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血清唾液酸(Serumalstaticacid,SSA)是许多恶性肿瘤的共同标志物,对肺癌、肝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应用价值,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1~3]。而在骨关节肿瘤诊断上的应用报道甚少。本文通过对60例骨关节肿瘤患者的血清唾液酸含量变化分析,并与正常人对比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1.1.1收集1994年3月~1995年10月本院骨科住院患者空腹血清60例,按其诊断分为两组:A组为骨关节恶性肿瘤组(如左股骨上段转移性腺癌、右股骨上端巨细胞瘤、右胜骨上端网织细胞肉瘤等)29例,男17例,女12例;年…  相似文献   

2.
肿瘤患者血清HA和LN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明质酸和层粘蛋白均属于细胞外间质成分(ECM),已有文献报道HA和LN在肝病患者血清中显著增加,特别是肝癌患者血清HA、LN含量增加非常显著。ECM是一组由胶原蛋白、糖蛋白及蛋白多糖等成分组成的细胞外环境,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无不与ECM有着重要的关系。为此,我们对61例恶性肿瘤,15例良性肿瘤及37例正常人血清进行了HA、LN的含量测定,以探求HA、LN与肿瘤疾病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恶性肿瘤门例,男35例,女26例;年龄27~79岁。均为B超、CT影像、内窥镜及其它检查,并经病理学证实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其中肝…  相似文献   

3.
唾液酸(即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NANA)在体内分布极为广泛,很多研究表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患者血清NNA含量增高,而有关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清含量变化的报道较少。本文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血清NANA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分二大组,观察组为本科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84例,主要为原及性肝癌、大肠癌、胃癌等;男63例,女21例;年龄16~65岁,平均56岁,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81例.男70例,女11 例;年龄19~21岁,平均20.5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唾液甲脂蛋白(AFP)含量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疗效观察等临床价值,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对HCC、肝外恶性肿瘤及正常人进行血清和唾液AFP含量测定。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1)HCC组:临床及病理细胞学等确诊HCC患者56例,男45例,女11例,年龄32~67岁。2)对照组:无肝转移肝外恶性肿瘤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5~79岁;3)正常人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8~46岁,为健康体检者。1.2方法嘱患者清晨空腹漱口后,静息10~15min,弃去第一口唾液,然后自然留取唾液2ml于试管中;同时抽取静脉血…  相似文献   

5.
作者拟就54例肝癌患者的层粘连蛋白(Lamin in,LN)检测结果,对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1 材料和方法 1.1 检测对象 1.1.1 肝癌组 54例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28岁~69岁;原发性肝癌31例,转移肝癌23例,均为湖北省肿瘤医院住院患者;诊断均经影象和病理证实。 1.1.2 良性肝肿瘤组 21例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1岁~64岁;血管瘤6例,纤维瘤7例,脂肪瘤5例,腺瘤3例,均为湖北省肿瘤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发现,许多非甲状腺疾病患者甲状腺功能试验可出现异常,血清T_3、T_4水平降低,rT_3增高。一些危重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死率也与T_3、T_4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恶性肿瘤机体代谢状态发生改变,可影响甲状腺功能。本文观察117例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并对其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正常组 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6岁~67岁,平均56岁。均为查体健康者。1.2 恶性肿瘤 107例,男82例,女25例,年龄32岁~78岁,平均61岁。均经病理、X线、B超检查确诊。2 方法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专人操作并行质控。3 结果3.1 正常人和恶性肿瘤病人甲状腺激素的测定结果见附表。正常人经统计学处理男、女性别之间,血清T_3、T_4、rT_3、T_3/rT_3、TSH均无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7.
王群  韩培 《中国肿瘤临床》1994,21(6):460-460
为了探讨恶性肿瘤老年患者体内维生素A、C、E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本文对老年人常见的6种恶性肿瘤和健康老年人进行血清维生素A、C、E含量的测定、对比分析,为营养、防治癌症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均为老年干部.文化、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差异不大,共分2组:1.1.1 健康老年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60岁~82岁,为干革命部体查中所筛选.1.1.2 恶性肿瘤组:108例,男82例,女26例,年龄60岁~78岁,经临床病理及X线检  相似文献   

8.
血浆内皮素和血清CEA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浆内皮素-1(endothe lin-1,ET-1)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的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43例经临床诊断和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血浆ET-1和血清CEA测定。结果 NSCLC血浆ET-1的阳性率为55.8%,其中鳞癌阳性率为60.0%,腺癌阳性率为55.0%;NSCLC血清CEA的阳性率为39.5%,其中腺癌为55.0%;联合检测血浆ET-1可将NSCLC诊断阳性率提高到65.1%。结论 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NSCLC。  相似文献   

9.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测定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及与AFP的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specificgrowthfactor,TSGF)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一种与恶性肿瘤血管增殖有关的因子。在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1]。因此,TSGF可作为一种肿瘤标记物而为临床应用。为了解肝癌、肝硬化病人血清中TSGF水平及与肝癌标记物AFP的相关性,我们检测了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SGF的水平。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病例选自我院1999年4月至2000年3月间住院患者211例,其中肝癌患者83例,男56例,女27例,中位年龄51.3岁;肝硬化患者128例,男97例,女31例,中位年龄58.4岁。均经病理、CT、B超等方法确诊。对照组34例,男22例,女12例,中位年龄49.5岁,无肝病体征。各项肝炎指标均为阴性。AFP值≤25μg/L。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50例正常人及13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其结果是正常人为1.64±0.18mmol/L,40例肺癌患者为2.64±0.43mmol/L,阳性率为92.5%;18例食管癌患者2.55±0.43mmol/L阳性率为83.3%;22例胃癌患者为2,38±0.37mmol/L阳性率为81.8%;1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2.60±0.44mmol/L,阳性率为81.3%;8例直肠癌患者为2.59±0.41mmol/L阳性率为75.0%;10例肝癌患者为2.60±0.42mmol/L阳性率为70.0%;各种恶性肿瘤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l)。观察了部分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唾液改变化。  相似文献   

11.
微量元素Cu、Zn与肿瘤的关系文献报道较多。本文旨在对放疗前后食管癌血清Cu、Zn进行检测,以探讨其与肿瘤发展预后的关系。研究对象32例食管癌患者选自1994年2月至1996年5月住院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39-62岁,中位年龄55岁。放疗前及放疗后1月复查时各抽血一次。30例健康查体老为对照组,其中男20名,女10名,年龄35-58岁。患者与对照组抽血时均无急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方法病例组及正常对照均取空腹血清,血清微量元素Cu、Zn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以火焰吸收法测定。结果一、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确诊为NSCLC的患者100例为肺癌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4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HSP90α表达水平差异;比较不同肿瘤分期(TNM分期)患者的血清HSP90α水平差异;探讨不同TNM分期与血清HSP90α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培养NSCLC A549细胞,检测其分泌至胞外的HSP90α蛋白;使用HSP90α抑制剂处理A54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肺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HSP90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TNM分期患者血清HSP90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TNM分期与血清HSP90α水平呈正相关(r=0.95,P<0.05)。体外细胞实验证实A549细胞能分泌HSP90α至细胞外,使用HSP90α抑制剂处理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结论:NSCLC患者血清中HSP90α表达水平较正常人升高,并且与TNM分期呈正相关。血清HSP90α由肺癌细胞分泌入血,检测其水平对肺癌的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进的Troost法对97例正常人,116例原发性肝癌(PHC),21例肝硬化,21例特移植性肝癌、32例其它化道恶性肿瘤,12例肝良性病变患者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PHC组血清AFU活性明显高于其它各疾病组,更高于正常人组(P〈0.01),对PHC诊断敏感性与75%,特异性为90.1%,在36例甲胎蛋白(AFP)阴性的PHC中,AFU阳性率为80.6%,AFU与  相似文献   

14.
我们采用IRMA法对156例妇科良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清CA125水平检测,旨在探讨其在妇科肿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正常对照组:40人,年龄24岁~70岁,平均42岁,均为健康体检者。病例组:选择1997年9月—2000年6月在我院住院并经各种辅助检查及细胞病理学确诊的患者156例,年龄为24岁~72岁,平均46岁。其中良性疾病71例(卵巢良性肿瘤27例,子宫肌瘤21例,宫内膜异位症18例,其它5例),恶性肿瘤85例(卵巢癌56例,卵巢转移癌11例,宫体癌18例)。1.2 方法 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20℃保存待测。CA125IRMA试剂盒由天津…  相似文献   

15.
血清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用于临床的肿瘤抗原检测 ,均为非特异的肿瘤相关抗原[1] ,选择适当的肿瘤标志进行联合检测 ,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有效性。为选择用于胃癌检测的最佳血清肿瘤标志组合 ,我们检测了胃癌患者血清中的CEA、CA19 9、CA72 4及CA2 42水平 ,并且对于单项、双项、3项及 4项联合测定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一、材料与方法检测组为 42例胃癌初诊患者 ,男 2 5例 ,女 17例。平均年龄 5 5± 19岁。经病理确诊为胃腺癌。均于治疗前取得血样 ,将血清保存于 - 80℃备用。对照组为 30例健康成人 ,男17例 ,女 13例。平均年龄 5 1± 13岁。应用I…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阑尾肿瘤(附43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34例原发性阑尾肿瘤,良性202例,其中粘液囊肿183例,其它19例;恶性232例,其中类癌110例,腺癌107例,其它15例。腺癌与粘液囊肿>40岁74.5%及75%,男:女为1.7:1及1.5:1。类癌<40岁占80.5%,男:女为1:1.6。术前确诊仅3.6%、恶性肿瘤13.8%(32/232例)有转移。2.5%(11/434例)合并第二个原发瘤,9例恶性者6例在胃及大肠。64.4%腺癌位于阑尾根部,78.6%类癌见于阑尾尖端。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崔秀云  张晓晴 《肿瘤》1994,14(3):152-154
本文测定了26例正常中老年人(40~61)岁)、78例初诊恶性肿瘤患者和8例术后恶性肿瘤患者(均为40~60岁)的血清酸性核糖核酸酶(ACR)及游离碱性核糖核酸酶(fAKR)的活性。测定了16例正常人(40~60岁)、50例同龄的恶性肿瘤患者、10例卵巢囊肿及7例胃溃疡患者红细胞中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的活性。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RNase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恶性肿瘤组与正常组比较,红细胞中RI活性显著下降。胃溃疡及卵巢囊肿患者红细胞中的RI活性,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鸦胆子有抗癌作用。近年来试用于治疗多种癌症。我院自1985年12月以来开始使用鸦胆子口服液伍用化疗MFV方案与单纯使用MFV方案治疗恶性肿瘤,并进行对照观察。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共52例。均系我院住院患者,入院后随机抽样分组,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全部为腺癌,临床诊断Ⅰ~Ⅱ期患者均为术后患者。两组均为26例。治疗组:男22例,女4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53岁。其中:胃癌13例,贲门癌1例,肺癌5例,食道癌1  相似文献   

19.
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70%~80%,且86%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因此联合化疗在NSCLC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辽宁鞍山地区为肺癌高发区,我院于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用GEM(吉西他滨) CBP(卡铂)及NVB(盖诺) DDP(顺铂)治疗NSCLC,进行了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我院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收治NSCLC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GEM CBP组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36~70岁,平均53.5岁。NVB DDP组34例,男30例,女4例;年龄39~71岁,平均52.8岁。均为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测定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中酸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含量,探讨GST-π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46例NSCLC,19例肺良性病变者(Benign lung diseases,BLD)及60例健康人血清GST-π含量,对46例NSCLC患者行诺维本加顺铂方案化疗两周期并判断疗效。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GST-π含量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者(P〈0.05)及健康对照者(P〈0.05)。以正常对照组(X^-±2s,166.14ng/ml)为正常上限,NSCLC患者阳性率为54.34%,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36.84%(P〈0.05)及正常对照组3.33%,4(P〈0.05)。血清GST-π含量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14%,腺癌为52.00%,两者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ST-π表达与NSCLC组织学类型、分期、性别无关(P〉0.05)。46例接受了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的NSCLC中,19例对化疗有效,总有效率41.30%。其中25例GST-π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中5例对含铂方案化疗有效,有效率20%。21例GST-π表达阴性的NSCLC患者中14例对含铂方案化疗有效,有效率66.67%。两组间化疗效果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GST-π可作为NSCLC的肿瘤标志物,血清GST-π表达与NSCLC组织学类型、分期、性别无关。NSCLC患者血清中GST-π的表达阳性者对含铂化疗方案的敏感性低于GST-π的表达阴性者。GST-π的含量是一个有价值的可预测患者对含铂化疗方案的敏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