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九九八年恶性肿瘤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恶性肿瘤是一种由多因素所致的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生命的疾病 ,其病程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显著特征。为了进一步分析南平市区域内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的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群健康和寿命的影响 ,笔者对 1998年内在我院住院的恶性肿瘤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以达到正确认识和预防恶性肿瘤的目的。1 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构成1998年期间恶性肿瘤死亡 2 6人 ,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 2 .41% ,死亡率 0 .32 % ,男性死亡率 0 .17% ,女性死亡率0 .0 4%。恶性肿瘤病例在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表顺位的第七位 ,构成比为 4.88%。按其部位划分前五位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某医院11年间中年住院患者的死亡情况数据,了解目前中年人的主要死因,并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对2000-2010年间死亡的969住院中年病人的死因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年住院人数在该院逐年升高,占总体住院病人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而死亡的比例逐年下降。前三位死因为恶性肿瘤(56.04%)、循环系统疾病(16.20%)、消化系统疾病(7.33%),而其中肝癌是恶性肿瘤中最主要的死囚,男性死亡的例数大于女性。结论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增强健康意识,重视体检,甲.查早治,改善饮食,建立良好的心态环境,建设幸福家园、社区,提高中年人幸福感,减轻各方面压力是目前认为可降低这一系列疾病发病和死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死亡年龄及病因的构成情况,以改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降低病死率,延长患者寿命。方法对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至2012年5年间,住院死亡病例进行病因分类、年龄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患者死亡年龄构成以70~89岁年龄段为最多,占总死亡数的70.99。住院患者死亡原因的前三位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83例,占51.23;呼吸系统疾病37例,占22.84;恶性肿瘤31例,占19.14。结论死亡患者的年龄呈增大趋势,死亡病因以老年常见慢性疾病为主。社区应加强对老年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提高诊疗水平,控制和消除发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江碧玉  陈家正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144-145,147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患者的死亡情况及原因。方法:用经过计算机处理输出的《出院患者死因顺位》表及相关的统计资料进行整理,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的原则进行疾病及死亡原因分类统计汇总。结果:347例死亡患者,总病死率为0.4%,男性死亡234例,构成比为67.44%,女性113例,构成比为32.56%。死因前3位分别为头部损伤、脑血管病、心脏病,占总死亡人数的59.65%。结论:本院住院患者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反映本院对疑难危重患者诊治水平在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5.
刘俊英 《云南医药》2014,(6):699-700
宫颈癌和乳腺癌是威胁妇女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宫颈癌和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达到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前两位,成为严重影响广大妇女身心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宫颈癌目前以明确病因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居第一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近50万,死亡23.3万,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新增病例13.15万,占世界总数的1/4,死亡约5万人。  相似文献   

6.
骆小力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125-126
目的:了解陆家镇居民死亡原因,为预防和治疗疾病及制定居民卫生保健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分析陆家镇2008年的死亡登记资料。结果:2008年陆家镇全年总死亡率为871.66/10万。前五位死因依次是: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这五类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4.68%;其中男性120人,女性141人;80~89岁、70~79岁年龄段死亡人数较多,分别占总人数的40.23%、26.44%;30~89岁年龄段死亡人数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冬季是死亡高峰季节。结论:陆家镇2008年居民的死亡率较高,应注重加强对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以及意外伤害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为疾病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体系(ICD-10)根本死亡原因编码分析我院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我院住院患者病死率为1.24%,男性多于女性,以>60岁者为主,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居死亡病因前3位.结论 对人们进行健康教育,加强慢性病防治,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院儿科住院患儿近几年来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死亡疾病的情况。方法:对本院儿科2004年1月~2009年12月死亡的19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患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6年总死亡率占1.32%,其中,新生儿疾病101例,占51.01%,肺炎31例,占15.6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内感染、颅内出血)28例,占14.14%,腹泻19例,占9.60%。结论: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是降低儿科住院患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3年内上海市杨浦区延吉街道居民的死亡率及前十位死因顺位,为制定社区慢性病管理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7~2009年延吉街道居民的死因监测资料,分析不同年龄组的死亡率以及前十位死因顺位.结果:该社区居民不同年度的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60岁以上老年人的死亡率为86.94%;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死亡人数的比例依次为38.88%、32.30%、9.67%、5.32%、5.13%,合计占死亡人数的91.30%.结论:该社区死因主要为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0.
张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47-148,151
目的 分析本院2009~2013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掌握导致本地区居民死亡的主要病种,为制订预防保健措施、医院管理、科研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09~2013年出院患者病案首页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分类,对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在住院患者逐年上升的情况下,病死率呈下降趋势(χ2=208.07,P〈0.01),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χ2=53.24,P〈0.01)。造成患者死亡的前5位主要疾病为颅内损伤、脑出血、缺血性心脏病、肺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结论 应制订富于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疾病控制策略,加强疾病预防与诊治的研究,推动医疗防治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李细苟 《中国当代医药》2013,(18):155-156,158
目的分析中山市古镇镇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制订恶性肿瘤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9~2008年全镇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死因分类并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9~2008年全镇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为103.81/10万,男女性别比为2.03∶1。10年间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食管癌、直结肠癌、鼻咽癌,占恶性肿瘤死亡居民的64.51%。在恶性肿瘤死亡年龄分布上,〈40岁组保持在较低的水平,≥40岁组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单癌种以肺癌的死亡率最高,且有逐年上升趋势。消化系统肿瘤占恶性肿瘤死亡居民的46.54%。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古镇镇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应加强肿瘤防治力度,提高居民防癌控癌意识。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82~1997年儿科住院病人疾病谱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住院患儿的疾病谱及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方法 :整理了 1982~ 1997年在我院 (包括儿科以外科室 )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 ,共计 18784份。并对其病历进行了疾病分类及变化趋势、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占所有疾病分类的首位 ,病人最多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肿瘤病人逐年增加其增长速度最快 ;传染病、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异常等疾病则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新生儿疾病的病死率最高 ,人数最多占所有死亡疾病的首位。结论 :从 1982~ 1997年儿童疾病谱和死亡原因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过去的少见病正成为现在和今后的常见病。本文通过总结分析16年住院儿童疾病分类及死亡原因 ,为今后更好地做好儿童疾病的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周口市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统计分析人群的粗病死率、标化病死率及死因构成。结果周口市2009年居民年均病死率为643.80/10万,标化病死率为590.83/10万。主要死因顺位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89.48%。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已成为周口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是周口市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院前及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394例院前及急诊内科死亡患者的年龄、性别、死亡年度及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急诊室急诊内科患者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冬季高发;男、女比例为2.28:1,且多发生于19~70岁年龄段;入院1h病死率最高(32.7%);死亡原因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神经系统疾病(25.9%)、中毒(19.3%)、心血管疾病(18.8%)、呼吸系统疾病(9.4%)。结论医院应重视急诊科建设,加强对大众健康知识的普及;急诊科应加强人员的培训,拟定危重患者的急救流程,同时加强与其他各科室的协作,为患者提供快速、全面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0年兖州市居民死亡报告基本情况,为制定兖州市健康防治策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死因登记信息报告系统,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软件分析兖州市2010年居民死亡现况。结果 2010年1月1日零时~2010年12月31日24时兖州市共报告已审核死亡病例717例,总死亡率为113.33/10万,75~79岁年龄段报告死亡率最高,死亡率为17.23/10万;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伤病死亡率最高,占总死亡率的61.23%;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不明疾病,且男女之间死因顺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1,P>0.05)。结论兖州市2010年老年人口死亡率占较高比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引起兖州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近5年儿科住院儿童死因变化情况及性别、年龄、季节分布情况以及儿科死亡病例占全院死亡病例的情况。方法从电脑检索近5年全院住院死亡人数和儿科住院儿童死亡病例,根据国际疾病《ICD-10》分类原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儿科住院儿童死亡病例的一般情况和主要死亡原因。结果近5年儿科住院儿童死亡病例占全院死亡病例的4.67%;男女死亡之比为1.09:1;季节对死亡率有一定影响;婴儿死亡率最高;新生儿死亡原因主要是非感染因素,前五位死因是早产儿及合并症、先天性畸形、吸入性肺炎、窒息、感染,1~5岁则以感染因素多见,≥5岁则以感染及白血病为主要因素。结论儿童疾病以预防为主,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妇幼保健意识,加强产前检查和孕育指导,提高各级医院在围产期和婴儿期诊疗技术和护理水平,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和早产儿出生率是控制新生儿死亡率重要措施,对早期疾病及时干预,控制环境危害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育龄妇女死亡原因,找出有效干预措施,以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每年由基层妇保专干上报调查结果名单,妇幼保健院核实资料的完整性及准确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本区育龄妇女死亡率为51.10/10万,41~49岁年龄占死亡年龄总数的58.08%,死亡前三位原因分别为恶性肿瘤、意外及神经系统疾病.结论 育龄妇女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逐渐上升,恶性肿瘤成为危害妇女健康的首要原因,育龄妇女应加强保健意识,注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该院儿科近6年住院儿童死亡病例回顾分析,研究该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病死率及变化趋势,为儿童医疗保健、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收集该院儿科2006--2011年202例死亡病例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1年该院儿科住院患儿死亡共202例,男女比例为2.06:1,病死率由2006年的1.06%降至2011年的0.49%,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死亡患儿数却没有减少。人院24h内死亡患儿最多,106例(52.48%),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小于1岁的婴儿死亡比例最高,占全部死亡病例57.43%。主要病死原因按疾病系统分类前5位分别是新生儿疾病63例(31.19%)、肿瘤31例(15.35%)、损伤与中毒18例(8.91%)、先天性畸形16例(7.92%)、呼吸系统疾病16例(7.92%)。不同年龄段主要病死原因不同,0~28d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28d-1岁为先天性心脏病,1—5岁为意外伤害,5—16岁为白血病。结论根据不同年龄组患儿死因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同时做好围生期保健及婴幼儿疾病的防治。积极防治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恶性肿瘤,预防或避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及基层卫生工作的投入,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是降低住院患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死亡原因。方法总结分析2家医院近10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8例,其中,死亡21例,死亡率为26.92%。结果死亡原因主要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占42.86%)、感染性休克(占28.57%)、多器官功能衰竭(占23.81%)、消化道出血(占4.76%)。结论更进一步认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原因,加强患者入院后的早期监护及综合性治疗;同时加强对伴有高血压等严重的合并症患者的监测和处理,对降低SAP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