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药复方861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861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单侧。肾切除Wistar大鼠制成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糖尿病+861小剂量(3.2g·k^-1·d^-1)组、糖尿病+861大剂量(6.4g·kg^-1·d^-1)组和糖尿病+氯沙坦(10mg·kg^-1·d^-1)治疗对照组。观察大鼠腹腔注射STZ6周及12周后血糖、肾小球滤过功能、尿白蛋白排泄量、尾动脉血压及肾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复方861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肌酐清除率、降低血尿素氮、减少尿白蛋白含量、控制高血压以及明显减轻细胞外基质(ECM)增生,与氯沙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861对糖尿病大鼠具有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芪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肾小球整合素α3β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小球整合素α3β1的表达及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6只)、糖尿病模型组(DM组,8只)、氯沙坦治疗组(DL组,8只,10mg·kg^-1·d^-1灌胃)和黄芪治疗组(DA组,8只,5ml@kg^-1·d^-1灌胃)。6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体重、肾重/体重及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观察肾小球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球整合素0.3B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糖、肾重/体重、UAER、肾小球面积及肾小球容积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体重明显减轻(P〈0.01);黄芪治疗组大鼠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体重有所增加(P〈0.01),余指标均有所降低(P〈0.01或P〈0.05)。糖尿病模型组肾小球整合素α3β1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黄芪治疗组其表达有所升高(P〈0.01)。结论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上调肾小球整合素α3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EGCG干预组。EGCG干预组于模型成功后1周给予EGCG5mg·kg^-1·d^-1腹腔注射。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大鼠肾系膜细胞株分组:正常对照组(NG,葡萄糖5mmol/L),高糖组(HG,葡萄糖30mmol/L),HG+EGCG1组(100μg/L),HG+EGCG2组(200μg/L),HG+EGCG4组(400μg/L),甘露醇组(5mmol/L葡萄糖+25mmol/L甘露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常规生化分析系膜细胞氧化应激状态;Western印迹检测ERK、p-ERK和p2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GCG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高糖时系膜细胞的增殖活性及抗氧化作用。EGCG干预后糖尿病大鼠肾脏p-ERK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明显减弱。高糖时系膜细胞p-ERK及p27蛋白表达上调,EGCG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下调高糖时p-ERK蛋白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方式下调p27蛋白的表达。结论 EGCG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损伤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ERK活性,抑制p27蛋白表达而减少糖尿病肾病损害。  相似文献   

4.
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Smads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造模的糖尿病大鼠以及普罗布考(之乐)干预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Smad2、Smad4、Smad7蛋白的表达,探讨普罗布考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6周龄雄性SD大鼠(清洁级),将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之乐治疗组),12周末将其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血糖(GLU)、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血三酰甘油(TG),以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肾脏Smad2、Smad4、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之乐治疗组GLU、BUN、Scr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糖尿病之乐治疗组TG较正常组下降;糖尿病模型组的Smad4、Smad7在肾脏组织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高,糖尿病之乐治疗组Smad4、Smad7在肾脏组织的表达不明显,Smad2在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出现了明显的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变化,糖尿病之乐治疗组也有明显的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变化,但较糖尿病模型组轻。结论:TGF-β1/Smads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时是激活的,普罗布考可以通过影响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中的TGF-β1、Smad2、Smad4、Smad7蛋白的表达而起到抑制纤维化的作用,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组织 p - JAK2、p - STAT3及 VEGF 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 SD 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 组)、DN 模型组(DN 组)、氯沙坦钾组(L 组)。采用单次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法建立 DN 大鼠模型,周期12周。实验12周末检测大鼠血糖、Scr、BUN、24 h 尿蛋白定量;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 p - JAK2、p - STAT3、VEGF 表达。结果:实验12周末,模型组大鼠血糖、Scr、BUN、24 h 尿蛋白定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肾组织中 p - JAK2、p - STAT3、VEGF 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 ﹤0.05);氯沙坦钾组大鼠 Scr、BUN、24 h 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模型组(P ﹤0.05),肾组织 p - JAK2、p -STAT3、VEGF 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 ﹤0.05)。结论:氯沙坦钾可能部分通过调控 p - JAK2、p - STAT3及 VEGF 的表达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芡实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UrotensinⅡ及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选取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50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5mg/kg)诱导DN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芡实小剂量组(EL,1.5g·kg^-1·d^-1)、中剂量组(EM,3.0g·kg^-1·d^-1)、大剂量组(EH,6.0g·kg^-1·d^-1)及氯沙坦钾组(LP,30nag·kg^-1·d^-1),每组10只,均采用灌胃给药,N组和DN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各组大鼠连续给药12周后,检测大鼠生化指标;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法测定Uro-tensinⅡ及胶原Ⅰ、Ⅲ在肾组织中表达的变化。结果:(1)与N组相比,12周末DN组大鼠肾小球肥大,系膜基质增生,间质胶原沉积.血清BUN、Scr、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增高(P<0.05),肾组织UrotensinⅡ及胶原Ⅰ、Ⅲ表达增加(P<0.05)。(2)与DN组相比,EM、EH组大鼠病理改变减轻,BUN、Scr、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UrotensinⅡ及胶原Ⅰ、Ⅲ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芡实可通过抑制UrotensinⅡ及胶原Ⅰ、Ⅲ在肾闻质的过度表达,进而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5mg·kg^-1)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1周给予氯沙坦20mg·kg^-1灌胃。12周后测3组24h尿蛋白、血肌酐、肾重/体重、血CRP及TNF-α水平;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LR4、核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24h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肾重/体重明显升高,肾小球肥大、细胞增生,PAS阳性物质沉积增多。血CRP、TNF-α含量及肾组织TLR4、NF-κB的蛋白表达上调。经氯沙坦治疗后,血CRP、TNF-α含量下降,TLR4、NF-κB的表达下调。结论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TLR4的表达,降低血浆CRP、TNF-α含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冬凌草甲素组(DO),DM组和DO组大鼠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DO组大鼠给以冬凌草甲素10 mg/kg灌胃,NC组和DM组大鼠均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3组大鼠干预给药8周后,检测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试剂盒检测肾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含量;用免疫印迹试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OD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大鼠24 h尿蛋白、SCr、BUN、TC、TG、LDL水平升高(P0.05),HDL降低,肾组织病理肾小球肥大,肾组织SOD和GSH-Px活力下降(P0.05),SOD蛋白和mRNA表达下降,MDA含量升高(P0.05)。冬凌草甲素处理后可部分逆转肾功能,减轻肾组织损伤;提高SOD、GSH-Px活力,并增加SOD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MDA含量,即调节氧化应激;冬凌草甲素处理降低TC、TG、LDL水平,HDL升高,即改善脂代谢(P0.05)。结论冬凌草甲素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改善脂代谢减轻糖尿病大鼠肾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p22phox 亚基mRNA表达及细胞外基质(ECM)聚积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非治疗组(DM组)和福辛普利治疗组(DM+Fosin组,福辛普利10 mg·kg-1·d-1),疗程12周。RT-PCR法检测肾脏NADPH氧化酶p22phox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脏纤连蛋白(FN)表达;白明胶酶谱法检测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并检测Scr、尿蛋白排泄量和肾质量指数等指标。 结果 实验第4 周,DM+Fosin组大鼠肾脏NADPH氧化酶p22phox mRNA表达较DM组减少45%(P < 0.05)。第8周时,DM+Fosin组的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FN表达较DM组分别降低52.5%和42.9%(均P < 0.05);肾脏MMP-9的活性升高29.6%(P < 0.05)。实验第12周时,DM+Fosin组大鼠Scr水平、尿蛋白量(24 h)和肾质量指数较DM组分别降低35.9%、50.2%和17.2%(均P < 0.05)。DM+Fosin组和DM组血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福辛普利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mRNA在糖尿病大鼠肾脏表达时间模式及抑制NADPH氧化酶活性对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代谢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地分为糖尿病非治疗组(DM),观察12周;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治疗组(DM+Apo,0.2g·kg-1·d-1),疗程8周。用RT-PCR检测肾脏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纤连蛋白(FN)表达。白明胶酶谱法(zymography)检测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并测定Scr、尿蛋白量和肾重指数。结果DM组肾脏p22phoxmRNA的表达在4、6和8周时较正常对照组(C)明显升高(P<0.05);12周时降低至正常水平。DM+Apo组肾脏p22phoxmRNA的表达与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显著逆转由糖尿病导致的肾小球体积、肾小球FN表达、肾小球ECM含量、Scr、尿蛋白量和肾重指数的升高(P<0.05),并显著提高肾脏MMP-9活性(P<0.05)。结论NADPH氧化酶的过度表达在糖尿病肾病(DN)发病的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抑制NADPH氧化酶活性的治疗措施可减少DN肾小球ECM积聚、延缓DN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JAK/STAT及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55只,随机留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N)。利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益肾胶囊治疗组(DN+Y)、氯沙坦钾治疗组(DN+L)、氯沙坦钾+益肾胶囊治疗组(DN+L+Y),每组10只,连续灌胃12周。于实验的12周检测24h尿蛋白定量;12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糖、BUN、Scr;取大鼠肾组织做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磷酸化JAK2(p-JAK2)、磷酸化STAT3(p-STAT3)、α-SMA、FN的表达。结果:实验12周末,与DN组比较,益肾胶囊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BUN、Scr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形态学改变较轻,p-JAK2、p-STAT3、α-SMA、FN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氯沙坦钾联合益肾胶囊治疗组与氯沙坦钾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胶囊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下调α-SMA、FN的表达,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益肾胶囊联合氯沙坦钾可更好地保护肾脏功能,提示二者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糖保肾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寻找最佳途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患者,经洗脱期后,随机分为西药组(X组),中药组(Z组),中西医结合组(L组)。分别予厄贝沙坦150mg/次,1次/日,口服;降糖保肾方(免煎剂):每日2剂,口服;降糖保肾方(免煎剂)每日2剂联合厄贝沙坦150mg每日1次,口服;维持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血糖、蛋白尿、肾功能、血脂、降糖药用量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前后ALT,Alb,S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糖保肾方显著改善症状积分,显著降低TC,TG,HbA1c,减少胰岛素用量,显著降低餐后2h血糖,显著降低24h尿蛋白,显著降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P〈0.05);联合厄贝沙坦后以上作用较单用降糖保肾方更显著(P〈0.05)。结论:降糖保肾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肾宁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腹腔内注射福氏完全佐剂、链脲佐菌素及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按24h尿微量白蛋白(24hU-Alb)测定值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糖肾宁组(T组),格列喹酮组(G组)和正常组(N组)各8只,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24hU-Alb及肾功能。结果:M组空腹血糖、TC、LDL显著升高,INS、HDL明显下降。治疗8周后T组INS明显上升,TC、LDL显著下降、HDL明显升高,24hU-Alb减少,肾功能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G组。结论:格列喹酮和糖肾宁均可不同程度影响血糖水平,糖肾宁还可有效调节脂代谢。糖肾宁可能是通过调节肾组织糖代谢及血脂代谢,延缓了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进程,发挥了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降蛋白及肾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单中心研究观察阿魏酸钠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的效果。方法:16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随机分为阿魏酸钠治疗组(以下称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控制血糖、降血脂等治疗,同时予以奥美沙坦4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注射液300mg/d×30d,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定量(24hU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内皮素-1(ET-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多项指标均明显好转;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患者,阿魏酸钠联合奥美沙坦可以明显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延缓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TGF-β1、MC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模型组)、益肾胶囊组、氯沙坦组,每组各10只。单侧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DN大鼠模型,益肾胶囊组每只灌胃益肾胶囊(625mg·kg-1.d-1),氯沙坦组每只灌胃氯沙坦钾片(30mg·kg-1.d-1),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蒸馏水。测定各组大鼠体重、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取肾组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中SOCS3、TGF-β1、MCP-1表达水平。结果:实验12周末,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Scr、BUN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SOCS3、TGF-β1、MCP-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Scr、BUN均低于模型组(P<0.05),Ccr较模型组升高(P<0.05),而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SOCS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TGF-β1、MCP-1的表达受到抑制(P<0.05);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肾胶囊可能通过上调SOCS3在肾组织的表达,抑制了TGF-β1、MCP-1的表达,从而减轻了DN大鼠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霉素(STZ,60mg/kg)腹腔注射法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组(DM组)、舒洛地特10mg·kg-1·d-1组(S10组)、舒洛地特20mg·kg-1·d-1组(S20组)、氯沙坦30mg·kg-1·d-1组(L组),每组各10只。另取10只未造模大鼠作正常对照组(N组)。干预12周后采集各组大鼠血、尿标本和肾脏组织标本,观察和分析各组大鼠肾脏功能和结构的改变;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VEGF及其受体VEGF-R2的表达。结果:同N组相比,DM组大鼠24h尿白蛋白定量、血肌酐及尿素氮显著增加(P<0.01),病理改变较明显。同DM组相比,治疗组(S10、S20及L组)大鼠24h尿白蛋白定量减少(P<0.05或P<0.01);同S10组相比,S20及L组大鼠24h尿白蛋白定量减少(P<0.05)。光镜及电镜显示治疗组较DM组病理变化减轻,尤以S20及L组病变减轻明显。大鼠肾脏组织VEGF和VEGF-R2的表达,DM组明显高于N组(P<0.01),治疗组显著低于DM组(P<0.05或P<0.01)。结论: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而20mg·kg-1·d-1较10mg·kg-1·d-1的剂量效果更好。下调肾脏组织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可能是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择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NC)与造模组,制作糖尿病模型分为模型组(DM)与维甲酸治疗组(DM+atRA)。于模型成型后分别于第8、12周观察各组大鼠24h尿蛋白(Ualb),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重/体重。肾脏病理及电镜观察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组织Ⅳ、Ⅲ型胶原表达。结果:维甲酸组肾重/体重、Ualb、Ccr较同时期模型组下降(P<0.05),且12周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ECM)重要成分ColⅣ表达(5.75±0.41)、ColⅢ表达(4.98±1.37)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减少(P<0.01)。病理观察维甲酸组与模型组比较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减轻,足突融合改善,系膜基质增生缓解,基底膜厚度变薄,减轻了肾脏病理损害。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能减轻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理损伤,减少细胞外胶原基质积聚,延缓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早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Haffner稳态模型方法检测肾功能稳定的71例CKD1期(A组)、37例CKD2~3期患者(B组)和25例正常人(C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Homa-IR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酸(UA)、脂代谢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等各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1)与C组相比,A、B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水平、Homa-IR值均升高(P均<0.05);与A组相比,B组2hPG、FINS、2hINS水平、Homa-IR值均升高(P均<0.05),IR发生率增加(P<0.01)。(2)与非IR组相比,IR组Ccr水平低下,Scr、BUN、Hcy和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P均<0.05);(3)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Homa-IR与Ccr呈负相关(P<0.01),与年龄、Scr、BUN和Hcy正相关(P均<0.05)。以Homa-IR为应变量,各临床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r、Scr和BUN进入回归方程(P均<0.01)。结论:IR存在于早期CKD患者且随肾功能下降而加重,其发生与CKD患者尿毒症毒素潴留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和肾小球病理改变,观察来氟米特治疗后对Hs-CRP的变化和肾小球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来氟米特干预组(LEF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来氟米特对LEF组进行治疗性灌胃。12周后留取尿液测量24h尿蛋白定量(24h U-TP)、留取血标本测血糖(Glu)、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Hs-CRP;肾脏标本测肾脏重量,部分肾组织行HE和PAS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肾小球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显微图像摄影系统采图后应用Image J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肾小球平均面积及肾小球平均体积。结果:12周末DM组大鼠与C组大鼠比较,DM组大鼠体重(BW)增长缓慢或体重明显下降,LEF治疗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但较DM组体重增加,肾重指数(KI)、GLU、Scr、BUN、Hs-CRP及24h U-TP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LEF组大鼠与C组大鼠比较GLU、KI、Scr、BUN、Hs-CRP、24h U-TP虽然仍明显增高(P〈0.05或P〈0.01),除GLU外其余指标与DM组相比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24h U-TP(r=0.838,P〈0.01)、Scr(r=0.732,P〈0.01)、BUN(r=0.772,P〈0.01),KI(r=0.869,P〈0.01),提示Hs-CRP与Scr、BUN、KI及24h U-TP呈显著正相关,图像分析显示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平均面积及平均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大,LEF组较DM组明显减轻。结论:血清Hs-CRP的水平与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一致,来氟米特可以通过减低血清Hs-CRP的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