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癔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没有器质性疾病基础的躯体症状和某些精神症状。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且发病的诱因及临床症状各异。为了解学龄期儿童的发病诱因、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现将我科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8例学龄期儿童癔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儿童癔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是指一类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而引起的大脑功能性失调,主要表现为各种躯体症状或意识改变,而缺乏相应的器质性基础,症状可具有做作、夸张、富有情感色彩等特点,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国外精神病学界从1980年以后逐渐废弃了这一病名,代之以转换性障碍、分离性障碍等,我国精神病学界目前仍沿用癔症这一概念。癔症好发于女性和儿童。儿童癔症缺乏确切的发病率资料,Rae(1977年)报道,在3个儿科和儿童精神科病房…  相似文献   

3.
儿童转换型癔症15例临床表现及心理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转换型癔症15例临床表现及心理治疗上海市儿童医院(200040)陆燕芬陈丽琴我国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为12.97%,其最大影响因素为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态度及学校环境等[1]。儿童癔症的临床表现常与成人有所不同,多以运动、感觉障碍或躯体症状...  相似文献   

4.
癔症或称歇斯底里,系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一组病症。儿童癔症临床报道较少。其发作形式多样,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可能与社会环境及生活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且易误诊。现将我院3例癔症患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儿童情绪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明 《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1):1000-1002
儿童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或躯体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发生率在儿童精神障碍中占第2位。由于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儿童情绪障碍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明显差异。常见类型有焦虑症、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癔症、强迫症,但临床类型常有重叠而不易分型。现介绍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焦虑症、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癔症。  相似文献   

6.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在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下所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常突发起病,可出现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有短暂的精神异常。近年来,儿童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群体癔症时有发生。在诊断上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为了引起广大临床医生注意,现将我院3例癔症患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36例儿童癔症临床特点及心理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癔症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对儿童癔症36例,其中转换型15例,分离型1例,集体发作20例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该组病例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患儿发病前大多数有精神诱因,特定环境及突然的心理刺激;②多种相同症状并有暗示性或感染性;③临床症状常不能合理解释,精神症状常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体格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及体征,各项辅助检查无阳性证据;④经暗示治疗及心理治疗后痊愈。结论:儿童癔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转换型、分离型以暗示治疗为主,癔症集体发作暗示治疗对情感不稳定的小学生具有神秘性,容易导致消极影响,应慎用。  相似文献   

8.
儿童期情绪障碍与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期情绪障碍与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及处理天津市儿童医院(300074)叶露梅儿童情绪障碍(emotionaldisorders)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表现,还包括强迫症、癔症在内的一组疾病。过去曾称为儿童神经官能症、儿童神经症。...  相似文献   

9.
癔病集体发作亦称为“流行性癔症”。癔病发作多见于少女,在宗教迷信或其他强烈精神刺激下发病。本文对我单位子弟中学86年发生的一起以相似症状及体征发病的11例癔病儿童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HPT)儿童的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以来,本科诊治HPT12例患儿(男8例,女4例)。其中11例为特发性HPT,年龄3个月~13岁,平均8.6岁;病程2个月~5a。分析HPT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过程。结果HPT患儿12例均误诊,误诊疾病:癫4例,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2例,肺炎伴高热惊厥、孤独症、病毒性心肌炎、癔症、病毒性脑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各1例。结论儿童HPT是一种儿科少见的内分泌疾病,故易误诊为癫、癔症、脑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等。凡学龄前期或学龄期儿童,反复顽固性抽搐,抗癫药无效,低血钙,高血磷,发作期脑电图背景慢波,应考虑此病可能。对手足搐搦-低钙血症-钙剂治疗-缓解的序贯观察对于认识低钙血症的存在,进一步按HPT检查求得正确诊断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儿童感应性癔症临床少见,现报告6例如下。临床资料:木县某小学地处偏僻山区,该校的一年级某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9人.1986年1月6日上午第三节上课约10分钟时,该班的一个7岁男学生的身体突然歪靠在旁边的桌子上,双眼噙泪、张口仲舌、手足僵直,推之不动,对老  相似文献   

12.
我市某厂于1985年5月把大量氯化氢气体排到一墙之隔的某小学,致大批学生中毒(主要为粘膜刺激症状)。当时入院33例,其中17例在中毒后发生集团性癔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儿童慢性头痛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小儿慢性头痛的临床特点与病因特点。方法 对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9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 81例慢性头痛患儿进行随访 ,慢性头痛 3~ 4个月以上 ,包括详细的病史、体检与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 1) 81例中器质性头痛病因占 13例 ( 16 % ) ,分别为隐球菌性脑膜炎 3例、多发性大动脉炎 1例、颅内肿瘤 3例、远视 2例、前庭神经炎 1例、鼻窦炎 2例 ;6 8例 ( 84 % )为非器质性原因 ,癔症性头痛 3例、儿童偏头痛 6 5例。 ( 2 )小儿偏头痛的特点 :多数头痛持续时间较短 ,先兆症状不多见 ;常见头痛部位依次为前额( 2 6 % )、颞部 ( 16 % ) ,且 5 7%以双侧头痛为主 ;大多数儿童并非表现搏动性头痛 ,伴随症状以胃肠道症状突出。( 3)实验室检查中经脑多普勒显示的大脑痉挛血管的部位与头痛部位无相关性 ;EEG检查多无明显异常。结论 偏头痛是儿童慢性周期性头痛的常见原因 ,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必要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外 ,强调对头痛病例的随访至关重要 ,以免误诊 ;儿童偏头痛有其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14.
1997年5月,我县某农村小学学龄儿童因接种乙脑疫苗集体发作转换型癔症37例,男9例,女28例;年龄为10岁~14岁;接种至发病2小时~8小时不等。临床共同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腹痛、四肢乏力、麻木,部分患儿有四肢阵发性抖动,不能行走。发作多受家长情绪及暗示影响,众人面前发作时间延长。发作时体检均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37例中  相似文献   

15.
儿科基础     
033682北京市东城区0~6岁儿童健康状况分析/杨卫平…//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一2003 .11(3)一202一203 结果:6年间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逐渐下降,2001年低体重、发育迟缓及消瘦患病率分别为。.24%、。.37%、0.12%,体格趋于肥胖儿童逐年增高,2001年达5.”%。近3年营养不良、肥胖在散居和集体儿童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001年儿童贫血患病率1.72%,散居和集体儿童之间差异显著。表3参5(杨玉凤) 033683集体散居儿童体格发育对比分析/李萍…//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一2003,11(3)一156 集体散居儿童身高体重测量值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其原因主要为集居儿童的膳食比…  相似文献   

16.
群体儿童8年生长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监测该地区群体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观察营养不良儿童和肥胖症儿童患病率的变化,为推广科学育儿提供依据。方法:监测自1992年6月至1999年8月,0~6岁儿童体检结果,参照1985年和1995年上海市市区儿童体格发育评价表进行评价。该地区应查儿童213 744名,实查儿童200 241名,受检率93.68%。对受检儿童按年份分为2组:85组和95组。结果:两组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分别为2.65%和2.75%;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95%和1.59%,两时段相比,肥胖症患病率有所下降,P<0.05。结论:经过8年对群体儿童进行生长监测,其肥胖儿童患病率逐渐下降,而营养不良患病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临床儿科杂志》2023,(4):239-240
<正>上海市儿童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前身是由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富文寿及现代儿童营养学创始人苏祖斐等前辈于1937年创办的上海难童医院,1953年更名为上海市儿童医院,是我国第一家儿童专科医院。2003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2年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2000~2005年南京市秦淮区儿童健康状况及动态变化,为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政策依据,以便更好地为辖区内儿童提供保健服务。方法对2000~2005年全区《江苏省儿童保健手册》、《南京市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手册》、《江苏省7岁以下儿童保健工作调查表》以及南京市集体儿童和散居儿童保健工作台账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6年中秦淮区儿童系统管理率呈上升趋势,而死亡率和发病率明显下降;儿童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明显下降,而肥胖的发生率则逐年上升。结论只有提高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和儿童保健质量,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和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才能更好地为儿童服务,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从而降低儿童死亡率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童生存和健康状况,制定儿童保健服务规划。方法对2001/2010儿童生存和健康状况与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较2001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住院分娩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新生儿听力筛查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率与200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儿童生存和健康状况的提高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的直接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转换障碍(conversion disorder,CD),又称功能性神经症状紊乱(functional neurologic symptom dis-order,FNSD),是一种躯体形式障碍,指患者出现运动、感觉或认知改变,但却无与这些症状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基础,并且此类患者往往有可疑致病的心理因素.CD隶属于癔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