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硫唑嘌呤合用皮质类固醇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疗效观察。材料和方法:男女各3例。年龄26~48岁。其中5例重症肌无力眼肌型,1例重症肌无力延髓型。病程1.5~8年。都经胸腺瘤切除,术后2~5月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当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加用硫唑嘌呤100~150mg/天治疗。结果:在3~4周内完全脱离人工呼吸机,除轻度眼睑下垂,2例肢体肌力Ⅴ度、4例肢体肌力Ⅳ度。结论:硫唑嘌呤合用皮质类固醇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进展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相关预测因素。方法 :33例初诊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患者经过3年随访,根据疾病进展结局分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组(13例)和进展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组(20例)。对与疾病进展可能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进展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组患者初诊时的定量重症肌无力评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率、抗核抗体阳性率、合并胸腺瘤的比例以及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均高于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组(P值均0.05)。结论 :定量重症肌无力评分高、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以及合并胸腺瘤和糖尿病可能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进展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重症肌无力胸腺MRI特点,并与临床病理对照,探讨MRI对重症肌无力胸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切除胸腺治疗5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MRI表现及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55例重症肌无力术前MRI诊断胸腺增生32例,胸腺瘤19例,胸腺正常4例;术后病理诊断胸腺增生32例,胸腺瘤20例,胸腺正常2例,萎缩1例。MRI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疾病诊断的敏感度为96.23%,特异度为100.00%,准确度为96.34%。MRI对胸腺增生、胸腺瘤、胸腺正常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3.75%、90.00%(50%;特异度分别为91.30%、97.12%、50%)。结论重症肌无力胸腺MRI表现有一定特点,MRI对重症肌无力胸腺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但对胸腺正常诊断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热对于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和电生理异常上的有害作用已被公认.多数病人由于暴露在热环境中引起全身或局部温度的升高将使肌无力症状有所加重.随机抽查15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病人,其中14例在气候炎热、热饮或温浴情况下肌无力症状加重.在发热性疾病时,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是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和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行胸腺瘤切除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379例,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35例,未发生重症肌无力344例。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观察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的高危因素。结果重症肌无力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2组手术方式、不完整切除、术后肺部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完整切除及术后肺部感染为发生重症肌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胸腺瘤切除术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不完整切除及术后肺部感染为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A组60例)和临床路径护理组(B组60例),观察2组患者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呼吸机上机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脱机时间。结果 (1)2组在重症肌无力危象、呼吸机上机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路径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脱机时间比传统护理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重症肌无力患者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缩短脱机时间,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小剂量递增与大剂量冲击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重症肌无力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肌无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重症肌无力胸腺MRI特点,并与临床病理对照,探讨MRI对重症肌无力胸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切除胸腺治疗5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MRI表现及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55例重症肌无力术前MRI诊断胸腺增生32例,胸腺瘤19例,胸腺正常4例;术后病理诊断胸腺增生32例,胸腺瘤20例,胸腺正常2例,萎缩1例。MRI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疾病诊断的敏感度为96.23%,特异度为100.00%,准确度为96.34%。MRI对胸腺增生、胸腺瘤、胸腺正常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3.75%、90.00%(50%;特异度分别为91.30%、97.12%、50%)。结论重症肌无力胸腺MRI表现有一定特点,MRI对重症肌无力胸腺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但对胸腺正常诊断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其表现可与多种疾病交叉,当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叠加时,增加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难度。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脑梗死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38岁,有6年高血压病史。因言语含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胸腺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1我院收治的5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胸腺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随访6个月~2a,其中缓解18例,改善31例,无变化8例,死亡1例,总改善率84.5%。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切口愈合不良2例,肺部感染2例,危象1例。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病程长短对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采用胸腺切除手术治疗是最优治疗方案,其治疗效果较好。但术后需要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同时,一旦该病得到确诊,需要尽早治疗,以便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集束化治疗的有效措施。方法总结分析本院2005-07-2011-07收治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32例的发病诱因、处理措施,总结出有利于防治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集束化治疗方法。结果本组32例,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好转29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因长期的重症肌无力危象症状不能改善,并伴有严重的肺部感染,最终发生全身多脏器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重症肌无力危象,是重症肌无力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患者及时采取集束化治疗,包括进行有效的呼吸支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围术期管理、合理、准确用药、应用敏感抗生素预防感染、维持内环境稳态、加强营养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做好人工气道管理、加强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加强健康教育、重视预防工作等集束化治疗方法是促进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康复,改善其生存质量,提升其生存能力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重症肌无力评分方法在临床应用上的可靠性,探讨比较完善的重症肌无力病情评价体系。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30例各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用重症肌无力临床绝对和相对评分法以及定量重症肌无力评分两种方法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和3周,比较两种评分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率。结果两种方法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在1周、2周时的评分变化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t=3.76,P0.01;t=4.93,P0.01),在3周时的评分变化率无统计学差异(t=0.08,P0.05)。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评分变化率在1周、2周、3周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t=0.27;t=-0.02;t=1.40,P0.05),两种评分方法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相关关系(P0.01),且重测信度好(P0.01)。结论重症肌无力临床绝对和相对评分法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较为敏感,而对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两种评分并无明显差别。两种评分方法重复性好,对病情的总体评估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疗效。方法:对儿童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胸腺切除,手术前后采取静脉血2ml,进行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抗骨骼肌抗体(AS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核抗体(ANA)检测,并与正常健康儿童作对照,随访观察1~1.5年。结果:10例儿童重症肌无力患者,女性8例,男性2例,均为眼肌型;血清AchRab水平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变化;术后ASA、SMA、ANA均转阴;胸腺病理改变以胸腺增生为主;随访发现术前病程越长,术后疗效越差。结论:儿童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多见,女性发病较多;眼肌型重症肌无力AchRab变化不明显;ASA、SMA阳性有助于MG的诊断;儿童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胸腺病理改变以增生为主;术前病程长短,影响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Ⅰ型重症肌无力(OMG)早期误诊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Ⅰ型重症肌无力早期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误诊原因。结果本组以上睑下垂首发6例,单眼一条眼外肌麻痹首发10例,双眼多条眼外肌麻痹首发2例,单眼全眼外肌麻痹首发1例,类似眼病表现7例,经各种检查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结论多数Ⅰ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眼科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理解认识,特别是婴幼儿及高龄老年人,以防漏诊、误诊,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5.
久已知道,既有重症肌无力又患浸润性胸腺瘤的病人预后不良,作者收集此类病人19例予以分析。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药物反应及肌电图改变作出。浸润性胸腺瘤则依据活检、手术或尸解的病理切片。所有存活者作随访复查,特别注意现时用药、胸部X线检查和运动系统。这19例占493例重症肌无力病人的4%,占52例重症肌无力又有胸腺瘤者的37%。15例发现胸腺瘤前已有重症肌无力,4例产生肌无力前有纵隔前的症状。至今存活的8例,男女各半。除一例死于重症肌无力本身外,其余均死于呼吸循环衰竭或呼吸道感染。所有病例均无家族史。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肌无力与抗生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34例重症肌无力病人应用氨基糖甙类或四环素类抗生素后有28例症状加重、诱发或发生危象。66例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红霉素或氯霉素,除1例用苄星青霉素可能使症状加重外,其它均无加重反应。提出重症肌无力病人在合并感染时选用抗生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OssermanV型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对2例重症肌无力OssermanV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均表现为言语鼻音、舌肌萎缩、吞咽困难,其临床症状与多种疾病有相似之处,极易误诊;本2例患者均长期未明确诊断并被误诊,最终经新斯的明试验和肌电图明确诊断;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和激素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掌握重症肌无力OssermanV型的临床特点和规范化的诊疗程序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2007年以来成功救治了11例发生肌无力危象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均为2007-01—2012-09在我科住院的患者,男5例,女6例;年龄21~60岁,平均40岁;病程6个月~10a;诱发因素:呼吸道感染5例,劳累过度3例,应用激素2例,胸腺瘤术后1例。1.2抢救方法肌无力危象发生时采取的急救措施主要包括:(1)及时吸痰,保障气道通畅,持续吸氧,密切配合医生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MG)误诊原因及教训。方法回顾分析3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误诊资料。结果误诊为眼肌病8例,眼科炎症2例,脑血管病8例,面神经炎1例,进行性延髓麻痹2例,脑炎1例,多发性肌炎3例,肌营养不良症2例,肺栓塞1例,慢性扁桃体炎1例,Lambert-Eaton综合征1例,癔症性瘫1例。结论因重症肌无力表现多样性,未到神经内科专科就诊及进行神经系统的详细检查,或诊断思路不清晰,早期诊断错误而使病情加重,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重症肌无力OssermanV型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OssermanV型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2例重症肌无力0ssermanV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均表现为言语鼻音、舌肌萎缩、吞咽困难,其临床症状与多种疾病有相似之处,极易误诊;本2例患者均长期未明确诊断并被误诊,最终经新斯的明试验和肌电图明确诊断;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和激素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掌握重症肌无力OssermanV型的临床特点和规范化的诊疗程序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