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家庭自制(匀浆)膳食组70例,商品肠内营养制剂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第1周后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家庭自制(匀浆)膳食组、商品肠内营养制剂组均能使颅脑损伤患者获得营养支持,但商品肠内营养制剂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优于家庭自制(匀浆)膳食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应用商品肠内营养制剂是临床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784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264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520例),分别监测营养支持治疗前后体重、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蛋白及血淋巴细胞计数,观察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感染、吻合口瘘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费用,并作对照分析。结果EN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蛋白浓度及血淋巴细胞计数在营养支持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与PN组比较,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并发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费用均减少(P〈0.01)。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能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感染,节省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和对照组(给予自制流食)。对比(1)两组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4天后营养指标。(2)两组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4天后免疫指标。结果:两组营养支持前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三项营养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营养支持14天后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三项营养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营养支持前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两项免疫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营养支持14天后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两项免疫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应用肠内营养制剂,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需要提供营养支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患者接受标准配方整蛋白肠内营养液提供营养支持设作对照组,另外60例患者接受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治疗,按患者病情程度选择不同配方和浓度营养液提供营养支持设作观察组,比较两组营养状态及预后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鼻空肠管和鼻胃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需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随机分为鼻空肠管组和鼻胃管组,每组20例,比较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胃肠道耐受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糖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营养支持后14 d,鼻空肠管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较营养支持前明显降低(P=0.0001).营养支持1周内,鼻空肠管组患者反流(P=0.001)、腹胀(P=0.011)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患者.结论 鼻空肠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优于鼻胃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86例胃癌后,患者通过手术术中放置鼻空肠管,以肠内营养剂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术前、术后7天测定血浆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体重、淋巴细胞计数。临床观察营养支持期间,患者有无腹痛、付账、腹泻、呕吐、恶心等。结果胃癌术后7天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体重较术前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计数:术后第7天((1.63±0.42)×109/L)较术前((1.45±0.36)×109/L)有明显升高。个别患者出现腹泻、腹胀,对症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科明显改变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组(观察组)19例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19例。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l nutrition,PN)结合,10天后转为全肠道营养,对照组10天内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糖、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能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1周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10天后病死率为(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符合病人的病理、生理要求,能使该类病人营养状况和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刘维军 《工企医刊》2014,27(5):986-98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不同营养治疗方式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20例行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观察组和肠内营养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体重,体质指数,血清白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总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院内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第10d患者各指标与第1d比较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第10d及21d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营养疗法能有效地维持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体重,改善其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及总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一种比较理想的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能量密度营养乳剂的肠内营养对严重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烧伤总面积31%-70%,Ⅲ度烧伤面积〉11%的重症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两组均自烧伤后第1天开始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试验组采用普通饮食喂养加高能量密度营养乳剂,对照组采用普通饮食喂养。分别于营养治疗前、烧伤后第1、3、7、10、14、21天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总淋巴细胞计数,计算每日氮平衡,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烧伤后第14、21天.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和总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烧伤后第10天起,试验组的氮平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高能量密度营养乳剂能改善严重烧伤患者的氮平衡,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个体化肠内营养对危重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必要借鉴。方法选取该院于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86例危重脑卒中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针对对照组提供常规肠内营养支持,针对观察组采取个体化场内营养支持。疗后研究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蛋白、上臂肌围、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前后,86例的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出现显著变化,上臂肌围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在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危重脑卒中患者,应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向患者提供更合理的营养摄入,增进患者免疫机能,改善临床体征,有着积极的临床疗效,适于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外科消化道手术后病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接受能全力肠内营养,普通输液组接受以葡萄糖供能为主的治疗,共7天。术后第1天(应用前)和术后第8天测定血浆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IgG、IgA、IgM,体重。临床观察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结果肠内营养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术后第8天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肠内营养组明显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体重术后均有下降,研究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它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肠内营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6%。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态,并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胃癌病人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96例老年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术后分别行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和PN支持,持续7 d。测定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水平和术后疲劳指数,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老年胃癌病人术后第7天血清CRP水平和疲劳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TF水平显著增加(P<0.05),并且术后肛门排气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PN联合EN治疗有助于调节老年胃癌病人术后机体的创伤应激,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贲门或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序贯肠内营养(ESE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贲门或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ESEN组55例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47例.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和生化指标.结果:两组病人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显著升高,ESEN组的前清蛋白升高较EN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ESEN支持与常规EN相比,可能更适合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隧道式空肠置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4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18例)。EN组采用隧道式空肠置管,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并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各测1次体重、肝肾功能、血清蛋白、血红蛋白,临床观察胃肠道恢复情况。结果EN组血清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在营养支持后明显升高,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有显著作用,并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且费用较低。术中隧道式空肠置管简便易行,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EIN)对胃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46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围手术期EIN组(研究组,n=23)和术后EIN组(对照组,n=23).研究组于术前7天和术后第2~8天接受EIN支持,对照组仅于术后第2~8天接受相同的EIN支持.于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第9天分别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IgG、IgM、IgA)、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水平,观察两组病人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 研究组术后第9天淋巴细胞计数、IgG、CD4、CD4/CD8和HLA-DR的表达与对照组比显著升高(P<0.05).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3% vs 17.4%).研究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10.8±1.0) d vs (11.8±1.2) d,P<0.05. 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EIN,更有利于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液体与粉剂肠内营养制剂在配制时间与污染情况的差异。 方法肠内营养支持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病人使用液体肠内营养制剂为研究组,另一组病人使用已上市的粉剂肠内营养制剂为对照组,每组各10例。分别按计划给病人进行6天以上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种肠内营养制剂配制的时间和输注前后细菌培养的情况。 结果1.配制液体时间观察研究组平均配液时间18.9±3.0s,对照组平均配液时间106.0±21.0s(P<0.001)。2.细菌培养结果两组营养液在输注前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在使用6小时后取残液培养,对照组阳性2例,占20%,而研究组仍为阴性,两组之间稍有差异(P=0.14),但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液体肠内营养制剂配制时间与污染较粉剂制剂为优。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study of EN support at early period of gastroentericoperation Methods 32 patients were divided postopratively into two groups.The enteral nutrition group (EN,group,n=18)received nutritison fibre enterally for 7 days and the conrtrol group(n=14)received intravenous isotonic flucose solution and oral liquid diet after the bowel movement recovery,The blood glucose,the function of liver and kidney,electrolyted,CRP and nutritional status were observed.The recovery of bowel movement and other digestive symptems such as abdominal pain,disteation,diarrhen,nansea and vomiting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period of sutdy. Results The recovery of bowel movement in EN group is much earlier than that in the conreol group.Prealbumin and RBP in the EN group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P<0.01),Serum K in the EN group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1.CRP in the EN group were lower significantly,P<0.01.No other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noted in both groups. Conclusions This method of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maintainning enteral protective screen,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gastroenteric function,improving nutrition state.  相似文献   

18.
对住院患者低胆固醇血症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胆固醇水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方法以1475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浆总胆固醇和血浆白蛋白水平;采用24小时回顾法调查营养摄入量;对血浆胆固醇水平增高、正常和降低时的疾病谱情况,营养摄入的方式及血浆白蛋白的水平进行比较;并对临床常用营养制剂的胆固醇含量进行调查。结果住院患者中,低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12.1% vs.11.4%,P〉0.05)。低胆固醇血症组中男性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67% vs.33%,P〈0.05)。低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肺部疾病和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高胆固醇血症和正常胆固醇者(P〈0.05)。低胆固醇血症患者能量、蛋白质和胆固醇的摄入量显著低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P〈0.05)。低胆固醇血症患者采用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高胆固醇血症和正常胆固醇者(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与高胆固醇血症和正常胆固醇者无显著性差异。临床常用肠内外营养制剂不含或含少量胆固醇。结论应重视对住院患者低胆固醇血症的防治。引起低胆固醇血症的主要可能原因是采用肠内、肠外营养治疗及患者胆固醇的摄入量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27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和对照组,治疗7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血液淋巴细胞总数(TLC)及T细胞亚群等的变化。结果EN组血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IgA、IgG浓度、CD3(%)、CD4(%)及CD4/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EN组血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IgA、IgG浓度、CD3(%)、CD4(%)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及时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综合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使用肠内营养(EN)制剂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及术后早期EN支持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结、直肠癌择期手术病人42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EN组)21例,术前3 d口服能全力作术前肠道准备,术后12~24 h开始以能全力进行早期EN支持;对照组(传统方法组)21例,术前采用传统的半流食-流食-禁食补液方法进行肠道准备,术后给予禁食、输液-流食-半流食过渡.比较两组手术前日晚清洁洗肠的次数、肠道的清洁程度、术后肛门或造口排气的时间以及手术前后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等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记录并比较肠道准备前(术前3 d)、手术当天清晨(手术前)、营养支持结束时(术后第8 d)的体重、血总淋巴细胞计数(LY)、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清蛋白(ALB) 及前清蛋白(PA)等.结果:两组肠道清洁度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手术前日晚清洁洗肠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肛门或造口排气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提前(P<0.05);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当天LY、PA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较术前3 d时明显升高(P<0.05);营养支持结束时的LY、Hb、TP、ALB及PA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较术前及术前3 d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结、直肠癌病人术前用EN制剂行肠道准备效果好.术后早期EN,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