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磨玻璃结节(GGN)型肺腺癌的HRCT特征与脏层胸膜侵犯(VPI)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至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手术切除直径≤3 cm的GGN[0≤实性肿瘤比(CTR)≤0.5]且病理证实为早期肺腺癌的患者资料219例。病变与非叶间胸膜关系(RLP)分为5型。单因素分析VPI(-)组与VPI(+)组临床和HRCT特征,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变量,确定预测VP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19例GGN中,VPI(-)组134例,VPI(+)组85例。单因素分析中,GGN类型、直径、CT值、R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LP中Ⅰ~Ⅲ型的VPI发生率分别为0、0、5.6%,而Ⅳ、Ⅴ型为45.2%、78.7%。多因素分析显示Ⅳ型和Ⅴ型是预测VP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OR=72.449,95%CI(8.743~600.333);P=0.003,OR=4.576,95%CI(1.688~12.409)]。结论 HRCT下RLP对GGN型肺腺癌中VPI的发生有很高的诊断价值,Ⅰ...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CT影像学特征在肺腺癌亚实性结节(SSN)脏层胸膜侵犯(VPI)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5月-2021年12月在本院经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为肺腺癌SSN的患者103例。男34例,女69例,年龄25~82岁,平均(58.5±10.2)岁。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VPI阳性组19例(18.45%),VPI阴性组84例(81.55%)。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检查。阅读CT影像学征象,包括位置、径线、密度、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等。结节与胸膜关系(NPR)分为四种亚型:Ⅰ型,1条线相连;Ⅱ型,多条线相连;Ⅲ型,窄基底相贴;Ⅳ型,宽基底相贴。单因素分析比较VPI阳性组和阴性组在临床和CT影像学特征间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建立预测模型。结果:103例患者包括非实性结节49例(47.57%)和部分实性结节54例(52.43%)。VPI阳性组和阴性组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0.151)。非实性结节VPI发生率为8.16%(4/49),低于部分实性结节27.78%(1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PR四种亚型发生VPI的比例分别为Ⅰ型6.82%(3/44)、Ⅱ型15.00%(3/20)、Ⅲ型28.00%(7/25)和Ⅳ型42.86%(6/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节密度和NPR分型是预测肺腺癌SSN的VPI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ROC结果显示,结节密度诊断VP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63,敏感度为78.9%,特异度为53.6 %;NPR分型诊断VPI的AUC为0.726,敏感度为68.4%,特异度为69.0%;两者联合诊断VPI的AUC为0.804,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70.2%。结论:肺腺癌亚实性结节的CT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脏层胸膜侵犯的术前评估,结节密度和结节与胸膜关系分型是预测脏层胸膜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CT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脏层胸膜浸润(VP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48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的资料,按收集时间分为训练集362例和验证集127例,2个数据集根据弹力纤维染色结果各分为VPI组和无VPI组。训练集中,VPI组57例,无VPI组305例;验证集中,VPI组15例,无VPI组112例。总结VPI组和无VPI组病理特征、临床资料及CT征象,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VPI的独立风险因素并构建联合模型;采用ROC曲线比较各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在训练集中,VPI组与无VPI组在结节类型、空气支气管征、胸膜接触类型、实性接触长度、长径、短径、最小CT值(CTmin值)和平均CT值(CTmean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剔除混杂因素,筛选出实性接触长度和胸膜接触类型为鉴别VPI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1),实性接触长度的最佳截断值为8.5 mm,敏感度为80.7%,特异度为55.4%。在训练集中,由单...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有效的系统分期及准确的术前检查,能够极大地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早在1977年,Brewer[1]就已提出胸膜侵犯可作为肺癌患者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研究表明当肿瘤与胸膜关系密切时,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不高.最近,David等[2]提出脏层胸膜侵犯(visceral pleural invasion,VPI)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与肿瘤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5.
张进明  王晓新 《武警医学》2012,23(10):854-856
目的评估T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脏层胸膜受侵(visceral pleural invasion,VPI)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对预后的价值。方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T2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628例,其中ⅠB期(T2N0M0)265例,ⅡB期(T2N1M0)223例和ⅢA期(T2N2M0)140例。根据是否有VPI分成两组(Ⅰ组无受侵,Ⅱ组有受侵)。对两组病例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和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Ⅱ组患者共有136例,占所有患者的21.7%,其中肿瘤直径≤3 cm 70例,肿瘤直径〉3 cm 66例。第Ⅰ组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3.7%和40.0%,而第Ⅱ组患者分别为25.7%和11.0%(P〈0.01)。IB期患者的生存率因肿瘤直径的不同而有显著不同,当考虑是否存在VPI时,这种差异更加显著。ⅡB和ⅢA期的患者不论肿瘤直径大小,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组织型患者相比,腺癌患者更易出现VPI(38.4%),VPI的患者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14.7%N0,23.3%N13,2.1%N2;N2和N0相比较,P〈0.01;N2与N1比较,P〈0.01)。结论 VPI为T2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差的一项因素,它与更广泛的淋巴结转移和较低的生存率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CT影像征象构建非小细胞肺癌胸膜浸润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搜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265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脏层胸膜浸润(VPI)分为VPI组(68例)和无VPI组(197例)。所有患者ROC曲线分析获取各因素的最佳截断值,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胸膜浸润的CT指标,R软件“rms”包构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胸膜浸润CT指标的列线图模型,校正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病理类型比例、肿瘤部位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I组肿瘤直径、N分期(N2、N3)比例、M分期(M2)比例、分化程度(高分化)比例均高于无VPI组(P<0.05)。两组患者有毛刺征比例、有胸膜下积液比例、有表面皱缩纹比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I组病灶边缘特征为粗糙比例、病灶形状特征为不规则比例、病灶有紧贴胸壁比例均高于无VPI组(P<0.05)。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病灶紧贴胸壁、胸膜凹陷征、病灶边缘粗糙、N分期及M分期为非小细胞肺癌胸膜浸润的CT特征指标。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的肺腺癌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与CT特征之间的关系,为判断预后及调整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患者术前胸部增强CT图像,共评估16个CT分类变量及7个连续变量。采用ROC曲线分析CT参数对肺腺癌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的诊断效能。通过拟合建立最终多参数模型提高诊断效能。结果脉管癌栓多发生于实性成分,呈分叶状及有钙化的肿瘤中(P均0.05);神经侵犯多见于伴支气管充气征的肿瘤中(P0.05)。平扫CT值对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的诊断效能最高。多参数模型预测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的AUC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88,准确度分别76.22%、81.82%,较单因素分析诊断效能更高。结论增强CT可术前预测肺腺癌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多参数模型预测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的诊断效能较单因素分析更高。平扫CT值是肺腺癌神经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实性成分≤2 cm的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01至2021-01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实性成分≤2 cm的肺腺癌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40例患者,其中淋巴结转移阳性31例(9.1%,阳性组)...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前CT影像特征与浸润性肺腺癌不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预测手术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共188个结节,其中4例患者有2个病灶,病理亚型不同)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手术前CT图像,依据2020年IASLC病理学委员会设定的肺腺癌分级系统将其病理分为低、中、高分化三组,分析不同病理分级与手术前CT图像中病灶实变程度、病灶最大长径、病灶内部情况及周围结构的相关性。排除4例多灶性腺癌患者后,分析180例患者CT影像特征在不同病理分级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通过秩和检验与单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共同验证比较发现,病变实变程度、病灶最大长径、病灶与血管相关性、边缘晕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毛刺征、淋巴结肿大在低、中、高分化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实变程度是不同病理分级的风险因素(OR= 2.757,P<0.05)。患者预后随访结果显示低分化组预后更差,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男性、病灶呈实性、病灶内部出现血管、支气管截断征、微小钙化征、周围出现卫星灶、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男性患者(HR=2.658,P<0.05)及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HR=4.736,P<0.05)是患者手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结论:手术前CT影像特征可预测浸润性肺腺癌的病理分级程度及手术预后情况,可指导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胸膜外定位法CT导引下经肺穿刺活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胸膜外定位(EPL)法行CT导引下经肺穿刺活检,在减少气胸发生率和气胸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中肺内病变与相邻胸膜不接触的患者共115例,根据定位方法的不同,分为EPL组46例、病灶边缘定位(EEL)组69例,两组患者又根据病变外缘沿穿刺方向与胸壁内缘的距离分为近距组(距离≤2era)和远距组(距离>2cm),对比两组患者气胸发生率与气胸量,并进行行×列表X2检验.分别记录并计算两组活检针在肺内的滞留时间及其平均值.结果 EPL组气胸发生率为45.7%(21/46),脏壁层胸膜最大距离0.2~2.5cm,中位数0.4cm;IZL组气胸发生率为66.7%(46/69),脏壁层胸膜最大距离0.2~9.0cm,中位数0.3cm.病灶与胸膜距离≤2cm时,EPL组气胸发生率为39.4%(13/33);LEL组气胸发生率为73.2%(30/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81,P=0.019).病灶与胸膜距离>2cm时,EPL组气胸发生率略低于LEL,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PL组活检针在肺内的滞留时间为(7.2±1.8)s,LEL组为(58.3±11.6)s.结论 EPL法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能明显缩短活检针在肺内的滞留时间,减少气胸发生率及产生的气胸量,具有一定价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磨玻璃结节(GGN)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征及其与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查指标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临床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的144例肺GG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6例、女性98例,年龄28~80(51.9±11.9)岁。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及IHC检查,根据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肺肿瘤组织新分类方法,将144例肺GGN患者分为浸润前病变(PI)、微浸润性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3组,比较3组肺GGN患者HRCT影像特征的差异及其与IHC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影像特征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及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最佳诊断临界值。采用χ2检验分析HRCT影像特征与IHC检查指标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N长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瘤-肺边界、微血管穿行征、空气支气管征在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952~82.90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N长径是评估肺GGN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当GGN长径<6 mm时倾向于PI;当6 mm≤GGN长径≤10 mm时倾向于MIA;当GGN长径>10 mm时倾向于IA。IHC检查结果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对肺GGN浸润程度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0.773、0.76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GN长径>10 mm、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瘤-肺边界与VEGF、p53、Ki-67的高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χ2=13.582~41.351,均P<0.05);微血管穿行征与Ki-67的高表达和VEGF、p53的低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χ2=15.111、15.644、16.121,均P<0.05)。 结论 GGN长径是评估肺GGN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肺GGN的HRCT影像特征与Ki-67、p53和VEGF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将肺GGN的HRCT影像特征和IHC检查指标综合分析可以有效评估组织病理学分型、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及浸润程度,为临床对肺GGN患者的管理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延明  高萍 《人民军医》2000,43(3):138-139
198 4~ 1 997年 ,我院对 4 6例侵犯胸壁的Ⅲa期肺癌进行了根治性手术切除 ,并进行随访观察。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3 1例 ,女 1 5例 ;年龄 4 5~ 76岁 ,平均 61岁。胸部X线检查 ,肿瘤直径≤ 5cm 2 5例 ,5~ 1 0cm 1 6例 ,>1 0cm 5例 ,均为周围型肺癌。病理检查 :腺癌 2 2例 ,鳞癌 2 1例 ,腺鳞癌、小细胞肺癌和纤维肉瘤各 1例 ,有淋巴结转移者 (N1或N2 ) 2 1例。术前明确肿瘤侵犯壁层胸膜或胸壁者 2 8例 ,9例可见肋骨破坏。1 2 手术方法 按照肿瘤的外侵程度 ,2 7例侵犯壁层胸膜者行病变肺叶和壁层胸膜切除 ,1 9例侵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的 HRCT 征象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提高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111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肺腺癌69例,肺鳞癌30例,小细胞肺癌12例。进行 HRCT 扫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及 NSE)检测,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 HRCT 征象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111例肺癌中分叶征102例,毛刺征59例,胸膜凹陷征49例,血管集束征26例,空泡征55例。CEA 在肺腺癌中的浓度最高[(13.43±24.81)ng/mL],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浓度最高[(17.81±31.21)ng/mL],NSE 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浓度值最高[(47.48±57.32)ng/mL]。不同 HRCT 征象的肺癌 CEA 浓度和 CY-FRA21-1浓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 CEA 浓度没有统计学差异。肺鳞癌的 CYFRA21-1浓度高于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P <0.05)。小细胞肺癌 NSE 浓度显著高于肺鳞癌和肺腺癌(P <0.05)。结论:CEA、CYFRA21-1和NSE 平均浓度值最的依次是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CYFRA21-1浓度、NSE 浓度的显著升高分别提示肺鳞癌、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性较大。有胸膜凹陷征的小细胞肺癌 NSE 的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最大径≤3 cm的胸腺上皮肿瘤(TE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病理证实的最大径≤3 cm的TET病例的病理、影像学资料,根据WHO 2004标准进行组织学分型,将病例分为低风险胸腺瘤组(A/AB/B1型)、高风险胸腺瘤组(B2/B3型)、胸腺癌组(C型),分析各组TET的CT征象,包括病灶的形状、边缘是否光滑、是否伴有棘状突起、是否伴有瘤周小结节、强化程度、胸膜侵犯征象、周围脂肪间隙等.各类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样本量过小时,采用Fisher精确试验.结果 低风险胸腺瘤(27例)较高风险胸腺瘤(23例)及胸腺癌(6例)更常表现为规则的类圆形的形态(χ2=73,P<0.001;χ2=116,P<0.001),纵隔-肺界面更易呈膨隆状(χ2=3.41,P=0.046;χ2=7.39,P=0.01);高风险胸腺瘤、胸腺癌较低风险胸腺瘤更常见边缘模糊、棘状突起、胸膜侵犯等征象(P<0.001);胸腺癌较高风险胸腺瘤更常见边缘模糊、棘状突起、胸膜侵犯等征象(χ2=11.5,P=0.009);B2型胸腺瘤与胸腺癌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1.52,P<0.001),然而B3型胸腺瘤与胸腺癌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6.96,P=0.07).结论 MSCT可准确显示病灶的形态、边缘、瘤周情况、强化程度及胸膜侵犯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可为术前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CT值定量分析所得磨玻璃(GGO)成分比例和实性成分比例在判断Ⅰ期肺腺癌(<3cm)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手术切除并有随访结果的114例病理Ⅰ期肺腺癌患者的HRCT、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三维CT值定量分析软件对病灶GGO成分和实性成分比例进行计算。根据随访结果,按照是否有疾病进展分为进展组和无病生存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及影像指标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对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预测肿瘤进展的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GGO成分和实性成分比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情况。结果:114例Ⅰ期肺腺癌中进展组51例,无病生存组63例,5年无病生存率为55.3%。性别、吸烟状况、病理评分、附壁成分比例、实性成分比例、GGO成份比例、病变类型在两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GO成分比例(P=0.04)和实性成分比例(P<0.01)与预后相关,其界值分别为0.13和0.47。GGO成分比例≥0.13组的无病生存率(26.0%)要明显高于GGO成分比例<0.13组(39.1%,P< 0.01),实性成分比例≥0.47组的无病生存率(33.3%)要明显低于实性成分比例<0.47组(82.4%,P<0.01)。结论:三维CT值定量分析所得GGO成分比例和实性成分比例对Ⅰ期肺腺癌术后疾病进展有较高预测价值,可以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实性结节切割活检术后并发出血、气胸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实性结节(≤3 cm)320例经16 G半自动切割活检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活检术后针道出血发生率33.1%,气胸发生率18.1%,良恶性诊断准确率约99.6%.针道长度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针道每增加3 cm,风险增加3.881倍,且风险也随穿刺时间(P=0.061)和穿胸膜次数(P=0.062)呈正相关.年龄、位置和针-胸膜夹角是气胸独立风险因素,年龄每增加10岁,风险增加2.102倍;上肺叶病灶显著低于下肺叶;针-胸膜夹角每增加20°,风险增加2.413倍,肺气肿以微弱差距(P=0.086)被排除方程之外.以出血、气胸概率值绘制ROC曲线,AUC值分别为0.753和0.725.结论 CT引导下肺实性结节切割活检术后出血、气胸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术前仔细评估,术中操作熟练度可以有效预判和降低出血、气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比较表现为肺部混合磨玻璃样结节(mGGN)的微浸润腺癌(MIA)与浸润性腺癌(IAC)CT征象的差异,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表现为mGGN(直径≤3cm)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12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其中,MIA 58例,IAC 62例。比较两组间CT征象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有意义征象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间毛刺征(P=0.013)、结节直径(P=0.001)、实性成分直径(P=0.015)、实性成分体积占比(P=0.003)和结节CT值(P=0.00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节直径的截断值为19.22mm时,AUC=0.695,诊断IAC的符合率为0.742、敏感度为0.677、特异度为0.799;实性成分直径的截断值取5.23mm时,AUC=0.743,诊断IAC的符合率为0.708、敏感度为0.758、特异度为0.655;实性成分体积占比的截断值取30.04%时,AUC=0.695,诊断IAC的符合率为0.700、敏感度为0.758、特异度为0.655;结节CT值的截断值取-495.95HU时,AUC=0.735,诊断IAC的符合率为0.712、敏感度为0.742、特异度为0.697。结论:肺部mGGN的CT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术前预测肿瘤的浸润性提供参考,毛刺征及结节实性成分较多的mGGN更倾向于为IA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周围孤立性肺磨玻璃结节(GGO)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行CT检查的59例肺GGO患者,均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经手术、临床或随访结果证实。根据肺GGO轴位最大直径、实性成分所占比例、病变位置、距胸膜的距离、穿刺针-胸膜的角度、调针次数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测定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混合型GGO中实性成分≤50%和>50%之间的良恶性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59例周围孤立性肺GGO患者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8%(53/59)、84.2%(32/38)、100%(21/21),病理结果均证实为腺癌。根据方法中的不同分组,测定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且均≥80%,灵敏度均≥75%,特异度均为100%,但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混合型GGO实性成分≤50%和>50%之间的良恶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1)。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周围孤立性肺GGO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GGO中实性成分比例与其恶性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基于18F-FDG PET的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预测肺腺癌(LAC)脉管浸润(LVI)及脏层胸膜侵犯(VPI)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7例LAC患者[男42例、女45例, 年龄为(64.6±9.0)岁;共90个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 基于PET图像提取、筛选影像组学特征, 使用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决策树(DT)和K-最近邻(KNN)算法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采用分层抽样法(Python中的StratifiedkFold函数)将数据按8∶2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 使用5折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性能的稳定性并绘制ROC曲线, 计算并比较AUC(Delong检验), 评价影像组学模型预测LAC LVI及VPI的价值。结果 SVM、LR、DT、KNN模型预测LAC患者LVI的训练集AUC分别为0.91、0.90、0.91、0.91, 测试集AUC为0.85、0.87、0.77、0.78;在预测VPI时, 训练集AUC分别为0.86、0.86、0.84、0.81, 测试集分别为0.82、0.80、0.69、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多参数MRI(mpMRI)特征和临床因素与前列腺癌(PCa)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化复发(BCR)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20年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PCa根治性切除术前行mpMRI检查的152例男性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年龄44~82(69.0±7.2)岁。根据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分析MRI特征,主要包括PI-RADS评分、前列腺体积、肿瘤最大径、肿瘤部位、是否累及包膜或精囊、mpMRI临床T分期。采用最新的PI-RADS V2.1进行mpMRI图像评分。将发生BCR作为随访的终点。应用X-tile统计软件确定连续变量的最佳临界值。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PCa术后BCR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术后BCR发生率为27%(41/1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水平、穿刺和术后Gleason评分、PI-RADS评分、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MRI累及包膜、病理包膜侵犯和精囊侵犯、mpMRI临床T分期是PCa术后BCR的危险因素(χ2=4.224~23.531,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 、术前PSA水平及MRI累及包膜是PCa术后BCR的独立危险因素(HR=3.238、2.675、3.175,95%CI:1.437~7.293、1.046~6.841、1.061~9.502,均P<0.05)。 结论 低BMI、术前高PSA水平及MRI累及包膜与PCa根治性切除术后BC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