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院校教学将如何面对中西医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早以前,我国各地已经开始尝试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教学了,如发展了一批西学中专业队伍,其中不少中西医结合专家脱颖而出,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很多贡献。近年来,各中医院校相继开设了专科或本科中西医结合专业,要求学习中西医结合的各层次人才也不断增多,包括许多国外中医爱好者。如何开展中西医结合教学,如何使中医院校培养更好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是中医院校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探讨中西医结合高等本科教育培养模式问题上,中医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我校作为全国最早开办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教育的院校之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率先提出“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即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课程分别由中医、西医讲,临床课程中、西医结合在一起讲。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是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临床主干课程之一,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如何实施中西医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北京中医》2008,27(2):F0003-F0003
北京地坛医院(原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始建于1946年,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解放以来在防治多种传染病方面一贯倡导中西医结合治疗,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中西医结合学科队伍。中西医结合科创建于1974年,从创建至今,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经验,推动了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北中医》2005,27(11):808-808
为进一步提高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水平,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2005年亚太地区中西医结合学术论坛日前在京举行。来自韩国、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就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探索中西医结合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索中西医结合之路许家杰编者按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大好形势,加强海内外学术交流,本刊从今年第四季度起增设“海外中西医结合”栏目,不定期介绍海外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现状、成就及经验。有关美国的中西医结合,本刊特邀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西医学中心主任许家杰博...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通报》2008,7(2):22-22
在4月20日举行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中西医结合是继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该加以坚持,加以发展壮大。陈竺说,50年的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倡导的西医学习中医,与中医共同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研究,创造新医药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医学科学发展规律的。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是对中西医药学各自优势的互补和集成。大量的实践和科研证明,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药或单纯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具有明显的自主创新性。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发展壮大中西医结合事业。  相似文献   

7.
师晶丽  吴伟康 《中医杂志》2006,47(12):943-944
近几年来,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如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首先以法规的形式确认了中西医结合的重要地位。而随着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深入,中西医结合研究已发展到了分子生物学的前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在我国的有效控制已为世人瞩目。中西医结合的累累硕果向世人证明,中西医结合的强大优势正向着科学性及先进性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8.
创新理论,提高疗效——发挥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北海 《北京中医》2006,25(12):723-727
当前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是我国医药学必须明确的战略方向,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件大事要做,一是创新理论,二是提高疗效。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在提高疗效的基础上,提供了创新理论的萌芽,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发挥中西医学各自的优势,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念,主要是融会贯通、各取所长、提炼深化、去陈生新。其具体的治疗模式有以下几方面:1)中西医结合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治疗模式,例如融合中医药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与干扰肿瘤宿主生存环带的新疗法,减毒增效、菌毒并治的新观念,联合乳头小切开、利胆排石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新途径等。2)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采用针对每个患者体质、病因、病机和病势的灵活的因人制宜的疗法。3)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兼融近期与远期、保存机体功能与生活质量的观念,减轻药物不良作用,重视药物安全性,促进康复健身。4)中西医结合身心综合治疗,既治疗器质性疾病,也解除心理上情志障碍,达到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9.
孙云廷 《中医药学刊》2006,24(6):1111-1112
针灸学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必修课,本院开办5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已有多年,该专业的教学既不同于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又不同于西医院校的西医专业。中西医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差别电比较大,针灸学作为中医课程的一部分,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接受、运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的课题。以前笔者缺乏此方面的教学经验,故在实践中根据本院实际情况,注重了教材教法的研究和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关于对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考,完善中西医结合教育的层次;找准中西医结合的结合点;加强中西医结合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促进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以当今医学所处的时代(是实验医学向整体医学、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过渡时期)为背景,从医学体系形成与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现状,认为目前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存在重大缺陷,尚未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立的理论体系,以致造成中西医结合工作停滞不前的局面,而这又使相当一部分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认识不到中西医结合医学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唯一模式。因此,建立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17世纪,中国就产生了中西医汇通思想,但这仅仅是个别中医学家、思想家对中、西医两种医学的出现以及中、西医互相碰撞、影响和借鉴的一种思考和认识。到了195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并要求各省具有三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生到研究院学习和研究中医,才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真正意义上的碰撞与磨合。目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为主要负责人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结合医学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课题,在经历了两年的设计、调查、分析研究后,完成了对11989人次和210个科研、医疗、教育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内有相当规模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达56个,其中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14家,成为我国重要的中西医结合医疗临床基地。中西医结合医学在西医和中医等大型综合性医院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70%~80%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疾病,91%的中西医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最喜欢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诊断方法,65%的患者最喜欢中西医结合医生,71%的患者最喜欢接受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说明中西医结合已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并重发展中西医结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第四届学术交流会纪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于1995年5月18~21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解放军、部局直属单位及美国的代...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小华  王浩 《中医教育》2010,29(6):65-67
中西医结合本科人才(以下简称:中西医人才)作为最中坚力量,担负着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促进中西医结合、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重任。故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中西医结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在培养过程中起着统领全局的地位,根据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水平和现状.笔者认为中西医人才培养的真谛不在于人才培养的完美化,而在于人才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5.
对中西医结合的中医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西医结合的中医学思考陆广莘(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中西医结合是一个自组生成演化的过程,可以是以中医学主动的中西医结合,也可以有以西医学主导的中西医结合;有中国的中西医结合,也有世界性的中西医结合。1“和”实生物,“同”则不...  相似文献   

16.
1.中西医结合人才供求现状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以及新兴学科的出现,社会对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有关中西医结合现状的调研结果表明,目前中西医结合人才资源非常匮乏,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1人才资源不足 根据人才需求预测,目前中西医  相似文献   

17.
40年前我加入了“西医学习中医”的队伍 ,成为中西医结合队伍的一员。经历了学习中医、应用中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的过程。迄今仍工作在中西医结合医教研的第一线 ,深深体会到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 ,各具所长、各有所短。中医重宏观、西医重微观 ;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 ;中医重辨证、西医重辨病。通过中国中西医结合 4 0年 ,取长补短 ,进行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研究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成就引进到教学及国际交流中 ,在西医院校及培养学生走向世…  相似文献   

18.
章兆兵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394-394,38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60名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30名,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0名,行保守治疗。术后随访1月-3月,手术后肘关节功能评估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评分标准和美国肩肘外科(ASAES)医师评分标准两项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相比,实验组UCLA功能评分和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对肱骨髁上骨折复位产生良好效果,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重要方法。但应注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手术经验及术后规范的功能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的源起与明末清初西医的传入有着直接的关联.随着西医影响的逐步显现,中医界越来越多地开始研究西医.由此产生了以方以智为最初代表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倡导者.开始了中西医结合思想的早期探索。19世纪中后叶.随着西医影响的迅速扩大,“中西医汇通派”出现,从中已能看出“中西医结合”的雏形。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同志发表“西学中”批示,正式式提出“中西医结合”概念,并由此流行开来。随后,中西医结合得到高度重视,由于当时的特殊背景.对于中西医结合采取了简单化、运动式的发展方式。1978年后,中西医结合发展趋于理性,开始步入科学化发展轨道,并取得显著成果。长三角地区中西医结合事业较为发达,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江浙沪应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学术一体化发展.充分彰显三地中西医结合领域联合优势和整体实力,从而更好地繁荣中西医结合事业。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如何看待中西医结合、怎样进行中西医结合的问题,从历史的回顾、现实中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未来应如何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阐述了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