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采用结膜入路及外眦皮肤切开法摘除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评价结膜入路及外眦切开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靠近肿瘤部位的穹隆结膜及外眦皮肤切开的方法,对位于眼眶前部、眶后段或偏上、偏下之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摘除。结果6例患者的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均顺利完整地摘除,保持或恢复视力。结论经结膜入路外眦切开法是一种值得采用的摘除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儿童眼部血管瘤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儿童眼部血管瘤的发病及治疗特点。方法 对 1 1 0例儿童眼部血管瘤的患儿进行发病年龄、发生部位、形态特点、病理分类及治疗效果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 1 0例血管瘤多发生在 2~ 3岁。其中毛细血管瘤 5 0例 ,海绵状血管瘤 4 7例 ,其它 1 3例。 5 0例毛细血管瘤中 4 5例经冷冻治疗后痊愈。结论 在各种血管瘤中以毛细血管瘤发病率较高 ,约占总数 4 5 5 %,发病年龄较小 ,对冷冻治疗敏感。海绵状血管瘤发病率次之 ,常侵及皮下组织深层、眶内及结膜 ,冷冻治疗效果差 ,激素局部注射及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鼻腔血管瘤以毛细血管瘤多见,临床上由于解剖部位隐蔽,易出血,手术野暴露不佳,术后出现复发.近年来,鼻内镜与微波技术在治疗鼻腔和鼻咽血管瘤方面已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1~3].我科于1998年3月~2001年1月于鼻内镜下微波热凝治疗鼻腔血管瘤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眶蔓状血管瘤的MRⅠ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眼眶蔓状血管瘤9例。采用西门子公司Ⅰmapct型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行眼眶部MRⅠ扫描。结果5例较小病灶位于肌锥内,形态欠规则,眼外肌受压。1例位于眶尖,3例肿块超出眼眶范围,或经视神经管向颅内生长,或肿块侵犯眶内侧壁达筛窦。结论MRI能清晰显示肿瘤部位、范围,是优良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5月以来我院手术治疗的海绵状血管瘤22例,其中15例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经结膜入路手术。结果经结膜入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15例,手术顺利,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结膜入路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关键在于术前对肿瘤性质、粘连程度的正确判断和手术操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血管瘤分期及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分期的视网膜血管瘤采用激光光凝、冷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以及瘤体切除等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方法回顾分析22例视网膜血管瘤33只患眼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治疗前按照视网膜血管瘤有无明显扩张供养血管、周围渗出、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广泛视网膜脱离至晚期并发症的过程,将本病分为5期。其中13只患眼主要采用单纯激光光凝治疗;5只 患眼主要采用冷冻联合激光光凝治疗;11只眼患眼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其中3只眼同时进行了视网膜血管瘤瘤体切除治疗。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46个月,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 后视力、视网膜血管瘤以及视网膜等情况。结果单纯激光光凝治疗的1 3只眼视网膜血管瘤均退行萎缩,视网膜平伏,视力提高2只眼,不变11只眼;冷冻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的5只眼中,4只眼视网膜血管瘤退行萎缩,未见血管瘤复发,1只眼出现玻璃体视 网膜增生及玻璃体积血需进一步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视力提高2只眼,不变2只眼,下降1只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11只眼中,1只眼出现新的血管瘤,2只眼血管瘤引起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2只眼再次出现玻璃体视网膜增生,8只眼视网膜平伏,视力提高3只眼,不变3只眼,下降5只眼。同时进行视网膜血管瘤瘤体切除治疗的3只眼中均未见血管瘤复发,2只眼视网膜平伏,1只眼出现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视力提高2只眼,下降1只眼。结论单纯激光光凝或联合冷冻治疗对早期视网膜血管瘤患者有效;对伴有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膜形成、增生明显、视网膜脱离范围大的晚期视网膜血管瘤病变宜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视网膜血管瘤瘤体切除可有选择性应用,其远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107-110)  相似文献   

7.
环扎术治疗眼睑及面部海绵状血管瘤272医院赵海凌眼睑及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是常见病。多见于儿童,随着年龄增长,瘤的范围可逐渐扩展。近年来我科采用多部位环扎术治疗23例,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年龄最大29岁,最小11个月,男15例,女8例,均为生...  相似文献   

8.
眼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眼眶原发性肿瘤,分为血管内皮瘤、血管外皮瘤、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等。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多见,在我院收治的20例眼眶血管瘤中,经手术并组织病理学诊断海绵状血管瘤占1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管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及任何年龄,大多数发生在头、面、颈部,约占40%,其次为四肢、躯干等部位的皮肤,位置比较表浅,也有不少发生在黏膜、肌肉骨骼组织及内脏[1]。毛细血管瘤及血管内皮瘤主要发生于眼睑和结膜,少量发生于眼眶,多表现为局限隆起的红色肿物,发病年龄较小。海绵状血管瘤及静脉型血管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选择性血管栓塞在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2002年收治的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鼻咽纤维血管瘤中4例按Seldinger's技术进行了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并栓塞治疗.结果4例均显示病变范围血供情况以及营养血管的特征,栓塞后术中出血减少到300 ml以下.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选择性血管栓塞能在切除肿瘤前进一步证实诊断并且显示肿瘤范围,术前栓塞能大大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1.
Sturge-Weber综合征又称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特点为一侧面部葡萄酒色痣或毛细血管瘤,同侧软脑膜血管瘤病与脑皮质广泛钙化。不同程度的智力迟钝,同侧脉络膜血管瘤,牛眼或青光眼。并有癫痫及对侧轻偏瘫。血管瘤发生在其它部位如肺、胃肠道、垂体、卵巢、胰腺的Sturge-Weber综合征者亦曾有报道。Sturge-Weber综合征可能是全身性神经上皮血管瘤病的部分或局部表现,这种血管瘤病与von Hippel-Lindau病(视网膜血管瘤)、von Recklinghausen病(神经纤维瘤病)、结节性硬化及神经上皮黑色素瘤病可能均属于神经外胚叶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2.
经结膜入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到2000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海绵状血管瘤21例,其中13例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采取经结膜入路手术。结果:经结膜入路摘除的13例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顺利,时间仅需15-20min,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结膜入路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关键在于术前对肿瘤性质,粘连程度的正确判断和手术操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毛细血管瘤手术切除及激光光凝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毛细血管瘤(retinal capillary hemangioma,RCH;)激光光凝及血管瘤切除手术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9只眼)RCH患者,采用激光光凝治疗以及玻璃体切除联合血管瘤切除手术治疗前后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大小以及生长特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其中2例中周边部RCH患者采用单纯激光光凝肿瘤及滋养血管治疗;1例行单纯玻璃体切除术后激光治疗,1例激光治疗后又作玻璃体切除术中冷冻治疗;4例5只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肿瘤切除术.结果 位于后极部及中周部瘤体较小(约<1.5PD)的RCH激光光凝可以使瘤体萎缩.明显凸出于玻璃体内生长的RCH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血管瘤体切除术,顺利摘除肿瘤.结论 RCH瘤体<1.5PD或外生型RCH,均可激光光凝治疗,内生型RCH,尤其瘤体直径>1.5PD时手术切除肿瘤更合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血管瘤及其并发症的眼内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血管瘤及其并发症眼内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通过眼内手术治疗的4例视网膜血管瘤及其并发症患者的住院及5~24个月随访资料。 结果:4例患者均采用玻璃体切除合并膜剥离手术,其中2例加眼内冷冻血管瘤,硅油填充1例。术后患者视力均提高,黄斑前膜剥除,视网膜复位,经瓷瓶的血管瘤退行。未见并发症。 结论:视网膜血管瘤合并有玻璃体出血、黄斑前膜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时,采用眼内手术可提高视力。眼内冷冻对顽固性血管瘤有一定治疗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04-105)  相似文献   

15.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理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rbitalcavernoushemangioma,OCH)是一种常见的眶内良性肿瘤,由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大体形态与身体其他部位海绵状血管瘤不尽相同,长期以来对其发病机制说法不一。本文从包膜假说、细胞外基质假说、血管形成因子假说、雌激素调控假说、瘤腔缺氧假说等五个方面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orbitalcavernoushemangioma ,OCH)是一种常见的眶内良性肿瘤 ,由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大体形态与身体其他部位海绵状血管瘤不尽相同 ,长期以来对其发病机制说法不一。本文从包膜假说、细胞外基质假说、血管形成因子假说、雌激素调控假说、瘤腔缺氧假说等 5个方面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将20例(20眼)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T的影像表现及手术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20例(20眼)术后矫正视力无明显变化,眼球突出明显改善,眼球运动良好,术后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结论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联合影像学特征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采取灵活的手术方式,为肿物的彻底清除及视力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开眶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非开眶术摘除肌肉锥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到2001年4月我院手术治疗眼眶肌肉锥体内海绵状血管瘤12例。结果 非开眶术摘除12例肌锥内海绵状肿瘤顺利摘除,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非开眶术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一种安全、简便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眼眶静脉性蔓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2例眼眶静脉性蔓状血管瘤患者,采用外眦延长联合结膜切口进行手术摘除。结果 肿瘤范围广,粘连紧密而大部分切除。术后眼球突出改善,轻度上睑下垂,3月后恢复。无复发。结论 眼眶静脉性蔓状血管瘤采用外眦延长联合结膜切口进行手术摘除,创伤小、外观影响及并发症少,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改良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2例 (12眼 )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经术前CT或B超进行定性定位诊断 ,采用外眦皮肤 结膜径路手术方式摘除。结果  12例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均成功摘除 ,视力均有提高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外眦皮肤 结膜径路摘除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较简便易行 ,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