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4例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切口分类、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有无引流、肥胖及有无糖尿病均是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手术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根据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切口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手术在食管癌及贲门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腋下小切口151例和标准后外侧切口163例手术治疗食管癌及贲门癌的疗效,比较2组在临床分期、切口长度、开关胸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清扫数目、术后胸管引流量、术后肺部并发症、切口感染、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小切口组在切口长度、开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肺部并发症、切口感染、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肩关节活动障碍的发生率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在临床分期、手术时间、术中淋巴清扫数目、术后胸管引流量、术后吻合口瘘及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及贲门癌是安全可靠的,具有创伤小、美观、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费用低、疗效可靠,患者生活质量高等诸多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引起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骨科收治的手术后切口感染的34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引起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结果:术后切口感染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有无参观人员、是否为接台手术等密切相关。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采取一系列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手术用于老年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阑尾炎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切口阑尾手术,治疗组患者进行小切口阑尾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伤口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切口平均大小2.5±1.3cm、手术平均时间28.6±11.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0±16.4ml;对照组分别为切口平均大小5.6±2.7cm、手术平均时间45.3±12.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9±21.1 ml;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感染率为4%,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为1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进行小切口阑尾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都比传统切口手术时间短,术后感染和术中出血量要少,小切口阑尾手术更有助于伤口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简化式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简化式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优点。方法对75例慢性脓胸患者采用保留壁层胸膜纤维板的简化术式治疗。结果69例疗效良好,切口Ⅰ期愈合出院,6例切口感染,1例遗留胸内残腔,行局部胸廓成形术后治愈。无手术死亡。结论此术式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特别适用于体质弱的低肺功能患者。  相似文献   

6.
手术切口积液和 (或 )感染的一期愈合率较低 ,我们将芒硝外用于 81例患者切口部位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 1 72例 ,为本院及上海利群医院 2 0 0 0年 9月~ 2 0 0 2年 4月普外科住院行切口分类为 ( )类手术的患者。其中男 79例 ,女 93例 ;年龄 1 8~ 80岁 ,平均 61 .4岁。急性阑尾炎 5 4例 ,急性胆囊炎 74例 ,消化道穿孔 1 4例 ,胃癌 1 1例 ,结、直肠癌 1 7例 ,乳房术后血肿 2 4小时以上 2例。手术中明显切口污染 ,术后3、4天切口疼痛加重并伴体温升高或白细胞升高 ,术后切口红肿、压痛或有波动感 ,或切口穿刺抽出积液(脓 )。…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儿童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探讨影响儿童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因素,探讨现行手术前后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对现行护理措施进行改进。方法:采用回顾性目标研究的方法,对儿童外科手术医生及护理人员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培训和监控,中山市黄埔镇人民医院儿童外科3年内所有手术患儿切口情况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观察,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及饮食情况,于术后15~30 d进行电话回访。结果:共有2305例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其中65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2.82%,其中表浅切口感染32例、深部切口感染25例、器官腔隙感染8例;另有732例存在感染或潜在感染的危险,与手术部位感染密切相关的因素有手术类型(P=0.000)、切口类型(P=0.000)以及术中出血(P=0.001)等,与手术时间相关性不大(P=0.230)。结论:儿童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在现有感染监测体系及护理措施下,已能控制在一个较好的水平,但需对不同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感染因素排查,尽量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在治疗急性阑尾炎中分别应用传统手术与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8月我院接收的8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与试验组(42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试验组则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更确切的临床疗效,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患者的手术创伤性小,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颇具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外科手术部位切口的感染是外科手术患者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以筋膜为界,分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浅层切口感染和筋膜、肌肉的深层切口感染,导致手术切口延期愈合。目前针对手术切口感染的治疗较多,疗效不一,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石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4例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和实验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出血少、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石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采用阴式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随机分为采用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阴式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阴式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疗效较好,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术中流血量,为患者减轻痛苦,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并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疗效作比较。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分别对90例胆道疾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各45例,本研究旨在观察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所用时间,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腹腔镜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而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出血、放射痛及术后胆漏等并发症,其发生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效果好,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生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根据手术切口部位,选择性艾灸神阙穴、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观察治疗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7例术后腹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实验组9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施常规护理:禁食水、早期下床活动、按摩、热敷等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手术切口部位,选择性艾灸神阙穴、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的中医特色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规律性肠蠕动出现时间、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选择性艾灸神阙穴、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对治疗术后腹胀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腹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因、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3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手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医源性因素,多发生于剖宫产术后2年左右,临床表现为剖宫产术后疤痕部位出现随着月经周期而变化的局限性结节,绝大部分患者伴有疼痛,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有效措施。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术中保护腹部切口是降低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手术的方法与疗效进行探讨.方法:2004年至2009年我院采用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治疗93例阑尾炎患者,对手术的方法与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小切口阑尾切除手术操作方法容易掌握,疗效满意,随访一年未见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手术操作方法容易掌握,手术时间较短,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开窗法腰椎间盘摘除术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 ,该方法具有切口小、腰椎后稳定结构损伤少、手术效果良好等优点。我院脊柱脊髓科自 1 993年采用该手术方法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在治疗中认为此手术方法易掌握 ,但术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点。1  相似文献   

17.
本院将收治的204例甲亢患者分为改良组跟传统组,然后分组进行的不同术式行甲状腺手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通过对分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观察。最终得出的结果是改良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声嘶及低调、手足搐搦、甲低及复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通过对不同术式行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改良术式较传统术式能够明显减小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传统开腹手术与小切口切除术在胆囊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将胆囊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胆囊切除术.治疗组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方面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的感染化脓性疾病,治疗以手术为主。在治疗时通常以切开排脓、通畅引流为基本原则。该病在行手术时会造成较大的局部组织损伤,并且术后多采用开放引流的方式处理切口,再加上肛门部位手术创面易受肛门舒缩运动影响及粪便污染,因此手术切口延迟愈合时常发生,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防治切口延迟愈合是肛周脓肿治疗时必须考虑的问题,防治术前的基础疾病、避免术中不恰当操作、术后正确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骨伤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无菌操作存在的问题及对骨伤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影响,拟定规范可行的方法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无菌操作依从性,降低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7年骨伤科接受Ⅰ类切口手术治疗的1278例住院患者进行资料汇总分析,并查找无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于2018年对参与Ⅰ类切口手术的围手术期的医师开展无菌操作培训,进行临床督导;并对医师的无菌操作进行记录观察,对骨伤科2018年接受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各项依从性较干预前有明显升高。2017年共监测Ⅰ类切口手术1172例,感染12例,感染率为1.02%。2018年共监测Ⅰ类切口手术1441例,感染5例,感染率为0.35%。结论:围手术期医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较高的无菌操作依从性,能够有效减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