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36例发病6h内无溶栓禁忌证的36患者行尿激酶100万U静脉溶栓,辅以阿司匹林口服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结果再通26例,再通率72.2%。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濒临死亡的心肌得以存活,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36例发病6h内无溶栓禁忌证的36患者行尿激酶100万U静脉溶栓,辅以阿司匹林口服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结果再通26例,再通率72.2%。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濒临死亡的心肌得以存活,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超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5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7例因急性脑梗死行超选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病距溶栓治疗的时间为3~12h,根据闭塞血管部位,采取超选择性接触性溶栓。尿激酶用微量泵以1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30万U。结果颈内动脉闭塞再通率为80%(4/5)。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率为68.7%(11/16)。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再通或部分再通率为83.3%(5/6)。2周后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及有明显好转23例,总有效率为85.2%,症状无改善2例,溶栓术中出血1例,术后塞亡1例。结论早期超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国产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3例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150万U或200万U治疗,应用临床指标或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评价溶栓再通率,并记录严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溶栓再通率为62.79%,无并发严重出血.结论:国产尿激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溶栓治疗的特殊性,做好溶栓治疗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以确保溶栓成功。方法对6例心梗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的观察护理。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为90%,无出血及过敏现象。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梗的重要进展,治疗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的疗效。方法按急性心梗溶栓指南选择适合患者,以尿激酶150万单位半小时内输入,持续观察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判断溶栓是否成功。结果用再通标准评估49例溶栓中有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溶栓失败,其余均再通。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再通率越高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32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12 h内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4周病死率及溶栓治疗的并发症.结果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冠脉再通14例,再通率43.8%.急性心肌梗死4 h内溶栓再通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栓治疗出血并发症轻微,无中重度出血并发症.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4周病死率,溶栓距发病4 h内血管再通效果最好.溶栓出血并发症轻微,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方法40例符合溶栓适应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静脉滴注,观察患者2h内胸痛缓解情况,2h内每30min描记ECG1次,24h内每2h查CK及CK-MB1次。结果 40例符合冠脉再通者29例,再通率72.5%;其中8例发生皮肤黏膜、齿龈出血及穿刺部位出血,死亡3例,为冠脉未通者。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张彪成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685-3686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 42例,于溶栓后观察再通情况、死亡例数、颅内及其他并发症。结果:溶栓后再通率69.05%,10例出血,5例死亡。结论:尿激酶治疗AMI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急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课题。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是使早期闭塞的血管再通,因此,溶栓治疗是脑梗死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但另一方面由于溶栓治疗存在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和再闭塞等严重并发症,使得如何综合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找出最佳溶栓方案,成为现今神经科界研究的热点,鉴于此目的,本课题设定改良后的溶栓方案尿激酶50万u+0.9%氯化钠溶液100ml 30min内静脉滴注完,继予尿激酶50万U+0.9%氯化钠溶液50ml按5~10ml/h微量泵人,以期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用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亢顺阳  田大利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55+57-55,57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梗死后心 、绞痛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肝素的使用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影响。方法:收治住院符合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的患者6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均给予尿激酶1500000U加入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于30min内静脉输注溶栓。观察组于溶栓前即刻给予普通肝素5000U静推。结果:观察组尿激酶溶栓后再通率为87.88%,对照组溶栓后再通率为6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前即刻静脉输注肝素能显著提高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不会增加临床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09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卧床、监护、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中药活血化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治疗以外加静脉溶栓治疗,采用1000000U尿激酶加入0.9%NaCl溶液100ml中静滴,30min内滴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30.56%,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显效率为5.56%,总有效率为3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h后,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K、CK-MB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治疗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方便、有效,应用较方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介入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刚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6):675-676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冠状动脉内成型加支架置入术的疗效与静脉内溶栓治疗进行对比评价。方法:对51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与同期146例行静脉内溶栓治疗的AMI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诊介入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98.2%,其中TIMI--3级血流为96.5%。术中、术后无死亡病例。其中8例因3例支血管病变而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随访3个月复发胸痛3例。静脉内溶栓组再通率67.1%,在院死亡13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死亡5例,反复性胸痛及再梗死128例。结论:急诊介入是抢救心肌梗死,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胡秋玲  李晟琰  周殷  高振军 《中国药房》2014,(26):2446-2448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用药情况将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尿激酶组47例与瑞替普酶组25例。入选患者明确诊断后常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瑞替普酶组静脉溶栓采用瑞替普酶治疗,18 mg(10 MU)分2次静脉注射,每次缓慢静脉注射2min以上,两次间隔30 min。尿激酶组采用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用药后12 h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q12h(连用,57 d)。两组患者均于溶栓后37 d)。两组患者均于溶栓后324 h内进行血管造影,必要时PCI治疗,其他治疗相同。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和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出血、死亡发生率,以及冠脉造影及PCI后血管开通率和支架安置率。结果: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2 h内胸痛消失或缓解者分别占80.00%、61.70%(P<0.05),溶栓后2 h内ST回落>50%的患者分别占92.00%、65.96%(P<0.05),酶峰[心肌酶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提前者分别占92.00%、53.19%(P<0.05),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分别为92.00%、68.09%(P<0.05),IRA完全开通率分别为52.00%、31.91%(P<0.05)。瑞替普酶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36.00%、4.00%、4.00%、0,均低于尿激酶组(分别为51.06%、12.77%、10.64%、6.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支架安置率(36.00%)明显低于尿激酶组(53.19%)(P<0.05)。结论:瑞替普酶联合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血管开通率高,时间短,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出血等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11月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溶栓治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溶栓之后心电图ST段回落值、心肌酶谱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并测定15d后治疗后的EF值,统计分析所有的数据,检验了两组差别。结果两组相比较,研究组效果都要好于对照组,而且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增加溶栓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主要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以找到更有效的防治方案。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3月入本院治疗的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然后观察患者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情况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类型及症状。结果:溶栓后冠脉再通的患者有47例,再通率为85.45%,再通时间为(53.0±17.1)min,其中40例患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多数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属于单纯室早,少数为房室传导阻滞、室颤和短阵室速。结论:患者在实现冠脉再通以后,胸痛症状明显缓解,但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成功后大多会发生心律失常,所以应该保持对患者持续的血压和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具有溶栓指征的AMI 116例,配对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尿激酶前10~30 min加用磷酸肌酸钠,先静脉推注3 g作为起始剂量,2 h后静脉滴注6 g(可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30 ml中,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控制在1 h内滴注完毕,第2~7日,视患者情况,每日静脉滴注6 g,速度同前,连用4 d.若患者情况危急或效果不理想,可以增加剂量至10 g.7 d为1个疗程.结果 两组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心肌耗氧量降低,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T降低,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与对照组相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具有抗AMI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31例,均应用尿激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结果本组再通率为70.9%(22/31),发病后溶栓时间愈早再通率愈高;患者胸痛症状、血清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的救治。  相似文献   

20.
何爱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50-151,15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9例AMI患者,均为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并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29例患者均好转出院,其中21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72.41%,24例患者的胸痛迅速消失或缓解;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26例,2例患者皮肤出现静脉穿刺部位瘀斑,未见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等并发症。结论在AMI溶栓治疗中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可有效地提高AMI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