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低强度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及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自激光器问世以来,激光在生物学医学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低强度激光,如He-Ne激光照射治疗多种疾病显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人们对低强度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抗氧自由基损伤的作用进行了不少研究,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
低强度激光照射可以产生明确的镇痛效果。激光镇痛效应宜选择合适的激光波长、输出方式、激光剂量、照射靶位以及光斑大小,其镇痛效果还与疼痛类型有关。临床上激光针灸已广泛用于各种疼痛相关疾病的治疗。激光镇痛机制研究目前虽然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也已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本文就近几年在低强度激光镇痛效应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刘继贤  康奎梦 《武警医学》2002,13(6):358-359
应用低能量血管内照射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经临床观察可明显降低了血脂、胆固醇、血液粘稠度和提高了机体免疫力 ,从而取得了满意疗效。1 临床应用的低强度激光及治疗参数 低强度激光不同于强激光 ,其特点为低输出能量 ,无光热效应。刘建国等[1] 提出 :低强度激光局部照射引起的局部温度升高不超过 0 1℃~ 0 75℃。不会引起局部组织的生物学改变 ,而强激光的热效应可引起照射局部组织温度急剧升高而气化。通常认为低强度激光是指对治疗部位的功率输出在 10~ 90MW之间 ,能量密度在 1~ 4J/cm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可选…  相似文献   

4.
自1967年开始低强度激光疗法就被世人所知,并且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神经科、牙科、眼科及再生医学等方面。本文整理、归纳了近年来有关低强度激光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文献,对低强度激光疗法在治疗炎症、促进伤口愈合、组织再生及缓解肌肉疲劳等方面的细胞分子机制的新进展进行概述。结果发现低强度激光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基因的表达、蛋白质合成等达到治疗的目的。了解低强度激光疗法的细胞分子机制对临床应用低强度激光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此外,如阿尔兹海默病和癌症发病率的升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从而开展了大量研究。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科学家们发现氧化应激反应与这些疾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低强度激光疗法通过光生物调节作用将低强度激光(波长范围从红外到近红外630~1 000 nm)应用于病灶组织或单层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而目前的文献报道显示,低强度激光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氧化应激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掌握低强度激光疗法的作用机制如氧化应激反应过程中对各指标水平的调节,以及其治疗作用,为低强度激光治疗提供理解依据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低强度激光的生物光子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相对于激光的作用,本文将生物系统分为表层信息元和里层信息元。研究表明,低强度激光的生物效应,是通过表层信息元超辐射态的物理放大,和相继的信号跨膜转导所形成的生物放大两次级联放大作用实现的。关于激光信号的跨膜转导,我们首次提出了低强度激光的生物信息模型和生物信息转换模型,并通过应用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强度He-Ne激光对兴奋性神经素所致小鼠神经元损伤的防护作用,为低强度激光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脑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兴奋性神经毒素谷氨酸(Glu)或谷氨酸单钠(MSG)建立昆明系小鼠神经元损伤模型。在离体实验中观察了低强度He-Ne激光对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形态结构及培养液中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浓度的影响,同时也观察了小鼠大脑皮层单个神经元内游离钙(「  相似文献   

8.
激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用于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疗的激光设备根据能量大小可分为高、中、低三类,其中最常用的是低能量激光。低能量激光作用于细胞的分子机制通常被认为是"光生物调节作用"或"光生物刺激作用",通过加速DNA和RNA的合成来促进细胞增殖,具体原理包括改善细胞退行信号、调节激酶活性、调节细胞内阳离子浓度等分子生物学效应。低能量激光疗法(LLLT)适应证极为广泛,可用于再生医学(创伤和溃疡的愈合)、美容医学(改善瘢痕)、牙科学(加速种植后的愈合)、物理疗法(缓解慢性疼痛)、矫形外科(骨骼愈合)、心脏疾病(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肌肉再生和肌肉疲劳、雄激素性脱发以及各种皮肤疾病。随着未来激光技术的发展和治疗费用的降低,LLLT将成为一种慢性疾病的绝佳辅助治疗手段。为了验证这一治疗方式的疗效,还需要进行许多临床研究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适应范围,对一些特殊的疾病还应明确其适当的治疗参数。本文综述了LLLT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微波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综述近年来有关微波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及论著。资料引用 引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研究论文及论著。资料综合 就微波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生物效应中的非热效应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所需关注的方面。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对微波的反应比较敏感,长期受其低强度反复作用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将发生改变,常引起一系列的神经紊乱症状,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对大脑的作用是抑制过程占优势。  相似文献   

10.
CO2激光治疗咽角化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强度半导体激光对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1.
大鼠随机分为激光穴位照射(laseraccupuncturepointirradiation),用10mHe-Ne激光,每日用次,每次10min,连照5次“足三里”穴;电针对照(electropuncturepoint,EP)和空白对照三组,测定中枢结构亮氨酸脑啡肽(leu-enkePhalin,LEK)含量和脾淋巴细胞增殖(lymphocytetransformationtest,LTT)的变化,结果显示:激光照射“足三里”穴与电针有类似作用,可提高淋巴细胞增殖;使下丘脑LEK含量下降,使纹状体LEK含量升高。提示激光穴位照射可改变中枢阿片肽能系统的活性,继而起到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即阿片肽等生物活性物质参与了免疫调节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激光对机体的刺激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12.
Cell-specific imaging has been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potenti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for tissue analysis. The hypothezis of the present work was that following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ultra-small particle iron oxide, a contrast agent that accumulates in mononuclear phagocyte cells, macrophages with iron burden would be detectable by MRI with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t sites of inflammatory cellular activity. I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in Lewis rats (in which intense macrophage activity results from both hematogenous macrophages and activated microglia), lesions have been seen by MRI as low signal intensities related to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effects induced by iron particles. Electron microscopy ha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such particles within the cytoplasm of cells that had the morphological aspect of macrophages. Macrophage activity imaging might increase MRI capability with regard to the in vivo patho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diseases and might help in therapeutic trials in the numerous CNS diseases in which macrophages are involved.  相似文献   

13.
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hnRNP)是一类可参与mRNA前体剪接、mRNA转运和降解等多种功能的RNA结合蛋白。目前发现hnRNP家族蛋白也参与了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调控过程,并且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对hnRNP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14.
AIM: 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 and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re amongst motor neuron disease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disorders are stressed by this paper. SOURCE OF DATA: Articles pertinent to this subject from the past 10 years. CONCLUSION: Both disorders are of neurodegenerative pathogenesis, and motor neurons are selectively involved. Unless only motor neurons from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re involved in 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 in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motor neurons are involved both in central and in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Clinical neurophysiological and radiological features are helpful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se diseases. 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 has better prognosis and much higher survival rate.  相似文献   

15.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类重要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超家族,在人体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肾脏、肺、脾脏、平滑肌中均有表达。其中TRPC通道在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有很高的表达,TRPC可导致细胞内钙、镁等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可能参与了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神经炎症是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共有的病理表现,而小胶质细胞会在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后率先产生应答。相对分子质量为18 000的转位蛋白(TSPO)在神经炎症发生时高表达于小胶质细胞,这一特性使得该蛋白适用于评估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增生情况。从靶向TSPO放射性配体研发至今,已有60多种靶向TSPO的放射性配体被研发用于神经炎症疾病的研究,以期对其病理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笔者就靶向TSPO正电子示踪剂在神经炎症显像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有组织内蛋白质、葡萄糖、谷氨酸、肌酸等内源性代谢物含量或浓度的改变。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成像通过检测这些代谢物的变化,实现脑肿瘤、脑梗死、脑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就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进展、制约因素和发展前景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5-羟色胺(5-HT)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精神与情绪、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睡眠与觉醒、内分泌活动等的调节,与疼痛、抑郁症、癫癎等诸多疾病存在广泛而直接的联系.随着5-HT受体核素显像剂的不断开发,利用SPECT、PET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无创性的5-HT受体显像已经广泛开展,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上述疾病提供了独一...  相似文献   

19.
激光穴位照射调节免疫功能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研究激光穴位照射调节免疫功能的机制,分别在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侧脑室注射纳洛酮或杆菌肽,再用10mWHe-Ne激光照射“足三里”穴,每日一次,每次10min,连照五次,观察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ymphocytetransformationtest,LTT)结果的变化。结果显示:外周和中枢分别给予纳洛酮后,均抑制激光穴位照射对LTT的提高作用;当中枢给予肽酶抑制剂杆菌肽后,表现为LTT的提高。而另一组结果表明:激光穴位照射组LTT值比非穴位照射组高。结论:当He-Ne激光作用于经络穴位系统后,可激活体内的阿片肽系统,通过中枢和外周的阿片受体达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效应,且其调节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快速液体误减翻转恢复序列(fast fluid attendated inversion recovery,fast FLAIR序列)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00例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同时行快速FLAIR序列像及常规T2WI检查,并对所得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0例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T2WI显示189个病灶,而fastFLAIR序列像显示244个病灶。20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中,T2WI显示108个病灶,而fastFLAIR序列像只显示57个病灶。结论:fastFLAIR序列像与常规T2WI在显示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各具优势,针对不同的病变应选择性地运用fast FLAIR序列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