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穗金粟兰乌药烷型倍半萜二聚体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林凤祥  罗永明  李宏焘  张丽  张珊珊  陈怀远 《中草药》2016,47(18):3169-3174
目的对金粟兰属植物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根部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多穗金粟兰的氯仿和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乌药烷型倍半萜二聚体,鉴定其结构为环银线草醇A-9-O-β-葡萄糖苷(1)、环银线草醇A(2)、银线草醇B(3)、银线草醇C(4)、银线草醇D(5)、银线草醇F(6)、银线草醇G(7)、多穗金粟兰醇B(8)、草珊瑚内酯B(9)、sarglabolide I(10)、8-O-methyltianmushanol(11)、henriol B(12)。结论化合物1、7、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和10为首次从金粟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山慈菇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对氯仿层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色谱结构鉴定。结果从山慈菇氯仿层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烷-15-醇(I)、豆甾醇(II)、β-谷甾醇(III)、二十九烷(IV)、三十烷醇(V)、三十一烷十二醇(VI)、三十二烷醇(VII)和β-胡萝卜苷VIII。结论化合物I、II、IV、V、VI、VII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丝穗金粟兰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芳有  邹雍  陈杰  黄伟明  卞玉婷  罗永明 《中草药》2020,51(6):1485-1490
目的对丝穗金粟兰Chloranthus fortune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和波谱学鉴定方法对丝穗金粟兰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借助MTT法对其中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筛选。结果从丝穗金粟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迷迭香酸(1)、2′-羟基-4,3′,4′,6′-四甲氧基查耳酮(2)、卡瓦胡椒素A(3)、cycloshizukaol A(4)、白术内酯III(5)、4β-hydroxy-8,12-epoxyeudesma-7,11-diene-1,6-dione(6)、(8α)-6,8-dihydroxycadina-7(11),10(15)-dien-12-oic acidγ-lactone(7)、curcolonol(8)、11-hydroxyldrim-8,12-en-14-oic acid(9)、木栓酮(10)、异香草酸(11)、6β-hydroxystigmast-4-en-3-one(12)、3,4-二羟基苯甲酸(13)、莽草酸(14)、东莨菪苷(15)以及N-acetyltyramine 1-O-β-D-glucoside(16)。化合物4和5表现出微弱的细胞毒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在46~85μmol/L。结论化合物2、10、11、13~15为首次从金粟兰属植物中获得,化合物1~3、6~16为首次从丝穗金粟兰中分离得到。丝穗金粟兰中部分倍半萜显示出弱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对金粟兰属植物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NMR)、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从多穗金粟兰根的氯仿萃取部位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ederone epoxide(1),chlomultin C(2),curcolonol(3),sarcaglaboside A(4),zedoarofuran(5),(1E,4Z)-8-hydroxy-6-oxogermacra-1(10),4,7(11)-trieno-12,8-lactone(6),chloranoside A(7),没药素A(8),(8α)-6,8-dihydroxycadina-7(11),10(15)-dien-12-oic acid-γ-lactone(9),党参内酯(10),粗叶木内酯A(11),12,15-epoxy-5αH,9βH-labda-8(17),13-dien-19-oicacid(12),12R,15-dihydroxylabda-8(17),13E-dien-19-oic acid(13),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4),反式-N-p-香豆酰酪胺(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6),2'-羟基-4,4',6'-三甲氧基查耳酮(17),岩白菜素(18)和enedione(19)。化合物1,2,4,7~10和12~19为首次从多穗金粟兰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19为首次从金粟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0,(7)
目的:对玄参科植物独脚金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独脚金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半乳糖醛酸苷(Ⅰ)、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Ⅱ)、槲皮苷(Ⅲ)、刺槐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Ⅳ)、芹菜素(Ⅴ)、金圣草素(Ⅵ)。结论:化合物Ⅰ~Ⅳ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丝穗金粟兰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对丝穗金粟兰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丝穗金粟兰全草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是:长尾粗木叶内酯A,党参内酯,类没要素A,异秦皮啶和β-谷甾醇。结论化合物长尾粗木叶内酯A,类没要素A和β-谷甾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然后利用1D-NMR、2D-NMR、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多穗金粟兰二氯甲烷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R,4R,5R,8S,10R)-1-羟基-4-乙氧基桉叶-7(11)-烯-12,8-内酯(1a)、(1S,4S,5S,8R,10S)-1-羟基-4-乙氧基桉叶-7(11)-烯-12,8-内酯(1b)、(9S,10S)-(-)-9β-hydroxycyclocolorenon(2)、myrrhterpenoidN(3)、1α,8α,9α-三羟基桉叶-3(4),7(11)-二烯-8β,12-内酯(4)、dihydrocurcolone(5)、curvularin(6)、neolitacumone A(7)、银线草内酯F(8)和苍术内酯Ⅲ(9)。结论其中化合物1a和1b为1对新的倍半萜对映异构体,分别命名为(+)-多穗金粟兰内酯M和(-)-多穗金粟兰内酯M;化合物2为1个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6,(11)
目的:研究大花金钱豹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现代色谱技术对大花金钱豹根的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花金钱豹根中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1)、腺苷(2)、9-α-D-arabinofuranosyladenine(3)、党参炔苷(4)、cordifolioidynes B(5)、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6)、(E)-2-hexenyl-β-D-glucopyranoside(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金钱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0,(4)
目的:研究多穗柯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多穗柯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数据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多穗柯的醇提物中分离出9个化合物,分别是:根皮苷(Ⅰ)、根皮素(Ⅱ)、二氢查尔酮-2′--βD-吡喃葡萄糖苷(Ⅲ)、胡萝卜苷(Ⅳ)、β-谷甾醇(Ⅴ)、槲皮素(Ⅵ)、木犀草素(Ⅶ)、槲皮苷(Ⅷ)及齐墩果酸(Ⅸ)等9种化合物。结论:除化合物Ⅰ和Ⅲ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10.
鹰嘴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鹰嘴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系统溶剂提取法、硅胶柱层析、MCI树脂吸附、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半制备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鹰嘴豆干燥种子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亚油酸(linoleic acid,I)、β-谷甾醇(β-sitosterol,II)、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III)、腺苷(adenosine,IV)、1,2-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基)酯(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1,2-bis(2-methylpropyl)ester,V)、1-乙基-α-L-半乳糖苷(1-ethyl-α-L-galactoside,VI)、蔗糖(sucrose,VII)。结论:其中化合物I,V,VI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I,V亦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