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Ficat分期为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0例,依据X线片及CT片将坏死灶分/为前区、后区、全区、中区。30例患者均选择死骨刮除及带血运骨瓣植入术治疗.其中后区8例及中区3例选择死骨刮除植骨并股方肌肌肉血管蒂大粗隆骨瓣植入术治疗。结果平均获随访3.5a,依据王岩氏疗效标准:优25例,良5例。证实CT能明确诊断、显示坏死灶部位及量化分析病变范围.为临床分区提供可靠依据;指导准确选择手术入路及方法。分区手术是Ficat Ⅱ、Ⅲ期患者客观、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的影像学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树民  杨甲光  幸东 《山东医药》2006,46(13):67-68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是一种常见的骨坏死性病变,外伤、酗酒、大量应用皮质激素、能关节炎等均可引起股骨头骨髓内压力增高,使股骨头血流受阻而发生缺血坏死。X线、CT、MRI是诊断ANFH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近年来,我们对34例ANFH患者采用不同的影像学技术检查。现将其诊断ANFH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骨栓强化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骨栓的最佳植入方法。方法对1例34岁男性Ⅱ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行病变部位螺旋CT断层扫描。将得到的二维图像数据用Mimics软件系统处理并输入Pro ENGINEER WILDFIRE4.0进行模型构建,利用ABAQUS建立股骨上段三维有限元同构模型,模拟骨栓在不同位置施加4种不同载荷时股骨头内应力及应变情况,计算出骨栓放置的最佳位置。结果骨栓分别与压力骨小梁纵轴成30°、20°、10°、0°四个角度放置时,随着角度的减小在骨栓上出现的应力集中越来越明显,且到0°时达到最大。结论骨栓的植入能提高股骨坏死区的骨强度,而只有当骨栓按照压力骨小梁方向放置时该种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部CT和超声内镜(EUS)检查对不同临床分期的慢性胰腺炎(CP)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CP患者,均行EUS、腹部CT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腹部CT和EUS检查对CP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组诊断1期CP患者28例,2期24例,3期26例;EUS对1期CP诊断的AUC为0.85(95%CI:0.75~0.92),其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84.0%,准确性为84.6%,而腹部CT诊断1期CP的AUC为0.72(95%CI:0.61~0.82),其敏感度为60.7%,特异性为88.0%,准确性为78.2%;EUS诊断2期CP的AUC为0.81(95%CI:0.70~0.89),其敏感度为79.2%,特异性为81.5%,准确度为80.8%,而CT诊断2期CP的AUC为0.73(95%CI:0.62~0.82),其敏感度为62.5%,特异性为85.2%,准确度为78.2%;EUS诊断3期CP的AUC为0.75(95%CI:0.64~0.84),其敏感度为84.6%,特异性为85.2%,准确度为85.0%,而CT诊断3期CP的AUC为0.69(95%CI:0.57~0.79),其敏感度为69.2%,特异性为88.9%,准确度为82.5%。结论 EUS和腹部CT检查诊断CP患者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1期CP患者,EUS的诊断效能可能优于腹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5.
贾世孔 《山东医药》2006,46(6):21-21
1998~2003年,我们采用带蒂骨瓣转移配合高压氧治疗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16例中,男12例,女4例;年龄35~54岁,平均46.2岁。按照Ficat分期法Ⅰ期11例,Ⅱ期5例。  相似文献   

6.
胃癌术前分期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欢  陈克敏 《胃肠病学》2005,10(3):171-174
胃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诊断目前主要依赖内镜和消化道钡餐检查。但上述诊断方法对胃癌术前TNM分期难以作出正确评估,且具有较大局限性,因而对外科术前准确判断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和腹腔内转移带来了困难。普通CT曾用于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但其准确性仍有较多争议。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MR)和内镜超声(EUS)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不典型肺下叶结核病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肺结核在本世纪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虽然典型的肺结核诊断一般不难,但是发生在下肺的肺结核因为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临床症状不明显,发病部位与肺结核的好发部位不符等特点,且与肺部炎症、肿瘤等疾病很难鉴别,容易误诊。由此可见肺结核病的正确诊断对治疗意义非常重大。本文收集1999年至2005年经过化验室及临床治疗证实的46例X线及CT表现,加以分析,以期提高下肺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率。1资料与方法46例患者,男28例,女18例,年龄18~67岁。病例于治疗前后均作胸片检查2次以上,最多者达8次。其中38例行胸部CT扫描,5例做纤维支气…  相似文献   

8.
由于脑血管检查技术的迅速发展 ,颈内动脉病变已明确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1]。我们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内动脉 B超的检查 ,以探讨颈内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价值。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脑梗死共 40例 ,男 3 3例 ,女 7例。年龄 55~ 82岁 ,平均 6 9.2岁 ,均经头颈 CT或MRI证实为颈内动脉供血区的脑梗死。对照组为正常健康老年人 ,40例 ,男 2 9例 ,女 1 1例 ,年龄 56~ 74岁 ,平均 6 8.7岁。1 .2方法 :两组均行双侧颈动脉 B超检查 ,包括动脉内径 ,内膜厚度 ,残腔内径测量 ,粥样硬化斑块检测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颅底组织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一种可指导手术治疗和预后风险评估的分级方案。方法 纳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资料齐全的鼻咽癌放疗后颅底组织坏死手术病例共100例,随访皆无肿瘤复发。根据影像病变部位、操作难度、临床手术风险,并结合长期的临床经验,提出基于影像资料的分级方法。分析不同分级病变与手术效果、预后的关系。结果 根据拟定的分级标准,本研究纳入的100例患者中Ⅰ级17例,Ⅱ级30例,Ⅲ级22例,Ⅳ级26例,Ⅴ级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放疗次数(OR=0.214,P=0.004)、CT分级(OR=19.371,P=0.022)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设定的治愈条件,手术总成功率为71.00%,其中Ⅰ级88.24%,Ⅱ级86.67%,Ⅲ级68.18%,Ⅳ级53.85%(鼻内黏膜瓣47.62%,颞肌瓣80.00%),Ⅴ级20.00%(鼻内黏膜瓣0%,颞肌瓣100.00%)。中位随访时间为10.29个月。结论 对鼻咽癌放疗后颅底组织的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级,能够有效地评估预后风险及指导手术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克罗恩病(CD)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55例确诊的CD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表现、CT/MRI影像学资料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5例CD患者,男35例,女20例,年龄9~79岁,平均年龄(41.4±16.7)岁,其中10 ~ 30岁占30.91%,40 ~ 60岁占49.09%.病程1 d~13年(中位病程10.4个月).小肠病变32例(58.18%)、回-结肠多发病变13例(23.64%)、大肠病变10例(18.18%).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33例(60.00%)、大便异常28例(50.91%).23例(41.82%)患者有肠外表现或肠外伴发病,17例(30.91%)出现肠梗阻等并发症.24例接受肠道CT或MRI检查的患者中19例有阳性发现.18例(32.1%)误诊.结论 CD缺乏特异性表现,容易误诊,需认真鉴别,显像清晰的肠道CT或MRI可以提供比较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前股骨头缺血坏死在分期方法和标准上意见不一致。我院自1985年开展新鲜胎儿软骨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102例,104个髋关节。随访总结67例(67个髋关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超声内镜(EUS)、螺旋CT检查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2月-2012年12月接受外科手术切除的91例经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AEG患者纳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术前行EUS及螺旋CT检查,结合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US对AEG术前T分期总准确率为81.3%,N分期准确率为86.8%;螺旋CT的T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58.2%、58.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US较CT更能准确地判断AEG的TN分期,有助于指导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肝癌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不同的病期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对治疗的反应绝不相同,预后亦大相径庭。为了认识肝癌发生、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并评价其结果及估计病人的预后等,许多学者都曾致力于制定出一个适用的分期标准来。但由于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而肝硬化亦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肝癌病人的症状、对治疗的选择及预后。加以在世界不同的地区,肝癌病人的自然病程各不相同。所以至今尚无一种十发完善的分期方法。 1971年在乌干达的Kampala市举行的国际肝癌讨论会上制定了一个按临床表现、病变涉及的范围及是否合并肝硬化的肝癌临床分期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壶腹部周围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行EUS检查诊断为壶腹周围病变的336例患者,同时接受腹部B超、腹部CT、MRI、MRCP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在壶腹周围病变中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336例中胆总管末端病变(炎症、结石、肿瘤)187例、胰头病变(炎症、肿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86例、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炎症、肿瘤)33例、壶腹部病变(肿瘤)30例,分别占壶腹部周围病变的55.7%、25.6%、9.8%、8.9%。EUS的诊断准确率达92.0%,与B超、CT、MRI、MRC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223.936、121.352、47.965、70.530)。[结论]EUS在壶腹部周围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检查(EUS)对胃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22例经胃镜加活检病理检查确诊(17例)和疑诊为胃癌但常规活检阴性的患者(5例),同时行EUS、腹部螺旋CT检查,疑诊者在EUS检查的同时行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FNAB)以明确诊断。确定肿瘤侵犯深度(T)、局部淋巴结转移(N)、周围及远处器官转移(M)等分期情况,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以评价EUS对胃癌诊断及TNM临床分期的准确性。结果5例疑诊者行EUS引导下FNAB全部成功取得肿瘤组织,病理诊断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1例。1例术前EUS诊断为T1N0M0期的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其余患者全部行外科胃癌根治术。与手术和病理结果比较,EUS对于TNM分期诊断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T:84.9%,74.2%;N:92.1%,77.1%;M:63.4%,87.5%。螺旋CT对于胃壁是否增厚及N、M分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T:27.3%,75%;N:31.5%,100%;M:50%,100%。其中EUS对于T和N分期的敏感性较CT高(P<0.05)。结论EUS术前评价胃癌临床分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尤其是对于肿瘤侵犯深度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早期诊断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激光多普勒流量计、放射性微球技术、氢廓清技术、骨内压测定等多种基础研究方法可检测股骨头血供;X线平片、CT、MRI、核医学、B超等影像学检查仍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在肺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 LTF-240型可弯曲内科电子胸腔镜,对病理已确诊的肺癌25例行内科胸腔镜检查。25例包括腺癌14例、鳞癌8例、小细胞肺癌3例,根据胸部CT结果分为:胸腔积液组15例,无胸腔积液组(cT未见胸腔积液但可见胸膜病变)10例。结果胸腔积液组可见胸膜病变10例,包括结节9例、扁平隆起1例,经内科胸腔镜检查证实为胸膜转移7例,排除胸膜转移8例;无胸腔积液组可见胸膜病变9例,包括结节7例、扁平隆起、自斑1例、胸膜瘢痕样增厚1例,经胸腔镜检查证实为胸膜转移7例,排除胸膜转移3例。经内科胸腔镜排除胸膜转移的11例中6例转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均未见胸膜转移。25例胸腔镜检查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能在微创代价下提高肺癌分期的准确率。建议对于胸部CT可见胸水或胸膜病变的肺癌确诊病例,在分期诊断中积极行内科胸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双能CT、X线平片、核磁共振(MRI)在痛风不同临床病程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合浦县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80例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根据痛风临床病程分期标准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组7例,急性发作期组37例,发作间歇期组12例,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组24例。痛风部位足踝关节56例,膝关节21例,手关节10例,两个部位17例,多部位8例。采用双能CT、X线平片和MRI检查,分析三种影像学检查在痛风临床病程分期中的阳性结果。结果 双能CT、X线平片和MRI总阳性率分别为93.8%、37.5%、58.8%。双能CT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阳性率达57.1%,而X线平片和MRI未有阳性征象发现。结论 双能CT检查有助于发现痛风患者关节及周围软组织中的尿酸盐晶体,较X线影像和MRI影像更早出现阳性结果,作为痛风特异性诊断方法在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CT和X线片三种影像学方法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例30个病变经临床病理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响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平片、CT扫描及MRI影响学结果表现情况.结果:30个病变股骨头中X线平片仅显示了其中的l4个,检出率为46.7%,CI、扫描显示了其中12个,检出率为63.3%,MRI对所有病例均能够作出诊断,检出率为100% X线平片与CT扫描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MRI的检出率远高于X线平片与CT扫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RI诊断早期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敏感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扫描,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高危人群和已有髋关节症状的患者应直接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20.
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etion,SCI)是指患者无脑卒中病史,而影像学检查(CT或MRI)显示脑梗死灶者。首次卒中病人影像学检查发现的非责任灶也属SCI的范畴[1]。本文收集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所诊治的68例SCI患者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8例SCI中,男46例,女22例。年龄50~85岁。其中50~60岁10例,61~70岁22例,71~80岁20例,81岁以上16例。全部病例均头颅CT检查确诊(其中38例加做MRI检查,但统计仍以CT为准)。同时作血糖、血脂、EKG、颈动脉、心脏彩色多普勒等检查。68例患者中,有高血压病37例(54·41%),高脂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