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状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的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90例,对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状态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相较于心功能等级为Ⅲ级的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ⅠⅣ级的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Ⅰ级的患者平均孕周更长,采取心脏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有一定的改善。结论给予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一定的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位妊娠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78例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将7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9例,78例异位妊娠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9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9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消失时间、护理满意度及抑郁评分。结果对照组异位妊娠患者治疗后疼痛消失时间、护理满意度及抑郁评分与实验组异位妊娠患者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较差异不大(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明显,并配合优质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徐文展 《淮海医药》2016,(4):441-442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4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取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观察组20例采取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开窗术,2组患者均随访2 a,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2 a异位妊娠再次发生率及宫内妊娠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 a宫内妊娠成功率为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35.00%,但2组患者的术后2 a异位妊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卵管妊娠患者采取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开窗术,能显著提高患者宫内妊娠成功率,且患者再次出现异位妊娠的机率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瘢痕子宫意外妊娠行人工流产的结局。方法 选择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将54例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7例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采用人工流产手术治疗,实验组27例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采用药物流产治疗,观察两组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妊娠组织残留率及手术中出血量。结果 对照组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妊娠组织残留率(22.22%)明显高于实验组(3.70%),且两组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之间对比的术中出血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针对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采用人工流产手术治疗的手术风险较大,手术中出血量较多,疗效不明显,不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肺结核患者终止妊娠的处理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 :对28例妊娠合并肺结核患者终止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妊娠合并肺结核患者终止妊娠手术均获得成功 ,无并发症发生 ,预后良好。结论 :对妊娠合并肺结核应以预防为主 ,早诊断早治疗 ,适时恰当终止妊娠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及鉴别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及宫角妊娠患者,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于我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及宫角妊娠患者共70例进行临床实验,经手术和病理监测确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患者有40例,确诊为宫角妊娠的患者有30例。分别对这两种不同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并进行鉴别。结果经实验研究可知,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可以确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患者有38例(95.00%),其中超声表现为孕囊型的患者有15例,不典型的患者有12例,破裂型的患者有11例;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可以确诊为宫角妊娠的患者有27例(90.00%),其中超声表现为孕囊型的患者有12例,不典型的患者有8例,破裂型的患者有7例。经阴道三维超声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和宫角妊娠患者的确诊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和宫角妊娠患者均有很高的确诊率,在临床中可以帮助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和宫角妊娠患者尽早确诊,使患者尽早接受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大力推荐这种影像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7.
2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适宜的妊娠时机及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8年共28例SLE患者妊娠结局,选择适宜的妊娠时机及终止妊娠的时机。结果28例SEE患者分为两组:选择性妊娠组22例患者,在病情控制1年以上(缓解期)妊娠;非选择性妊娠组6例,其中3例患者在病情活动期未经医生同意自行妊娠,3例患者妊娠期首发SLE。两组患者共分娩活婴24例,无一例新生儿死亡,未发现新生儿狼疮,其中早产儿9例,胎儿生长受限3例。结论SLE患者妊娠期给予适当合理的药物治疗,并加强监护,在病情缓解期选择性妊娠,其安全性明显提高。在药物治疗无好转威胁母婴安全情况下,或胎儿已成熟时,应适时终止妊娠,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妊娠成功率及围产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某院接收的120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68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5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收集和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卵巢和子宫肌瘤患者的诊断及处理方法。结果:经过超声检测发现,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相较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直径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检测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超声检测发现,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平均孕次略高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平均孕次,无显著差异(P0.05);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相较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存在自觉症状明显更少,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超声检测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依据患者具体状况科学选择治疗方法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成功生育1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妊娠生育时病情变化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对经我科治疗的14例SLE患者成功妊娠生育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病情稳定、按计划妊娠的8例患者妊娠过程病情稳定,只有个别患者出现补体下降。未完全控制后、非有计划妊娠的患者妊娠过程较多出现病情活动需要增加激素用量,其中1例出现血小板减少,1例妊娠后确诊的轻症SLE患者也成功生育,但妊娠过程使用较大量激素。所生育新生儿只有1例有面部红斑和轻度转氨酶升高,其余未发现有与SLE及其治疗引起的相关异常。结论多数SLE患者在疾病控制后,可以安全地妊娠生育。育龄期女性SLE患者平时应做好避孕措施,有计划地进行妊娠生育,以防止妊娠对SLE病情的影响及有利于安全地生育健康的小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105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诊治体会。方法采用口服中药+微波理疗、综合疗法、宫腔镜诊治配合综合疗法3种方案,根据患者输卵管阻塞程度选择治疗方案。结果 45例患者采用口服中药+微波理疗治疗,妊娠22例,妊娠率为48.89%。40例患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妊娠21例,妊娠率为52.5%。20例患者采用宫腔镜诊治配合综合疗法治疗,妊娠9例,妊娠率为45%。105例患者3种方案治疗共妊娠52例,总妊娠率为49.52%。结论对阻塞性不孕症患者要针对病因治疗,根据阻塞程度选择合理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疗法配合宫腔镜诊治可提高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与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37例,并进行抗感染、护肝及胆囊切除术的治疗,观察其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本组3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一周生化检查,29例恢复正常,6例ALT仍轻度增高,2例AST偏高,二周后8例复查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及时手术及抗感染、护肝,且早期手术对防治肝功能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64例肝硬化患者随即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服用扶正化瘀胶囊,5粒/次,3次/d,并联合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一般护肝以及对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 两组治疗后肝功能生化指标与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改善和肝纤维指标的下降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1或P<0.05).结论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穴位注射能有效控制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进展,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杨清峰  张旭  周磊  张群超  刘伟 《淮海医药》2010,28(3):199-20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按病情轻重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轻症急性胰腺炎,按病因分为胆源性及非胆源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以了解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和对病程的影响。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比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重(P〈0.05);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肝功能变化亦明显重于非胆源性胰腺患者(P〈0.05);重症胰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其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复常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轻症胰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明显延长。结论急性胰腺炎早期即可能发生肝功能损害且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4.
杨勇志  曹铭辉  吴强  苗利萍  周毛 《中国药房》2006,17(13):1006-1007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中肝功能的影响。方法:55例肝癌并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手术切皮前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1ml/kg),B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第1、3、6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B组术后第1、3d各项肝功能指标均高于术前,且A组低于B组(P<0.05);术后第6d2组患者肝功指标下降,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用于肝癌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中有护肝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预防B细胞淋巴瘤患者R-CHOP方案化疗后HBV激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在本院接受R-CHOP方案化疗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恩替卡韦时机的不同,分为预防组和治疗组,对比和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及HBV激活情况。结果共51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预防组25例,治疗组26例,预防性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25例患者中,化疗后出现HBV激活0例,4例患者肝功能损害Ⅰ~Ⅱ度,无患者出现Ⅲ~Ⅳ度肝功能损害,出现肝功能损害均与HBV无关。治疗组26例患者,化疗后14例患者出现HBV激活,4例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Ⅰ~Ⅱ度,11例患者为Ⅲ~Ⅳ度肝功能损害,2例患者肝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而死亡,其中12例患者肝功能损害与HBV激活有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恩替卡韦不仅能降低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相关性HBV激活,而且能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131I治疗毒性甲状腺肿(Graves)合并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7例Graves合并肝损害进行^131I治疗(3、6、12、24个月),观察肝功能及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 Grayes合并肝损害^131I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相应的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核素^131I是治疗毒性甲状腺肿合并肝损害的一种安全、简便、费用低、远期疗效好、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不同血清钠水平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35例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血清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轻(A)、中(B)、重(C)3组。然后比较肝硬化腹水患者不同血钠水平的肝功能分级。结果不同的低钠程度的肝功能分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C两组分别与A组比较,肝功能Child分级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B、C两组之间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钠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紧密相关性。提示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重视预防,及时发现并治疗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将10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B、C三级组,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肝纤维化4项指标和肝功能4项指标。结果结果在A、B、C三级组中,TBIL、TBA水平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高而升高(P<0.05);CHE和ALB水平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高而下降(P<0.05);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随Child-Pugh积分增加而呈上升趋势(P<0.05),肝纤维化4项指标与肝功能4项指标之间有相关性(r=0.8580~0.0053,P<0.05),与TBIL、TBA呈正相关,与CHE、ALB呈负相关。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HE、ALB、TBIL、TBA及PCⅢ、Ⅳ-C、LN、HA水平对估测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Late treatment of paracetamol poisoning with mercaptami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rty patients who had taken overdoses of paracetamol were treated with mercaptamine. Twenty-three patients given mercaptamine within 10 hours of poisoning had normal liver function tests at follow-up, and one could not be traced. In 16 patients mecraptamine was begun more than 10 hours after ingestion of paracetamol ("late" mercaptamine). Eight of these patients developed severe liver damage, which in six was moderate or severe before mercaptamine administration. Acute renal failure occurred in two patients; in one other renal function was temporarily severely impaired. At follow-up two patients were not available, and one admitted moribund had died soon after admission. The remaining 13 all had normal liver function tests. It is concluded that late mercaptamine is not dangerous and may prevent further liver damage.  相似文献   

20.
复合辅酶在小儿外科静脉高营养中的保肝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庄曦 《海峡药学》2005,17(5):90-92
目的观察复合辅酶在小儿外科静脉高营养中的保肝作用.方法选择40例进行静脉高营养治疗的小儿外科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予静脉高营养并加用复合辅酶,对照组仅予静脉高营养,观察两组病人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中肝功能均正常,对照组中出现5例肝功能异常.结论复合辅酶对静脉高营养中的肝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