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女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按入院顺序随机将118例躁狂发作患者平均分为丙戊酸镁缓释片组和碳酸锂组,在治疗前,治疗1、2、4、6周末及3月、6月末分别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不良反应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末检测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水平。并记录月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BRM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丙戊酸镁缓释片组BRMS评分第2周时低于碳酸锂组(t=2.75,P<0.01)。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总有效率为86.7%,碳酸锂组总有效率为84.5%,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TE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丙戊酸镁缓释片组在治疗3个月、6个月末PRL、E2、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t=2.42,4.05,2.36;P<0.05),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升高(t=2.91,P<0.05),碳酸锂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女性躁狂发作疗效肯定,起效快,安全性高,但可能引起激素水平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丙戊酸镁缓释片和碳酸锂治疗少年躁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72例少年儿童急性躁狂发作分别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和碳酸锂治疗,其中丙戊酸镁缓释片36例,碳酸锂36例。疗效评定采用躁狂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观察6周。结果丙戌酸镁缓释片组显好率、好转率分别为72.22%、88.89%,碳酸锂组显好率、好转率分别为69.44%、86.11%,两组总有效率接近。碳酸锂组恶心、震颤、EKG异常多见。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和碳酸锂一样能有效治疗少年儿童急性躁狂发作,丙戊酸镁缓释片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80例患者分别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及碳酸锂治疗,观察4周,用BRMS躁狂量表及CGI评定疗效,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副反应。结果丙戊酸钠缓释片组有效率75%,碳酸锂组有效率为72.5%。治疗4周后BRMS减分率两者相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丙戊酸钠组明显低于碳酸锂组。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Ⅰ型障碍疗效与碳酸锂相当,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可作为临床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4.
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急性躁狂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用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锂、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以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第1、2周末BRM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8周末BRMS评分与对照组相当,治疗8周末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近(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时段T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症疗效好,安全性好,起效较慢。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的病人分为2组,分别给予帕罗西汀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和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疗程均为8周。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用药的安全性,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1,2,4,6,8周末分别对2组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总的有效率为7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2%。2组间,(HAMD)减分率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9,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TESS)评定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088,P〉0.05);对照组中有8例有过躁狂发作(16.0%),治疗组中只有1例有过躁狂发作(1.96%),对照组转躁率高于治疗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582,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疗效可增强,起效快,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女性双向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双向障碍躁狂发作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阿立哌唑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和氯氮平组(氯氮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2,4,6周末分别采用Beck- Rafaeisen躁狂量表(BRMS)和副反应量表(TES...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铗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疗效和药物副反应。方法 将64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治疗)32例,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32例。疗程4周。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末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各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第2、4周末两组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评分降低更为明显。结论 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对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120例蹂狂发作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丙戊酸镁缓释片)和对照组(碳酸锂),在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末各做1次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铁槽铁钉测验、手指敲击试验、动作功能测验、手功能协调测验、连线测验a和b...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躁狂评定量表(BRMS)总分≥16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17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5分的82例诊断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口服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或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和8周末采用PANSS、HAMD、BRMS和副反应量表(TESS)4套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以PANSS、HAMD、BRMS减分率判定临床疗效,治疗8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显效率57.5%,有效率95%,对照组10%,6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2.07,P1=0.04;t2=-29.64,P2<0.01);研究组HAMD显效率85%,有效率95%,对照组60%,7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5.63,P1<0.01;t2=-6.57,P2<0.01);研究组BRMS显效率85%,有效率95%,对照组10%,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14.89,P1<0.01;t2=-17.75,P2<0.01)。故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在治疗8周末的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且利培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氮平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利培酮组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丙戊酸钠联合奎硫平与联合氟哌啶醇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急性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奎硫平组34例,氟哌啶醇组34例,两组分别在应用丙戊酸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用奎硫平或氟哌啶醇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躁狂量表及副作用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6周末,奎硫平组显效率为73.52%,氟哌啶醇组为75.76%,两组总体疗效相当;奎硫平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氟哌啶醇组(P<0.05).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奎硫平与联合氟哌啶醇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疗效相当,但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周梁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3):483-485
目的:分析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39例和B组43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BRM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斯康星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碳酸锂治疗对躁狂发作患者体质量、神经肽Y、瘦素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80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接受丙戊酸钠、碳酸锂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2、4周末体质量、神经肽Y、瘦素的变化。结果丙戊酸钠组体质量4周末显著高于0周(t=2.078,P=0.046),神经肽Y4周末显著高于2周末、0周(t=2.286,P=0.029;t=3.620,P=0.001)。碳酸锂组体质量、神经肽Y在各时点无显著变化(t=0.477~1.173,P=0.515~0.256;t=0.873~1.237,P=0.424~0.193)。两组的瘦素虽有增高趋势,但差异均无显著性(t=1.148~1.355,P=0.259~0.185;t=0.895~1.292,P=0.431~0.190)。4周末丙戊酸钠组神经肽Y变化值与体质量增加呈正相关(r=0.396,P=0.022)。结论丙戊酸钠可致躁狂发作患者体质量增加和神经肽Y、瘦素升高,但以前两者为著,且神经肽Y的升高与体质量增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用奎硫平合并丙戊酸镁与单用奎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8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奎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组)29例,对照组(奎硫平组)29例,疗程2周。分别于治疗1周末、2周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定治疗效果;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2周末,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周末、2周末,PANSS量表兴奋激越项目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末,PANSS量表总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周末、2周末MOAS量表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2周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各组TESS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奎硫平合并丙戊酸镁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急性期起效快、疗效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镁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8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 第8周末,有效率70%,不良反应少且轻.结论 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一高剂量使用氯氮平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合用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钠和碳酸锂后是否有效.方法 90例口服氯氮平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即分为3组,在氯氮平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合用丙戊酸钠、碳酸锂和安慰剂治疗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8、12周末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 丙戊酸钠组、碳酸锂组和安慰剂组患者在第12周末PANSS的总分、阳性、阴性和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分比合用药物前减低≥30%者分别为(13,11,4)例,(16,18,6)例,(3,3,1)例,(14,17,7)例.经方差分析发现:丙戊酸钠组、碳酸锂组与安慰剂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分的治疗后得分有显著性差异(45.9±8.3,53.3±9.4,72.0±7.8,P<0.05;8.8±4.8,15.8±9.7,20.9±9.6,P<0.05;25.3±9.7,22.5±11.2,40.4±8.8,P<0.05).TESS总分比较,治疗前后无差异.结论 单一使用氯氮平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合用心境稳定剂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苯妥英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躁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苯妥英合并碳酸锂及单用碳酸锂治疗,用Bech-Rafans躁狂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苯妥英合并碳酸锂治疗4周的临床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碳酸锂;2年的随访结果也证实苯妥英合并碳酸锂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用碳酸锂组,结论:苯妥英合并碳酸锂治疗能缩短抗躁狂的疗程,较早的改善其临床症状,且有预防躁狂症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喹硫平单药及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喹硫平及喹硫平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Ι型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双相Ι型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喹硫平合并碳酸锂组,疗程4周,以杨氏躁狂量表(YMR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的第4周末,喹硫平组痊愈率83.9%,有效率93.5%,喹硫平合并碳酸锂组痊愈率83.3%,有效率93.3%。两组痊愈率、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YMRS量表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治疗第1、2、3、4周末YMRS量表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单药治疗组明显少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1,P0.05)。在喹硫平的用药剂量上,联合治疗组明显少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及喹硫平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Ι型障碍躁狂发作疗效相当,均有良好疗效但喹硫平单药治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对难治性抑郁症的辅助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并与单独采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照,分别在治疗1、2、4、6、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HAMD评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两组间HAMD评分在治疗后第4、6、8周有显著差异性(t=2.67,2.75,2.15;P<0.01).两组间副反应量表评分差异不明显.结论 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效果好于单独采用盐酸帕罗西汀,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55例伴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丙戊酸镁缓释片合并奥氮平组(研究组)和单用奥氮平组(对照组)各31例,疗程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8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线比较,MOAS评分研究组在1周末下降(t=3.397,P=0.001),对照组2周末下降(t=3.965,P=0.000);1、2、4周末组间比较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t=-2.487,-3.304,-3.110;P0.05或0.01)。2周末始两组BPRS评分均较基线显著下降(P均0.01),2、4、6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2,-2.958,-2.514;P均0.01)。8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9.29%、8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奥氮平治疗的基础上,丙戊酸镁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精神症状和攻击行为的改善有促进作用,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讨论注射用丙戊酸钠联合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4月-2012年12月期间所得躁狂症并且不断有急性躁狂发作的患者132例,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的观察对象。先对这132例患者采用碳酸锂进行治疗,若是在4周后病情未控制住,再采用丙戊酸钠联合碳酸锂进行治疗。将全部患者列为对照组,采用联合治疗的患者列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好转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在1周时两组患者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2、3、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比对照组少33.33%,χ2=5.918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丙戊酸钠联合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发作具有显著疗效,并且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