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选取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1993年1月~2006年7月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的20例患者(研究组),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50例普通型子宫肌瘤作为对照(对照组),就其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发生部位及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发生部位、肌瘤大小等与普通型平滑肌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质地偏软,治疗方案仍以手术为主。结论: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子宫肌瘤,其组织学形态与生物学行为不同于普通型平滑肌瘤,治疗根据术中肉眼所见标本的大体形态特征、病理学的诊断结果(核分裂象、细胞异型性)及患者有无生育要求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并一定要加强术后随访,对复发病例术后需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子宫分割性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平滑肌瘤,生长方式特殊,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常无特殊表现,需要术后病理确诊,免疫组织化学进一步证实。回顾性分析1例子宫分割性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该患者为围绝经期女性,每年体检子宫肌瘤逐渐增大并伴有月经量增多,盆腔超声及磁共振成像为子宫平滑肌瘤,肿瘤标志物正常,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分割性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3.
庞朗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4):3475-3476
目的:研究特殊亚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1998年1月~2004年12月病理诊断为子宫特殊亚型平滑肌瘤37例,就其大体标本、镜下特点、鉴别诊断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子宫特殊亚型平滑肌瘤的色泽、质地及镜下特点与普通平滑肌瘤明显不同,容易与子宫平滑肌肉瘤混淆。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子宫特殊亚型平滑肌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重视其镜下特点,综合考虑临床病理参数,疑难病例请求会诊是减少误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但有少数组织学表现良性的平滑肌瘤会发生转移现象。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在已发现的转移性子宫平滑肌瘤中较常被报道。本文通过从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影像学、组织学四个方面概述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特征并对我院收治的1例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患者病历进行分析,探讨其ICD-10疾病编码策略。收治的此例子宫肌瘤肺转移患者主要诊断编码D14.3,形态码M8890/0,其他诊断应编码D25.9,形态码M8890/0,考虑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与子宫手术史的密切关系,其他诊断应增加编码Z90.7。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膀胱尿道平滑肌瘤合并子宫平滑肌瘤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1987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5例膀胱尿道平滑肌瘤合并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例行膀胱肿瘤剜除术,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行尿道肿瘤切除术,所有病例均请妇科同时行子宫肌瘤手术,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4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 病理检查示4例为膀胱平滑肌瘤,1例为尿道平滑肌瘤,5例均合并有子宫平滑肌瘤.术后随访1~3年,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膀胱尿道平滑肌瘤是一种良性非上皮性肿瘤,临床少见,症状不典型,常合并有子宫平滑肌瘤,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及膀胱镜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王乃峰 《现代保健》2011,(8):104-105
目的 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特点.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132例行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均采取子宫全切术,并对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特点进行观察.结果 90.9%为良性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发病率仅为0.8%.8.3%特殊类型平滑肌瘤介于良恶性之间,属于未确定恶性倾向的平滑肌肿瘤.结论子宫平滑肌瘤在子宫体的良性肿瘤中最常见,一般类型的子宫平滑肌瘤,病理诊断较容易,但要注意镜下平滑肌肉瘤与特殊型平滑肌瘤的区别.同时,卵巢雌激素分泌与子宫平滑肌瘤的出现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大血管内平滑肌瘤的起源及与子宫平滑肌瘤的因果关系,正确处理此类疾病,防止肿瘤复发。方法:1998~2009年共行心脏大血管内肿瘤摘除31例,其中3例病理证实为平滑肌瘤,这3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均有子宫肌瘤摘除手术病史,且病理为平滑肌瘤。结果:3例平滑肌瘤中1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结论:心脏大血管内的平滑肌瘤绝大多数起源于子宫平滑肌瘤,其特点侵入静脉内生长,可沿静脉血管走形,扩展到大血管甚至心脏内,手术是该病的基本治疗原则,但易复发。  相似文献   

8.
<正>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子宫平滑肌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1]。外阴平滑肌瘤是一类较罕见的外阴良性肿瘤,属皮肤平滑肌瘤的一种。女性外阴平滑肌瘤多位于大小阴唇、阴蒂或巴氏腺区域,一般为单发,体积大小不一,外形呈球形、分叶状或哑铃状,表面光滑,质地偏硬,有包膜,肿瘤无蒂,有宽的基底,可活动并逐渐增大突出于皮肤表面,有时合并内生殖器官平滑肌瘤或胃肠道平滑肌瘤[2-5]。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阴道前庭平滑肌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浸润的肥大细胞状态对子宫平滑肌肿瘤生物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子宫平滑肌瘤12例,子宫恶性未定平滑肌肿瘤10例,子宫平滑肌肉瘤7例,光镜观察和形态计量组织学特征、肥大细胞颗粒面积、内皮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瘤细胞凋亡率,并分析肥大细胞颗粒面积与其它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肿瘤细胞数量为子宫平滑肌瘤最少、恶性未定平滑肌肿瘤居中、平滑肌肉瘤最多。肥大细胞颗粒面积百分比为平滑肌瘤最高,未定平滑肌肿瘤居中,平滑肌肉瘤最低;瘤细胞数与肥大细胞颗粒面积比呈负相关。平滑肌瘤内皮细胞第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染色面积最低,平滑肌肉瘤最高;第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染色面积与肥大细胞颗粒面积比呈负相关。平滑肌瘤瘤细胞凋亡率最低,平滑肌肉瘤最高;瘤细胞凋亡率与肥大细胞颗粒面积比呈负相关。结论:肥大细胞释放颗粒提高了子宫平滑肌肿瘤的恶性度,促进肿瘤血管的增生。  相似文献   

10.
孟宪华  谢春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4):2003-2003
子宫淋巴管内平滑肌瘤属于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是一种少见、特殊的平滑肌瘤,国内外有关报道较少。我院自1990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6例子宫淋巴管内平滑肌瘤,现将其生物学特征及临床处理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子宫肌瘤患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春市子宫肌瘤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方法以2005年9月—2008年9月在长春市某三甲医院就诊的16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在该医院进行诊查的158例非子宫肌瘤妇女作为对照组。按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流行学调查,获取基本信息、月经史、生育节育史、既往与现病史等资料。应用Excel、SPSS12.0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分析。结果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多集中在31~50岁之间,以41~50岁的妇女最为多见,占患者总数的46.88%。单因素分析显示,多次人工流产会导致子宫肌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OR(95%CI)为1.754(1.115~2.759)。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潮年龄、妊娠次数、流产次数与子宫肌瘤有关,OR(95%CI)分别为0.114(0.038~0.342),1.900(1.065~3.388),14.681(4.374~49.281)。结论初潮年龄早、妊娠次数多、流产次数多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子宫动脉不同部位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汉威  黄益  汤日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430-3432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不同水平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用PVA微粒或平阳霉素加碘油乳剂栓塞子宫肌瘤87例,其中插管至子宫动脉栓塞主干52例,35例有卵巢支、输卵管支显影者则使用微导管栓塞子宫动脉分支末梢。结果:病人症状缓解率为93.5%,月经过多,痛经,尿频、尿急,贫血等3个月内恢复正常。副作用:除栓塞综合征外,可见阴道不规则流血,腰腿痛,可自行恢复。治疗后6~24个月肌瘤缩小率在53.5%~81.0%之间。中短期疗效较稳定,未见复发。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栓塞其分支末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结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s插管法做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分析子宫和肌瘤缩小情况以及对卵巢功能影响。结果 栓塞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肌瘤和子宫均有明显缩小。对卵巢内分泌功能无影响。结论 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uterine leiomyoma artery embolization,UAE)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下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5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熊小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160-2161
目的:探讨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2月~2005年6月选择自愿接受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58例,肌瘤68个,瘤体直径1.5~5.5 cm,在B超监视和引导下将自凝刀经阴道宫颈置入肌瘤进行射频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3个月58例、6个月50例(59个肌瘤),治疗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100%(58/58)、51.72%(30/58)。结论: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是1种能保留子宫的微创技术,可重复治疗,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压迫症状,可引起继发不孕、习惯性流产和早产等。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本文就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作一介绍,为子宫肌瘤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血清miR-21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7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该院行健康体检的72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组女性血清miR-21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研究组患者子宫肌瘤组织ER、PR表达。比较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清miR-21表达,比较研究组患者子宫肌瘤组织ER、PR不同表达情况下血清miR-21表达,分析子宫肌瘤患者血清miR-21表达与子宫肌瘤组织ER、PR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miR-2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ER阳性、PR阳性患者血清miR-21表达显著高于ER阴性、PR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子宫肌瘤组织ER、PR不同表达与miR-21表达均呈正相关性,其中ER不同表达与miR-21表达呈强正相关性(P<0. 05),PR不同表达与miR-21表达呈弱正相关性(P<0. 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血清miR-21呈现高表达,与子宫肌瘤组织ER、PR不同表达呈正相关性,可能参与了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应用彩色超声监测治疗前后子宫肌瘤的变化,测定血清激素水平、肝肾功能、血红蛋白,观察服药后的副反应。结果:48例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血红蛋白上升。治疗后血E_2、P平均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子宫及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缩小,缩小率分别为30.1%和38.2%,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停药后62.5%患者子宫肌瘤逐渐增大。35%出现潮热、恶心等轻微副作用。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但停药后易复发。  相似文献   

18.
子宫血管性平滑肌瘤2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子宫血管性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这种少见肌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至2004年10月间行手术,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血管性平滑肌瘤的2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其预后.结果 作为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平滑肌瘤,近年来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以月经改变为最多,可伴贫血;B超检查多数难与普通肌瘤区别,彩超在辅助诊断上有一定的优势.此类肌瘤的手术方式与普通子宫平滑肌瘤相同,两者病理改变不相同.结论 鉴于其富于血管的特点,对于B超检查可疑血管性平滑肌瘤者,应积极行彩超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根据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改变导致的出血,进而可能发展为贫血,临床应积极治疗,加之术中出血常较普通肌瘤多,因此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对于肌瘤较大者,需充分估计手术困难度,必要时合血备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同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随子宫肌瘤患者分两组,服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3-6个月。B超测量子宫及肌瘤大小,用放免疫法测定性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闭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A组瘤体积于服药后3个月时平均缩小52.56%,6个月时平均缩小61.69%;B组分别为缩小48.61%及52.12%。治疗6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呈时间依赖性。两组治疗后estradiol(E2)和Progestagen(P)下降明显(P<0.01)。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吕肌瘤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为保守治疗子宫肌瘤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并以服米非司酮25mg/d为较理想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