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馨  李伟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6,(10):1412-1416
目的观察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NS组)、持续高糖组(DM组,STZ诱导成模)、血糖波动组(FDM组,STZ诱导成模后,普通胰岛素应用以诱导血糖波动)。12周后测定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MNCV)、Hb A1C;取坐骨神经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测定NGF、TrkA、P75的表达。结果与NS组相比,FDM组、DM组Hb A1C水平升高(P0.01);FDM组血糖变异系数(CV值)明显高于DM组及NS组(P0.01),MNCV值低于DM组及NS组(P0.05)。FDM组NGF、TrkA表达较DM组下降(P0.05),P75表达较DM组增加(P0.05)。结论在相同Hb A1C水平下,血糖波动可加重糖尿病周围神经的损伤,其可能与NGF、TrkA表达减少,P75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7A (IL-17A)和B细胞活化因子(BAFF)在1型糖尿病(T1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T1DM组和2型糖尿病组(T2DM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成功6周后,称取每只大鼠体重(BW),检测三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和C肽(FCP)及血清、脾脏组织IL-17A、BAFF水平和脾脏抗凋亡基因Bcl-2mRNA水平,比较各组各指标差异。结果:T1DM组FBG显著高于CON组和T2DM组(P0.01),FCP和BW显著低于CON组和T2DM组(P0.01)。T1DM组血清IL-17A和BAFF水平显著高于CON组和T2DM组(P0.01)。三组间脾组织IL-17A和BAFF蛋白表达T1DM组和T2DM组均高于CON组(P0.01),T1DM组更高于T2DM组(P0.01)。三组间脾组织Bcl-2mRNA表达水平与BAFF蛋白表达趋势一致,T1DM组和T2DM组脾组织Bcl-2 mRNA基因表达均高于CON组(P0.01),T1DM组更高于T2DM组(P0.01)。结论:T1DM大鼠外周血和脾组织IL-17A、BAFF及Bcl-2mRNA表达变化具有相同趋势,提示它们共同参与了T1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必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脂代谢和下丘脑组织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SOCS-3)、核因子Kappa B(NF-κ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选择30只并一次性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mg/kg),并给予高糖高脂饲料饲养1周造模。成模大鼠随机平分为T2DM组、阳性对照药物利拉鲁肽组(利拉鲁肽组)及观察药物阿必鲁肽组(阿必鲁肽组)。未经处理的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下丘脑SOCS-3、NF-κB 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组、利拉鲁肽组及阿必鲁肽组FBG、TC、TG、L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P0.05或P0.01)。利拉鲁肽组及阿必鲁肽组FBG、TG和LDL-C水平均较T2DM组降低,阿必鲁肽组降低更明显(P0.05),但HDL-C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T2DM组大鼠下丘脑SOCS-3、NF-κB mRNA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利拉鲁肽组及阿必鲁肽组SOCS-3、NF-κB mRNA表达水平均较T2DM组显著下降(P0.01),且阿必鲁肽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阿必鲁肽可降低T2DM大鼠血糖、血脂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下丘脑SOCS-3、NF-κB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肽(CAR)对1型糖尿病(T1DM)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单次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组,肌肽对照(C+CAR)组,糖尿病模型(DM)组和糖尿病CAR治疗(DM+CAR)组,每组10只。12周后处死大鼠,颈总动脉插管测定心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左心室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Cx43及蛋白激酶C(PKC)各亚型的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DM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_(max))降低(P 0. 01);左心室肌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 0. 01);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 0. 01);Cx43分布紊乱;磷酸化Cx43和PKCε蛋白水平升高(P 0. 01)。与DM组相比,DM+CAR组的LVEDP降低,±dp/dt升高(P 0. 01);左心室肌组织的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 0. 05);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 0. 01);Cx43分布好转;磷酸化的Cx43及PKCε蛋白水平降低(P 0. 01)。结论:肌肽治疗能改善1型糖尿病大鼠心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左心室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通过PKCε抑制Cx43磷酸化,并改善其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通络方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大鼠模型的神经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影响,从而分析其治疗作用。方法:取35只SD大鼠,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NC)组,27只利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DPN大鼠模型,成功造模24只,再分为三组:小剂量通络方剂治疗(TL—CR1)组,大剂量通络方剂治疗(TLCR2)组和只造模不治疗的模型对照(DM)组,每组8只。对大、小剂量组分别予2g/kg和0.5g/kg通络方剂加2ml双蒸水配制成的溶液灌胃治疗8周,观察其对体重、血糖和尾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CV、SCV)、潜伏期、波幅等神经电生理的变化,以及有髓纤维阳性面积、髓鞘面积、轴突面积等病理定量指标的影响。结果:两通络方剂治疗组与DM组的体重、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潜伏期、MCV、运动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两治疗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则有显著改善(P〈0.05);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潜伏期、SCV,大剂量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则有极显著改善(P〈0.001);小剂量组与DM组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但又不及NC组和大剂量组(P〈0.05)。两治疗组有髓纤维阳性面积较DM组显著增加(P〈0.001),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更显著增加(P〈0.001);小剂量组有髓纤维髓鞘面积较DM组显著增加(P〈0.01),大剂量组较DM组更显著增加(P〈0.001),且与小剂量组比较也显著增加(P〈0.05);两治疗组有髓纤维轴突面积较DM组显著增加(P〈0.01),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方剂对DPN大鼠模型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减轻了周围神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糖维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10只作为正常组(NC组),其余使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组),造模成功30只。成模后将模型组大鼠分为3个亚组,每组10只。糖尿病组(DM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格列本脲治疗组(DM+G组)给予格列本脲20mg/kg灌胃,糖维胶囊治疗组(DM+T组)给予糖维胶囊150mg/kg灌胃治疗。连续灌胃4周后,取各组大鼠视网膜观察其病理改变并检测HIF-1α及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微镜下观察,NC组视网膜所有细胞层清晰整齐地排列,在DM组中,视网膜水肿,DM+G组病变较轻,DM+T组未见明显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水肿显著减弱,神经节层整齐排列。与NC组相比,DM组HIF-1α、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与DM组比较,DM+G组及DM+T组NF-κB mRNA及NF-κB、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DM+T组NF-κB、HIF-1αmRNA和NF-κB蛋白下降较DM+G组更明显(P0.05)。结论:糖维胶囊能够影响HIF-1α、NF-κB因子表达,可明显改善大鼠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临床中西药联合治疗糖尿病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链唑脲霉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大鼠早期肾脏病理改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APS对照组(CA组)、T2DM组(DM组)及APS治疗组(DA组),每组8只。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大鼠血糖、葡萄糖耐量变化,肾脏组织形态学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等的变化。结果:DM组大鼠血糖显著高于C组,同时伴有明显的糖耐量异常(P<0.01),经APS治疗8周后,DA组血糖降低,糖耐量改善(P<0.01)。DM组大鼠的肾小球面积较正常大鼠大、系膜基质增加,肾小管管腔扩大,管壁变薄,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可见蛋白管型,APS治疗可减轻T2DM大鼠肾脏病理改变,降低TGF-β1的表达水平。结论:APS能够降低血糖,增强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减轻DM肾脏病理损害。其机制与APS降低T2DM大鼠肾脏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初步确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大鼠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腹腔注射STZ。检测动物体质量、血糖、触觉、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并取大鼠坐骨神经组织进行 HE染色,观察其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给予STZ后,模型组动物体质量逐渐下降,4 w 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血糖显著升高(P<0.001);50%机械缩足阈值,于注射STZ 2 w 后明显下降(P<0.05),注射STZ后4 w明显上升(P<0.05);给予STZ后4 w ,模型组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显著减慢(P<0.05),坐骨神经组织神经纤维松散,密度不均匀。结论:注射STZ 4 W后,大鼠MCV和SCV减慢,触觉敏感度呈双相变化,坐骨神经出现病理形态结构,成功复制出DPN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和脂联素受体1(Ad-R1)在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和缺血预适应(IPC)保护作用中的变化。方法:分别用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制备1型糖尿病(TIDM)和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并分别分为4周和8周2个病程组,采用Langendorff法建立离体心脏灌流模型,每组进一步分为正常对照(Con)组、IR组和IPC组3个亚组,检测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CK)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心肌组织APN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Ad-R1蛋白表达,测定心肌梗死面积,透射电镜观察心室乳头肌超微结构,并比较上述指标在各组中的差异。结果:与对应的IR组相比,4周时IPC组LDH和CK活性显著降低(P0.01),心肌梗死区域面积明显减少,而8周时DM组的各项检测指标无明显改变。血清APN含量在糖尿病大鼠减低,尤以T2DM降低为甚(P0.05),正常大鼠心肌组织APN含量和Ad-R1表达水平在Con、IR和IPC组之间无差异;T1DM模型大鼠心肌组织APN含量在各亚组间无变化,4周和8周心肌组织Ad-R1表达量IR组较Con组明显增加(P0.01),IPC组较对应IR组Ad-R1表达量降低(P0.01);T2DM模型大鼠心肌组织APN含量4周和8周的IR组较Con组明显减少(P0.05),IPC组较对应IR组,4周组的APN显著升高,8周组无显著差异,心肌Ad-R1表达量4周和8周的IR组较Con组明显增加(P0.05),4周的IPC组较对应IR组Ad-R1表达量降低(P0.05),8周的IPC组较对应IR组Ad-R1表达量无改变。结论:T1DM和T2DM模型大鼠4周组存在IPC保护作用,8周组IPC保护作用基本消失;心肌组织APN和Ad-R1可能参与了T2DM大鼠的IPC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血、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 1)表达及肾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NC组)喂以常规饲料;采用高糖高脂膳食、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DM组)和吡格列酮(PIO组),后用吡格列酮对PIO组大鼠进行干预治疗。8周后检测血糖水平、尿生化结果、肾脏组织病理的改变情况,同时检测尿MCP 1指标的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和PIO组第8周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但DM组、PIO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DM组、PIO组尿白蛋白/尿肌酐(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inary retinol binding protein,URBP)、尿MCP 1(urinary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UMCP 1)和肾脏肥大指数均高于NC组,PIO组4项指标较DM组明显降低,且UMCP 1与ACR,URBP及肾脏肥大指数呈正相关;病理显示PIO组大鼠肾小球病变程度均较DM组明显减轻,MCP 1表达减少。结论: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是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肾组织MCP 1表达及其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Roux-en-Y胃旁路术(RYGB)后2周肥胖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脂肪代谢及交感神经活性变化,探讨RYGB降低肝脂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T2DM组、RYGB假手术组和RYGB手术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其余24只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30 mg/kg链脲佐菌素(STZ)诱导肥胖T2DM大鼠模型。采用清醒状态扩展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技术评估术后2周大鼠肝胰岛素的敏感性,酶法检测大鼠血浆和肝组织中三酰甘油(TG)及游离脂肪酸(FF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磷酸化激素敏感性脂肪酶(p-HSL)、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A)、微粒体三酰甘油转运蛋白(MTTP)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浆NE浓度。结果与肥胖T2DM组和RYGB假手术组相比,术后2周RYGB手术组大鼠体质量降低,血浆TG及FFA减少,血糖恢复正常水平,肝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提高近1倍(P 0. 05),肝组织内TG含量下降超80%(P 0. 05),FFA下降近50%(P 0. 05),肝组织内DGAT2蛋白表达减少(P 0. 05),MTTP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HSL、CPT1A和TH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 05)。各组大鼠血浆N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RYGB能够减少肝内脂肪蓄积,改善肝胰岛素抵抗。术后肝组织局部交感神经活性上调,肝脂肪分解代谢增强可能是肝脂肪蓄积减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CHO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CHOP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单纯APS灌胃对照组(CA组)、T2DM模型组(T2DM组)、T2DM+APS治疗组(T2DM+APS组)。定期监测各组动物体重(BW)、随机血糖(随机BG)、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动物肝组织CHOP的表达水平。结果:T2DM组大鼠BW、随机BG、FBG、Fins、HOMA-IR均显著高于C组,同时伴OGTT异常(P0.01);T2DM+APS组大鼠BW、随机BG、FBG、HOMA-IR较T2DM组显著下降(P0.01),OGTT各时点BG较T2DM组均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CHOP表达水平在T2DM组显著高于C组(P0.01),T2DM+APS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T2DM组(P0.05)。C组和CA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PS可显著降低T2DM大鼠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APS减弱T2DM大鼠肝组织内质网应激蛋白CHO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褪黑素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氧化应激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EL)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大鼠氧化应激和神经功能及形态学的影响,并与抗氧化剂硫辛酸进行比较。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DM)大鼠模型,维持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4组:DM对照组、褪黑素小剂量治疗组(0.5 mg.kg-1.d-1)、褪黑素大剂量治疗组(10mg.kg-1.d-1)、硫辛酸治疗组(100mg.kg-1.d-1)。造模前预设鼠龄和体重相当的正常对照组8只。MEL和硫辛酸干预治疗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和坐骨神经抗氧化酶活性和胆质过氧化产物含量的变化,大鼠摆尾阈值、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显示,DM对照组大鼠血浆和坐骨神经中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摆尾阈值提高,坐骨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坐骨神经出现脱髓鞘以及轴突萎缩等病理变化。MEL和硫辛酸均可显著改善上述变化。DM时自由基的损伤和抗氧化能力的降低可能在DP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具有胰岛素抵抗特征近似人类2型糖尿病(T2DM)的大鼠身上建立脑梗死模型。方法:SD雄性大鼠120只,其中90只用高脂高糖和链脲佐菌素(STZ)制成T2DM模型,另30只为对照组。对照组和T2DM成模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1组、B1组)和手术组(A2组、B2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SS)评分、TTC染色与HE染色观察神经功能缺损征、脑梗死体积及病理改变。结果:T2DM成模率为72%,血脂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脂异常表现与临床T2DM患者近似。A2组NSS评分3—4级者占75%,脑梗死体积为(55.23±9.59)mm^3,脑梗死成模率为75%;B2组NSS评分3—4级者占60%,脑梗死体积为(54.33±6.39)mm^3,脑梗死成模率为53%。结论:高脂膳食结合STZ注射能复制出接近人类T2DM的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制成的脑梗死模型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是研究人类糖尿病脑梗死病理过程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长期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制备成T2DM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单纯运动组(CE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糖尿病运动组(DME组)。CE组和DME组进行8周游泳训练(6 d/week),第1周前3 d练习时间分别为20、30和45 min,第4天起每天持续游泳60 min。运动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MNCV),以及该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观察其形态结构。结果: 实验末,与DM组相比,DME组的MNCV明显提高(P<0.05),坐骨神经组织中TNF-α、IL-6和CRP水平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坐骨神经光镜下可见明显的损伤,经运动干预后病变程度减轻。结论: 8周游泳运动可提高MNCV,减轻DM造成的神经损伤,对周围神经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yc)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作为实验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糖尿病(DM)组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同时选择5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空腹采血测定3组患者的Hyc,TGF-β1,血糖(FPG)及糖基化血红蛋白(Hb Alc)的水平,并探究Hyc,TGF-β1的水平与DPN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组和DPN组的血浆Hcy和TGF-β1水平明显偏高(P0.05或P0.01),DPN组的血浆Hyc和TGF-β1水平较DM组也明显偏高(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Hyc和TGF-β1显著相关(R2=0.878,P0.01),L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浆Hcy和TGF-β1水平为DPN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或P0.01)。结论 Hcy和TGF-β1为影响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因素,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讨发动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在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的作用及白藜芦醇干预的影响。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制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组)、白藜芦醇低剂量治疗组(L治疗组)和白藜芦醇高剂量治疗组(H治疗组),另设正常组(N组)。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中Drp-1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Bax、Bcl-2、Caspase-3的蛋白表达,电镜下观察各组坐骨神经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超微结构显示DM组大鼠坐骨神经髓鞘疏松、板层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变性,出现溶解破碎;白藜芦醇治疗组上述病变程度较轻。DM组与N组相比,Drp-1、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治疗组与DM组相比,Drp-1、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Drp-1蛋白表达升高促进糖尿病大鼠细胞凋亡,坐骨神经变性;白藜芦醇能降低Drp-1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且疗效跟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植物胰岛素(CPI)对糖尿病大鼠血浆载脂蛋白的影响。方法 按1%浓度将链脲佐菌素(STZ)溶于0.1M枸橼酸缓冲液中注入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腹腔,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三组:(1)HC组:无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大鼠;(2)HM组:由STZ诱导出糖尿病的HC大鼠;(3)HP组:CPI治疗的HM大鼠。3组大鼠分别在喂养后1、4、8、16、24周抽取尾动脉血测血浆Ap-A1和Ap-B100。结果 血浆Ap-A1水平HM组较HC组明显升高(P<0.01),用CPI治疗的HM大鼠血浆Ap-A1于24周后显著高于HM组(P<0.01)。血浆Ap-B100水平HC组显著低于HM组(P<0.01),用CPI治疗的HM大鼠血浆Ap-B100于24周后低于HM组(P<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用CPI喂养后有升高血浆Ap-A1和降低Ap-B100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H_2S)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和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究H_2S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给予47只雄性SD大鼠高糖高脂饮食饲养4周并腹腔注射40 mg/kg链尿佐菌素(STZ)构建T2DM模型。腹腔注射后3 d和5 d采尾静脉血测血糖,血糖≥16.7 mmol/L提示糖尿病大鼠模型构建成功。选取糖尿病大鼠20只,正常大鼠20只,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硫氢化钠对照组(NaHS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硫氢化钠组(DM+NaHS组),每组10只。予以DM+NaHS组和NaHS组大鼠腹腔注射NaHS溶液100μmol/(kg·d),予以Control组和DM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持续12周。12周后,留取大鼠血清,检测空腹血糖(FBG);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E/A ratio;采用Masson染色法评估心肌间质纤维化程度和使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测定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TGF-β1、Smad7、p-Smad2/3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DM组大鼠FBG明显升高,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恶化,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显著增加,CVF明显增加,TGF-β1、p-Smad2/3和心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Smad7蛋白明显下调(P0.05);与DM组相比,DM+NaHS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降低,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改善,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减少,CVF明显减少,心肌组织TGF-β1、p-Smad2/3、心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下调,Smad7蛋白明显上调(均P0.05)。结论:外源性H_2S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通过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出生后大鼠周围神经髓鞘化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光镜和电镜方法检测坐骨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情况;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坐骨神经p75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内核转录因子(NF-kB)的表达.结果:出生后3 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坐骨神经髓鞘化的神经纤维数目减少,p75表达下调,雪旺细胞内NF-KB转移率下调;出生后14 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坐骨神经出现较多的髓鞘化异常.结论:内源性BDNF影响出生后大鼠周围神经的髓鞘化,尤其在早期作用明显;内源性BDNF主要通过p75和NF-kB信号途径调节出生后大鼠周围神经的髓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