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灵龟八法治疗脑卒中后昼间嗜睡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昼间嗜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灵龟八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共治疗28天,对治疗前、治疗后28天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患者的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匹兹堡睡眠量表质量指数(PSQI)及综合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最终完成观察54例。治疗第28天、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ESS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8天、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1),治疗第28天时观察组PSQI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分析集总体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80%,对照组为5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符合方案集总体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82.1%,对照组为53.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灵龟八法治疗脑卒中后昼间嗜睡的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吴思平  钟敏莹 《新中医》2014,46(11):189-191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结合辨证取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灵龟八法结合辨证取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和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2.0%,对照组68.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灵龟八法结合辨证取穴治疗失眠症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提高日常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在南疆地区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取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照组加予传统针刺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对病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之72.50%(P 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BI评分均有所上升(P 0.01),观察组两项分值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南疆地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灵龟八法与石氏醒脑开窍法对急性脑梗塞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二者联用是否有叠加作用。方法:醒脑开窍组33例给予石氏醒脑开窍法针刺;灵龟八法组33例给予巳时针刺当时所开穴位;灵龟八法加醒脑开窍组30例给予二法联用。3组均配合基础治疗结合康复治疗,共治疗3周,以才藤吞咽功能7级程度分级和洼田饮水试验评级作为观察指标。结果:3组才藤吞咽功能分级和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灵龟八法对急性脑梗塞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与石氏醒脑开窍法相似,但暂未发现两种方法联用有明显叠加效应;灵龟八法取穴少而精,方便安全,刺激量小,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醒脑开窍法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醒脑开窍法针刺结合静脉点滴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AM[))、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记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论HAMD量表、ADL评分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治疗组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法治疗不仅有利于卒中后抑郁症状的改善,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灵龟八法结合火针与口服艾司唑仑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灵龟八法结合火针针刺组(45例)和药物组(45例),共剔除3例,最后针刺组44例、药物组43例。针刺组采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配合火针背俞穴等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药物组睡前半小时口服艾司唑仑片1 mg,每天1次,连续服用4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Epworth思睡量表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Epworth总分、中医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药物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Epworth总分、中医症状量表中的难以入寐、多梦易醒、头晕、心悸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Epworth评分、中医症状量表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2%,高于药物组的83.7%(P0.05)。结论:灵龟八法结合火针较艾司唑仑能更有效的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症状,尤其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提高日间的觉醒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还少丹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两组均采用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还少丹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刺法,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MMSE评分、ADL评分、MoC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还少丹对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筋骨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筋骨三针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MAS分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结合筋骨针疗法与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相比,可更有效地减轻缺血性中风患者痉挛上肢的肌张力、改善运动能力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中元 《天津中医药》2010,27(4):348-350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确诊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法组和传统针刺法组,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评定缺血性脑病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1)治疗4周后,两组间CSS评分比较,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比传统针刺法组评分降低更明显,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治疗4周后,两组间NIHSS评分比较,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比传统针刺法组评分降低更明显,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对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治疗意义,并且提示此针法对患者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与传统对照组相比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开穴配合雀啄灸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对血清褪黑素(MT)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心肾不交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对照组) 36例和灵龟八法开穴配合雀啄灸治疗组(治疗组) 36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褪黑素(MT)的含量变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的评分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MT值含量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PSQI、SDS、SAS评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 0. 05),且治疗组PSQI成分中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分数明显下降(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灵龟八法开穴配合雀啄灸足三里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有效,且效果要优于普通针刺治疗,尤其对于促进人体内褪黑素的分泌、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抑郁情绪、缩短入睡时间、增长睡眠时间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世界针灸杂志》2021,31(4):258-261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gulating body" integrated with "regulating mind",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treating the body and mind simultaneously, treating both symptoms and root causes", Prof. Shao-jun WANG adopts flexibly the different techniques, including body acupuncture, wrist-ankle acupuncture, umbilical acupuncture, fire needling, moxibustion, and cupping, etc. for the treatment of psychosomatic skin diseases. According to the manifestations of skin diseases in different stages, she adopts differen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echniques for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psychosomatic skin diseases, including senile pruritus, alopecia areata, neurodermatitis, eczema, urticaria, and acne, on the basi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different acupoint selections, and achieves good results.  相似文献   

14.
15.
《世界针灸杂志》2015,25(1):24-27
  相似文献   

16.
针灸是我国国粹,曾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很大贡献。当前针灸已在世界上众多国家生根发芽,备受青睐。但客观因素对针灸很不利,针灸本身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针灸的发祥地,必须努力寻找有效方法,促进针灸事业兴旺发达。笔者认为,创办针灸医院是唯一的途径,也是行之有效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灸起源于中国的石器时代,当时多以砭石、骨或木头为工具,取阿是穴及局部穴位进行治疗.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黄帝内经》中的针刺法(内经针法)被融入到阿是穴针法中.如今,在建立于气及“无形之网”的规则外,针灸微体系的概念被引入进来.这些微体系是外在的还是在这个“无形之网”中?它们是否包含于内经针法的理念中?在理论和临床应用中,大多数微体系都以腧穴定位为基础而自成理念,与内经针法则无甚相关.然而,当出现两种针灸理论时,哪一种更好呢?这些问题将被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针刺预处理与针刺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晓卿  陈凌  姚志芳  胡翔龙 《中国针灸》2004,24(10):713-716
目的:观察在异常机能状态发生前、即时和发生后几个不同阶段实施针刺的效应差异.方法:以静脉持续输入盐酸山莨菪碱液制作胃电节律规整性下降的异常状态背景.实验分3个观察组:①在制作背景前30 min预先针刺处理并在制作异常状态背景时即时针刺;②在制作背景时即时针刺;③在制作异常状态背景开始后延时5 min针刺.针刺穴位足三里.比较各个观察组胃电节律规整性的针刺调节效果.结果:第1组、第2组和第3组的针刺潜伏期依次延迟;针刺效果依次减弱.结论:在异常状态的不同阶段针刺所产生的针刺效果不同,针刺预处理将提高和加快针刺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针刺和电耳针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38例,取得良好疗效,有效率达974%.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