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改变对胃食管反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否为胃食管反流(GER)加重的病因。方法对176例轻、中、重度COPD患者分三组进行肺功能、食管内24 h pH值、食管内、胃内压力和食管运动功能等检测。并研究其与CO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依COPD的严重程度,患者肺功能均逐步递减。(2)食管内24 h pH值,反流严重程度和COPD严重程度平行,总积分分别为(17.8±1.20)(、20.6±1.8)和(26.65±2.0)分(P<0.001)。(3)食管内和胃内测压,显示COPD三组的跨膈压分别为(11.25±1.37)(、13.65±2.52)和(16.72±1.87)mm Hg(P<0.001),与COPD的严重程度平行。(4)食管下扩约肌区(LES)的压力,依COPD严重程度直线下降,分别(19.67±3.5)(、10.72±1.5)和(4.54±2.5)mm Hg(P<0.001)。(5)食管的原发性蠕动的频率,依COPD的严重程度,逐步减少,传递速度也逐步下降。结论COPD患者的跨膈压增大、LES压力下降、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均可导致GER。提示COPD可能是GER加重的病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动力异常与食管黏膜损害及酸反流发生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的148例患者以及15名其他受试者纳入研究,均接受食管压力和食管24hpH值测定,GERD患者根据压力分组,其他受试者纳入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食管压力以及24h食管pH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2例(35.1%)患者符合下食管括约肌低压标准,49例(33.1%)患者符合食管无效动力标准,33例(22.3%)患者两项均符合,14例(9.5%)患者两项均不符合。对照组的LESP要显著高于其他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远端反流指数、总反流时间、最长反流时间和EAC方面均显著高于A、B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和C组在pH<4总时间百分比、立位pH<4时间百分比和卧位pH<4时间百分比方面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下食管括约肌低压和食管无效动力都是诱发因素之一,其中反流性食管炎的程度与酸反流密切相关,而与食管无效动力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洛赛克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炎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胃炎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胃炎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对症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洛赛克(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洛赛克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赛克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炎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在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9):242-24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3月72例稳定期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经鼻导管吸氧,实验组采用氧疗+B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心率和呼吸频率。结果通气治疗后实验组PaCO_2为(54.93±1.86)mm Hg、p H为(7.38±0.03),较对照组的(63.82±2.30)mm Hg、(7.28±0.04)改善更佳(P<0.05);两组PaO_2、SaO_2差异不大。治疗后两组急性加重次数与6min步行距离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加重次数与6min步行试验结果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稳定期COPD合并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效果良好,可及时改善患者通气,缓解呼吸肌疲劳减少机体耗氧量,增加活动耐力,以及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抗胃食管反流治疗对伴有胃食管反流(GERD)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9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检测出合并GERD67例。将合并GERD的67例随机分为2组:组1 33例,组2 34例,不伴有GERD的24例列为组3。组1常规哮喘药物治疗的同时加服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组2、组3给予常规哮喘药物治疗加服安慰剂。观察3组病例治疗前后症状、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组1、组3的每天哮喘症状评分及肺功能指标均高于组2(P<0.05)。组2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在治疗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1肺功能指标FEV1、PEF及PEF变异率较组2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治疗后组2、组3肺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伴有GERD患者病情不易控制,伴有GERD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规治疗方案中加用抑酸剂和胃肠动力药抗反流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呼吸、意识、PaCO2、PaO2、pH。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症状均有显著变化,而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更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明显纠正二氧化碳潴留及低氧血症,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肠内营养液持续泵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予胃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泵入,对照组予全流质鼻饲,2组均予相应的对症护理。观察2组胃食管反流、胃潴留、腹泻及应激性溃疡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胃食管反流、胃潴留、腹泻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内营养液持续泵人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胃镜下胃食管反流的情况,评价OSAS与胃食管反流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12例OSAS患者进行全夜多导睡眠(PSG)监测,按PSG结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同时对其中57例患者检查胃镜,按洛杉矾分级判断反流情况,比较不同分级胃食管反流(GER)患者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pnca hyponea index,AHI)及指脉氧(SaO2)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PSG 检查轻度组中GER阳性5例,占所有胃镜检查患者8.77%,中度组中GER阳性15例,占26.3%,重度组中GER阳性25例,占43.9%.胃镜下胃食管反流程度与患者AHI指数呈明显正相关,反流程度越重,AHI指数越大;不同反流程度与患者平均SaO2呈负相关,反流程度越重,平均SaO2越低.结论:OSAS合并有胃食管反流情况,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OASA程度越重,胃镜下胃食管反流程度越重.针对两者同时干预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后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6)。观察组采用管状胃吻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治疗。术后两周进行24h食管腔pH监测,用DeMeester对术后1个月、3个月反流发生率以及RDQ进行评分并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酸反流次数、pH值<4的总时间、最长酸反流持续时间、>5 min酸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以及R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能减轻食管癌患者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降低反流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通辽市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疑似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相关性胸痛患者145例, 男92例, 女53例, 采用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进行监测, 以是否胃食管反流分为胃食管反流组与无反流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蠕动收缩百分数、pH <4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等资料, 采用t、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与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胸痛的相关性。结果 145例疑似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胸痛患者, 经诊断为胃食管返流36例, 无返流109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蠕动收缩百分数、pH<4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均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相关性胸痛的影响因素[比值比(OR)=3.155、2.998、3.459, P=0.003、0.012、0.001]。经ROC分析, 食管测压、pH <4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联合预测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相关性胸痛的灵敏度与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巴氯芬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顽固性咳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相关顽固性咳嗽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巴氯芬片.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各项症状积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均有减少.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巴氯芬可有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相关顽固性咳嗽,减轻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常规治疗同时抗胃食管返流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39例哮喘、COPD伴 GER患者抗返流治疗前后 NO、ET,并与 30例对照组未抗返流治疗前后 NO、ET进行比较。结果 未抗返流组治疗前后 NO、ET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抗返流组治疗前后 NO、 ET、 Pa O2 、 Pa CO2 、 FEV1 .0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抗返流组治疗前后ET与 Pa CO2 呈正相关 (r=0 .4 86 P<0 .0 1)。结论 胃食管返流是哮喘、COPD诱发或加重原因之一。作者认为哮喘 ,COPD急性发作期除常规治疗同时予以抗返流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加氧疗与单纯应用家庭氧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稳定期COPD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加氧疗与单纯长期家庭氧疗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的血气指标,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后,用无创正压通气加氧疗(治疗组)较单纯氧疗组(对照组)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液pH值与单纯氧疗组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稳定期COPD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与单纯家庭氧疗组比较病情恶化次数,住院次数及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可使患者生存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COPD合并重症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且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能有效治疗COPD合并重症肺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行腹腔镜手术之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治疗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的情况、胃肠道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各项情况、胃肠道恢复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都要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效果明显、安全,并发症发生概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缩唇呼吸治疗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邻水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和安岳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尘肺病合并COPD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缩唇呼吸训练,观察组实施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缩唇呼吸训练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肺通气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咳嗽、咯痰及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EV1、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Pa O2高于治疗前,Pa CO2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缩唇呼吸训练治疗尘肺病合并COPD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加快症状缓解,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08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肺康复组同时配合肺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6min步行试验和体质指数测定。结果:肺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康复治疗在社区COPD稳定期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会永  李彦 《安徽医药》2014,(6):1086-108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在该院门诊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0例,对患者进行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析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B级及以上食管炎、食管外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卧位食管pH<4时间、立位食管pH<4时间及DeMeester评分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老年组在活力、总体健康2个维度的评分明显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食管酸暴露时间逐渐延长,中重度食管炎和食管外症状发生率逐渐增加,患者生活质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采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4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COPD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后用力肺活量及1秒用力呼气量有显著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2周期间有1例患者发生1次急性加重;而对照组有4例患者共发生5次急性加重。两组急性加重发生次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12周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噻托溴铵用药方法简单、改善患者肺功能明显,且能减少COPD急性发作,是治疗COPD稳定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与曲美布汀联合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12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与曲美布汀联合应用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GerdQ评分为(11.1±2.8)分,与对照组的(11.7±2.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erdQ评分(4.5±1.1)分低于对照组的(8.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1%,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与曲美布汀联合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优于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是临床上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