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对40例孕产妇活跃期宫口扩张胎头不降缓滞的诊断,病因及解决的方式进行了探讨,得出先露越高,潜伏期越长;胎头下长受阻,宫口扩张延缓阻滞,而宫缺乏力与胎头方位异常为双向作用,互为因果。产前头位评分和骨盆评分可筛查出头盆不称,产时认真描绘产程图,及时发现异常,及进解决,减少难产率,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我院421例初产时胎头浮动的病例,分析其发生率,分娩方式,提出处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7年至2000年分娩产妇1822例,其中初产妇胎头浮动者421例,发生率为23.2%。结果 初产妇胎头浮动预示有可能难产,手术产率高达54.8%,而初产妇胎头浮动合并胎膜早破是提示可能发生难产的最初信号,而活跃早期应观察胎头能否衔接可作为确定分娩方式为条件。文中对病例进行了适当处理。结论 初产妇胎头浮动或合并胎膜早破是难产的首发信号,应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在排除头盆不称时可阴道试产,而活跃早期后破膜可促进胎头下降及产程进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40例孕产妇活跃期宫口扩张胎头下降缓滞的诊断、病因及解决的方式进行了探讨,得出先露越高,潜伏期越长;胎头下降受阻,宫口扩张延缓阻滞;而宫缩乏力与胎头方位异常为双向作用,互为因果。产前头位评分和骨盆评分可筛查出头盆不称。产时认真描绘产程图,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解决,减少难产率,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初产妇足月孕临产时胎头浮动(以下称头浮),是指初产妇足月孕头位临头时胎头尚未衔接的一种现象。难产发生率高,已被临床医师所公认。本文就我院2001—2002年2年间收治的初产妇头乳资料齐全156例分娩方式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徒手转正胎方位在头位难产分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3年12月自然分娩的头位难产病例120例进行处理、统计分析。结果120例胎位异常行手转胎头术的患者,其中持续性枕横位95例,持续性枕后位25例,处理后成功105例(87.5%)。结论避免了传统法的缺点和不足,适时的应用手转胎头术纠正胎方位减少阴道助产,降低了剖宫产率,使难产转变为顺产。保障了母婴安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新式创官产术中使用胎头吸引器助娩胎头的作用。方法:对我院1998年10月~1999年10月256例剖官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6例剖宫产术时间为20~40min,平均30min,娩出胎头时间为8~25S平均 14S,无 1例发生于官下段切口撕裂,新生儿产伤及新生儿窒息。缩短住院日。结论:胎头高浮的剖官产术中取头困难,为避免取头时间过长,造成新生儿窒息,用胎头吸引器助娩,有效地减少了术中取头困难及并发症上此法安全、简单、易掌握,为剖宫产出头困难提供了又一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了头位难产的识别、处理及预防。方法通过对头位难产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了胎头位置异常是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识别方法、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结果头位难产的分娩方式60例中,剖宫产37例,占62%;胎头吸引术11例,占18%,徒手旋转胎头后阴道分娩12例,占20%。结论随着围产期保健的开展,胎位性难产的发生率己逐渐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率却有持续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称为头位难产。难产、尤其是头位难产是分娩三大因素异常的综合结果。绝大多数的头位难产是临产后产程进展过程中才逐步表现出来。因此需要耐心、细致的观察产程,善于发现早期异常表现,动态分析,正确的处理,有理有节的护理,克服不利因素向顺产转化或对严重头盆不称及胎头位置异常及早做诊断与处理,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 资料与方法1.1 胎头吸引术方法、助产率 我院采用硅胶型吸引器,负压以200-300mmHg为宜,持续吸引时间不超过15分钟,滑脱次数不能超过2次.我院1987年1月—1990年1月,头位分娩总数4108例,其中胎头吸引术助产400例(9.7%).胎头吸引成功376例(91.5%),胎吸失败改为产钳助产24例(5.8%)1.2 胎吸术的适应症(见表1),多数产妇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征,本文以主要指征列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头高浮产妇子宫下段剖宫产取头困难方法。方法:术中用腰-硬外麻联合麻醉,改进子宫切口、加强术者与助手配合等方法娩头的78例为研究组;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娩头7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取头时间、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取头困难8例,占11.1%;研究组2例,占2.6%,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取头时间研究组55s,对照组105s;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后的娩头法较常规娩头法能迅速而顺利取出胎头,安全性较高,母儿并发症较少,是胎头高浮子宫下段剖宫产取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513例不合并胎儿宫内窘迫及前置胎盘的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低体重儿,大胎儿及先露较高时剖宫产产钳助产率明显增加,大胎儿,先露较高未临产者新生儿并发症明显增加。建议:1.胎头高浮剖宫产术前应对胎儿大小,先露高低及临产情况,做出正确评估,术中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尽量缩短娩头时间,2.术前常规备剖宫产产钳,遇娩头困难时宜及早产钳助产。  相似文献   

12.
祁建秀 《医学信息》2010,23(2):482-482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胎头高浮产钳助娩的价值;方法2003-2005年择期剖宫产胎头高浮126例,使用产钳助娩与徒手取头观察对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结果产钳助娩,娩出胎头时间明显缩短,新生儿窒息率低及下段裂伤明显低于徒手取头组。讨论择期剖宫产时应用产钳助娩可明显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迅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产科质量,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头位难产168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头位难产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正确处理头位难产,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分娩方式及对母儿影响。结果头位难产发生率为21.8%,胎头位置异常是引起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占68.5%,头位难产易发生胎膜早破,发生率为45.2%,剖宫产率为56.5%。结论胎膜早破是头位难产的早期信号,正确处理好产力与胎头位置两个可变因素,可以使难产变为顺产,同时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对513例不合并胎儿宫内窘迫及前置胎盘的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低体重儿、大胎儿及先露较高时剖宫产产钳助产率明显增加;大胎儿、先露较高及未临产者新生儿并发症明显增加。建议:1.胎头高浮剖宫产术前应对胎儿大小、先露高低及临产情况做出正确评估,术中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尽量缩短娩头时间。2.术前常规备剖宫产产钳,遇娩头困难时宜及早产钳助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初产妇头位试产难产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在我院选取自2010年1月~2014年6月住院分娩的500例初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均分为难产、顺产两组。结果胎位异常属于引起难产因素中占是最主要的因素,而持续性枕横以及枕后位在胎位异常约占81.15%,其中80.65%患者需要进行剖宫产术。结论对于孕产妇医务人员应该早期识别难产征象,并适时对胎头位置异常进行纠正,这样可以避免发生难产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徒手旋转法处理头位难产及与母婴保健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产程进入活跃期后枕横位62例经加强产力,改善宫颈情况等处理胎方位,仍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产程阻滞的持续性枕横位施行阴道徙手旋转胎头,成功率72.5%。本文提示,头盆评分与徙手旋转成功有相关性。头盆评分6-7分与8-9分两组无明显差异(X^2=0.49P〉0.05)。而将枕横增加到枕前位3分,使四项评分达11分以上绝大多数可经阴道分娩(X^2=35.62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成因与分娩方式,进一步提高对头位难产的严重性、多发性、复杂性的认识。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头位难产3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2例头位难产患者中,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226例占71.1%,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严重的胎头位置异常如高直位、面位、前不均倾位等12例仅占3.7%;产力异常(宫缩乏力)占15.8%;产道异常(骨产道、软产道)占9.3%。结论尽管头位难产发病率高,成因错综复杂,处理不当、不及时,会严重危害母儿健康,但是临产后严密监测产程,进行必要试产,慎重选择分娩方式,可明显降低头位难产对母儿危害,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8.
侯燕惠  李丹 《医学信息》2002,15(5):326-327
目的:分析我院2年来剖宫产的指征,为降低剖宫产率寻求依据。方法:对我院所做527例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34.4%。主要手术指征为:妊娠并发症21.4%,社会因素(包括脐绕颈要求手术)20.8%,胎儿窘迫17.6%,臀位11%,胎头位置异常9.2%,头盆不称7.4%,新生儿窒息率5.1%,新生儿病死率0。结论:应提高医护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9.
宋树叶 《医学信息》2007,20(11):1043-1044
胎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约占10%。其中胎头位置异常居多,特别是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后位易造成产妇产程延长,剖宫产率上升,新生儿窒息率增加。本文回顾分析了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对持续性枕后位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的影响,以进一步减少持续性枕后位对母儿的危害,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20.
胎头吸引术是用胎头吸引器置于胎头顶枕部,形成负压后吸引于胎头上,通过牵引协助娩出胎儿的一种阴道器械助产术,易掌握,优点多,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我院从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行胎头助产术16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我院从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分娩总数1861人,其中阴道分娩1849例,吸引助产165例,占分娩总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