀、头痛等症状均消失,所有患者均主诉有不同程度的鼻腔干燥,13例伴有唇龈沟切口麻木感,4例眶周青紫,均经积极的处理后缓解,无脑脊液鼻漏、视力下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5~46个月,平均(21.63±6.52)个月,每3~6个月复查鼻内镜及CT,疑为复发组织用吸切器切除,并送病检。总共出现7例复发,复发率为7.2%,其中单纯鼻内镜手治疗的Ⅲ级患者复发2例,Ⅳ级患者复发4例,鼻内镜联合鼻外进路手术治疗的Ⅳ级患者复发1例,鼻内镜联合鼻外进路手术治疗Ⅲ~Ⅳ级NIP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鼻内镜手治疗(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NIP的理想方法,安全有效,术后复发率低,而对于Krouse分级中≥Ⅲ级者联合鼻外进路能进一步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屹 《河北医药》2009,31(1):65-66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发病率约占鼻腔和鼻窦肿瘤的4%~4.7%。该病虽属良性肿瘤,但其组织形态学上介于癌组织与正常上皮组织之间,具有局部破坏性生长,术后容易复发和癌变等特点。为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将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10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方法对62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单纯在鼻内镜下或联合其他手术路径手术治疗,创面用电刀烧灼处理,术后用抗生素3~4 d预防感染。结果 62例术后随访1~3年,临床治愈53例,9例复发,经再次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治愈。结论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创伤小,疗效好,治愈率高。应成为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周静  陈崇喜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307-2308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例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随访2~5年,28例中3例复发,再次经鼻内镜手术后未再复发.结论 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满意.准确的术前评估、骨膜下层切除肿瘤和术后定期随访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用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鼻漏和无复视、斜视及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2年,74例治愈,6例肿瘤复发。经再次鼻内镜手术后又随访12个月以上,未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治疗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无面部瘢痕、病变切除彻底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5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症状消失,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术后经病理诊断均为内翻性乳头状瘤。于术后6个月内按鼻内镜常规要求换药,并定期复查。全部患者随访1~4年,其中6例在随访期第3年复发,均为侵犯上颌窦肿瘤,再次手术后未有复发。2例在第4年复发,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肿瘤恶变,行鼻侧切开术切除肿瘤,术后配合放疗,目前患者状况较好。结论鼻内镜下切除肿瘤创伤小,并发症少,可同时处理鼻腔及鼻窦的其他病变,术后随访简单易行。单纯采用鼻内镜手术时,要选择好适合病例,对病变范围广泛,手术难度大,鼻内镜下联合其他方法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及按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分析2003 年8 月至2009 年8 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病理和临床诊断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并完成术后随访2年以上病例26 例,术前做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 扫描,内镜下行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按照Krouse 分类法分为4 级:Ⅰ级8 例,Ⅱ级15 例,Ⅲ级3 例,Ⅳ级0 例.结果 术后随访1~2 年,26 例患者术后复发2 例.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Krouse Ⅰ~ Ⅱ级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此方法的优点为视野清楚、创伤少、出血量少、复发率低;对于肿瘤Ⅲ级以上涉及上颌窦、额窦等病变广泛的患者,采用联合进路可以避免手术盲区,减少肿瘤残留,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郝中平  肖嵩  秦红梅 《安徽医药》2012,16(8):1128-1129
目的观察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总结治疗经验;探讨鼻内镜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通过对37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并施以鼻内镜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术前病情评估、治疗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均有病理检查证实,且全部给予随访,治愈33例,肿瘤复发4例。结论经鼻内镜手术可以完整切除Ⅰ期、Ⅱ期及绝大部分Ⅲ期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部分Ⅲ期联合Caldwell-luc术式即可。且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及不影响容貌等优点,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及麻醉方式的选择.方法 20004年1月~2007年3月我科收治的局限于鼻腔及鼻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8例患者采用局麻加控制性降压麻醉、鼻内镜下手术切除.结果 8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均彻底切除肿瘤.鼻内镜随访1~3.5年,1例(12.5%)术后复发,鼻内镜再次切除随访1年以上未再复发,余7例未见复发.结论 控制性降压配合局麻、鼻内镜下切除局限鼻腔及鼻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达到有效、安全的治疗目的 ,同时能减低和控制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晨  刘收厚  刘志标 《河北医药》2010,32(24):3460-346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鼻腔或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37例,包括鼻腔肿瘤28例,鼻窦肿瘤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鼻内镜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追踪随访并统计分析,对手术方法及处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能彻底切除肿瘤,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36个月,总复发率为10.8%,恶变率为2.7%,治愈率89.2%,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确切疗效,其创伤小,术后复发率低,非常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才能获得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属上皮源性良性肿瘤。但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具有一般良性肿瘤不同的鲜明特点。它具有破坏性生长方式、高复发性,极易恶变,有5%-15%的恶变率。发病率约占鼻腔和鼻窦肿瘤的0、4%~4、7%。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以往一些经典术式正在悄然改变。白2002年3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治疗22例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