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临床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80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依帕司他(50mg,3次/d)和甲钴胺(50mg,3次/d)治疗16周,治疗期间评价患者症状、体征及左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和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两组治疗有同等改善,治疗后较治疗前主观症状(分别由治疗前20,35和18,57降至治疗后9,16和11,18)和客观评估(分别由治疗前5,50和5,00降至治疗后3,63和3,95)均有显著性改善,试验组胫后神经(治疗前41,02 m/s升至治疗后47,44m/s)、腓神经(治疗前33,34 m/s升至治疗后41,27m/s)及对照组正中神经(治疗前40,07 m/s升至治疗后46,75 m/s)、胫后神经(治疗前32,34 m/s升至治疗后45,30 m/s)SNCV均有改善(P<0,05),结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治疗,经过3周的药物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肌电图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42/45)比55.6%(2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49.5±3.2)m/s比(40.2±2.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利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钻胺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4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胫神经MNCV和SNCV分别为(47.89±6.93)、(49.12±5.54) m/s和(43.69±4.97)、(42.35±5.14) m/s,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分别为(41.15±4.36)、( 39.89±3.67) m/s和(37.57±3.08)、(36.56±2.81) m/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胫神经MNCV和S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硫辛酸与依帕司他联合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8例进行随机分组,得对照组(硫辛酸单药治疗)和观察组(硫辛酸与依帕司他联合治疗)各34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为(47.69±5.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CSS评分(6.12±0.76)分,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显,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意义显著(t=11.09,13.85;P<0.05)。结论:应用硫辛酸与依帕司他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且不良反应风险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甲钴胺胶囊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43例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给予规律性每周1次血液透析和1次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甲钴胺胶囊,治疗30 d后进行疗效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21/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14/2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CV、S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37±4.30) m/s比(49.74±4.32) m/s、(36.26±4.49) m/s比(47.45±4.37) m/s、(36.16±3.87) m/s比(40.90±4.23) m/s和(31.56±3.42)m/s比(38.37±4.25) m/s,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CV、S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13±3.11) m/s比(46.14±3.32) m/s、(36.87±4.43)m/s比(42.30±4.24) m/s、(35.42±4.20) m/s比(41.78±4.22) m/s和(32.17±3.64) m/s比(37.24±4.66) m/s,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MCV、SCV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腓总神经MCV、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钴胺胶囊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有明确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人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将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铵静脉滴注,1次/d,连续三周;对照组单用甲钴铵,用法和用量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正中神经、腓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为92%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的总有效率(P〈0.05);两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明显,且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治疗DPN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入院诊治的DPN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应用甲钴胺肌肉注射。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感觉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40.2±2.9)、(46.4±3.9)、(36.4±2.1)、(44.5±5.2)、(33.5±3.2)、(41.2±3.0)、(30.0±2.2)、(36.2±3.1)m/s]比较,均有明显提高,运动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46.7±3.5)、(40.4±4.2)、(40.0±4.8)、(40.0±4.8)、(40.1±2.0)、(33.5±3.1)、(32.4±1.1)、(31.9±3.5)m/s]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也有明显提高,但提升程度明显低于实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3,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出现皮疹3例,腹胀5例。对照组出现腹泻4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可耐受。疗程结束后,两组均复查肝、肾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并无显著变化。结论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8.
张晓慧 《中国校医》2018,32(12):934
目的 通过随机对比研究观察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积极控制血糖及相关高危因素同时分为2组,参考组使用甲钴铵治疗,研究组使用甲钻胺联合硫辛酸治疗,疗程为2周。疗程结束后对其疗效评价及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76%,参考组患者有效率为50%。结论 甲钴胺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α-硫辛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肢体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MNCV)和运动传导速度(SNCV)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一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P﹤0.05);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SNCV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有助于提高肢体神经传导速度,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3年3月接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6例,采用甲钴胺与胰激肽原酶注射剂治疗,研究组37例患者,采用甲钴胺与α-硫辛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依次为89.19%(33/37)、8.11%(3/37),对照组则为75.00%(27/36)、22.22%(8/3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采用甲钴胺与α-硫辛酸治疗,相较于甲钴胺与胰激肽原酶注射剂治疗效果更佳,疗效更为显著,在改善患者感觉运动传导神经速度上尤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it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DPN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前列地尔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外,给予甲钴铵500μg、维生素B1100 mg肌内注射,1次/d,疗程2周。前列地尔组:除一般治疗外,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联合治疗组:除上述前列地尔组治疗外,加用针灸治疗2周。针刺主穴取肾俞、胰俞、肝俞、脾俞、合谷,配合穴取外关透内关,三阴交、太溪、足三里穴。观察治疗后各组临床效果及主侧肢体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分别为(44.2±4.8)、(43.6±5.7)m/s和(43.2±6.0)、(36.4±4.1)m/s,前列地尔组的分别为(48.6±6.1)、(48.2±4.6)m/s和(52.3±5.5)、(42.5±4.0)m/s,联合治疗组的分别为(53.8±5.7)、(52.6±4.4)m/s和(52.3±5.5)、(49.5±4.7))m/s。三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治疗后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以联合治疗组升高最为明显,而且与对照组及前列地尔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前列地尔治疗组为67.5%;对照组为60.0%,联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前列地尔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前列地尔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针灸治疗DPN具有明显疗效,可显著缓解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提高神经传导功能,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宋乐芹  吴丽萍 《现代保健》2014,(10):152-154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硫辛酸与前列地尔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采用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为8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等改善情况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硫辛酸与前列地尔联合进行临床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艮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甲钴胺(弥可保)治疗神经病变;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20μg,用2ml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30d。两组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症状及体征,并用肌电图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胫神经的MNCV及SNC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项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在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病程不同分为A、B、C组,A组病程>10年,33例;B组病程1~10年,47例;C组病程<1年,27例。所有患者均利用神经肌电图获得临床研究数据,比较3组神经肌电图异常率、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尺神经F波异常率和胫神经H反射异常率。结果A组的神经肌电图异常率、传导速度异常率、尺神经F波异常率和胫神经H反射异常率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神经肌电图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中,能够尽早发现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利于把握临床最佳治疗时机,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和探讨疏血通联合硫辛酸与单纯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采用疏血通联合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应用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研究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NCV和MNCV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疏血通和硫辛酸治疗DPN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提升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肢体不良症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达到更好的施治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对2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Michigan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和神经电生理检测,根据血糖变异系数分为持续性高血糖组和波动性高血糖组,分析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时两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结果 HbA1C≥9%时,波动性高血糖组神经病变发生率(44.9%)、Michigan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2.42±2.38)和体征评分(1.76±1.45)均高于持续性高血糖组(分别为30.4%,0.60±0.83,0.80±1.3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总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左侧(50.91±5.14)m/s,右侧(51.38±5.98)m/s]和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左侧(45.72±4.53)m/s,右侧(44.90±3.56)m/s]低于持续性高血糖组[分别为左侧(54.13±5.82)m/s,右侧(54.43±5.27)m/s和左侧(47.17±3.66)m/s,右侧(47.40±3.57)m/s],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动性高血糖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和严重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治疗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甲钴铵、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实验组加用空气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传导速度(SCV、MCV)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联合空气压力治疗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3月一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在给予甲钻铵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照组只给予甲钴铵。共4周。观察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90.0%)明显优于对照组(65.0%)(P〈0.01);治疗后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都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更显著(尸〈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