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快速心律失常分为胺碘酮组(32例)和心律平组(30例)。胺碘酮组用药方法:首剂负荷量150—300mg缓慢静注,维持量0.5-10mg/min,维持静点3d,静脉用药同时口服0.2gq8h。心律平组用药方法:首剂负荷量70mg静脉注射,若无效15min后重复70mg,最大累计量24h不大于240mg,次日1:2服0.2gq8h,观察两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转复到窦性心律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总成功率81.25%(26/32)比心律平组转复总成功率60%(18/30)高,而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较心律平组低。结论胺碘酮静脉给药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静脉注射胺碘酮与心律平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胺碘酮与心律平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阵发心房颤动(此次病程≤48h)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30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注后,继以0·6~1·0mg/min维持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28例,静脉给予心律平1·4~2·0mg/kg,5min内注射,继以0·28mg/min维持静点,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成功率为86·7%(26/30),心律平组转复成功率57·1%(16/28),且心律平组转复心律失败的部分病例使用胺碘酮仍有效;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101±95)min(6~508min),心律平组(172±148)min(11~608min)。结论胺碘酮在转复阵发心房颤动比心律平更加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胺碘酮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疗程1年,观察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缺血相关事件。结果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3例(14%),对照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8例(34%),两组比较,P〈0.05;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为5例(23.8%),对照组10例1(43.5%),两组比较P〈0.05。结论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缬沙坦联合胺碘酮较单用胺碘酮更加有效,同时明显减少缺血相关事件发生,为临床治疗心房颤动及预防复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诊应用盐酸关附甲素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50例和关附甲素50例,分别给予胺碘酮、关附甲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二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胺碘酮组和关附甲素组在1h内转复率分别为62.0%和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物后观察24h内胺碘酮组复发率9.68%(3/31),关附甲素组4.76%(2/42)。结论关附甲素可作为PSVT的一线治疗用药,疗效确切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或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8例AMI后并发PSVT(n=8)或AF(n=20)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负荷量(75-150mg)后,继发静滴(0.5-1.0mg/min)维持,观察PSVT或AF转复窦律疗效及副作用。结果:22例患者(PSVT8例、AF14例)用药后24h内转复为窦律(78.6%)。7例曾出现低血压,均经用升压药或减少胺碘酮剂量后纠治,轻度头昏6例,呕吐3例,静脉炎2例。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发PSVT和AF临床疗效良好,其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美托洛尔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66例SVT患者,随机分成美托洛尔组(30例)和胺碘酮组(36例),两组分别缓慢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或胺碘酮,比较终止SVT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美托洛尔组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9例,有效率70.0%;胺碘酮组治疗后有显著效果18例、有效5例,无效13例,有效率63.9%,关托洛尔和胺碘酮两组治疗SVT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2)。未观察到美托洛尔或胺碘酮组治疗后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美托洛尔是一种安全的、比较有效的终止SVT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为常见的心血管病急症,终止其急性发作为治疗的主要目的,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异搏定、心律平、腺苷三磷酸、乙胺碘呋酮、西地兰等以及压迫眼球、咽反射、压迫颈动脉窦或用Valsalva动作终止发作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但所有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转复PSVT。我院自2001年01月~2005年01月对先后使用以上各种措施均未能终止PSVT的22例患者静脉滴注间羟胺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为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病症之一,而临床上用以终止PSVT的药物颇多。本文综合了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PSVT88例,111例次,对比分析静脉注射ATP、胺碘酮、心律平及异搏定治疗PSVT的效果及副作用,旨在进一步探讨不同药物终止PSVT的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或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44例PSVT,并与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46例PSVT对比观察。结果: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总终止率分别为82%和85%,无显著差异(P>0.05);复律时间:胺碘酮组的20±5min明显慢于普罗帕酮组的8.5±2.5min(P<0.05);副作用发生率二者无显著差异性,但普罗帕酮组的副作用较重。结论:胺碘酮治疗PSVT疗效确切、安全,可作为治疗PSVT的一线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6例SVT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6例)和心律平组(30例)。分别静脉给予胺碘酮和心律平治疗后观察对SVT的转复有效率、显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高于心律平组,心律平转复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组,不良反应胺碘酮组低于心律平组。结论胺碘酮虽然起效时间长,但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律平被认为是广谱、高效和不良反应少而轻的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了探讨其在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我们收集了1993年10月~1996年5月采用静脉推注心律平治疗PSVT患者5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PSVT(符合心电图诊断标准)患者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PSVT发作至就诊时间0.5~4小时者35例,>4h者15例。其中初发者ZI例、2次以上发作者29例。(2)治疗方法:心律平70mg加10%GS20ml,在心电监护下静脉推注,3~smin内注完,注射开始即观察疗…  相似文献   

12.
杨春  杨艳萍 《医学临床研究》2012,(7):1338-1339,1342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院86例CHF伴快速Af(心功能级Ⅱ~Ⅳ级)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毛花洋地黄甙组(B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首次剂量给予150mg胺碘酮缓慢静注,随后0.5-1.0rag/rain微量泵维持;B组首次剂量给予毛花洋地黄甙0.4mg或0.2mg缓慢静注,1h后无效者追加0.2mg。观察用药后12h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30、60、90min转复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与B组心电图表现:转复为窦性心律及基础心室率下降分别为17例(占39.53%)、24例(占55.81%),8例(占18.60%)、19例(占44.1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CHF伴快速Af比毛花洋地黄甙更加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50%),有效15例(37.5%),无效5例(12.5%);对照组显效13例(32.5%),有效17例(42.5%),无效10例(25%)。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较单用胺碘酮更加有效,为临床治疗阵发性房颤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药物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三磷腺苷(ATP)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复律效果.[方法]对28例婴幼儿PSVT的临床表现、发作时心律、并发症及药物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进行护理.[结果]婴幼儿PSVT发作时可表现为精神萎靡、拒乳、面色苍白、呼吸喘促, 5例并心功能不全,无并发症可给予普罗帕酮、ATP、胺碘酮静脉注射,可成功转为窦性心律,并发心功能不全时给予地高辛或联合应用多巴胺、硝普钠改善心功能后再注射抗心律失常药,可安全复律.[结论]婴幼儿PSVT具有症状隐匿、突发突止、发作时心律快、易并发心功能不全的特点,在心功能正常或改善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疗效确切,可使患儿安全复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2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心律宁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率改善和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缺血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心律失常。69%的PSVT是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I。电刺激可诱发和终止AVN-RT。我院1989年10月一1997年10月对72例PSVT患者作食管心房调搏,其中AVN-RT48例,用递增和程控扫描刺激诱发AVN—RT发作,静注心律平,观察该药对AVN-RT的预防和治疗效果。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48例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16~58岁,平均38.6岁。病程1~18年,平均7.5年。PSVT发作最长时间14h,多数需静注药物终止。所有病例均有PSVT发作史,并有心电图记录。无肝硬化、门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使用胺碘酮对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心房颤动(房颤)的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方法40例行二尖瓣置换手术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胺碘酮组和安慰剂组,每组20例。胺碘酮组术前3d开始胺碘酮200mg口服,3次/d,术后当天通过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600mg胺碘酮,能进食后改为胺碘酮200mg口服,3次/d;1周后改为200mg口服,2次/d;再1周后改为200mg口服,1次/d,一直维持。安慰剂组以安慰剂代替胺碘酮,服药时间和方法同胺碘酮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房颤转复率、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胺碘酮组房颤转复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65%vs30%,P〈0.05)。随访6个月,胺碘酮组维持窦性心律明显优于安慰剂组(70%vs0,P〈0.05),而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安慰剂组缩短[(1.8±1.7)d vs(2.8±1.5)d,(11.3±2,4)d vs(13.4±3.2)d,P均〈0.05]。结论胺碘酮可以有效地将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的房颤心律转复为窦性心律,缩短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在术后维持窦性心律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监护心律平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65例有显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至1990—2005年在心电图监护应用心律平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有显效。PSVT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产生的PAVT,可导致心力衰竭休克等。应用心律平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有安全系数高,终止发作快的特点,现将15年来应用心律平治疗PSVT65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志高 《临床医学》2009,29(6):55-56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快速心律失常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应用胺碘酮组、胺碘酮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组,比较两组终止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起效时间、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组窦性心律转复率和有效率高于胺碘酮组(P〈0.05);起效时间短于胺碘酮组;胺碘酮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下降显著(P〈0.05),胺碘酮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组治疗后心率下降程度大于胺碘酮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明显、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Af)病人的疗效。方法观察预激综合征合并Af病人32例,回顾性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胺碘酮、心律平的疗效优于利多卡因;电击除颤转复率高(100%)。结论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时应首选电复律,药物复律时应选用心律平或胺碘酮,慎用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