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气道是指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在自然呼吸中。吸入的气体在经过上呼吸道时被加温加湿。建立人工气道时,病人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作用被破坏,干燥的气体便可损伤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即气道湿化。气道的湿化管理一直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现将近年来有关湿化的方法、湿化剂、湿化温度、湿化效果评估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傅丽萍  陈淑华  刘爱平 《江西医药》2010,45(11):1101-1102
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固有的维持呼吸道的作用被人工气道所代替,上呼吸道的加温和加湿等非特异性功能也被削弱。由于吸人气体未经过加温、加湿及过滤处理,故对肺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我院重症监护室(ICU)于2008年4月-2010年5月.对60例行气管切开未上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进行湿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人工气道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云霞 《江苏医药》2006,32(10):996-996
临床上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有三种:经鼻或口插管及气管切开后插管。人工气道的建立,减少了生理无效腔,改善了通气,但同时也使部分上呼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湿加温作用和部分防御功能等)丧失,故而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因此,对人工气道正确的护理则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改变了气体进入下呼吸道的正常通道,由于吸入的气体不经过加温加湿及过滤作用,易造成呼吸道的损害和感染。今年来,我科采用了简易呼吸器来连接螺纹管、给氧导管、湿化管进行气道连接、气道给氧、气道湿化代替了传统的气管套管与外界直接相通,给氧导管、湿化管直接放入套管内给氧、湿化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人工气道的临床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严格、细致、有效的气道管理,是疾病抢救成功、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痰液的抽吸、气囊管理、气道医源性感染的控制四个方面,做一些简单的探讨。1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人工气道就是指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内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内而建立的用于呼吸的气体通道,它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非常重要措施之一。目的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氧需求,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内所产生分泌物,它是重危患者的生命通道[1,2]。人工气道建立后,外界气体不再经鼻腔过滤和湿润,而是直接进入了气道,这种  相似文献   

7.
罗小平  钟汝梅 《江西医药》2011,46(7):683-684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因而它是救治危重患者最为关键的措施之一。人工气道的建立后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此时如对人工气道湿化不够,未经鼻腔黏膜湿化过滤的空气就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造成呼吸道管腔内水分丢失,分泌物黏结发生阻塞,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重危患者的急救手术,而气管切开术后常伴有感染的危险,特别是肺部感染是最常见并发症。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呼吸道丢失水分增加,黏膜上的纤毛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为减少并发症,2001年2月~2004年3月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气管切开术是人工气道建立的一种方式,手术后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及过滤作用。长期大量吸入干燥气体容易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进而形成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及肺部感染等问题[1]。气道湿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的发生。气道湿化是指应用不同手段将溶液或水分形成极细微微粒,使进入气道和肺内的空气含有合适的水分,达到湿化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纤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术后空气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呼吸道,失去了上呼吸道对吸入空气的加湿和加温、清洁和过滤作用,呼吸道水分的丢失每日可达到800~1 000 mL[1],气道的过滤、加湿、湿化作用降低甚至消失,吸入适宜湿度和湿度的气体,是保证气道黏膜纤毛正常运动的重要条件,若气道湿化充分,即使咳嗽反射差的患者仍可以靠纤毛运动和体位引流排除分泌物,持续吸入未经湿化或雾化不足的气体易损伤气管黏膜,气管内的分泌物容易结痂堵塞呼吸道.  相似文献   

12.
李静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5):86-86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成为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黏膜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群度的降低而升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坦。为减少并发症,2000年8月~2003年6月对104例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萍 《青岛医药卫生》2012,44(2):159-160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直接插入气道或经口、鼻插入气道所建立的通道,是抢救、治疗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分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两者均能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但人工气道的建立,也往往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过滤、加温、咳嗽等防御功能减弱。如果气道湿化不够,一些分泌物就会在  相似文献   

14.
纤维支气管镜又称可弯曲支气管镜(支气管镜),在诊断呼吸系统疾病时常用,在治疗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1]。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气管插管患者由于建立了人工气道,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气体的加温和加湿作用,容易使气道干燥、痰液黏稠、痰痂形成,痰不易吸出,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施伟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3):3606-3607
气道湿化是指应用人工的方法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的微粒,以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的目的,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方法。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是危重患者的生命通道。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功能消失,咳嗽反射、防御功能减退。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合理的气道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使痰液及时排出并保持气道通畅、湿润,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对人工气道湿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现对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置入气管或经鼻(口腔)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抢救和复苏危重患者的重要环节。临床上常用的人工气道方法有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2种。人工气道的建立对于危重患者抢救治疗、争取救治时间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也可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在对105例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发生并发症32例,经过细致的观察及积极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人工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情况下,人的上呼吸道对吸人气体具有加温、湿化、过滤清洁和保水作用。人工气道是一种通过口、鼻或直接经气管置人导管而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丧失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过滤清洁和保水作用,干冷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细胞,黏膜粘液分泌和纤毛活动受影响,气道自净能力降低或消失;影响咳嗽功能;气道失水增多(800—1000ml/d),分泌物易变粘稠而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影响通气功能;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受到破坏,肺顺应性下降,引起或加重炎症、缺氧;易诱发支气管痉挛;易发生肺部感染等。因此人工气道必须充分湿化保持湿润,维持分泌物的适当粘度,才能维持气道粘液.纤毛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防御机能,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人工气道的湿化问题已成为当今呼吸治疗和危重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将近年来有关湿化方法、湿化液的选择、以及湿化效果评价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沈芸 《河北医药》2014,(2):308-309
人工气道是通过上呼吸道把导管插进气管内,或者将导管直接插进气管,让患者呼吸道顺畅。脑科ICU患者在进行完手术后常常处于昏迷状态,气管套管滞留在体内,容易引起并发症,增加治疗的难度。因此护理得当对插管患者是尤为重要的,直接影响着患者早期拔管和安全与否。我院在抽吸痰液、管道加湿加温、湿化方法、管理气囊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本文选取我院64名脑科ICU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对其进行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气道 (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是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它改变了气体进入呼吸道的正常途径 ,气体未经过加温、加湿、滤过环节而直接通过气管插管进入体内 ,对肺功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 ,进行气道湿化对减少并发症有一定作用。我院对人工气道患者采用两种湿化方法并进行效果比较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2 0 0 0年 1 0月~ 2 0 0 2年 1月 ,我院重症监护室对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重型颅脑损伤、重型有机磷农药中毒、心肺复苏术、手术全麻尚未清醒的患者采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共 60例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 3…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紧急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的急救手术,最初只用于解除喉梗阻引起的呼吸困难。随着对呼吸道病理、生理的深入了解,气管切开术和气管插管已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人工气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在生理状况下,气体通过上呼吸道,经鼻腔及周围组织加湿、加温,使气体温度维持在37℃,使绝对湿度维持在44 mg/m3左右。但是,人工气道的建立导致人体的天然屏障消失,外界干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