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脉搏血氧饱和度在儿科急诊预检分诊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儿科急诊就诊的患儿200例,根据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分诊方式,观察组在常规预检分诊基础上加入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就诊后建立吸氧时间、误诊漏诊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就诊后建立吸氧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所有患儿经过相关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在儿科急诊预检分诊中加入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查有助于医师进行诊断,有效减少或避免误诊、漏诊发生。发现血氧饱和度低下时,尽快对患儿进行吸氧等治疗,从而可有效避免或纠正低血氧症。有助于抓住抢救时机、节约抢救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查值得在儿科急诊预检分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姬宇 《北方药学》2011,8(11):91-91
急诊科是每一个综合性医院的必设科室,急诊工作是医院的缩影、医疗服务的窗口、医疗水平的标志.而预检分诊则是急诊患者就诊的第一道关口,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急诊的服务质量、患者的救治效果及其对医院的满意度[1].因此,重视急诊预检分诊存在的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急诊分诊处存在的隐患及采取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提高急诊分诊准确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急诊分诊的准确性。方法:根据5类病情制定急诊分诊标准。回顾性分析2008年1-6月20 567例进行规范的分诊方法和完善的分诊设备。结果:分诊准确率95.4%。结论:提高急诊分诊的准确性为急危重症病人提供最佳就诊流程。对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挽救病人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诊预检是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过程,预检工作直接关系到急诊服务质量、患者救治效果和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目前在我国大型医院都已有急诊分诊护士,但多数医院尚无明确的分诊标准。我院根据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分诊制度,结合我院情况,制定了分诊标准,于2006年12月实施,实现了急诊预检分诊方式的根本转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诊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紧急救治各种急症患者,以免发生病情恶化或死亡,因此,从众多就诊者中筛选出真正危重者至关重要[1].急诊预检分诊流程是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合理地利用有效的医疗资源对患者进行筛选的一种方法[2].其内容包括对疾患进行病情分诊和学科分诊.作为急诊护理的第一关,科学合理的分诊制度不仅影响到急诊护理质量,更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治效果及其对诊疗过程的满意度.急腹症是我院急诊科常见的急症,延误诊断以及抢救不及时都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现对我院急腹症患者的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就诊时间、候诊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经验,以期进一步完善我院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腹痛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由6名护士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主题为"提高急诊腹痛预检分诊准确率",选取2018年1-3月主诉为腹痛的患者1 812例作为品管圈实施前组,查找造成腹痛预检分诊错误的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有效措施,形成标准化作业实施于腹痛预检分诊中,选取2018年5-8月腹痛患者1 828例作为品管圈实施后组,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腹痛患者预检准确率。结果品管圈实施后腹痛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5.73%高于实施前的8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急诊腹痛患者预检分诊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在急腹症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因急腹症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20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诊护理,观察组则采用预检分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确诊时间、救治成功率、意外发生次数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更高,候诊时间、确诊时间、意外发生次数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可提高工作效率,在急腹症院前分诊护理中发挥着重要意义,可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降低失误率,促进护患和谐,优于常规分诊护理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在预防急诊高热患儿并发热性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急诊科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接诊的高热患儿116例。根据接诊流程,将2022年7—12月的患儿58例设为常规组,2023年1—6月的患儿58例设为优化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及护理干预,优化组采取优化的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分诊效果(急诊等待时间、急诊诊治用时)、热性惊厥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优化组急诊等待时间、急诊诊治用时均短于常规组,护理非常满意率79.3%(46/58)高于常规组的60.3%(3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优化组热性惊厥发生率6.9%(4/58)低于常规组的13.8%(8/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及护理干预能提高急诊分诊效果,减少热性惊厥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现代急诊预检的概念已不再是简单的"分科分诊",而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提供医疗服务的优先顺序,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够根据其病情的紧急程度得到及时和恰当的治疗[1]。预检分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救治效果和对医院的满意度。而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急诊预检标准及规范操作程序[2],护士预检时多凭经验,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预检的质量与护士的经验、专业知识水平、综合素质等密切相关。自从我科建立专职化预检护理小组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急诊预检分诊患者感知护士关怀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急诊预检分诊患者作18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护士关怀行为量表(CBI)及疾病不确定感水平(MUIS)。结果 急诊预检分诊患者CBI评分为(106.12±10.15),MUIS评分为(100.29±10.52)分,经Pearson分析显示,患者CBI评分与MUIS评分呈反比(r=-0.45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学历水平、疾病不确定感、护理服务不及时、护理态度不佳是急诊预检分诊患者感知护士关怀行为的危险因素(R2=0.741,调整R2=0.733,F=99.350,P=0.000)。结论 急诊预检分诊患者感知护士关怀水平较低,其中学历水平、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以及护士护理服务时效性及护理态度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丁艳  华娜  王振盛 《河北医药》2024,(3):474-476+480
目的 探讨急诊科预检分诊中应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急诊就诊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检分诊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临床指标、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候诊意外情况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挂号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处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分诊准确率和抢救成功率分别为100.00%和97.65%,高于对照组的91.76%和89.41%(P<0.05)。观察组的候诊意外情况发生率为1.18%(1/85),低于对照组的9.41%(8/85)(P<0.05)。观察组的就诊次序、信息沟通、分诊环境、分诊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科预检分诊中应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挂号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处置时间,降低候诊意外情况发生率,提高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急诊预检分诊是急诊分诊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主诉、生命体征等,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做出迅速的临床评估,安排就诊等级和区域,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缓解患者的症状、抢救患者的生命,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1-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快速预检分诊法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儿科急诊就诊的患儿131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急诊快速预检分诊法实施前(2018年6~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6月)患儿分诊评估时间、检查时间、等待报告时间、急诊救治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分诊准确率及家属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患儿分诊评估时间、检查时间、等待报告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均短于实施前(P 0.05)。实施后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 0.05),而家属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 0.05)。结论急诊快速预检分诊法能有效提高儿科急诊患儿分诊准确率及分诊效率,降低急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分诊模式下急诊临床药师服务模式。方法:通过急诊药师协助制定患者分诊制度、参与分诊预检和定期查房、对重点患者提出治疗建议及开通危重患者用药“绿色通道”等措施探索急诊药学服务的切入点和要点。结果与结论:分诊模式下的急诊临床药师服务新模式能更好的提高抢救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前沿窗口,而分诊工作是医院门诊的重要组成部门,患者及家属到医院接触最早的是分诊护士。分诊护士肩负着对预检,分诊、抢救、观察病情、维持秩序以及解答问题等重要任务。分诊护士的服务态度、工作方法、业务能力及一言一行、将对患者就诊过程产生直接影响,对患者了解医院、信任医院起到直接作用,而高年资护士在院工作时间长,具有阅历多、经验多、业务熟、能力强等特点,在分诊岗位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3月至8月收治的47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凭经验进行分诊,研究组应用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分诊时间及急救时间.结果 研究组的满意...  相似文献   

17.
宫外孕急诊预检误诊3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外孕是妇产科急腹症中常见疾病,主要特点以腹痛为主,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由于宫外孕发病病理过程、时间长短不尽相同,加上个体差异,使其腹痛变化多样,稍有疏忽则容易造成预检分诊失误。我院急诊科2001年共急诊预检宫外孕8例,其中预检分诊失误而导致误诊3例,误诊率37.5%,根据我科出现预检误诊情况,对3例宫外孕分诊失误原因进行深刻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急诊护理是医院医疗服务的最复杂,最紧急,最容易导致诊治不及时死亡的部分。在医院的日常病情管理中承担着24小时不间断接诊的重任,因此急诊科医生承担着巨大的精神与工作压力。要想降低急诊科医生的工作强度与精神压力,医院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病情评估工具。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急危重症病情的急诊分诊过程中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国外,急诊都是通过预检分诊的,急诊科人员首先会一句病人的病情的严重性进行就诊次序的安排,具有清晰的分诊系统,但是在国内,尚没有制定出统一的急诊分诊系统。分诊护士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判断,除非是情况非常紧急的情况才会开设绿色通道。这就导致在分诊的过程中没有依据,对于经验不够丰富的护士,很容易产生判断失误的情况,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由于治疗时间的延误,造成患者死亡。综上述我国应该逐步实现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本论文为促进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本论文对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预检分诊宣教系统在门诊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录音广播、语音广播、屏幕滚动和一对一宣教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预检分诊宣教系统对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预检分诊室教系统应用后患者满意度、就诊流程和健康常识知晓率较实施后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检分诊室教系统在门诊工作的作用,在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增长了患者的健康常识,提升了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20.
<正>急诊预检分诊是一项重要、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作为急诊工作的第一步,是急诊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后期诊疗的关键一步,预检分诊人员应了解病情,重点检查体征,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合理地利用急诊资源,用科学的方法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作出简短的临床评价,将患者进行分类,迅速识别急、危、重患者,但现阶段我国急诊预检分诊的管理相对滞后,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