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建立人工气道是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首要步骤。人工气道建立常用经口、经鼻及气管切开三种途径。我科在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及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方面,取得较好疗效。而做好插管配合及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是机械通气治疗取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导向下经鼻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该科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纤支镜导向下经鼻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救治的78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价值.结果 78例患者全部完成经鼻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衰竭及困难气管插管中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纤支镜导向经鼻插管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方法采用聚氯乙烯低压套囊插管,经鼻气管内插入机械通气。结果可延长气管插管时间,合并症小,优于经口插管及气管切开。结论经鼻插管是抢救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为了避免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抢救过程中发生气管切开的并发症,常采用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可收到满意效果.本文对1998年1月~2000年3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6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急性呼吸衰竭及心肺复苏的重要手段。在危重抢救中,为保持气道的通畅或为进行机械通气,通常需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较传统的气管切开,有易固定、创伤小、方便护理等优点。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较经口插管更具优势:病人依从性好,耐受性好。创伤降至最小,减少了易出血、易感染的并发症。插管时间短,便捷,为危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并进行机械通气,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160例,均1次获得成功,插管时间0.5—4分钟,呼吸衰竭均明显改善,留管时间3—50天,平均14天,并发症少。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抢救率成功率高,并发症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巫红洁 《微创医学》2005,24(3):385-386
建立人工气道有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经鼻盲目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不足70%,且操作时间长,损伤大.我科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采用低压气囊气管导管,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插入并留置,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14例,插管一次成功达100%,可在3 min内完成,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现将手术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可以迅速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通畅、进行机械通气纠正慢性呼吸衰竭,为抢救和治疗争取时间。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患者45例,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桂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14-141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COPD重症呼吸衰竭病人中的疗效。方法:50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成功率、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及SaO2变化。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50例成功率100%,并发症少,操作时间短0.5~2min,血气分析pH、PaO2和PaCO2较前明显改善(P<0.01),SaO2上升。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安全、迅速,插管成功率高,能有效纠正呼吸衰竭,改善通气,提高抢救病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COPD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COPD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分别采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结果: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治疗36例,成功30例;经口气管插管16例,成功11例。结论: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治疗COPD重度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率高,并发症轻,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