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几种常见的结核杆菌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曾一度得到控制。因滥用抗结核药物以及爱滋病等而加重了人群易感性等原因,使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目前,全球结核病的疫情出现第3次回复,因此及时监控结核病的流行状况是预防和控制其传播的首要步骤。涂片镜检和培养是经典的细菌学检测方法,是结核病诊断治疗及评价治疗效果最可靠的标准,而且在有微生物的实验室均可开展。但涂片法敏感性差,平均检出率只有2 5 %~3 5 % ,无法区分死菌与活菌[1 ] 。培养法周期太长,约4~8周,且影响因素很多,不易标准化,不能满足临床应用。有学者认为对标本经NaOH消化后离心…  相似文献   

2.
目前,结核病实验诊断方法很多,但均存有不足之处.痰涂片法结核菌检出率较低,血清抗体测定特异性较差,PCR法假阳性较高,且不能作为基层实验室常规检测项目.痰培养虽然时间较长,但可验证涂片上的抗酸杆菌是否为活菌,且检出率也较徐片法明显提高,同时可鉴定菌型,作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1994~1996年对520例肺结核病人晨痰标本采用处理后离心沉淀集菌,以提高结核菌培养阳性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国际旅行的迅速发展导致结核病在全球快速播散.通过对结核病流行现状和入世后卫生检疫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探讨应用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的方法进行结核病检测.方法 对正在应用和研究的结核病实验诊断技术进行分析比较.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方法常用的有痰涂片镜检法、结核菌分离培养法、结核菌快速培养法;新进发展建立的结核病的生物技术快速检测方法有:结核病的免疫学诊断、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 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方法存在技术缺陷,不能满足在出入境人员中进行结核病快速检测和诊断的要求.免疫学诊断技术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快速、特异、灵敏.结论 要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强检验检疫系统结核病监测工作.应用快速诊断技术对于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时效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目前部队医疗机构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状况,提高部队结核病的预防水平.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表,由专人查阅病案,对各项实验室检测项目、检查次数、结果等逐项登记,输入微机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15所医院中,开展涂片法的有15所,培养法10所,PCR法9所,抗体检测6所.涂片、培养、、PCR及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19.5%、10.0%、43.5%和36.4%,其中专科医院阳性率最高.部队肺结核病人以Ⅲ型为主,涂阳、培养率也高于其它类型的结核病.结论目前部队医疗机构开展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方法较少,阳性率较低.应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检测技术水平,推进部队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结核病控制的基本策略之一就是优先发现治愈传染源患者。结核病人的细菌学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确定结核病诊断和化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的可靠标准。涂片染色镜检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细菌学检查方法。镜检法有直接厚涂片法和集菌法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而集菌法又分普遍集菌法和快速集菌法。为比  相似文献   

6.
目前各级实验室基本上仍沿用传统的改良罗氏(L-J)法检测结核杆菌.由于结核杆菌是缓慢生长菌,用传统法培养耗时长、检出率低,给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1975年,Cumming等人将结核杆菌快速检测460系统(Bactec TB460)应用于结核杆菌的检测中,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结核病的快速正确诊断和及时进行化疗.我院于1993年引进此系统,现将二年多来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一、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Real-time PCR技术与传统培养法检测肠道致病菌的比较.方法:根据沙门菌、志贺菌的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样本中的沙门菌、志贺菌,与传统培养法检测作对比.结果:Real-time PCR技术显示出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捷等优点.结论:Real-time PCR技术相比传统培养法更适用于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和筛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浓缩集菌法、直接涂片镜检法、罗氏培养法、Xpert MTB/RIF法检测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探讨浓缩集菌法在结核病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355份,分别采用浓缩集菌法、直接涂片镜检法、罗氏培养法、Xpert MTB/RIF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浓缩集菌法、直接涂片镜检法、罗氏培养法和Xpert MTB/RIF法的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96%、17.18%、33.52%、33.80%;浓缩集菌法的结核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直接涂片镜检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浓缩集菌法与罗氏培养法、Xpert MTB/RIF法在结核杆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浓缩集菌法用于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具有操作简便、阳性检出率高及实验室安全等优点,可与培养法、Xpert MTB/RIF等检测法联合运用,提高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活动性肺结核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控制结核病的发展和阻断传播有十分重要意义。目前诊断该病的方法很多,但均存在不足之处。痰菌检查虽可确诊病人,但其灵敏度低,检出率仅在30%左右;培养法费时且不经济,不能满足临床急需;BACTEC技术虽可缩短时间,然而受昂贵的设备条件限制;X线胸片只能提供可能的诊断;PCR技术为结核病诊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临床和流行病学意义尚待进一步探讨。近年来血清学方法倍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由于其快速、简便、不需要特殊仪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本文采用滴金免疫渗滤法(Dot-immunogoldfiltration Assay,DIGFA)快速检测抗结核抗体并与常规ELISA比较,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诊断的病原学检测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职业与健康》2004,20(4):20-21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 ,把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 1998年 ,WHO再次指出“遏制结核病行动刻不容缓”[1]。近年来 ,结核发病呈逐年增加趋势。实验室的病原学检测是结核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下面仅就目前普遍开展的一些病原学检测综述如下。1 细菌学检测1 1 涂片法 包括直接涂片法、直接厚涂片法和集菌后涂片法等。现代观点认为 ,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才是主要传染源[2 ],痰涂片检查是肺结核病人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化疗方案、疗效考核的主要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GeneXpert MTB技术应用于结核病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进入结核病定点医院诊治的300例疑似结核病患者作为对象,收集其痰液标本,选用不同方法实施MTB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Xpert MTB检测阳性率为28. 00%,与液体培养的28. 3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 008,P 0. 05),但显著高于涂片法检查的17. 00%(χ~2=10. 408,P 0. 05); Xpert MTB检测与涂片法检查比较,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85. 14%、92. 16%,与液体培养法比较,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5. 81%、90. 59%,以液体培养结果为金标准,Xpert MTB技术MTB检测敏感度、一致率分别为90. 67%、93. 87%,均高于涂片法的61. 86%、88. 72%(χ~2=4. 663、χ~2=4. 046,P 0. 05); Xpert MTB技术涂阳标本检测敏感度为97. 15%,显著高于涂阴标本的80. 74%(χ~2=4. 857,P 0. 05)。结论 Xpert MTB技术应用于结核病早期诊断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低的优点,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一致率,值得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江西省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和危害程度,评价该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执行情况和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的效果.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对流调点1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胸部X线、痰涂片和培养检查(对培养阳性者进行菌型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及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社会经济学状况调查.结果 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505.9/10万、49.4/10万和111/10万;新发现患者占活动性患者数的85.37%;结核病核心信息总知晓率63.91%.结论 江西省近年传染性肺结核控制成效明显,但结核病新发患者仍在不断产生,结防工作尚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正>结核病常见的诊断包括涂片检测、X线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寻找准确性问题。这些方法无法适用于HIV感染者的结核病菌检查。其中,痰液检验通过培养、分析致病病菌进行结核病诊断。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局限性,例如儿童患者无法提供足够的痰液样本,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办法对疾病进行诊断。而且,痰液检验无法检测患者治疗进展。为了寻找更易于操作、精确的方法,Khatri团队构思采用血液替代痰液检测。实现血液检测的主要挑战是找到识别结核杆菌的基因标签。  相似文献   

14.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和耐药性检测技术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同道关注的焦点内容[1].但是现行的结核病细菌学涂片检查敏感性低,常规培养需4~8周,快速仪器培养法也需2~6周,远不能满足临床快速诊断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快速集菌法与直接厚涂片法对抗酸杆菌检出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结核病控制的基本策略之一就是优先发现和治愈传染源。结核病人的细菌学检查 ,是发现传染源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 ,是确定结核诊断和化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也是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的可靠标准[1] 。涂片染色镜检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细菌学检查方法。镜检法有直接厚涂片法和集菌法两种不同检查方法 ,而集菌法又分普通集菌法和快速集菌法。为比较快速集菌法与直接厚涂法两者涂阳检出率 ,对 35 0名肺结核可疑者的晨痰分别用快速集菌法和直接厚涂片法检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基层医疗单位转诊的可疑肺结核患者…  相似文献   

16.
徐进 《中国保健》2010,(3):130-131
结核分枝杆菌,俗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结核病的症状和体征往往不典型,虽可借助X线摄片诊断,但确诊仍有赖于细菌学检查。一般涂片检查菌数需5x103~4/ml,培养需1x102/ml,标本中菌数少于此数时不易获得阳性结果,且培养需时较长。目前已将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DNA鉴定,每ml中只需含几个细菌即可获得阳性。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简称,是一种酶促化学反应,可以在试管里将待测的目的基因在很短的时间内扩增几十万倍乃至上百万倍,大大提高了基因诊断的灵敏度,降低了分析的难度。操作中需注意实验器材的污染问题,以免出现假阳性。现将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核杆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进入九十年代后引起感染症发生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过去已被灭绝和感染率很低的病原菌又重新抬头,并发展迅速,结核病就是其中之一,过去涂片检查被定为金标准,但检出率很低,痰液中菌量大于105cells/ml时才能被检出,对于排菌量少的腹水、脑脊液和关节腔积液等涂片检查受到限制;培养的方法需要时间太长,最快的也要21d(结核菌生长缓慢18~24h才分裂一次);PCR检测结核杆菌检出率高但对环境要求严格,而且操作复杂,最重要的是容易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目前部队医疗机构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状况,提高部队结核病的预防水平,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表,由专人查表,由专人查阅病案,对各项实验室检测项目、检查次数、结果等逐项登记,输入微机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15所医院中,开展涂片法的有15所,培养法10所,PCR法9所,抗体检测6所,涂片、培养、PCR及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19.5%、10.0%、43.5%和36.4%,其中专科医院阳性率最高,部  相似文献   

19.
结核病的控制关键在于早发现和早治疗,在结核的确诊中,必须进行患者痰结核菌的培养鉴定。传统分枝杆菌菌型鉴别耗时长、操作复杂;特异性的核酸探针的检测鉴定方法,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试剂,难以在日常的检查中推广。本实验利用结核分枝杆菌胶体金法对该菌分泌的MPB64特异性蛋白进行检测,以对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Cyscope荧光显微镜技术用于结核病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拟诊肺结核病人痰标本,分别用金胺-罗丹明染色发光二极管Cyscope荧光显微镜涂片检查(LED荧光法)、萋尼氏抗酸染色明场显微镜涂片检查(萋尼法)、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罗氏培养法)和BACTEC MGIT960快速培养系统培养(BACTEC MGIT960法)进行检测。将LED荧光法与其他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检测拟诊肺结核病病人痰标本106份。LED荧光法、萋尼法、罗氏培养法和BACTECMGIT960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13%、26.42%、39.62%和45.28%。以罗氏法为金标准,LED荧光法与萋尼法的灵敏度分别为69.05%和64.29%,χ2值为0.17,P值为0.6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特异性分别为95.08%和100.00%。以BACTEC MGIT960法为金标准,LED荧光法与萋尼法的灵敏度分别为60.42%和54.17%,特异性分别为93.10%和96.55%,χ2值分别为0.80和0.17,P值分别为0.375和0.6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ED荧光法与罗氏培养法和BACTEC MGIT960法的一致率分别为84.47%和78.30%。结论 Cyscope荧光法较准确,并且镜检敏感、快速,是目前诊断结核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