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司法鉴定中关于民事行为能力评定特点。方法:收集2001年至2005年197例民事行为能力评定的司法鉴定资料,对鉴定中案件类型、诊断及结论进行分析。结果:民事行为能力的司法鉴定中案件类型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离婚(47.7%),签定契约能力(14.7%),劳动争议(10.7%);排在前3位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48.7%),器质性精神障碍(14.7%)和情感性精神障碍(10.7%)。民事行为能力评定以无最为常见,占76.6%,其次为限制行为能力。结论:民事行为能力评定以三分法为主,某些具体操作中以两分法为宜。评定结论受到诊断及具体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酒所致精神障碍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酒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作案和司法精神病学的鉴定特点。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 ,根据被鉴定人的临床特点 ,按国内绝大多数学者的分类意见 ,将 12 2名被鉴定人分为普通醉酒 ( 98例 )、复杂性醉酒 ( 10例 )和酒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 ( 14例 ) 3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组被鉴定人作案的类型、性质 ,对作案过程的回忆 ,作案的动机 ,责任能力的评定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P <0 0 5 )。结论 普通醉酒、复杂性醉酒、酒所致精神障碍三者间作案的特征有明显不同。对各种类型的酒中毒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应坚持从严的原则 ,以防止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减少社会财产损失。对特殊人群应加强教育 ,改变饮酒方式 ,稳定社会治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989~2008年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2301例法医精神病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1.被鉴定人以男性(69.84%),青壮年居多。其中以刑事责任能力鉴定为主,性自卫能力鉴定居次。2.刑事责任能力鉴定诊断以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器质性精神病、癔症性精神病为主:近10年,无精神病案例及人格障碍案例明显增加。犯罪类型以杀人、伤害案件为主;性防卫能力鉴定诊断精神发育迟滞及精神分裂症为主。因果关系鉴定诊断以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及心因性精神障碍为主。民事行为能力诊断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结论近20年鉴定案例以刑事案件的刑事能力及性防卫能力鉴定为主。疾病诊断以精神分裂症、智能障碍为主。近10年刑事责任能力鉴定中无精神病及人格障碍增多,完全责任能力明显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伤害案件中精神病人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以期对精神病人伤害行为责任能力的评定或标准化检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凶杀案精神疾病鉴定资料登记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43例伤害案的司法鉴定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然后对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与案发时精神状态、作案动机、作案类型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做统计分析。结果作案动机(X~2=102.26,P=0.003)、幻觉妄想(X~2=64.63,P =0.034)、有无精神病(X~2=75.28,P=0.008)、情绪低落(X~2=110.29,P=0.001)4个因素与辨认能力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作案动机(X~2=98.51,P=0.001)、有无精神病(X~2=85.34,P=0.004)、情绪低落(X~2=97.35,P =0.002)、精神状态(X~2=76.58,P=0.005)、意识障碍(X~2=69.86,P=0.024)、人格改变(X~2=84.36,P=0.031)、情绪高涨(X~2=60.38,P=0.027)7个因素与控制能力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用判别方程进行组内回代检验表明,判别方程对作案时违法行为的辨认能力的总判断准确率为91.77%。对案发时违法行为的控制能力的总判断正确率为98.35%。结论作案动机、幻觉妄想、有无精神病、情绪低落4个因素可作为辨认能力的判别因子,作案动机、有无精神病、情绪低落、精神状态、意识障碍、人格改变、情绪高涨7个因素可作为控制能力的判别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精神疾病患者涉案特征.方法 对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1999~2008年鉴定的741例精神疾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全部案例中,男女涉案比例为1.35:1.以初中文化以下青壮年居多,职业以无业和农民为主,鉴定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精神分裂症作案占刑事案例41.8%,以凶杀伤害等暴力犯罪为主: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占受害案例27.7%,以被强奸案为主,而近三年交通事故造成的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呈迅速上升态势.结论 不同精神疾病涉案特征有所不同,交通事故造成的脑外伤案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在刑事案例中的差异。方法对465例刑事案例按CCMD-3诊断标准分为四组:(精神分裂症组、精神发育迟滞组、其他精神疾病组及无精神病组)。从社会人口学结构、案件类型、暴力行为及其后果,以及责任能力诸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四组中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婚姻,以及案件分类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组暴力行为以凶杀案最多,后果严重,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分析民事行为能力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特点。方法 对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鉴定的民事行为能力案 32例进行分析。结果 鉴定结论中无民事行为能力 17例 ,部分民事行为能力 11例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4例 ;辨认能力丧失 17例、削弱 10例、未受损 5例。结论 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主要受辨认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盲流人员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盲流人员作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常较一般人员更为困难[1],其原因为: (1)缺乏调查资料盲流人员常缺乏基本资料,如姓名、年龄、籍贯、住址、文化程度等.有的被鉴定人接触不好,连笔录都无法做.有的虽自报了姓名地址等,但与当地派出所联系时,常查无此人,无法落实其身份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所致智能损害患者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015年在泸州科正司法鉴定中心进行鉴定的431例颅脑损伤案例的鉴定资料,根据智能损害的鉴定结论将431例被鉴定者分为轻度及以下组和中度及以上组,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昏迷时长(χ~2=1.034,P=0.596)、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t=1.942,P=0.054)和颅脑损伤性质(χ~2=2.265,P=0.687)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住院天数(t=4.344,P0.01)、有无开颅手术(χ~2=9.094,P0.05)、大脑损伤位置分布(χ~2=13.156,P0.01)、智商值(t=18.997,P0.01)和智商与鉴定结论的一致性(χ~2=63.350,P0.0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损伤所致智能损害的程度可能与住院天数、有无开颅手术和大脑损伤位置分布等有关;轻度及以下智能损害患者的智商与鉴定结论的一致性优于中度及以上智能损害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女性性侵害案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性自我防卫能力的状况.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对2005~2009年我院鉴定的女性性侵害案例的一般资料、相关医学资料及法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被鉴定人以鉴定诊断精神发育迟滞者居多,慢性精神分裂症次之,精神发育迟滞者年龄明显低于精神分裂症者;精神发育迟滞者中度以下者居多.两组以被评定为无性防卫能力居多.结论 中度以上精神发育迟滞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是性侵害的主要群体,家庭及社会应对其进行教育,加强性防范,鉴定时注意保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了解3年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状况和住院患者会诊的临床特点。方法抽取2009年6月~2012年5月申请心身医学科会诊的1020例住院患者,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会诊原因、科室分布、诊断及处理方案,进行总结与对比分析。结果会诊原因居前三位的依次为睡眠障碍211例(20.70%),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135例(13.30%),原有精神疾病107例(10.50%)。其它原因分别为焦虑、抑郁、精神症状及治疗困难等。会诊科室32个,排名前三位分别是消化内科(14.90%)、心血管内科(10.50%)、神经内科(9.90%)。诊断居前5位的分别为抑郁发作173例(17.00%)、惊恐发作102例(10.00%)、精神分裂症82例(8.00%)、躯体形式障碍和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62例(6.10%)。会诊后的处理方案有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焦虑药)和心理治疗,同时结合生物反馈治疗或低频脉冲治疗等。结论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服务在综合医院尤为重要,临床各科需求量大,有待于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17.
PURPOSE OF REVIEW: Ethics in forensic expertise has been the focus of important debates. After providing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heme, a review is given of the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last 2 years. As this field is constantly changing, it is possible to identif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nd even opposing positions adopted till now by various researchers. RECENT FINDINGS: The review includes a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ethical theories applied to the forensic field,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issues involved in forensic work, the care needed to prevent additional and unnecessary suffering to the examinees and, finally, future directions as indicated by the authors. SUMMARY: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the discussion on the ethics of forensic expertise should be more comprehensive. The debate should include the search for equilibrium between o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ty, inherent to forensic expertise work, and also the utiliz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always bearing in mind the conditions to which the examiner and examinee are subjected.  相似文献   

18.
Authorship in forensic psychiatry is a life-long commitment to learning, creativity,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Forensic psychiatrists are writers, by choice and by necessity. The key concepts to effective writing in forensic psychiatry are "process" and a "workman-like approach." The process of writing is not a dash to the finish line, but is more akin to a leisurely, enjoyable walk. A workman-like approach to writing ensures that the author's writing is a process, not an event. Effective writing enhances clarity of communications with attorneys, judges, and others in the legal system. Writing with clarity and precision is a core competency in forensic psychiatry.  相似文献   

19.
A testimony procedure of forensic psychiatry containing of the following steps as: "to set-up the medical diagnosis-to clarify the criminal motive-to determine the property of criminal legal ability damage-to evaluate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s recommended, and upon them "to clarify the criminal motive" is of importance. The property of criminal legal ability damage can be determined through the criminal motive and then the degree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can be evaluated objectively through the criminal motive and criminal legal ability effected by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20.
117例脑外伤患者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类型,脑外伤受损程度及距离鉴定时间间隔长短与智能受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7例脑外伤患者的司法鉴定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17例中,脑挫裂伤后智能损害86例(73.5%),脑挫裂伤后精神病性症状19例(16.24%),脑挫裂伤后人格改变5例(4.27%),脑挫裂伤后癫痫发作ll例(9.40%),脑挫裂伤后遗忘综合征6例(5.13%)。117例脑外伤患者在受伤后1—2个月内有78例(66.67%)出现精神症状。结论脑外伤所致智能损害占第一位;脑外伤对智能的损害与伤后鉴定时间间隔长短无明显影响,脑外伤受损程度对智能损害程度有一定影响,但无统计学意义。建议对脑挫裂伤后精神病性症状的诊断标准做出病程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