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宝厚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他自20世纪80年代初即着力于对肾小球疾病凝血机制紊乱的探讨,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发现血液流变学检测对肾小球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中医辨证分型和治疗、疗效评估等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论文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技术)检测IgA肾病患者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试图寻找IgA肾病血瘀证相关的差异蛋白质,从蛋白质水平探索IgA肾病血瘀证血清的标志物.方法:采集于2011年10月~2013年2月肾内科住院的IgA肾病患者的血液样本共30例(血瘀证14例,非血瘀证16例),同时采集健康人血液样本15例.研究各组病例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所有蛋白质质谱采用Biomarker Wizard分析之后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软件识别IgA肾病血瘀证特异表达的蛋白质,并建立证候决策模型.结果:(1)IgA肾病血瘀证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数据比较,经分析检测到30个蛋白质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IgA肾病血瘀证患者与非血瘀证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数据比较,经分析检测到42个蛋白质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IgA肾病血瘀证差异表达蛋白峰的筛选及证候决策模型的建立.经筛选质荷比为1 092.71(低表达)、1 972.32(低表达)、2 687.74(低表达)、3 196.19(高表达)、3 249.02(高表达)、8 567.20(高表达)、8 713.48(高表达)的7个蛋白峰组成的证候决策模型能很好区分IgA肾病血瘀证,该模型的敏感性为92.85%,特异性为93.75%,进一步对决策模型进行盲法验证,此模型对血瘀证的诊断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81.25%.结论:M/Z为1 092.71、1 972.32、2 687.74、3 196.19、3 249.02、8 567.20、8 713.48的7个蛋白峰可能是区分IgA肾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的血清蛋白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法在肾系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肾脏是肾系疾病中主要的受累器官 ,血液灌流量大 ,肾小球由毛细血管网组成 ,并有肾素内分泌和肾小球血流量等调节系统 ,血管细小 ,由于具有这样的生理特点 ,一旦发生疾病造成血流阻力增大 ,血流速度缓慢 ,血液粘度增高。这种病理状态 ,中医认为是由于脾肾两虚 ,水湿停聚 ,使气血运行不畅 ,渐致肾脏瘀阻络伤 ,所以近年来关于肾病特别是肾小球疾病与血瘀这一专题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在对肾小球疾病中血瘀的形成机理、临床表现及活血化瘀治法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吾师陈以平教授巧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肾系疾病 ,取得良效 ,现就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络保肾方(大黄虫丸加减)对IgA肾病(CKD1~2期)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IgA肾病(CKD1~2期)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服通络保肾方,对照组加服氯沙坦钾片,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血瘀证证候、疾病疗效、血纤维蛋白原(Fb)、血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尿红细胞计数(RBC)、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瘀证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瘀证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1.4%和57.9%(P0.01),疾病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1.0%和82.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Fb降低(P0.05),血AT-Ⅲ显著升高(P0.01),尿FDP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24 h UP均显著降低(P0.01),尿ACR、尿RBC均减少(P0.05),两组血Scr和e GFR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通络保肾方能改善IgA肾病(CKD1~2期)血瘀证临床证候,降低血Fb,升高血AT-Ⅲ活性,降低尿FDP水平,减少蛋白尿、血尿,稳定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IgA肾病中医辨证规律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gA肾病是一组以反复发作性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在过去10年里,发现至少有30%的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近20年来在肾小球疾病中研究IgA肾病领域最活跃,其发病机制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中西医辨病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由于IgA肾病的确诊以病理为依据,因此本病病理与中医证型可能关系密切,为此我们通过现代统计学的多元分析,探讨了IgA肾病的病理与中医辨证之间的联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于家菊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于家菊教授是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肾内科教授,名肾病专家,率先在国内开展肾小球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业医几十年,学验俱丰。于老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现将于家菊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技术)检测IgA肾病血瘀证患者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前后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的变化,分析与活血化瘀疗效相关的蛋白质指纹图谱,从蛋白质水平研究IgA肾病血瘀证血清的标志物.方法:采集于2012年1月~2012年10月肾内科住院的IgA肾病血瘀证患者10例,研究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比较活血化瘀药物水蛭治疗前后IgA肾病血瘀证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变化,分析与活血化瘀疗效相关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结果:(1)10例IgA肾病血瘀证患者服药前后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数,经分析后检测到15个蛋白质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M/Z为3 249.02、8 567.20、8 713.48的蛋白峰经治疗后明显下调,结合手动筛选和组间方差分析,发现M/Z为8 713.48的蛋白峰下调有意义.(2)10例IgA肾病血瘀证患者服药前后血瘀证积分比较,发现服药后积分较服药前明显下降(P<0.05),服药前(2.5±1.08)分,服药后(1.2±0.78)分.结论:M/Z为8 713.48的蛋白峰可能是IgA肾病血瘀证的血清蛋白标志物,通过调节M/Z为8 713.48蛋白峰,可能是水蛭治疗IgA肾病血瘀证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29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湿热证和血瘀证在不同CKD分期的发生率,同时试图找寻与湿热证和血瘀证相关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将我院肾内科及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按K/DOQI指南(2002)进行CKD分期,对湿热证和血瘀证临床症状进行流行病学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湿热证和血瘀证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发生率随着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下降而升高;湿热证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呈显著相关性(P〈0.05);血瘀证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g)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湿热证和血瘀证的发生率上升;血CRP可做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湿热证相关实验室指标,血Fg可做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瘀证的相关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9.
钱桐荪教授治疗肾小球性血尿的思维方法和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钱桐荪教授是我国肾脏病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第1~3届常委,兼任该学会中西医结合组组长和华东地区肾病协作组组长,曾任江苏省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及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从事内科和肾脏病工作有50年的丰富经验,对肾小球疾病的诊治具有独到之处.1959年率先在<中华内科杂志>连续发表两篇关于肾小球肾炎的论文.1992年代表中华内科学会,在中日医学大会上作"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近况"为题的演讲.钱教授对疾病的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与众不同. 1995年荣获江苏省卫生厅和中医管理局授予的"中西医结合名专家"称号和奖章.他对肾小球性血尿诊治颇有成效,故将其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0.
聂莉芳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我国IgA肾病居肾小球疾病之首位,为45.6%,约占终末期肾衰竭的26.69%。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的疗效,主要表现在能够改善患者的体质状态、控制诱发因素、减少肉眼血尿的反复发作,减少血尿和蛋白尿,改善患者的预后。多数中医学者主张IgA肾病的中医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主。聂莉芳为我国著名中医肾脏病专家,多年来在IgA肾病的中医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聂教授认为,IgA肾病的中医病因有主因与诱因之分,主因多系脾肾虚损,诱因则责之外邪与过劳;并提出气阴两虚证是IgA肾病最常见证型的学术观点,运用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IgA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聂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肾虚血瘀作为证候名称提出后,受到了临床多科室疾病研究者的关注,临床医生迅速将其与多种老年病以及临床一些难以攻克的顽疾联系起来,并创建了相对应的治疗方法——补肾活血法,对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肾病、骨质病变、妇科病、男科病等进行治疗。本文拟就肾虚血瘀证与几种常见的慢性肾病的临床证治相关性进行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院肾脏内科近10年肾活检病理类型及疾病谱变化.方法 收集2006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996例肾活检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肾脏疾病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996例肾活检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疾病760例,占76.3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211例,占21.18%,肾小管间质性疾病22例,占2.21%,遗传性肾病3例,占0.30%.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病理类型为IgA肾病238例,占31.32%,其次为系膜增生性肾炎199例,占26.18%,膜性肾病127例,占16.7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为狼疮性肾炎76例,占36.02%,其次为紫癜性肾炎56例,占26.54%,乙肝相关性肾炎24例,占11.37%.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最常见为肾病综合征446例,占58.68%,其次为慢性肾炎223例,占29.34%,隐匿性肾小球肾炎69例,占9.08%.结论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目前临床最常见肾小球疾病,其病理类型以IgA肾病最为常见,近年来膜性肾病所占比例明显增高.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性肾炎最为常见,乙肝相关性肾炎所占比例较前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瘀证与尿蛋白的相关性,为中医临床辨证与疗效评价提供可能的依据。方法:依据Mogensen分期方法将糖尿病肾病分为Ⅱ、Ⅲ、Ⅳ期,在此基础上借助于Spearman相关性研究,探讨其血瘀证与尿蛋白的相关性。结果:血瘀证组24 h尿蛋白定量大于非血瘀证组,24 h尿蛋白定量与血瘀证之间有负相关关系。结论:可以认为血瘀证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增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管竞环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临证经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管竞环教授是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南六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我国著名肾病专家,第二、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从事肾脏病临床研究40余年,经验丰富,用药独特,衷中参西,因人因病因证而异.在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时,针对慢性肾炎肾气虚损,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根据疾病标本缓急,提出慢性肾炎中医辨证论治七法,同时灵活应用激素、火把花根片、针灸、食疗等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临证,现将其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本院近5年1224例肾活检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类型分布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224例肾脏疾病经皮肾活检的病理类型.结果 1224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年龄范围为4 ~ 82岁,男661例,女563例.本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81.7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12.17%,小管间质疾病占5.07%,代谢相关性肾病占0.82%,移植肾占0.16%,未确定诊断0.08%.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占30.30%,其次分别为IgA肾病28.00%,膜性肾病17.5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0.50%,增生硬化性肾炎3.90%,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10%,新月体肾炎2.60%,微小病变性肾病2.50%,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60%.继发性肾损害最常见的继发肾脏病是狼疮性肾炎31.54%,其次分别是高血压肾损害27.52%,紫癜性肾炎13.42%,肾脏淀粉样变性11.4%,糖尿病肾病7.38%,乙肝病毒相关性肾损害2.68%,血栓性微血管病2.01%.结论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IgA肾病次之.且IgA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另外,继发性肾脏病逐渐增多,继发性肾脏疾病中仍以狼疮性肾炎最为多见.通过肾活检和临床病理讨论,不仅能明确疾病的病理类型,更重要的是指导临床治疗,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对疾病的预后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近18年来广东省人民医院慢性肾小球疾病谱的构成和膜性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广东省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肾穿刺活检的病例,分析慢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构成和不同时期疾病谱变化,同时探讨膜性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研究共纳入6 366例肾穿刺活检病例,肾穿刺活检患者的病例数、平均年龄和男性比例逐年增加。IgA肾病(47.9%)、膜性肾病(27.8%)、微小病变性肾病(13.4%)、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8.0%)、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7%)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前五位,狼疮肾炎(40.7%)、糖尿病肾病(13.7%)、高血压肾病(10.1%)、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9.5%)、过敏性紫癜性肾病(9.3%)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前五位。IgA肾病和狼疮肾炎分别是占比最高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膜性肾病和糖尿病肾病分别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膜性肾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比例逐年增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膜性肾病的发病率均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主要疾病类型,IgA肾病和狼疮肾炎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膜性肾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增长明显。膜性肾病的高发可能与代谢性疾病患病率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7.
几种重要肾小球肾炎的免疫组化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活检病理诊断的特殊性在于它由光镜、免疫病理及超微病理三部分组成.三种手段相辅相成,有时缺一不可.免疫荧光或免疫组化技术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及其分类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许多肾病的诊断通常需要证实有无免疫球蛋白、轻链或补体成份的特征性沉积,如膜性肾病、IgA肾病、抗肾小球基膜肾炎、轻链肾病以及定义不明确或有争议的疾病如免疫触须样肾小球肾炎、IgM肾病和C1q肾病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物学指标的糖尿病肾病血瘀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糖尿病肾病血瘀证与微观指标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肾病血瘀证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多中心收集糖尿病肾病182例,辨证为血瘀证104例,非血瘀证78例,以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检测ET、NO、t-PA、PAI-1、HbA1c、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上述指标与各组之间的关系。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所有上述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与非血瘀证组比较,血瘀证组ET、NO、t-PA、PAI-1、HbA1c、TG、HDL、LDL、Fib、PV、TK及L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C、H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瘀证患者存在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纤溶及血管内皮系统异常,可为糖尿病肾病血瘀证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肾病科13年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诊断、病理类型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各类肾脏疾病的构成比例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科2004年01月~2016年12月364例因肾脏疾病而行肾穿刺活检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理类型及中医证候。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D)占75.3%,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GD)占20.3%。PGD中以Ig A肾病(Ig AN)、膜性肾病(MN)和肾小球微小病变(MCD)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8.7%、32.8%、12.4%。SGD中狼疮性肾炎(LN)(29.7%)和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20.3%)最常见。在2004年至2010年的病理资料中,Ig AN占PGD的50.0%,MN占18.0%;而在2011年至2016年的资料中,MN成为最常见的PGD(占41.4%),其次为Ig AN(32.2%)。PGD和SGD的中医证候均以本虚标实证为主,分别占72.6%、78.4%,本虚证以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湿热、水湿证为主。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是肾穿刺活检患者中最为常见的肾脏疾病,近年来Ig AN呈减少趋势,而MN的患病率则不断上升;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狼疮性肾炎仍是首要原因。中医证候方面,PGD和SGD中均以本虚标实证为主,其中脾肾气虚证、湿热证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20.
杨霓芝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病理组织上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或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约占15%~32%,约30%易于发展为肾衰竭。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现代医学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杨霓芝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肾病专家,擅长治疗各类肾脏疾病。多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