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联合抗病毒治疗前后P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参数变化.方法 采用日本生产的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10例ITP患儿(病例组)联合抗病毒治疗前后Pt、MPV、PCT、PDW,其中轻度组16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30例、极重度组26例.并与11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ITP患儿轻度组与中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重度组与极重度组比较MPV、PDW、P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极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及对照组Pt、PCT及MPV、PD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t、PCT仍低(P<0.05).结论 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可反映ITP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不同给药途径对尿毒症透析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及与栓塞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114例尿毒症透析患者,分为静脉注射(60例)和皮下注射(54例)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时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的水平,观察不同给药途径的栓塞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比较各组内发生和未发生栓塞并发症患者的PLT、MPV、PDW的水平.结果 rHuEPO治疗4周后,PLT、MPV、PDW水平均无显著变化,8周、12周后PLT、MPV水平显著增高,且静脉注射组水平高于皮下注射组(P<0.05),PDW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静脉注射组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皮下注射组(P<0.05).两组内发生栓塞并发症患者的PLT、MPV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者(P<0.05),PDW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可改善尿毒症透析患者的出血倾向,但皮下注射比静脉注射的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更为合适的用药途径,栓塞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分析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以3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健康组,均采用血小板功能仪分析患者血小板功能,对比各组血小板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PLT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健康组,随着病情的加重PLT进一步降低;观察组患者MPV、PDW、MPC、MPM、L-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随着病情的进展进一步增高。冠脉病变支数和冠脉病变程度均与GRACE评分、MPV、PDW、MPC、MPM、L-PLT呈正相关(P 0. 05),与PLT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 64和-0. 48,P 0. 05); GRACE评分(P=0. 02)、L-PLT(P=0. 03)、MPM(P=0. 03)、MPC(P=0. 02)是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异常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胡孟谋  陈忠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582-1583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09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合并消化道出血组42例,无消化道出血组67例,另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血小板参数(PLT,PDW,PCT,MPV)作对照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LT、PCT、MPV均显著降低(P〈0.05),PDW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组PLT、PCT、MPV均较无上消化道出血组显著降低(P〈0.05),而PDW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比较乙肝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血小板参数,了解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8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检测。并进一步检测肝硬化出血组与非出血组以及肝硬化Child分级A级、B级、C级组的PLT、MPV、PWD。结果发现乙肝肝硬化患者PLT、MPV显著降低,PDW显著升高(P〈0.01和P〈0.05)。肝硬化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其PLT、MPV、PWD亦有明显差异(P〈0.01),随着肝功能的下降,PLT、MPV随之下降。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4项参数的改变,间接评估肝脏受损情况,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方法:用Bayer ADVIA12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正常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各项参数,并对其中39例合并消化道出血者、89例未出血者和40例正常体检者血小板4项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PLT、MPV、PCT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0.005),PDW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5)。其中消化道出血组血小板各项均低于未出血组。结论:随着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PLT、MPV、PCT明显减低,PDW明显增高,故血小板4项参数的测定对肝病患者出血倾向及功能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ysmes1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正常健康人、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血液血细胞参数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化疗前后有显著变化(P<0.01),提示肺癌患者化疗后PDW减小是其特征性变化;血小板无明显变化(PLT,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减小(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CR无明显变化;正常健康组血白细(WBC,n=45,5.27±1.17),患者组白细胞(n=34,3.10±0.64)。结论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是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外周血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在急性脑梗死(CI)患者诊疗中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小板参数[主要指血小板计数(PLT)、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检测,82例患者按不同发病时间段分为1~7d及8~14d两个检测组各41例,分别与对照组进行血小板参数的比较.结果 CI发病1~7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PF值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LT、MPV、PDW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I发病8~14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DW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IPF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参数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观察脑梗死患者病情的疗效及预防、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6,(8):1045-104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MPV)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血小板聚集试验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32例、阿司匹林半抵抗组(ASR)66例、阿司匹林敏感组(AS)52例,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结果在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方面,三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R组、ASR组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显著高于AS组(P<0.05);AR组的平均血小板体积>8.5 f L所占比例显著高于ASR组和AS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相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Beckman Coulter Gen’s-Ⅱ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70例CHD患者(其中心绞痛组(AP)3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5例),以及3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容(PCT)。结果两组不同类型CHD患者的MPV、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PV与PLT呈负相关,PDW与MPV呈正相关。结论监测CHD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的相关变化对CHD的预防、诊治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有代谢综合征(MS)的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5例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根据冠心病组患者是否伴有MS分为2个亚组,伴MS组(25例)和不伴MS组(70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为正常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测定血糖、血脂和血小板参数如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相关指标,分析MPV与伴有MS的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外周血MPV(11.0±3.5)fl较正常对照组(8.9±0.50)fl明显增高(P<0.05)。伴MS组和不伴MS组的外周血MPV(11.6±5.3)fl和(10.7±5.3)f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MPV与BM I(r=0.371,P<0.01)、SBP(r=0.231,P<0.05)、DBP(r=0.211,P<0.05)、TC(r=0.292,P<0.01)、TG(r=0.268,P<0.05)、FPG(r=0.210,P<0.05)呈明显正相关,而与HDL-C呈明显负相关(r=-0.212,P<0.05);随着MS的组分增加,外周血MPV未表现出同步性增高,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与血小板参数的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主要包括PLT(血小板计数)、IPF(未成熟血小板比率)、MPV(血小板平均体积)和PDW(血小板分布宽度),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不同的发病时间分为1周组和2周组,每组34例患者,比较两亚组和对照组之间血小板参数存在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周组与对照组比较,PLT、IPF值、MPV和PDW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周组与对照组比较,PDW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IPF值和MPV的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改变与其病情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与血压和血小板参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压和血小板参数在预测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比较高血压伴视网膜病变组和无视网膜病变组的血压及血小板参数,统计学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视网膜病变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无视网膜变组(P<0.05).视网膜病变组的PLT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而MPV、 PDW均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和血小板参数可作为预测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小板相关参数(PRP)和血栓弹力图(TEG)各指标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7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以及是否有血管并发症进行分组,分成A组23例(Hb Al C≤6.5%,同时无血管并发症)、B组27例(Hb Al C6.5%且Hb Al C8.0%,同时无血管并发症)以及C组22例(Hb Al C≥8.0%,同时有血管并发症)。同期在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25例身体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PRP检测情况、TEG情况,分析PRP和TEG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和C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L-PL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平均血小板内容物含量(MPM)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组和C组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R值及K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ngle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B组MA值明显大于对照组,C组MA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PLT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呈正相关(r=0.849,P0.01);MPM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呈负相关(r=-0.802,P0.01)。其余各指标与之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PRP、TEG与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进展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临床诊治时可将其作为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血小板参数、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表达特点,分析其与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医院治疗的4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感染休克组,将成功生存的26例患者为生存亚组,将死亡的23例患者为死亡亚组,另选取资料相仿的45例未见感染性休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各组患者在APACHEⅡ评分、血小板参数、心肌损伤感染标志物方面的差异,同时分析APACHEⅡ评分与血小板参数、心肌损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感染休克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清肌钙蛋白I(cTn I)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小板(PLT)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亚组病患APACHEⅡ评分、MPV、PDW、cTn I显著高于生存亚组,PLT计数显著低于生存亚组(P<0.05);PLT计数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而MPV、PDW、cTn I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血小板参数、心肌损伤标志物表达水平异常,APACHEⅡ评分、血小板参数、心肌损伤标志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感染性休克预后,且心肌损伤程度与APACHEⅡ评分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与血小板输注疗效及患者预后判断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血小板纠正指数(CCI)分为有效组(62例)和无效组(29例),分别收集2组患者输注前和输注后24 h的各项血小板参数,以及输注后5 d的血小板计数,对血小板参数与输注疗效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小板输注前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24 h,有效组患者各项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患者输注后5 d血小板计数升高到正常范围的比例高于无效组,且血小板升高的患者输注后24 h的MPV、PDW高于输注前。结论血小板参数尤其是MPV和PDW的变化情况与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和预后判断有显著相关性,血小板参数可为临床制定血小板输注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并对其临床价值做初步评价。方法检测65例HHcy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水平,分析Hcy与PLT、MPV、PCT、PDW及P-LCR的相关性。结果HHcy患者PLT、MPV、PDW及P-LCR水平与对照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cy患者血清Hcy水平与MPV、PDW及P-LCR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HHcy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明显,提示Hcy可以通过增加血小板活性,在血栓性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曾婷婷  殷欢  陈姣  丁彬  粟军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173-1175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例(P-LCR)在冠心病和脑梗塞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在胸痛患者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预防价值.方法 收集2010~2012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1例、同期住院非腔隙性脑梗塞患者212例及健康对照222例,比较冠心病和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收集242例以胸痛原因就诊的患者,其中115例非冠心病患者,127例冠心病患者,比较两组之间血小板参数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其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之间是否有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冠心病组的MPV明显增高,而脑梗塞组与健康对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脑梗塞组比健康对照的PLT明显增高,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PLT数量减少[(173.2±63.3)×109/L和(177.7±58.8)×109/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7);MPV [(12.5±1.24)n和(12.0±1.25)n]、P-LCR[(44.6±9.93)%和(41.2±9.95)%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MPV、P-LCR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8、0.586,cut-off值分别为11.45fl、36.20%.结论 定期监测血小板参数对于中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具有一定预防意义,MPV和PLT分别有助于冠心病和脑梗塞的发现.MPV和P-LCR可作为胸痛患者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指标,但由于其诊断准确性均较低,不能作为独立的诊断指标.对于MPV和P-LCR增高的胸痛患者,应考虑冠心病可能,同时进行影像学、心电图等检查,确诊冠心病.  相似文献   

19.
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65例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出血组,70例单纯尿毒症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从两组间年龄、幽门螺杆菌(Hp)感染、肾功能(BUN、Cr)、血钙(Ca2+)、血清胃泌素(SG),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出血组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凝血酶原时间、胃泌素、血红蛋白、肾功能改变及血钙变化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 0.05),两组间血小板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is-tic逐步分析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肾功能损害、低血钙、胃泌素水平增高与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关系密切.[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肾功能损害、低血钙、胃泌紊水平增高是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变化及早千预,对防治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参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85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微血管病变者为DM1组45例,无微血管病变者为DM2组40例)的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E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并与8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DM1组、DM2组及对照组间MPV、PDW和Fib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PLT、PCT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小板参数如MPV、PDW和Fib对监测2型糖尿病有无微血管病变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