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指平时尚属健康的人不明原因地出现明显持续性的全身疲倦,并伴有情绪低落,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身心失调表现.慢性疲劳综合征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情志因素是重要的一个因素.长期的情志异常,会导致人体心理发生病态的改变,进而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异常变化,从而产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表现.改善情志状态能够改变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形成及发展,是预防和调节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重要治疗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状态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状态.无证可辨是指现代医学检测提示异常,但与患者当前"证"不相符合,出现中医辨证论治证据不足,从而无证可辨的现象.亚健康状态可有症,可无症,其与传统医学提出的"无证可辨"中的"无证"有一定相关性.其中无症之人在使用中医中药时因其无症,辨证论治过程中无证可辨.本文试图找出...  相似文献   

3.
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却过早表现出活力降低、适应性减退,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类生理功能低下状态。亚健康的中医学研究是近年来中医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与神俱”理论出发,对亚健康状态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几个方面与中医理论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亚健康状态与情志失调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情志失调及心理压力过大,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是导致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约有6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对情志失调引起的亚健康状态的诸多症状进行初步论证,调节情志既是防止亚健康发生的重要条件,也是促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1],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映的程度.国内对大学生的健康水平的调查显示,有超过50%[2-4]的大学生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6.
情志,人的精神、意志及情绪活动的总称。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情志因素导致的疾病越来越多,同时也是导致亚健康的重要原因。文章在对亚健康概念、亚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亚健康主要临床表现进行讨论的同时,探讨了情志因素与亚健康形成的关系以及亚健康常见中医证型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是指运用中医干预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防治理念,是中医学注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因此成为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介于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也称为第三状态,一般认为是机体仅有某些功能性改变而未有器质性病变的状态。对亚健康状态的重视即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良好体现。  相似文献   

8.
情志,人的精神、意志及情绪活动的总称。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情志因素导致的疾病越来越多,同时也是导致亚健康的重要原因。文章在对亚健康概念、亚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亚健康主要临床表现进行讨论的同时,探讨了情志因素与亚健康形成的关系以及亚健康常见中医证型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9.
舰艇人员的亚健康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各种综合因素导致处于健康与疾病这两种状态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逐年上升,这一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而舰艇部队工作的特殊性导致他们的亚健康状况及起因也与众不同,值得探讨。1亚健康的定义及成因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6年的宪章中提出,人体健康除应在解剖生理上无病态表现以外,还必须在精神、心理上是健康的,并能够圆满地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要求,从而开创了人类社会对健康与疾病的新认识。其后,WHO对健康作出新的定义,即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虚弱。早在20世纪80…  相似文献   

10.
情志是指人的情感和心理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这些情志活动与人体脏腑气血等功能密切相关。适度的情志变化有利于脏腑的功能活动,而异常的情志变化可使人体气机失调,气血紊乱,甚至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情志养生是指通过维持稳定、中和的情绪,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从而取得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该文探讨了情志致病的机理和表现,几种常见的情志疗法以及情志养生的具体方式方法。研究情志养生可以实现对养生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有益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亚健康是指非病非健康的一种临界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次等健康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纠正,非常容易引起身心疾病。亚健康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2.
中医情志护理,即在护理工作中,注意观察了解病人的情志变化,掌握其心理状态,设法防止和清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使病人处于治疗中的最佳心理状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中医非常重视精神因素在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提倡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中医认为:七情的变化可以导致人体内脏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疾病.因此,情志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康复护理模式是在整体护理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更高境界的护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亚健康状态”,又称次健康、第三状态,是指处于健康(约占人群总数的15%)与疾病(也占15%左右)之间的过渡状态,是指未患病,但已有不同程度的患病的危险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的人群的身体状态。许多已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以为自己是健康人,实际上在面对同样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时,亚健康人却不能像健康人那样轻松承受,因此正确认识亚健康状态以及亚健康状态形成的因素,是预防和治疗亚健康状态的前奏。亚健康状态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一、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可导致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亚健康人群多为40岁以上的人…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医研究亚健康状态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中医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亚健康的概念,但是自古以来对与亚健康状态密切相关的"未病"态有着深入的观察与认识。中医理论的整体观思想、先进的"未病"学理念对研究亚健康状态有着理论指导作用。"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的应用体现了中医在识别与诊断亚健康状态方面的优势。在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与调摄方面,中医丰富多彩的养生保健和治疗手段也独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是机体尚无器质性病变、仅有某些功能性改变的"灰色状态",或称"病前状态"。WHO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普遍存在[1]。失眠约占亚健康状态的42.5%[2]。失眠可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是多种疾病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建立亚健康状态的社会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方法 选择城市不同职业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将年龄、职业、职业因素、生活因素和生活事件等影响因素作为重要参教,观察城市亚健康人群的生命质量.通过调查城市亚健康人群生命质量,分析不同职业亚健康人群所处的"健康"状态,确定亚健康人群生命质量的量化分级标准,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结果 建立城市亚健康人群生命质量多级预警模型超越了对传统亚健康概念的界定,是从新角度对亚健康问题的再审视.亚健康状态的社会预警机制的建立将为今后开展健康干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为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论 全社会高度重视城市亚健康人群的生命质量状态,把包括卫生资源在内的社会资源合理应用于亚健康人群,竭力避免和降低"亚健康"向疾病方向移行或重叠.  相似文献   

17.
中医情志护理,即在护理工作中,注意观察了解病人的情志变化,掌握其心理状态,设法防止和清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使病人处于治疗中的最佳心理状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中医非常重视精神因素在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提倡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中医认为:七情的变化可以导致人体内脏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疾病,七情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一般不会发病.  相似文献   

18.
"上火"是指人体阴阳失衡,火热旺盛而致的一系列症状,属于西医学的亚健康状态,也可认为是许多疾病的前期状态,通常认为包括有目赤、口舌生疮、咽痛、口干、口腔溃疡、牙龈肿痛、便秘、尿赤等症。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不良的饮食、情志、生活习惯成了引起"上火"的关键诱导因素。中医学认为,情志过激或持续刺激,容易引动肝、心、脾、肾等五脏之火,导致气机逆乱,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为"上火"病证。因此,调节情志、梳理气机亦可反作用于机体,是降火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一直将情志列为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情志活动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变化。情志活动是以脏腑化生的精、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同时又是脏腑功能的表现形式之一,正常的情志活动有利于促进人体健康,情志异常则有损脏腑的生理活动,导致疾病产生。《内经》云:“百病皆于气也“。由此可见,七情致病是先伤于气,致人体气机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病变。中医十分重视精神情志的调养,要求人们做到“恬淡虚无”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次健康状态、亚临床状态、病前状态或潜病期等,是指人的身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低质量健康状态,此时机体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表现在人的生命活力下降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身心出现种种不适。在中医学上,虽无亚健康这一称谓,但亚健康的种种表现均可归属于中医许多内科杂病范畴的证候表现.中医未病学中的潜病态、前病态即包括亚健康状态。中医认为健康是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人若阴阳失衡,气血失调,就会导致脏腑功能异常,出现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