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作者自1996年1月开始,应用AF器械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52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有关临床资料,并就复位固定问题进行讨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39例,女13例;年龄19~56岁,平均35岁。受伤原因:坠落伤23例,车祸事故16例,重物压伤13例。损伤节段:T1211例,L125例,L211例,L35例。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9例,C级10例,D级12例,E级13例。伴有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者38例,占73%。骨折类型:按McAffee分型:爆裂骨折41例,压缩骨折8例,骨折脱位3例。术前均作X线摄片和CT检查,骨折块椎管占位大于30%者44例,占84.6%。全部病…  相似文献   

2.
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6年 8月~ 2 0 0 1年 6月 ,采用三维椎弓根系统 (atlas,fixator以下简称 AF)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36例 ,取得满意结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中男 2 5例 ,女 11例 ,年龄 2 1~ 5 5岁 ,平均 31岁。致伤原因 :坠落伤 15例 ,压砸伤 8例 ,撞击  相似文献   

3.
AF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96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AF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96例经影像学诊断的胸腰段骨折病人,给予AF系统固定或同时行椎板减压、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椎体高度完全恢复者36例,>90%31例,>80%29例.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7.5°(10°~41°),矫正到术后约4°(0°~10°).术后CT复查椎管容积明显扩大.Frankel分类A级17例病人感觉平面下降或部分恢复,运动功能无明显恢复,B-D级病人均有1~2级的恢复.32例随访时X线片与术后即时复查的X线片比较,有椎体前缘高度丢失,Cobb角增加4~12°.[结论]AF内固定系统是胸腰段骨折内固定的良好选择,但也有其本身的不足,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准确操作.  相似文献   

4.
AF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F系统复位内固定和选择性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808例,其中椎体屈曲压缩型骨折434例,爆裂型骨折217例,骨折脱位型157例,合并脊髓神经损伤172例,完全性神经损伤61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111例。结果经1-6年随访,根据手术前后X线摄片测定椎体前、后缘高度,前缘术前平均高度48%,术后96%。后缘术前平均高度93%,术后98%。Coob角术前23^o,术后降为2^o,完全性神经损伤完全恢复8例,部分恢复30例,无恢复23例,不完全神经损伤完全恢复73例,大部分恢复38例。结论AF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内固定牢固、容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内固定的良好器具。  相似文献   

5.
AF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脊柱正常的解剖形态以使脊柱稳定 ,椎管得到有效的减压并最大限度地使神经损伤恢复[1] 。为实现脊柱骨折的解剖复位 ,各种新型脊柱内固定器械不断出现。我们应用三维椎弓根系统 (at lasfixator以下简称AF)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共 16例 ,结果满意。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16例 ,男性 11例、女性 5例。年龄 2 4~ 35例 ,平均 2 7 8岁。致伤原因 :压砸伤 7例、坠落伤 5例、撞击伤 4例。据Macffee分型 :压缩骨折 6例、爆裂骨折 7例、chance骨折 1例、骨折脱位 3例。损伤部…  相似文献   

6.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行AF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3级改善。结论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F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AF系统经后路复位内固定、选择性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53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6~24个月随访,X线片测定椎体前后缘高度,前缘术前平均高度42.3%,术后95.4%;后缘术前平均高度82.4%,术后98.8%。Cobb角术前23.5°,术后3.2°,除脊髓神经完全损伤有1例无恢复,其余皆有完全、部分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AF系统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复位固定牢靠高效、可以早期下地活动,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良好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8.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AF推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的疗效。方法 1997年5月至2001年5月,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推移复位法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38例。结果 Cobb’s角由术前平均23.8°(11°~43°)矫正到术后平均2.6°(0°~8°)。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46%(23%~68%)和70%(32%~80%)恢复到术后的92%(89%~100%)与97%(94%~100%)。三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随访10.5个月,32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均有1~3级恢复,6例全瘫患者中,4例有1~2级恢复。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精确复位,牢靠固定,并使椎管有效减压。在某些前、后纵韧带完整性已遭破坏的爆裂型骨折、脱位病例,推移复位法可作为AF内固定系统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 1998年以来 ,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单椎体爆裂骨折 2 4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中 ,男 14例 ,女 10例 ,年龄 19~ 5 4岁 ,平均37.2岁。骨折部位 :T112例 ,T12 9例 ,L111例 ,L2 、L3 各 1例 ;本组均术前X线拍片及CT检查。按Denis爆裂骨折分类 :A型 11例 ,B型 8例 ,C型 1例 ,D型 2例 ,E型 2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 :A级 10例 ,B级 9例 ,C级 3例 ,D级、E级各 1例。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 6h~ 12d ,平均 6 .7d。2 手术方法取俯卧位脊柱后正中入路 ,显露伤椎及上下相邻椎体的棘突…  相似文献   

10.
BASIS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成如 《颈腰痛杂志》2008,29(5):441-442
目的评价BASIS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方法2003年9月至2006年9月间采用BASIS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26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一年,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40%恢复到术后的95%,椎体后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80%恢复到术后的95%。结论BASIS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AF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7年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35例经过10~25个月(平均19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治疗效果满意,仅1例出现内固定物折弯。结论AF钉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能最大限度地整复骨折脱位,为骨折段脊柱提供坚强的内固定,为病人的康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AF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验证AF系统手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意义。方法 应用AF系统对61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内,并作X线、CT检查对AF疗效进行分析,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结果 术前Frankel分级B-D级者均有1-2级的进步。无医源性神经根损伤体征,无断钉现象。无早期感染病例,但有2例在术后6个月以后出现螺钉周围感染。结论 AF内固定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确切、疗效显著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胸腰椎骨折在脊柱损伤中占有的比例较大,如何更有效地使椎体复位、神经受压解除,历来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AF系统内固定,椎体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2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F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9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AF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进钉点采用Weinstein定位法,术中常规行后外侧植骨。结果63例患者得到随访,都有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椎体高度恢复,植骨愈合满意,出现断钉、迟发感染以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经处理后痊愈。结论AF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复位确切、固定可靠、简便省时,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AF内固定与术中脊髓造影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在AF内固定术中结合脊髓造影治疗胸腰段骨折 位的临床意义。方法 32例胸腰段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神经损伤患者均行开放复位AF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暂不行椎管直接减压。AF复位内固定后,用Omnipaque造影剂,由手术切口行术中疹髓造影,注入造影剂前,回抽脑脊液,检查是否为血性,如为血性,不行比检查,造影后,C形臂X线机支态观察椎管通畅情况,了解减压复位情况,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结果 32例  相似文献   

16.
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开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26例,同时行横突间、关节突植骨融合。椎体的复位控制在伤椎原有高度的90%左右。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2.5个月。26例均固定坚固,无1例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26例植骨均融合,22例伤椎椎体高度恢复,4例残留20%~30%的压缩未恢复。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级,3例A级未恢复,其余均有1级以上恢复。结论TENOR脊柱系统操作简便,可实施三维矫正固定并可定量调节复位,固定坚固。椎体的复位控制在伤椎原有高度的90%左右,可减小伤椎椎体内的空隙,可能有利于椎体骨折愈合,增加前柱、中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科自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间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32例。部分患者行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术后9~13个月的随访,与术前比较,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s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明显恢复(P〈0.01)。本组患者脊髓损伤分级评判,除1例完全性瘫痪患者术后无功能恢复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固定牢靠,椎体高度再丢失少。间接复位能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精确复位,使椎管有效减压。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2001年1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脊柱胸腰段外伤患者38例,均采用切开复位AF钉固定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在新鲜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自行设计的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 (anti- rotatio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ors,ARRIF)对 76例不同节段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观察复位固定效果及并发症等。 方法  1999年 8月~ 2 0 0 3年3月应用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共治疗胸腰椎骨折 76例 ,男 4 8例 ,女 2 8例。年龄 2 2~ 5 9岁 ,平均 34.1岁。按骨折部位分类 :T1 1 8例 ,T1 2 2 9例 ,L1 31例 ,L2 8例。按骨折类型分类 :屈曲压缩骨折 2 7例 ,爆裂型骨折 4 2例 ,屈曲牵张型损伤 3例 ,屈曲旋转型骨折脱位 2例 ,剪力型脱位 2例。按 Frankel神经功能分类 :A级 16例 ,B级 15例 ,C级 2 7例 ,D级 10例 ,E级 8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结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对 ARRIF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1.2 h,术中出血量 2 0 0 ml。术后 76例获 6~ 2 1个月随访 ,平均 15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按 Frankel分级 ,有 1级以上改善者如下 :A级 8例 (5 0 % ) ,B级 11例 (73.3% ) ,C级 2 0例 (74 .1% ) ,D级 3例 (30 % ) ;E级 2例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全组术后均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 ,未出现断钉、断杆等并发症。Cobb角术后较术前平均矫正 2 2°,脱位的椎体在矢状面水平位移平均矫正 2 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RECO脊柱复位固定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应用RECO脊柱复位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20例均获随访,时间4~8(6.2±1.3)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4(3.1±0.8)个月。术后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从术前的53.00%±12.00%恢复至94.00%±4.10%,伤椎椎体后缘高度从术前的74.00%±18.00%恢复至95.8%±3.40%,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obb角从术前的17.1°±8.4°恢复至术后的1.4°±4.3°,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RECO脊柱复位固定系统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