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琴 《妇幼护理》2023,3(9):2177-2179
目的 探讨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对于结肠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86 例 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43 例。对照组采用结肠癌外科治疗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用结肠癌外科治疗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 察组的 24hVAS 评分、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出院前 SAS 和 SDS 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 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在结肠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术后不 良反应和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4例混合痔患者,采用SAS统计学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术期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混合痔患者术后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疼痛程度,且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3.
罗园园 《妇幼护理》2023,3(21):5070-5072
目的 探究 MMT 微创旋切治疗良性乳腺肿块护理中应用围术期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的 2 月至 2022 年的 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良性乳腺肿块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肿物切除时间和皮肤切口长度、乳房美观度及心理 状态。结果 观察组肿物切除时间、皮肤切口长度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乳房美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护理前,两组的 SAS 评分、SDS 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 SAS 评分、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 MMT 微创旋切治疗良性乳腺肿块期间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手术指标,提升乳房美观度以及改善患者心 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李晶  周永娣 《妇幼护理》2022,2(2):292-29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接受超声引导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治疗患者的护理 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进行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治疗乳腺肿块术治疗的 80 例乳房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奇偶数法 将患者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乳腺肿块相关肿瘤科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乳 腺肿块微创旋切术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不良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并 发症发生率为 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0.00%(P<0.05)。护理前,两组的 SAS 和 SDS 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 后,两组的 SAS 和 SDS 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降低得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 97.50%,显 著高于对照组的 87.50%(P<0.05)。结论 对于接受超声引导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的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 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相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围手术期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甘肃省民勤县医院手术治疗的361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其中204例患者应用了快速康复理念指导围手术期护理,为观察组。另157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疼痛评分、住院时间,随访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逐渐下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四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曾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8):2577-258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n=54)和对照组(n=54),两组均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均实施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围手术期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观察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其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在经整体护理干预之后,其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 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更为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辅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加强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明欢  喻红  董翠萍 《全科护理》2014,(25):2353-2355
[目的]探讨质量反馈理论对食管癌病人围术期负性情绪、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应用质量反馈理论指导围术期护理。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及肿瘤生存质量量表(QOL)对两组病人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 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QOL 生存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4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反馈理论可有效改善食管癌围术期病人负性情绪、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纽曼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92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纽曼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发生率、SAS、SDS等。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视力(0.62±0.10)明显高于对照组,眼压(10.86±2.07)、并发症发生率(3.13%)、术后SAS及SDS评分(36.96±4.87、38.86±4.9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纽曼护理可显著提高术后视力、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有效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不良心理,治疗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改善情况,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术期全程系统化护理措施在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0例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围术期全程系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疼痛、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84.44%)(P0.05);观察组0、Ⅰ级疼痛患者多于对照组,Ⅱ、Ⅲ级疼痛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全程系统化护理措施可提高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的疗效,减轻疼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张苏霞  许晓琼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46-1848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螺纹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闭式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9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按常规处理;干预组48例,结合心理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在干预期间,对干预组,除常规的生理卫生教育和监督外,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测量表(SDS),在干预开始和结束时,进行心理状态测定.[结果]心理干预组在SCL-90量表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等项的分值、在SAS和SDS中的总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并发症中的压疮、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的综合心理干预对于螺纹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患者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理干预对烧伤病人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烧伤病人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48例中重度、特重烧伤病人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实验组)76例和对照组72例,然后进行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及健康宣教,实验组病人在按常规护理、健康宣教的同时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2周后再对两组病人行SAS、SDS调查。结果经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烧伤病人进行心理干预能减轻病人的负性情绪、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CNP)对初次人院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CNP进行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较对照组低,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CNP对初次人院脑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李俊  洛利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9):621-622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关节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29例骨关节炎患者作为干预组,既往30例骨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入院健康教育;干预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施3周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治疗3周后,干预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胃食管反流病( GERD)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对照组采用传统门诊随访模式,干预组将延续护理干预贯穿出院后家庭护理全过程。实施前及6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遵医依从性调查问卷、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进行调查,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RDQ总分、疾病知识掌握情况、遵医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RDQ评分为(6.82±2.16)分,SAS为(36.85±6.81)分,SDS为(43.33±7.12)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24,-5.86,-4.62;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及RDQ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为(8.73±0.28)分、遵医依从性为(25.53±1.2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24,5.62;P<0.01)。结论对GERD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防治知识,可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能巩固和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重型肝炎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86例重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干预组有1例患者在治疗2d后停止干预疗法,故干预组实际入组病例为9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干预,3次/d,15~20min/次。入院当天及出院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情况,并观察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干预组患者的依从性较好。结论音乐疗法可以明显改善住院重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住院的1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除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外,增加系统心理护理,内容包括一般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指导、身心放松训练、集体心理治疗、家庭及社会支持治疗。对所有入选患者焦虑、抑郁状况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心理干预前后失眠、胸闷、胸痛、纳差等临床表现的变化、心电图改变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分的变化。 结果 经过心理干预后,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实验组SAS、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高龄产妇睡眠质量及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12例高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同伴教育,时间8周。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r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PSQI和SA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PSQI和SAS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组内PSQI和SAS评分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明显优于干预前;两组患者干预后组间PSQI和SAS评分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同伴教育可以提高高龄产妇睡眠质量及改善产妇不良心理状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绍平  伍倚欣  马兰  李小蓉 《全科护理》2011,9(21):1881-1883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初治肺结核病人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符合标准的初治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问卷(SF-36),观察两组病人焦虑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焦虑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治肺结核病人进行完善的健康宣教、加强心理指导和出院指导等系统性护理干预,从疾病、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多元化、预见性护理,可减轻病人的负性心理,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促进病人的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对病人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抽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0名设为C组.A组与B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健康教育,A组施以人文关怀护理干预,观察3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3组焦虑状况,抑郁自评量表评定3组抑郁状况;同时检测A组与B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且A组均较B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人文关怀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