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阙艾盒灸为主治疗妇科病验案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争昌  陈小燕 《陕西中医》2002,23(5):447-448
1 产后尿潴留 吴某 ,女 ,32岁 ,工人。患者于 2 0 0 1年 6月 1 0日以足月待产住西安市某医院产科 ,胎儿娩出后出现胎盘滞留 ,行剖腹手术 ,发现胎盘植入 ,盆腔有出血约 35 0 0 ml。术后第二天出现小便点滴不通 ,给于肌注麻黄素 ,新斯的明 ,留置导尿管 ,小便仍点滴不通 ,后该院针灸科针刺治疗 1周余 ,未效。后经产科大夫介绍 ,患者于 6月 2 9日来我科门诊就诊。主诉 :术后小便不通1 9d。查 :患者面色白光白 ,倦怠无力 ,畏寒惧风 ,舌质淡、苔薄白 ,脉细弱。证属 :肾气不足 ,命门火衰。治宜温补肾阳 ,通利小便。取穴 :神阙隔葱盐艾盒灸 ,针水…  相似文献   

2.
病案1.林××,男,32岁。1年前阳事不举,时有滑精,腰膝酸软,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曾服中西药未见其效,舌质淡,苔滑,脉细。诊断为阳痿。肾精亏虚,命门火衰,治以温补肾精,选中极、关元、三阴交、肾俞、命门、气海。治疗前令病人排空小便,使用75mm毫针,针刺关元得气后以20°斜透中极,用补法使穴位有酸、麻、胀感并向阴部放射,留针20分钟,其间行针2次。针刺后隔姜灸关元、命门或心俞、肾俞,艾炷如绿豆大小,每穴5~7炷,经3个疗程30次治疗,患者功能恢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2岁,双下肢不能行走,小便失禁近两天于2006年4月17日由家属抬入我院,以“双下肢麻木无力伴小便失禁1天多”收入院。患者因右眼胀痛2天于2006年4月12日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当时眼压右眼:10/3=50·62 mm Hg,左眼:5·5/5=17·30 mm Hg。门诊予醋氮酰胺片250 mg每天2次及小苏打片0·5 g每天3次口服。患者述口服1次药后出现腹部不适,仍继续用药后感四肢麻木无力,于2006年4月14日去外院就诊嘱立即停醋氮酰胺,此时已服醋氮酰胺总量1·25 g。患者停药后症状未缓解并逐渐加重。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颈软,四肢呈软瘫状态,尤以下肢为著。急查电…  相似文献   

4.
经方治验4周     
林翠玉 《陕西中医》2001,22(4):240-241
1 胸部寒冷 王某 ,男 ,70岁。 1 977年 7月1 8日初诊。患者自述半月来自感胸部畏寒 ,虽值盛夏 ,仍需穿戴棉兜御寒 ,如不穿棉兜则胸部寒冷不可耐 ,纳食一般 ,睡眠正常 ,无胸痛。小便清长 ,脉沉细而缓 ,心电图检查无异常 ,胸部 X线透视无异常发现 ,尿常规检查正常。辨证 :命门火衰 ,胸阳不足 ,处方 :熟地 2 0 g,山药、山萸肉各 1 2 g,茯苓、泽泻各 1 0 g,制附子、肉桂各 9g,水煎服 ,1 /2剂日 2次服。服药 6剂诸证消失而痊愈。  按 :患者年愈古稀 ,肾气渐衰 ,脾阳不足 ,命门火衰 ,胸阳不得命门火之温煦 ,则胸阳不足而畏寒 ,肾阳不足命门火…  相似文献   

5.
例1.罗××,女,65岁。病案号13189。患者因恶心、呕吐一周于1981年7月12日入院。西医诊断:急性胆囊炎,中毒性心肌炎。治疗过程中因呼吸、心跳停止,复苏成功后出现尿液点滴不出,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尺弱。中医诊断:癃闭。由肾阳虚,命门火衰,膀胱气化失司所致。用温阳利水法,方选济生肾气丸(汤)加减:熟地、淮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肉桂各6克,山萸肉12克,巴戟天12克,车前子6克(包煎),淮牛膝6克。上方服一剂,当晚解小便三次,排尿通畅,继服一剂,病愈出院,随访四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6.
例1.范某某,男,7岁。半月前,因剧烈活动时出现小便频数,伴有尿急,每小时达5~6次,而后渐至3、5min解1次,近3d来,站立稍久或行动时小便淋沥,点滴而下。夜寐稍安,仅1~2次,多次尿常规检查均属正常。曾服八正散、缩泉丸、四苓散等均未取效,特来本科求诊。证见:胃纳不佳,大便正常,小便色白,无尿痛,尿道口不红不肿,面黄肌瘦,精神萎靡,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辨为脾虚劳淋,属中气下陷,肾气不固。拟补中益气汤进退:生黄芪12g,炒白木6g,陈皮6g,升麻4g,北柴胡4g,当归6g,炙甘草3g,太子参10g,益智仁6g,淮山药6g。服上药3剂,小便复常,胃纳渐增,精神转佳…  相似文献   

7.
前额痛见前额部及眉棱骨处痛,眼眶胀痛,脉长,恶热。我们应用针刺中脘穴治疗前额痛1例,体会如下。〈br〉 王某,男,39岁。2013-02-11就诊。头痛数月,加重1周。数月前无明显诱因引发头痛,曾口服正天丸等中成药,无明显效果,为寻求进一步治疗来诊。患者要求外治法,但惧怕针灸,不允许在头部针刺。刻诊:头痛,每日发作三五次不等,发作时头脑昏晕、胀痛,以前额部痛甚,二目难睁,眉棱骨压痛明显,精神倦怠。平素嗜酒,纳呆,寐差,小便正常,大便偶有黏腻。舌质红,苔薄黄,脉沉濡。西医诊断:头痛。中医诊断:阳明头痛。证属痰浊型。治宜健脾除湿,化痰降浊。考虑其为痰浊停滞阳明经脉,按其中脘穴,压痛明显,头痛有所减轻,遂与患者沟通,告诉其只针刺1个穴位。针刺选穴:中脘穴。针具选择:苏州华佗牌金银制针灸针0.3 mm ×40 mm。针刺操作:患者仰卧位,中脘穴常规消毒,1.5寸毫针直刺1.2寸,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针后患者感头脑轻松,前额部疼痛消失。效不更方,续针3次,诸症痊愈。1个月后随访,未再犯。  相似文献   

8.
知识窗     
春风 《家庭中医药》2008,15(5):F0003
山茱萸为落叶小乔木,花期5-6月,果期8-1O月。果实成熟变红后采摘,用文火烘焙或经晒干入药。又名蜀枣、山萸肉等。其味酸,性微温,入肝、肾经。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之功,可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等。凡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  相似文献   

9.
癃闭经方治验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臻 《北京中医》2006,25(3):180-180
1 木火刑金案 患者,女,60岁,2005年5月11日初诊。小便频数3年,加重1周,昨日服三金片后,点滴难下,热灼痛坠,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舌淡红尖芒,苔腻,脉弦数,心肾脉沉。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7岁,农民,住院号49。患者自述,因分娩后,18天小便闭塞,点滴不通,曾在本地服中药及注射青梅素等无效,行导尿术二次即通二次,不异则小便仍不通,苦于本地无术,而转到我院要求住院治疗,问其证状:小便不通,小腹微胀,观其面色少华,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口渴,但怕饮水,纳差,大便日行一至二次,舌质淡,苔少,脉缓弱。  相似文献   

11.
安××,男,64岁。1992年8月31日诊。患者夙感胸膺闷痛,胸腹常有寒凉意,需佩戴自制绵层护胸方适。近二年来渐次现持续性的睾丸冷痛,夜间尤显,得温后痛减轻,睾丸形态及大小无改变。清晨6时许,腰脊痛作,待起床活动后消失。双膝酸软无力,小便清长,每夜尿2~3次,大便稀软。舌淡苔白,脉弦。从病史病程结合四诊,辩证属命门火衰,内寒凝滞肝脉。治宜温肾壮阳,峻补命火,散寒理气。取离照当空,阴霾自散意,方选右归丸加味。处方:熟地24g,山药、山萸肉、枸杞、杜仲、狗脊各15g,附片(先煎)、乌药各12g,香附10g,肉桂(后下),吴萸各6g,甘草5g。4帖,水煎热服。药尽,睾丸及腰痛减,胸腹渐有温暖感,余症均有改善,方药恰中病机,大法不变,前方附片加至15g,再增鹿角胶12g,橘核10g。服药4帖后,所苦已减十之七八,舌转正,苔略白,脉沉弦,仍用右归丸方为主加味,前后共服药12帖,临床治,愈。嘱其每年入冬时,服成药金匮肾气丸以杜绝复发。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18岁。14天前因发热。T39.5℃,伴头痛,咳嗽,在本村卫生室接感冒治疗。予以感冒通2片,1日3次口服。3天后症状好转即停服。2天后病复发,患者自行加量至4片,l日3次口服,连服3天后发现大便呈柏油样,量约200ml,每日1次。且恶心无呕吐。曾在乡镇医院治疗未见好转,于1996年2月12日急诊收住我院。既往无胃病史,无上消化道出血史。人院后查体:T39.3℃,P90次/min,BPS/4kPa贫血貌,精神萎靡。化验检查血WBC7.5×109/L,RBC2.5×1012/L,Hb60g/L,肝功能正常,肝胆B超正常声象图,内窥镜检查示急性弥漫性胃粘…  相似文献   

13.
左某,女,27岁,2006年5月4日就诊.患者曾于1999年小产2次.现妊娠6个月.连日劳累,今突觉小腹胀而欲小便,如厕却点滴难下.前医给予导尿后胀除.越半日,复如故,再次求诊于妇产科3次,小便仍点滴难出,遂转诊于我科.症见患者妊娠6个月,小腹急痛,小便不通,头重眩晕,短气懒言,神疲,面色<白光>白,小腹胀如鼓,舌质淡苔薄,脉虚缓无力.证属中气亏虚、胎元不举、溺窍不通、尿液积于膀胱而致.中医诊为转胞,急宜补中益气、升举胎元,方以补中益气汤并探吐治疗.  相似文献   

14.
癃闭是指小便量少 ,点滴而出 ,甚至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疾患。而老年人因年老体弱 ,久病体虚 ,肾阳不足 ,命门火衰 ,膀胱气化无权 ,或因下焦积热 ,日久不愈 ,津液耗损 ,肾阴不足最易导致癃闭。笔者应用肾气丸治疗癃闭取得显著疗效 ,介绍如下。例 1 :王某 ,男 ,5 6岁 ,2 0 0 1年 2月 6日就诊。小便不畅 ,小腹胀满 ,排尿无力 ,腰膝酸软 ,面色苍白 ,舌质淡苔白 ,脉沉无力。前列腺 B超示前列腺肿大 ,尿检脓球少许。处方 :炮附子、桂枝、丹皮各 6g,生地、山药、茯苓各 1 5 g,山茱萸、牛膝、车前子、泽泻各1 2 g,甘草 3g。日 1剂 ,水煎 2次 ,混…  相似文献   

15.
郑××,男,71岁,1983年12月3日入院。主诉:昨夜九时许突然小腹坠胀,小溲艰涩,频频欲解,逐渐点滴不通。查体:急性痛苦病容,呻吟不休。舌质淡胖,苔白膩,脉浮大无力。尿常规(一)。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似鹅卵大小,光滑,质软。西医诊断:“前列腺肥大,急性尿潴留。”中医辨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膀胱气化无权之癃闭。治疗经过:入院后给于激素,抗菌素。中药以温阳益气,补肾利尿遣方用药,辅以导尿治疗半月余,仍不能自行排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6岁,1983年12月8日初诊。患前列腺肥大病史十余年。近一年来,小便经常刺痛,淋漓不净,多次尿常规检查有少量红、白细胞。曾用八正散加味治疗月余未效,且小便愈加困难,逐渐引起尿潴留,遂施用膀胱穿刺造瘘以导尿。术后仍觉尿频、尿痛,小便点滴难下,苔薄腻,脉弦。尿常规检查:红细胞8~10,白细胞2~4,蛋白少量。证属湿热下注,拟清下焦湿热。处方:当归9克,生熟地各15克,黄柏10克,黄芩9克,黄连6克,黄芪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同时口服抗炎灵片(主要成分:一见喜),每次6片,日服3次。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报告患者,男,41岁,农民。因胸闷、胸痛、憋气3小时于1997年9月23日入院。患者于ZO天前因左肩部疼痛在某市中医院就诊,给予口服氯华沙宗2片,每日3次;地塞米松1.sing,每日3次。一天前患者停服地塞米松(前后共服90mg)。昨晚午夜12时左右病人感胸闷、脚痛、憋气、右侧腰背部痛疼。乡医给予硝酸甘油O6舌下含化无效而就诊。查体:T36.SC,P98次/min,R22次/min,BP14.7/IO.3kPa。视志清,精神萎靡不振,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率98次/min,心音稍低钝,心率…  相似文献   

18.
命门火衰泄泻治愈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病主要由于肾阳虚,命门火衰,不能温暖脾胃而腐化水谷,火不生土所致。张景岳曰:“久泻无火,多因脾肾之虚寒也”。例1:患者,女,42岁,农民,10年来,鸡鸣必泻,腹痛绵绵,肠鸣漉漉,泻后则安,便呈糊状,每日2~3次,遇寒冷症状加重。患者精神倦怠,怕冷畏寒,脐周隐痛,腰酸冷,舌质胖,苔白根腻,脉沉细无力。证属,命门火衰泄泻,治宜补火生土。方药:黄芪30g、破故纸15g、吴萸10g、熟附子10g、煨肉豆蔻10g、五味子10g、乌药15g、茯苓15g、焦白术15g、肉桂10g、炙草10g。5剂,水煎服。二诊,腹痛减轻,大便每日2次,纳呆,上方加山药15g、砂仁10g,5剂,水煎服。三…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8岁,10年前因排尿无力,点滴而出而去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予以保列治片,5mg/次,每日1次口服,效果不显著。2005年5月患者前症加重,就诊时症见:排尿无力,点滴而出,便意频频,小腹坠,会阴部不适,夜尿7次左右,舌质淡黯,苔薄白,脉沉细,小便常规无异常,B超示前列腺  相似文献   

20.
苏纬杰 《上海针灸杂志》2003,22(2):48-48,F003
患者 ,女 ,65岁。右腕背痛 30余年。由于 30多年前产后每日戴金属手表 ,引起右腕背部疼痛阴冷 ,遇寒冷天加剧。曾经膏药、热敷等治疗皆罔效。检查见腕部活动可 ,皮色无异常 ,无肿胀 ,腕背无明显压痛。舌红 ,苔白 ,脉细缓。证属气血不足 ,寒凝经脉。治宜温经通脉。因病变部位在外关部 ,故针外关穴 ,针尖垂直刺入 ,针下得气即止 ,针上加艾温灸 2 0min,隔日 1次。治疗 2次无明显好转。三诊时改用迎随补泻之补法 ,进针后行烧山火手法 ,不加艾 ,留针 2 0 min,再行一次烧山火手法后按徐疾开阖补泻之补法出针。四诊时患者言腕部冷痛已完全消失。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