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针刺内关治疗急性上腹痛伴呕吐8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雷 《中国针灸》2000,20(10):619
85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64例 ,女 2 1例 ;年龄 1 2~4 6岁 ;病程 1小时以内 4 3例 ,1~ 3小时以内 2 9例 ,3~ 7小时以内 1 3例。经诊断为肠痉挛、慢性胃炎、食物中毒等疾病所致上腹部疼痛 ,其中有 2例同时伴腹泻。取穴 :内关 (前臂掌侧 ,腕横纹上 2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操作 :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均可。使其掌心向上 ,选定穴位 ,局部作常规消毒 ,用 30号 1 5寸毫针 ,垂直快速进针 1寸左右 ,得气后 ,行小幅度快速捻转 1 1 0次/分 ,同时配合小幅度缓慢提插 ,针感放射到肘部有胀沉感后留针 ,3分钟行针 1次 ,直至症状消失后出针。…  相似文献   

2.
彭江华 《中国针灸》2002,22(8):30-38
1 一般资料所选择 4 8例均为针灸科门诊病人。男 2 2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38岁 ,最大 6 4岁 ,平均 5 1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5年。2 治疗方法(1)取穴定位 让患者用力握拳向掌侧屈腕 ,在腕部掌侧可有三条纵行皮下的隆起 ,中间者为掌长肌腱 ,桡侧的为桡侧腕屈肌腱 ,尺侧的为尺侧腕屈肌腱。在下端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选一进针点A1,沿尺侧腕屈肌的内侧缘向远端移动 2厘米左右再定一进针点A2 ;在下端腕横纹上的桡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定进针点B1,再沿桡侧腕屈肌腱向远端移动 2厘米左右定一进针点B2 (见图 1)。图 1 针法示意…  相似文献   

3.
李宝吉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42-742
1临床资料56例患者,男41例,女15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7岁,平均36岁;病程最短2 d,最长1月。随机分成2组,每组2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方法治疗组取穴:取第4颈椎棘突下旁开1寸处之夹颈穴。方法:选用30号2寸毫针,针身与皮肤垂直进针,深约0.8~1寸,适当调整角度,不大于10°,至呃止或得气,留针20 min。对照组取穴:取前臂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之内关穴,左右两侧针刺。方法:选用30号2寸毫针,直刺至呃止或得气,留针20 min。3疗效标准治愈:呃逆停止,随访1周无复发。显效:治4…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  66例中 ,男 2 9例 ,女 3 7例。年龄最小 13岁 ,最大 5 8岁 ,平均 2 6岁。针具  2 6~ 2 8号 ,1~ 1.5寸毫针。定位 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 2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方法 让患者取坐位 ,两前臂平放 ,手心向上 ,嘱患者不要紧张 ,将鼻中塞物取出 ,任其鲜血往外滴。用乙醇棉球消毒后 ,取毫针刺入双侧内关穴 0 .5~ 1寸 ,针尖逆着经脉循行方向刺入。针下得气后 ,行捻转提插泻法 ,针感循手厥阴心包经感传至腋下 ,感应重者可到胸部 ,效果快者约 1min鼻衄即止 ,效果慢者 2~ 3 min鼻衄亦止。留针 15~ 2 0 min后起针 ,中间行针…  相似文献   

5.
正取穴:牙风痛穴,奇穴名,位于腕横纹上2. 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操作方法:取1. 5寸毫针垂直刺入牙风痛穴,深1. 0寸左右,如无明显针感,行捻转、提插手法,直到有强烈的酸胀得气感为止。下牙痛加刺颊车,上牙痛加刺下关。留针4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体会:《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载:"牙风痛,奇穴。以中指尖至掌后腕横纹之长度,折做四等份,以一等份自腕横纹直对尺泽穴引量,尽处两  相似文献   

6.
笔者师从马坤范主任医师 ,针刺委中穴配合腰痛穴治疗急性腰扭伤 3 0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 0例中男性 2 2例 ,女性 8例 ;年龄 3 0~ 5 4岁 ;病程 1~ 3天。全部患者均有扭伤史。治疗方法主穴取双侧委中穴 ,配穴取患处对侧腰痛穴(手背指总伸肌腱两侧 ,腕背横纹下 1寸处 ,一手 2穴 )。如整个腰部疼痛 ,则取双侧腰痛穴。治疗时患者站立位 ,双手扶持床架或靠椅 ,选用 2 6号 2寸毫针 ,局部常规消毒后针尖对准委中穴 ,快速直刺 1 .5寸 ,采用大幅度捻转手法 ,反复行针 2 min,待引起强烈酸麻胀感后 ,将针慢慢退出。再用 1寸毫针 ,针尖向…  相似文献   

7.
手背腰痛点属经外奇穴 ,为现代经验用穴 ,治疗无脊柱骨和椎间盘实质改变的急性腰扭伤 ,效果十分显著 ,方法简便 ,非常适合基层医务工作者运用。临床资料 :本组 5 0例患者 ,男 37例 ,女 13例 ;年龄最大者 6 8岁 ,最小者 2 1岁 ;病程最长 3天 ,最短 0 .5小时 ;5 0例中有 2 8例经治疗 1次痊愈 ,15例治疗 2次痊愈 ,7例治疗 3次。治疗方法 :取穴 :手背第二指伸肌腱的桡侧及第四指伸肌腱的尺侧 ,腕横纹上 1寸许 ,左右两侧共 4穴。操作 :嘱患者取坐位 ,双手平放于桌上 ,手背腰痛点穴常规消毒 ,取 30号 1.5寸毫针直刺 0 .4~ 0 .6寸 ,反复捻转 ,致病…  相似文献   

8.
腕踝针为主治疗耳鸣6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璟 《中国针灸》2002,22(7):32-40
取穴 :腕踝针上1区 (在小指侧的尺骨缘和尺侧腕屈肌腱之间 ,腕横纹上 2横指 ) ,上4 区 (在拇指侧的桡骨缘上 ,腕横纹上 2横指 ) ,体穴取风池、率谷、听宫、听会。方法 :患者取坐位 ,如单侧耳鸣取患侧穴 ,双侧耳鸣用双侧穴。首先针上1区 ,术者用拇指端摸到尺骨缘后 ,向掌心侧轻推 ,点的位置在骨缘和肌腱内侧缘之间的凹陷处。然后针上4 区 ,让患者的手掌面向内竖放 ,术者用两手食指夹桡骨的两侧 ,点的位置在两侧骨缘之间。此处若有较粗血管时 ,进针点位置要适当上移。选择好进针点后 ,用 75 %酒精棉球消毒进针点周围皮肤 ,取 32号 1 5寸毫针 ,…  相似文献   

9.
内关穴注射治疗肝癌呃逆1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建华 《中国针灸》2002,22(11):36-44
呃逆 ,又称哕 ,俗称“打嗝” ,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 ,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主为主症的一种病症。笔者对 1 5例肝癌引起的呃逆采用内关穴注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共治疗 1 5例 ,均为肝癌中晚期病人 ,其中男 1 3例 ,女 2例 ;年龄最小 35岁 ,最大 78岁 ,以年龄在 40~ 50岁之间为多 ;呃逆时间最短为 2小时 ,最长为 2月。方法 :(1 )穴取内关 (当腕横纹上 2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2 )用药 :维生素B1 注射液及维生素B6 注射液。 (3)操作 :取两支 2 5ml注射器 ,每支注射器吸取维生素B1 和维生素B6 各 1ml…  相似文献   

10.
笔者20年来,采用手背腰腿点配合腰部活动治疗本症40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00例中,男250人,女150人。年龄在20-60岁之间。针刺方法:在手背腕横纹下1.5寸,第二伸指肌腱桡侧及第四伸指肌腱尺侧处,左右共四穴。伤左取右,伤右取左,伤正中左右兼取,常规消毒,1-2寸毫针,针与皮肤表面呈15°-30°,针尖向掌侧面,从伸指肌腱和掌骨之间刺入,深5-8分,边捻针边活动患处。疼痛严重者在痛止后,还须继续运针1-3分钟,留针25分钟。施术期间注意;手针疗法感应较强,针刺前须向病人充分说明,防止发生晕针。沿骨缘斜刺时不要损伤  相似文献   

11.
1996年2月~1998年12月,笔者运用小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26例,取得良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6例中,男18例,女8例;年龄30~56岁,平均39岁;病程2~33个月,平均11个月。2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患侧上臂外展、掌心朝上平放于治疗桌上,腕关节下方放一脉枕,使腕关节呈背屈位。定点:在远侧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定一进针刀点,沿尺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向远端移2.5cm再定一点;在远侧腕横纹的桡侧腕屈肌健的内侧缘定一点,沿桡侧腕屈肌腱向远端移动2.5cm再定一点。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后,在此四点分别进针刀,刀口线一律与肌腱平行,针体和腕平面成90…  相似文献   

12.
头皮针配"神根"穴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8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淑君  冯福海 《中国针灸》2002,22(9):584-584
1 临床资料 86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65例,女21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81岁,平均64岁;病程最短3小时,最长7天。由颅脑CT提示脑梗死,并除外脑出血。依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进行诊断。2 治疗方法 常规药物:如去纤酶0.5U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维脑路通0.8g静滴,脑复康8.0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共用10日。 针刺取穴:头皮针取病灶侧的顶颞前斜线,“神根”穴(笔者的经验穴,位于太冲与行间穴之中点)。操作:头皮针,先于前顶、悬厘穴各置1针,然后沿二者连线每隔1寸针刺1针,共计5针。如感觉障碍者配顶颞后斜线,前顶穴针刺时针尖朝后,其余针尖均朝前下方,针身与皮肤成15~30度夹角,深度0.3~0.5寸,针感以局部麻胀感或放射至整个头部为度。以每分钟200转的速度行捻转强刺激,留针  相似文献   

13.
运用腰痛点治疗腰扭伤、肩周炎、颈椎病、落枕及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手针疗法:腰痛点位于手背腕横纹前一寸五分,第二伸指肌腱桡侧,第四伸肌腱尺侧处左右共四穴。  相似文献   

14.
急性腰扭伤为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手背奇穴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本病216例,收效甚佳,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16例中,男性162例,女性54例;年龄17~73岁;单侧腰扭伤84例,双侧腰扭伤132例;病程1~3天152例,4~6天47例,7天以上17例。治疗方法单侧扭伤取健侧奇穴手背腰痛点(腕背横纹下1.5寸,第二伸指肌腱桡侧及第四伸指肌腱尺侧缘,一手二穴),若双侧扭伤,则取双侧手背奇穴。令患者五指自然微伸,手背向上,医者左手托住患者手掌,右手用28~30号1.5寸毫针,将针尖稍斜向掌心快速刺入奇穴,深度约0.8寸,避免刺穿手掌…  相似文献   

15.
<正> 郤门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仰掌取之,在掌后第一横纹正中(大陵穴)直上5寸,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是穴。针刺得气后,施以强而持久的捻转手法(两侧相同),留针  相似文献   

16.
腕踝针配合气功掌治疗颈椎病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腕踝针配合气功掌治疗颈椎病 6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0例中男性 40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30~ 70岁 ;病程 1个月~ 1 5年。其中神经根型 38例 ,椎动脉型 1 9例 ,脊髓型 3例。治疗方法进针点在双腕部上 4、上 5、上 6(均位于腕横纹上二横指绕内关与外关一圈处 ,上 4在桡骨外侧缘上 ,上 5在前臂背面中点 ,上 6在尺骨内侧缘背面 )。局部常规消毒后 ,用 30号 1 .5寸不锈钢针 ,针尖朝病端 ,进针 1 .4寸 ,留针 30 min,1 0天为 1个疗程。留针过程中可用气功掌进行颈部治疗 ,也可以在拔针后进行治疗。治疗前先滴活血…  相似文献   

17.
晚期桡神经损伤治疗比较棘手 ,传统手术方法疗效不理想。自 1992~ 2 0 0 2年 ,作者采用屈腕肌腱移位重建伸腕伸指功能治疗晚期桡神经损伤 4 2例 ,获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2例 ,男 2 8例 ,女 14例。年龄 9~ 5 6岁 ,平均 37岁。 14例曾行手术吻合 ,功能恢复欠满意 ;2 1例手术探查见损伤严重或缺损过多 ,难以修复 ;7例未经任何方法治疗。伤后至本次行术时间 1.5~ 8年 ,平均 2 .5年。1.2 手术方法 ①桡侧屈腕肌腱替代拇长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 ;②尺侧屈腕肌腱替代伸指总肌腱 ;③旋前圆肌腱替代桡侧伸腕长、…  相似文献   

18.
内关配穴治疗心悸举案齐齐哈尔市铁锋区中医院盖俊杰刘占国刘丽荣(161002)1基本方法取穴及刺法:选主穴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常规用毫针直刺0.5~1寸。配穴: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挠侧凹陷中)常规用毫针直刺0.3...  相似文献   

19.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本病多因外感风邪,侵犯面部经脉,使气血运行受阻所致。我科从1994年~1999年,用腕踝外加牵正散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选穴:患侧上l、上2、上3。患者取坐位,针刺部位放松,常现消毒外体与皮肤,选用3O号1.5寸毫针,针尖朝病端,医者三指持针柄,针尖刺入皮肤时呈30度角,以拇指前端轻旋针柄,勿用力推针以免针体弯曲,针尖通过皮肤后放平,紧贴皮肤表面沿皮下直线进针,进外时要求阻力小一如阻力较大或针刺部位出现胀痛酸麻等感觉时,均表示针已刺入肌膜下深层组织,须…  相似文献   

20.
针刺内关穴治疗胁痛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1996年以来,以针刺内关穴为主结合辨证配穴治疗胁肋神经痛34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所治患者均来自门诊病人,34例中,男性26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7岁;病程最长30天,最短1天。2 治疗方法  穴位部位,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取穴:内关,阳陵泉,压痛点  操作:选准穴位,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应用1.5寸毫针刺入内关1寸,以针感向上臂掌内侧传导为佳。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应用2寸毫针刺入阳陵泉,针感向下肢放射,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