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晓帆 《中国医药导报》2007,4(2X):37-37,120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有效地预防药物流产后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836例药物流产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年龄、经期、子宫位置、婚姻状况、孕产次、剖宫产史、孕囊大小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并发症率13.3%,导致药流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年龄≥35岁、既往有剖宫产史、孕产次数超过3次、孕囊直径≥2cm、子宫后倾及后倾后屈位者、经期≥5d者、未婚。结论:药物流产并发症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者,尽量减少药物流产,同时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前,药物流产并发症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往认为药物流产后对再次妊娠无明显影响,随着药物流产使用的增加,对药物流产后继发不孕近年屡见报道。本文就吉林大学二院不孕症门诊因药物流产后继发不孕2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进行药物流产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意外妊娠的主要方法。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流产方法主要是联合使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临床研究发现,意外妊娠的女性进行药物流产具有痛苦小、对子宫损害小、恢复快等优点。不过,也有研究发现,进行药物流产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严重损害女性的身体健康。笔者现结合临床实践,论述一下进行药物流产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及防治这些并发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哺乳期妊娠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450例哺乳期妊娠药流及随机选择的同期初次药流4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药物流产效果、近期并发症及副作用。结果:两组药物流产效果、近期并发症虽有差异,但哺乳期妊娠药物流产完全流产仍可达85.7%,并且副作用少能耐受。结论:哺乳期妊娠药物流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应注意掌握适应证、加强药流后观察、及时清宫。  相似文献   

5.
周旭  贾莉  白海燕 《吉林医学》2011,(17):3458-3459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的并发症,旨在指导临床有效地预防药流后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980例药物流产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药物流产的并发症。结果:药物流产的并发症有腹痛,阴道流血,过敏反应,不全流产,药流失败,感染,月经不调,宫颈、宫腔粘连,影响以后妊娠。结论:不可避免终止意外妊娠时,应考虑到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严密观察,提高警惕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应用最广泛的流产药物,而其完全流产率并非100%,而是90%左右,而且还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为保证药物流产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将其不良并发症降低到最低限度,现对260例药物流产并发症情况作一观察,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药物流产在国内广泛应用于临床终止早期妊娠已十多年,虽然医务人员对减少它的并发症进行了不懈地努力,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临床观察,但至今尚无很好的解决方法。为了避免或减少并发症,首先应加强避孕,落实节育措施,尽可能地减少药物流产。如果一旦怀孕而又需要采用药物流产者,用药前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病史及过敏史,严格掌握药物流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同时必须向服药者详细告知可能出现的各种副反应,强调按时随诊的意义和重要性。药物流产必须在具有抢救条件的医疗单位监护下使用,强调规范操作,不能在家自行使用。现就其各种并发症的病因、诊断和处理原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药物流产后29例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药物流产并发症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往认为,药物流产后对再次妊娠无明显影响。随着药物流产的广泛应用,药物流产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已成为妇科常见疾病。本文对我院29例药物流产后发生异位妊娠的病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减轻孕妇痛苦,减少并发症和感染机会,药物流产较人工流产越来越被人们所容易接受。药物流产就是指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酵药物序贯合并使用,可显著增强或诱发早孕子宫自发收缩的频率和幅度,来终止停经49d以内的早期妊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方法:对药物流产的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病因,提出治疗和预防。结果:如处理得当,可减轻药物流产的副反应,预防并发症发生。结论:药物流产不失为一种方便,痛苦少,值得广泛推广的终止妊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药物流产并发症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往认为药物流产后对再次妊娠无明显影响,随着药物流产使用时间的增加,对药物流产后继发不孕近年屡有报道。本文就我院不孕症门诊药物流产后继不发孕5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蒋苹  许红  申延杰 《中外医疗》2009,28(36):176-177
目的探讨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对已婚未产妇女再次妊娠胎盘并发症的关系,为临床医生选择恰当的早期妊娠终止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按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选择病例,单纯手术流产后再次妊娠并准备分娩的孕妇为手术流产组159例,单纯药物流产后再次妊娠并准备分娩的孕妇为药物流产组101例,观察再次妊娠的胎盘并发症。结果2组病例资料的基本情况的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组的胎盘合并症(胎盘滞留和胎盘部分残留)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OR:3.095,95%CI:1.226~7.813);胎盘位置异常、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手术流产组较药物流产组的发生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和药物流产都可作为早期妊娠终止的方式。与手术流产相比,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胎盘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小于手术流产,是一种较安全的终止早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药物流产后需要清官的患者144例,分析清宫的原因,探讨如何避免药流后严重并发症出现。方法对本组药物流产的患者随访观察,对其中144例患者需要清官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药流后清官是因为药流失败的占6.9%,出血过多的占5.6%,不全流产的占87.5%,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药物流产关键要做好排囊后的第3周的随访复查工作,包括阴道出血量的观察、B超和HCG的复查,发现不全流产的,及时清官,可避免严重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继发不孕的原因,为降低其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本院药物流产后继发不孕的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询问和全身体检,感染因素,阴道分泌物UU、CT、BV,内分泌五项、B超、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腹腔镜或宫腔镜检查。结果:药物流产后继发不孕以感染引起的输卵管粘连阻塞占首位,其次为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结论:药物流产的并发症是直接导致继发不孕的原因。因此,预防和减少药物流产的并发症,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是降低药物流产后继发不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前,药物流产并发症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往认为药物流产后对近期和远期无明显不良后果。随着药物流产的广泛应用,许多副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药物流产时,容易引起子宫瘢痕处破裂,远期又易引起异位妊娠等。现就本院6例药物流产致近期严重不良反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型超声与药物流产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要求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在用药前后进行超声检查。结果B超在妊娠早期即可获得高诊断符合率,且对药物流产不全、子宫复旧不良、子宫内膜炎等流产所致并发症的鉴别诊断亦有重要参考价值。结论药物流产前后,超声监测即可确定孕龄筛查异常,又可监测药物流产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流产药物的应用,给非意愿性妊娠的患带来了福音,它可以避免手术流产所发生的一些并发症。如宫颈裂伤、子宫穿孔、脏器损伤、空气栓塞、漏吸、感染等,但每年都有大量的药物流产不良反应发生,并有死亡病例的报道,因此,它的安全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院通过对药物流产患留院观察,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了患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药物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已被人们普遍认同,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其副反应和并发症也随之而来,引起了药物流产对象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为及时控制药物流产的副反应和并发症,减少和控制不良后果,首先要了解药物流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炔失碳酯对早期妊娠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以期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减轻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的副作用。方法将320例妊娠≤49天,要求药物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162例,常规药物流产,观察组158例,在常规药物流产基础上加用双炔失碳酯7.5mg,间隔24小时,2次。观察分析两组对象完全流产率,HCG转阴率,出血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结果加用双炔失碳酯的完全流产率为97.47%,HCG2周内转阴率为96.21%,出血时间为12.97±3.45天,与单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在常规流产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双炔失碳酯可改善药物流产效果,降低药物流产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孕药物流产对再妊娠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126例有药物流产史的初孕妇女及260例有人工流产史初孕妇女进行比较、随访妊娠分娩结局。结果:因胎盘引起的并发症,药物流产组明显少于人工流产组(P〈0.01);产后出血率,药物流产组亦明显低于人工流产组(P〈0.05)。结论:初孕妇女药物流产后再次妊娠分娩,因胎盘引起的并发症,比人工流产后再次妊娠分娩者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