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伟业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24+127-124,127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放射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对照研究,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经患者知情同意,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接受单纯的化疗,而观察组则接受化疗、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探讨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2年总生存率、术后2年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而其术后复发转移率、毒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采用放射治疗并结合化疗可以显著减少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胃癌术后的疗效。方法以扶正祛邪为原则自拟抗癌汤并根据I临床辩证加味治疗胃癌术后76例。结果显效22例(占28.95%),有效46例(占60.53%);总有效率为89.47%。结论中医药治疗胃癌术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曲马多联合吗啡术后镇痛对胃癌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27例和观察组(曲马多联合吗啡)27例,将两组患者术后12h、24h及48h的VAS评分及术前、术后1、5、10d的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2h、24h及48h的VAS评分及术后1、5、10d的细胞免疫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曲马多联合吗啡术后镇痛在胃癌术后镇痛中的效果较好.且对患者免疫功能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及观察个性化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行手术治疗的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胃癌术后护理组)30例和观察组(个性化护理组)3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自测量表(AIS)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AIS评分结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更为积极,对于改善患者的术后休息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建美 《北方药学》2013,(2):125-12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7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术后护理,循证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循证护理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胃癌患者术后的不良情绪反应,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何睿 《哈尔滨医药》2016,(Z1):15-16
目的:评价盐酸利多卡因术中静脉输注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按照标准化方案麻醉诱导和维持,研究组于麻醉诱导即刻静脉注射盐酸利多卡因1.5mg·kg-1,术中以2mg·kg-1·h-1速率输注至术毕,对照组术中给予同样速率输注乳酸林格液。术后分别于呼之能应即刻(T0),术毕2h(T1),8h(T2),24h(T3),48h(T4)进行VAS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术后48h以内病人对镇痛药物的进一步需求情况。结果研究组VAS评分在T2(P=0.000),T3(P=0.001),T4(P=0.007)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Ramsay镇静评分在T0,T1,T2,T3,T4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h内研究组仅有1例患者要求进一步镇痛,对照组有8例,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利多卡因术中静脉输注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的优化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改良的POSSUM评分系统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预测作用。方法根据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替换POSSUM评分系统中的生理指标一脉率和手术侵袭度指标手术种类、手术范围及恶性肿瘤等4项,利用改良的POSSUM评分系统预测117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理论发生率;比较实际并发症发生率与理论预测并发症率。结果117例患者实际并发症发生率为29.91%(35例),理论预测发生率为19.65%(23例1,并发症的实际发生率和理论预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01.P=0.069)。利用改良后的POSSUM评分系统对实际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的生理学评分和手术侵袭度评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经改良的POSSUM评分系统在预测老年患者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在维持机体营养、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6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均采取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天开始行中心静脉营养支持。监测2组患者术前1d、术后8d的化验指标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氮等上无差异。在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胃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5~12月收治的449例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3%,其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21%和14.96%(P〈0.05)。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占3.34%(15/449);影响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肿瘤分期、术前合并症(P〈0.05)。结论胃癌晚期的老年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胃癌TNMⅣ期的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进行广泛性淋巴结清扫或扩大的姑息性切除甚至联合脏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输血是现代医学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同种异体输血可能导致受血者免疫状态发生改变,可能导致癌症患者术后复发率和术后感染率的升高。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23例胃癌患者术中输血对术后感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1年12月至2005年1月我院胸外科住院患者223例,  相似文献   

11.
李文祥  胡森淼  朱陈 《河北医药》2013,(23):3617-3617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较高,胃癌术后复发率同样较高,常导致治疗失败,危及患者生命,对胃癌术后复发的患者再次手术在临床上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0例胃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术后复发的原因、手术方式、术后疗效(并发症及病死率)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芪加新鲜血浆提高胃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杰  孙艳  王琪 《中国药业》2002,11(6):46-47
目的:探讨黄芪加新鲜血浆可否提高胃癌术后患的免疫功能。方法:32例胃癌根治术后患,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新鲜血浆,并同时口服黄芪水煎剂治疗,采用酶标及单向琼脂扩散等技术测定其疗前疗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活性(CRA)、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免疫球蛋白(Ig)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CRA,TNF-α水平升高,,Ig含量增加,CIC,sIL-2R水平下降。结论:口服黄芪加静脉滴注新鲜血浆可降低胃癌术后患体内封闭因子水平,增强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文建忠  杨小敏 《江西医药》2006,41(9):689-691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用于胃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fients-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根据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给药方式不同将胃癌根治术病人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昂丹司琼组,n=31):芬太尼1mg+昂丹司琼16mg;B组(氟哌利多组,n=30):芬太尼1mg+氟哌利多5mg;C组(对照组,n=29):芬太尼1mg。将上述各组药物加等渗盐水配成100ml。输注速率为2ml/h.单次自控量为2ml。锁定时间15min,维持时间48h。观察病人术后48h恶心、呕吐次数、疼痛程度及镇静评分。结果3组间镇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镇静评分小于B组(P〈0。05);A组及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小于C组(P〈0.05)。结论昂丹司琼用于胃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术后恶心、呕吐有预防作用,效果与氟哌利多无差异,但对术后镇静作用小于氟哌利多。  相似文献   

14.
吕新厅 《中国乡村医药》2009,16(9):26-26,37
胃癌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术后需较长时间禁食,营养支持非常重要。为了探讨胃癌术后有效可行的营养支持方式,本文就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糖链抗原(CA)72-4水平在胃癌诊断及术后复发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记录28例胃癌患者诊断时CA72-4水平,20例术后复发患者血清CA72-4水平。结果 28例胃癌患者诊断时其中有11例CA72-4正常;17例升高(占61%)。20例复发转移患者中14例CA72-4水平升高(占70%),6例正常。结论 CA72-4检测在胃癌诊断上及为术后复发提供临床参考依据。尤其是III-IV期胃癌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16.
胡贻南 《江苏医药》1999,25(8):640-640
通过对近10年来收治的162例胃癌患者临床分析,就如何提高基层医院胃癌术后生存率探讨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64例中男133例、女31例;40岁以下19例,40~60岁114例,61岁以上显例。病程:6个月内46例,6个月~1年25例,1~3年32例,3年以上门例。术前行X线钡餐检查97例,纤维胃镜检查80例,二项检查者24例。急诊手术检查者7例。术前、术中、术后输血分别为14例、100例、58例,平均输血量约400ml。围手术期输血134例,未输血者30例。二、术式与癌肿部位仅1例行胃癌根治术式R。,全均为R。或几。癌肿位于胃窦部73例,小弯侧72例,胃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给予奥沙利铂(L-OHP)行腹腔灌注化疗(IPC)的不良反应及疗效。方法:将7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SPSS 17.0分析并发症、复发率、转移率和无瘤生存率。实验组共43例,术后10d左右给予L-OHP 100mg/m2行IPC,1次/d,4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29例给予常规处理。结果:两组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C组的2~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给予L-OHP行IPC,对提高患者2~3年无瘤生存率有显著疗效,方法简单、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收治的25例胃癌全胃切除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防治措施。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行根治性全胃切除22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40.9%(9/22);姑息性切除手术3例,术后随访近期疗效理想,患者精神状态改善,症状消失或减轻,但远期疗效欠佳,均于1-4年内死亡。术后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2例,肺部感染1例,胸腔积液1例。结论合理掌握全胃切除术的临床适应证,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消化道重建方式,规范淋巴结清扫,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胃癌术后早期(2周内)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虽不多见,却因发病急、进展快且临床诊断困难,故后果严重,成为胃癌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胃癌手术后早期并发SAP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别是临床监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综合化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疲劳评分、术后康复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4.4%和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疲劳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主动下床、肛门排气、胃肠减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轻胃癌术后疲劳综合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利于患者术后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