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旺  周子敬  刘维贤 《口腔医学》2009,29(6):295-297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能力。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单侧下颌1、2、4前磨牙作为实验牙位。3个月后植入种植体,其周围制备骨缺损并植入相应骨移植材料:实验组植入PRP/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TCP);对照组植入TCP。8、16周分别处死动物2只,进行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观察新骨形成和种植体-新骨界面情况,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Ca含量。结果8周及16周通过肉眼及组织学观察,实验组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种植体-新骨界面C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RP/TCP作为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骨移植材料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富血小板血浆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PRP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每只犬一侧下颌第一、二前磨牙及其双侧下颌第四前磨牙作为实验牙位。3个月后拔牙处植入种植体,每只犬共植入3颗种植体,第一、二前磨牙牙位植入1颗种植体为对照组,对侧第四前磨牙牙位植入1颗种植体为实验A组,同侧第四前磨牙牙位植入1颗种植体为实验B组。种植术中同期制备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并植入相应骨移植材料:A组植入PRP/OAM;B组植入PRP/磷酸三钙;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种植术后8、16周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密度,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8周时,实验A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实验B组种植体边缘可见新骨形成,但量较少;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8周时骨密度测量,各组间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周时,实验A组可见哈佛系统,实验A、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仅为纤维性结合。16周时骨密度测量,两实验组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PRP及PRP/OAM可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3.
赵旺  刘旭辉  刘维贤 《口腔医学》2009,29(4):183-185
目的从组织学角度评价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下颌1、2、4前磨牙。每只犬左右两侧实验牙位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实验侧第4前磨牙牙位为实验A组,第1、2前磨牙牙位为实验B组,对照侧第1、2前磨牙牙位为对照组。3个月后植入种植体,制备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实验A组骨缺损区植入OAM/PRP;B组植入OAM;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8、16周分别处死动物2只,进行组织学观察,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Ca含量。结果8周时,A、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各组间种植体-新骨界面Ca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16周时,实验A、B组可见哈佛氏系统,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为纤维性结合。实验各组C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OAM及PRP/OAM能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PRP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探讨其作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一、二、四前磨牙,3个月后植入种植体,制备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并植入相应骨移植材料.A组植入PRP/ OAM,B组植入PRP,磷酸三钙,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种植术后8、16周各处死2只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8周时,实验A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实验B组种植体边缘可见新骨形成,但量较少;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16周时,实验A组可见哈佛系统,实验A、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为纤维性结合.能谱分析显示,8、16周时各组间钙含量百分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实验A组最高,实验B组其次,对照组最低.结论:PRP及PRP/OAM应用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可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并形成理想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  相似文献   

5.
骨诱导活性材料修复犬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一、二前磨牙.将每只犬的两侧实验牙位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拔牙后3个月植入种植体,建立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模型.实验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植入OAM,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于植入后第8、16周分别处死2只动物,进行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测量骨密度.能谱分析种植体一新骨界面Ca2+含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8周时,实验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实验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种植体一新骨界面Caz+含量(22.16±3.33)显著高于对照组(3.13±2.44)(P<0.05).16周时,实验组新生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为纤维性结合.实验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实验组种植体一新骨界面Ca2+含量(42.23±6.20)显著高于对照组(10.40±3.12)(P<0.05).结论:OAM能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并促进种植体一骨界面形成较完善的骨整合.  相似文献   

6.
《口腔医学》2017,(4):302-306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以及PRP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PRP/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成年Beagle犬4只,体质量10~13 kg,每只犬左右两侧下颌第四前磨牙牙位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与B组同侧的第一、二前磨牙牙位作为对照组。A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植入PRP/OAM,B组植入PRP/磷酸三钙,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采用能谱分析各组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同时观察各组种植术后8、16周组织学形态。结果 A组和B组种植术后8、16周时种植体部位骨表面Ca~(2+)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种植术后8、16周时种植体部位骨表面Ca~(2+)含量为(26.01±3.28)%和(44.10±7.11)%,明显高于B组(P<0.05);种植术后8周,A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B组种植体边缘可有新骨形成,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种植术后16周,A组和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仅为纤维性结合。结论 PRP及PRP/OAM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能有效促进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CGF)联合骨代用品(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与单纯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进行对比,探讨两者在口腔即刻种植中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再生的影响。方法:选择12只健康杂种犬,拔除双侧下颌骨第一前磨牙,随机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行即刻种植术,植入BLB种植体,实验组加入CGF和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混合物,对照组只加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于术后4、8、12周分别处死4只动物后取得标本,进行X线、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并进行骨结合率(bone contact ratio,BCR)的测量。结果:术后4、8、12周,通过大体观察、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比对照组在更早的时间内达到了骨结合,骨缺损区的愈合时间也较对照组早,且实验组BCR值也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差异。结论:CGF具有促进新骨形成和种植体骨结合的能力,并缩短了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三种骨替代材料修复犬下颌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自固化磷酸钙活性人工骨(CPC/rhBMP-2)、自固化磷酸钙(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PerioGlas)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比较三种材料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3只beagle犬,每侧下颌各拔除第三、四前磨牙及第一磨牙,3个月后,制备种植窝,然后在每侧下颌骨分别植入2枚纯钛骨融合式螺旋状种植体(直径3.3 mm,长度10 mm),同时在每个种植体冠部制成宽1~1.25 mm,深5 mm的环沟型骨缺损。采用自身对照,每只犬下颌的4枚种植体周的骨缺损作不同处理,随机分组结果如下:A组空置,B组植入PerioGlas,C组植入CPC,D组植入CPC/rhBMP-2。术后3个月取样本,制成带种植体的超硬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骨结合百分率测定和计算机组织图像分析。结果:B、C、D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均有新骨形成,植骨区骨-种植体结合率D组(49.48%)最高,C组(46.16%)次之,B组(42.71%)再次,A组(33.68%)最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固化磷酸钙活性人工骨、自固化磷酸钙、倍骼生这3种材料均能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骨再生。组织学结果显示自固化磷酸钙活性人工骨的新骨形成及成熟度,材料降解均优于其余3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即刻种植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植骨与否对骨结合的影响,建立一种符合即刻种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特点的动物模型。方法:以成年Beagl e犬为实验动物,拔除犬双侧下颌P2、P3、P4牙。于远中根拔牙窝的远中距牙根间隔5-6mm处预备种植窝,即刻植入种植体。植入种植体后保证沿下颌骨长轴向骨缺损范围达3-4mm。骨缺损区不植入骨粉,直接用胶原膜覆盖为实验组。骨缺损区植入骨粉并覆盖胶原膜为对照组。于术后3个月末处死动物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X线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缺损处到3个月时均被新生骨充填。组织切片染色镜下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骨缺损处可见大量骨细胞,骨改建基本完成。结论:种植体与拔牙窝内壁之间的3-4mm范围骨间隙即使不植骨,也会有新骨生成、并且可以与种植体表面发生骨结合。成功构建了与临床即刻种植骨缺损相似,并可作为研究即刻种植骨界面骨性结合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甲状旁腺激素(1-34) [parathyroid hormone(1-34),PTH(1-34)]联合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骨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在8只杂种犬的两侧胫骨各制备两个种植窝,于种植窝的一侧骨壁创造骨缺损.将种植体植入种植窝,CHA植入骨缺损处.术后将8只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只.实验组每周连续3d背部皮下注射40 μg/kg PTH(1-34)溶液,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4和8周两组各处死2只动物获取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4、8周实验组骨缺损处的密度影均高于对照组,种植体与骨接触的界面间未见低密度透射影像;实验组种植体最大拔出力值(199.8、411.5 N)均显著高于同期的对照组(100.1、184.5 N),P<0.05;拔出力值实验组术后4周与对照组术后8周接近.术后4周实验组骨缺损区新生骨小梁较对照组稍粗,连续性较好;种植体表面与新生骨直接接触.术后8周实验组新生骨较对照组致密;种植体表面与新生骨接触较对照组广泛.结论 PTH(1-34)联合CHA可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再生修复,使种植体与骨愈合周期缩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Micro-CT图像分析骨髓浓缩物(BoneMarrowAspirateConcentrate,BMAC)对牙种植体周骨缺损的成骨结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杂种犬6只,拔除每只犬双侧下颌第三和第四前磨牙(P3和P4)作为实验牙位。3个月后在每只犬拔牙处植入4颗种植体,同期在种植体近中造箱状骨缺损,选2处骨缺损移植骨髓浓缩物(BMAC组),另2处分别移植自体牙槽骨(AB组)和空白明胶海绵(对照组)。术后第4、12周各处死3只实验犬,标本行Micr0-CT扫描重建,分析缺损区内的骨形态学参数。结果:植入后第4周,骨髓浓缩物组(BMAC组)和自体牙槽骨组(AB组)的Tb.Sp值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浓缩物可以缩短骨再生时间,术后第4周成骨质量优于自体牙槽骨;Micro-CT可有效分析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在犬下颌骨内植入种植体,观察新型抗菌涂层预防种植术后早期感染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2岁龄牙周健康的雄性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三前磨牙,并在近远中根拔牙窝内预备种植窝行即刻种植术。随机选取2只植入载有新型抗菌涂层的种植体作为实验组,另外2只植入仅微弧氧化处理的种植体作为对照组,并用丝线在所有种植体的颈部结扎,术后给予高糖软食,诱导种植体周围发生早期感染。结扎2个月后对种植体周进行临床指标检查和X线摄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种植体/骨组织界面。结果:2个月后,实验组种植体周的临床检查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0.05)。X线检查可见:实验组种植体周围无明显的牙槽骨吸收和透射影像,对照组种植体周围可见明显的骨吸收和裂隙状透射影像。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实验组种植体/骨界面结合较好,未见明显间隙,而对照组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存在明显的间隙。结论:在钛种植体表面构建的新型抗菌涂层具有显著的预防种植术后早期感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壳聚糖(Chitosan,CS)修饰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tricalcium,HA-TCP)复合材料修复犬牙槽骨缺损。方法:制备CS溶液修饰HA-TCP。以CS修饰的HA-TCP复合材料修复犬牙槽骨缺损,选取3只成年犬876︱678作为受试牙,在受试牙根分歧处制备长宽高均为5mm的箱型骨缺损,分成两组,左侧作为实验组:将CS修饰的HA-TCP复合材料植入犬牙槽骨缺损部位;右侧作为对照组:将HA-TCP植入犬牙槽骨缺损部位;植入8周后将实验动物处死,组织学观察并图像分析新生骨组织的形成状态。结果:实验组新生骨组织占缺损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剩余材料占缺损的百分比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S修饰后的HA-TCP复合材料修复犬牙槽骨缺损效果优于单纯HA-TCP修复牙槽骨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犬下颌骨种植周围缺损模型,探讨与评估富含血小板血浆与磷酸三钙联合应用后,对种植体骨结合的效应。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在6只成年杂种犬双侧下颌骨下缘各植入2颗纯钛种植体(共24颗)并在种植体周围造成缺损。右下颌2颗为对照组,在缺损处填入磷酸三钙和生理盐水的混合物,左下颌2颗为实验组,在缺损处填入磷酸三钙和富血小板血浆的混合物;术后4、8、12周分别处死2只犬,先后行大体观察、电镜观测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大体观察实验组比对照组缺损处愈合更平整且种植体更稳定;4、8、12周电镜观测时均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种植体骨结合率高;组织学观察在实验组可见大量成骨细胞、骨细胞及新生骨小梁,新生骨组织较成熟,而对照组成骨细胞少、骨小梁细而少、纤维组织多见。结论:富含血小板血浆可能具有促进新骨形成及种植体骨结合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脱细胞骨基质(acellular bone matrix,ABM)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修复兔颅骨缺损时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富血小板血浆促进成骨的机制。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质量1.5~2.0kg。在兔颅骨两侧分别建立一个1cm×0.5cm全层骨缺损区,同时去除该区骨膜,注意勿伤及硬脑膜。随机选择一侧骨缺损作实验侧,植入复合PRP的ABM;另一侧为对照侧,仅植入ABM。术后第2、4、8、12周末分别处死6只兔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骨缺损修复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应用Image-proplus 5.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VEGF表达强度的灰度值。采用SSPS16.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VEGF呈强阳性表达,随后急剧下降,以后趋于平缓。对照组在术后2、4周呈阳性表达,以后平缓下降。两组相比,在第2、4周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第8、12周时,2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VEGF在实验组早期阶段的强阳性表达,说明血管形成活跃。PRP促进骨修复的作用发生在植入后早期,启动了早期活跃的成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研究即刻种植后用GBR术和植入PRF对种植体周骨缺损区的成骨能力。方法:以成年Bea-gle犬为实验动物,拔除犬双侧下颌P2、 P3、 P4牙,即刻植入种植体,所植入的种植体距近中根拔牙窝的近中壁有3~4mm的骨缺损间隙,采用半口自身对照,一侧行即刻种植+GBR (A组),一侧即刻种植+PRF (B组),术后三个月处死动物,取下带有种植体的下颌骨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对两组种植体周围的骨结合率和新骨生成率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 B组骨缺损处3个月时均被新骨充填,两组种植体周围的骨结合率和新骨生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限于本研究中,即刻种植术中采用GBR和植入PRF对骨缺损区的引导骨再生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