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女性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方法对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4月住院的126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利培酮、阿立哌唑、氯氮平、奥氮平、氯丙嗪,前4位均为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以单用抗精神病药为主,使用的剂量适中,而合并用药则以不同作用机制的2种药物联合用药为主。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逐渐成为抗精神病治疗的主要用药,其优势主要为疗效确切,锥体外系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少,尤其是利培酮使用率较高。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等由于疗效相对不理想,不良反应大导致使用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应用现状。方法 对28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了时点调查,并于1992年、1995年的时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3a同期抗精神病药物的排序有所不同,但氯氮平名列榜首,联合用药仍常见,抗胆碱能药物应用仍然普遍。结论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奎的平等被广泛应用,但氯氮平仍是多年来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两家不同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两家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两家二级医院2009-07-2009-12病历256份,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目的、使用量、药物联用等。结果抗菌药物一联用药116例,二联用药51例,三联及以上用药8例;使用率69.0%,预防应用52.6%;治疗应用47.4%;平均使用疗程6.82 d;使用前三位的药物为:头孢孟多酯钠、美洛西林钠、头孢唑林钠;细菌培养+药敏实验59例;手术病历抗菌药物使用率100%。结论两家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需加强临床用药指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用药情况。方法:对3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氯氮平使用率占首位,显著高于其它药物(89.7%),并且其首选率也高于其它药(82.1%)。氯氮平联合用药率显著高于单用率,大部分低剂量联合应用。合并用药中两药合用率高(66.67%)。其中氯氮平和舒必利合并用药率显著高于其它组(46.15%)。抗胆硷药使用率也较低。结论:对男性首发精神分裂症,其住院治疗中,医生对氯氮平选择率显著高于其它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精神病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老年精神病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临床症状复杂,其中17.5%的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应用状况:未应用2例、单用17例、联用21例;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间<21 d33例(82.5%)、≥21 d5例(12.5%)。本组合并感染14例,其中重症感染5例预后不定,其余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老年精神病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症状复杂,多发生在用药初期,以联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者居多,合并感染率较高,临床上应重视白细胞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出院病历900例,对所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频度、用药合理性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住院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9.8%,应用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标本送检率为69.3%,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6.5%。结论儿科住院病例抗菌药物使用基本遵循安全、有效原则,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选用不当、药费过高、频繁换药等问题,应加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某院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某院妇科围手术期抗苗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4月某院妇科手术病例108例,调查围手术期抗苗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依据《抗苗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判断其合理性。结果:该院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率达100%.术中应用抗菌药物为0,术前用药为34%,平均用药时间为4.12d,术前0.5~2h应用抗菌药物为0,术后应用抗菌药物为100%,抗苗药物平均应用时间为10.31d.最长达22d。结论:该院抗苗药物使用率过高,手术预防用药指征不明确,用药目的和针对性不强,亟待实施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对1995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共782人的诊断治疗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年龄、诊断、住院时间、治疗用药方案(药物的种数、使用频率、剂量、合并用药)、初发与复发病人用量的比较等。结果发现用药及病情诊断方面的一些临床趋向如:氯氮平、舒必利实际上已成为第一线抗精神病药,联合用抗胆碱药物明显减少,神经症已成为第三大住院疾病,复发病人住院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减少药物滥用.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1-6月行手术治疗的住院病历300份,调查不同切口类型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对抗菌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方法与疗程等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300份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率92.3%,其中Ⅰ类切口使用率72.0%,Ⅱ、Ⅲ类切口使用率100%;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主要是选药不合理、用药方法不正确、用药疗程不合适及初次给药时间不合适,分别占10.7%、7.7%、6.0%及6.7%.结论:本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趋于规范,但还存在选药档次偏高、术后预防应用时间偏长等问题,需要继续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督导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本院2008年11月2009年4月的出院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病历1000份,抗菌药物总使用率58.70%;其中预防用药使用率62.35%,治疗用药使用率37.65%;联合用药的比例为37.31%;不合理用药占19.76%。结论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且使用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医院应加强监管,对存在的问题应制订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调查我院2010年10月15日~11月15日所有出院病历共695份,其中使用抗菌药物549例,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99%;其中单种抗菌药物的使用占63.20%,二联的占31.88%,三联的占4.92%,住院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占71.34%,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临床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以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1089例ACVD患者中850例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1089例ACVD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0%,其中治疗性用药362例,预防性用药488例,两组均存在不合理用药,不合理用药治疗组、预防组分别为35.3%,42.8%.结论:我院ACVD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疗程过长,在药物选择、用药时机、联合用药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病原检测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7-12月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直接出院的所有病例,对患者入住ICU后感染情况、入住3 d内及整个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出院患者466例,整个住院期间有424例使用抗菌药物(91.0%),每例平均使用抗菌药物(2.95±2.02)种,平均使用时间为18.3 d;联合用药率53.3%,70.3%患者使用了特殊使用级广谱抗菌药物,94.3%使用了超广谱抗革兰阴性杆菌抗菌药物,酶抑制剂复合物、碳青霉烯类和专性抗革兰阳性球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66.5%、58.5%和54.7%。250例患者在入住ICU时有明确感染证据,初始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超广谱抗革兰阴性杆菌药和特殊使用级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36.0%、86.0%和55.6%;入住ICU时仅7.6%已有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203例入住ICU3 d内作病原微生物检测,但仅59例(29.1%)是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采样。首次送检标本临床分离菌株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和口咽部污染菌为主。结论入住ICU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后病原学证据缺少,随意使用超广谱抗革兰阴性杆菌药、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以及联合用药现象很普遍,亟待临床医师转变用药理念,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选取2011年6月13日精神科住院38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析其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氯氮平使用比率最高(占33.85%),使用一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为248例(65.09%),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用的有128例(33.60%),合并使用3种抗精神病药物5例(1.31%)。结论所调查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是比较规范和合理的,但氯氮平不宜作为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5.
400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必全 《华西医学》2009,(5):1176-1177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防止临床上滥用抗菌药。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成人普通处方,每季度100份,共计400份,统计所需分析数据。结果:抗菌药物的品种数占处方用药总品种数的11.54%;抗菌药物的总金额占处方总金额的比率为13.41%;注射剂使用率为4%;每张处方合并用药品种数2.69种;处方使用通用名为100%;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率低于1%。结论: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使用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70岁、住院天数不少于5 d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慢性病、老年综合征、1年内死亡率预测指数评分及出院带药种类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抗血小板治疗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8例患者,年龄(79.3±5.2)岁,男性、女性各59例。出院时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61.9%,多因素分析显示1年内死亡率预测指数评分6分(OR=0.099;95%Cl:0.032~0.303)、中重度贫血(OR=0.191;95%Cl:0.058~0.631)及合并使用抗凝药物(OR=0.054;95%Cl:0.010~0.290)等影响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结论预测生存期有限、中重度贫血及合并使用抗凝药物是老年住院患者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孙惠英  李武平  宋向阳  刘冰 《护理研究》2007,21(18):1604-1605
[目的]了解心脏外科手术病人抗菌药物应用现状,为制订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医护人员教育提供依据,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2006年3月心脏外科连续出院病人病历309份,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调查的309份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预防性用药占91.91%,单独用药占93.20%,联合应用率为6.80%;预防用药以三线药物为主,占66.34%;术前0.5h~2h给药率为49.51%,术中给药率为95.79%,平均用药时间为12.7d。[结论]心脏外科手术病人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较低,术前0.5h给药和术中用药也受到了重视,但仍存在用药时间过长,档次较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01/2007-06门诊处方12 600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42.66%;不合理使用率16.50%。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符合正常门诊用药特点,但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9.
我们调查了我院2006年医保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探讨其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2006年所有医保住院患者病历。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设计调查表,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诊断、手术名称、应用抗菌药物品种及用药情况,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及有关文献,对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进行评价。2结果查阅的588例出院病历中,471例应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80.1%。属于治疗用药的227例,预防用药的197例,无指征用药的47例,分别占应用抗菌药物病例的48.2%、41.8%和10.0%。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对该院2010年1~2010年6月22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2例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率为100%,DDDs排序前五位的药物为奥硝唑、头孢匹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美唑、头孢孟多,几乎所有的病例使用了抗厌氧菌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达43.2%;术后抗菌药物平均应用天数集中在3~4d,35.1%的患者出院带有口服抗菌药物.结论 该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不足之处,应加强监管,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