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1年春,我们收容了四名天南星中毒的患者,经姜汁等治疗而愈,兹报告于下:病例报告:例_(1、2、3)(住院号21505、21503、21504)均男性青年,于1961年1月29日急诊入院。主诉:舌麻、咽痛、不能言语已两小时。于两小时前采集野生植物肘,得天南星的球茎,因好奇而各咬了一小口,嚼后即觉舌麻木灼辣,急啐出,即感舌颊疼痛,不能言语。体检;呼吸、  相似文献   

2.
冯淑萍 《河北中医》2012,34(7):1031-1032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以黏膜发生浅层溃疡为主出现剧烈疼痛,有周期性无规律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治疗亦无特效[1].2007 - 01-2008 - 12,我们采用益气养阴生肌方配合局部点灼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54例,并与单纯局部点灼治疗54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教科书《中药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槐角、槐花分列收载,槐花又有槐花与槐米之分。2015年以前,将槐花、槐米分列收载。2015年后又将槐花与槐米合并收载,统称"槐花",即临床医生无论书写槐花或槐米,药房调配槐花或槐米均可。  相似文献   

4.
扁平苔癣是一种皮肤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口腔粘膜常见病之一,患此病的患者为0.02%~0.22%,女性多于男性,多发中年人,临床表现为局部有粗糙木涩感,或烧灼性敏感.或发痒不适,黏膜有炎症充血时,遇辛、热、辣等厚味刺激可发生敏感灼痛,特别是上皮糜烂溃疡时则疼痛加重.  相似文献   

5.
咽异感症包括咽喉部的异物感、憋闷感、干辣感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而主诉咽异感症者高达30%~40%。对1981年至今的咽异感症患者622例,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健康调查表,选出自主神经症状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研究槐花散治疗肠风下血证,初步揭示槐花散治疗肠风下血证的机制。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槐花散水煎液及乙酸乙酯各萃取各部位芦丁、槲皮苷、柚皮苷和新橙皮苷进行定量,对其质量进行控制,并以5%右旋葡聚糖硫酸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以DAI评分、炎症因子和炎性细胞浸润等情况评价各部位的治疗作用。结果槐花散合煎液、乙酸乙酯层及水层部位可显著降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髓过氧化酶(MPO)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DAI分值;组织切片结果显示给药后可缓解炎症细胞浸润,且合煎液抗炎、抗溃疡和止血作用最强。结论肠风下血证经典方槐花散可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主要通过减轻炎症细胞浸润,降低炎症水平来发挥作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也许可作为肠风下血证的研究模型用于相关经典处方的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 枯矾散由枯矾、煅石膏、轻粉、黄丹四味组成,始载于《外科正宗》。原方以治疗三阳风湿下流凝聚不散,致生脚丫搔痒,甚则溃烂,或湿毒,恶疮等症。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只要病因相同,症状相似,以本方略作加减,不仅治疗范围广泛,而且效果亦佳,且价格便宜,故甚有实用价值。兹将治疗皮肤鳞癌1例,介绍如下。周××,男,56岁,农民。门诊号53416。初诊日期,1979年8月20日。患者初起腰部生一小肿块,疼痛,后肿块僵硬,逐渐增大,伴有溃疡。当时按皮肤溃疡处理,给服抗生素,维生素C,加局部换药后,溃疡缩小,但硬块如前,表面不平,时有出血。1980年5月16日又行电灼治疗,即时肿块灼除,但不久局部又长出高低不平  相似文献   

8.
口疮是口腔粘膜受邪热蒸灼,或失于气血荣养所致,以局部出现小溃疡、灼热疼痛为特征的口腔粘膜病,属于西医口腔溃疡病。笔者自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用鸡内金末涂敷治疗小儿口疮60例,并与冰硼散30例作为对照,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单纯性疱疹     
<正> 处方:海金沙藤嫩芽、嫩叶适量。用法:捣烂绞汁,加食盐适量(每100毫升汁加食盐1.5克)。外涂患处,每小时1次。疗效:治疗各部位的单纯疱疹15例,效果显著。病例:钟xx,男,25岁。左胸外侧及肩胛部大片小疱疹,伴局部灼辣不适。取上药治疗2天而愈。来源:《广西赤脚医生》1977年第7-8期。  相似文献   

10.
槐花食疗治痔疮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2年~2004年采用槐花食疗治疗痔疮86例,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内痔:可用槐花冰糖粥。取晒干的槐花50g(或新采摘的槐花200g),粳米100g,冰糖适量。先将晒干的槐花用水浸泡30min。粳米煮粥,待粥煮至五成熟时,将泡好的槐花倒入锅中,加入冰糖,盖锅盖,煮至黏稠,待粥冷却至温和后即可食用,如出血量稍多时,可加配侧柏叶10g。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在临床运用经方治验较多,现撷取三则作一介绍,以飨同道。1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刘某某,女,56岁。2016年3月5日就诊。患者口腔溃疡多年,溃疡常见于口腔黏膜,也可见于舌下,发作常无明显诱因,有时吃辣后会发作,溃疡大多有自限性,1月左右可自缓解,但有时发作缠绵、此起彼伏达数月,曾行治疗未见疗效。此次发作已1周余,口腔溃疡在右颊黏膜、舌下各1处,溃疡处疼痛明显,影响摄食,伴见心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18,(11)
槐花在唐末以前主要用作染料,入药时间是在唐末五代。最早记载槐花入药的本草著作是《日华子本草》。宋代和明清本草典籍对槐花药性、主治、功效和医方的记载多有创新,反映了人们对槐花入药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现代药理证明了本草所记槐花入药内容的科学性。槐花与洋槐花是两种不同的药物,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槐花,临床常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便血、尿血、吐血、血崩之症。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其泻火凉血之性,自拟槐花饮治疗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疗效显著。药物组成:槐花15g,生山楂10g,菊花9g。如兼高脂血症,上方加玄参15g,丹参15g。此为1日量,水浸代茶饮,30天为1个疗程。例1:李某某,男,52岁,2002年3月6日初诊。患者近日因情志不舒致头昏头胀、目赤、急躁易怒、睡眠多梦、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到单位卫生室就诊,给予龙胆泻肝丸口服。药后目赤、口干苦,便秘尿赤等症缓解,仍感头昏头胀,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诊见患者形体较胖,面色潮红,述头昏沉而胀,…  相似文献   

14.
槐花饮片及其提取物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生槐花、炒槐花、槐花炭及其提取物芦丁、槲皮素、鞣质的止血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别灌饲受试药物5天后测定小鼠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总数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并对大鼠进行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结果生槐花、炒槐花、槐花炭及提取物芦丁、槲皮素、鞣质均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小鼠出、凝血时间和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3种饮片还可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3种提取物则明显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另外,芦丁具有增加小鼠血小板总数的作用。结论3种饮片及3种提取物均具有止血作用,炒槐花和槐花炭作用强于生槐花,但6种实验样品的止血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槐花中芦丁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槐花中黄酮类化合物芦丁的提取工艺和槐花的炮制储存对槐花中芦丁的影响.方法 考察单因素水平基础上进行正交设计提取槐花中芦丁;比较分析不同地点槐花、市售储藏槐花与槐花炭中芦丁的含量.结果 槐花中芦丁提取最佳工艺条件是A2B2C3,即2倍量60%乙醇回流3次,2 h/次.比较不同生长地点槐花与槐花炭中芦丁含量表明,光照好的东风渠边槐花中芦丁含量最高(13.24%),新鲜槐花中芦丁含量普遍比市售储藏槐花高,烘干品比阴干品中高,炮制后的槐花炭中含量最低(2.34%).结论 槐花采摘后应立即高温110℃杀青有利于芦丁的保护,储藏期间尽量通风干燥,栽培种植宜选择阳光好的空旷地.该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槐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试用艾条点火燃着后薰治阴囊癣症,薰至阴囊皮肤有灼感,局部皮肤干燥。每天薰一次,每次10  相似文献   

17.
胃灼热是胃功能紊乱的第一个信号,这个信号是不容忽略的。我们都经常看到电视广告促销缓解胃灼热或者胃酸过多、饭后或者感到有压力时胸中部灼疼感的药物。胃灼热症状包括胃部不适到衰竭感不等。最严重发作时可误认为是心脏病发作。  相似文献   

18.
殷××,男,65岁。1985年3月24日诊。患口腔溃疡十五年。初发之时,服维生素B_2即能暂得控制,久则罔效,后改服中药,仍反复发作。诊见:上下唇内粘膜散在豆粒样红色环状溃疡,疡面周围色红,舌尖边部有红色点状溃疡,疼痛如灼,口干苦不欲饮,小便黄热,腰酸耳鸣,失眠多梦,心烦盗汗,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辨为阴虚火亢、水火失济证。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槐花总黄酮提取工艺,比较不同槐花炮制品(生品槐花、炒制槐花、槐花炭)中总黄酮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闪式提取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生品槐花总黄酮,观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电压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并在该条件下比较不同槐花炮制品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差异。结果闪式提取法提取槐花中总黄酮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5%,料液比70ml·g-1,提取电压90V。不同槐花炮制品中总黄酮提取率有明显的不同,炒制槐花最高(14.23%),其次为生品槐花(13.17%),最后是槐花炭(9.31%)。结论研究优化了闪式提取法提取槐花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并为深入理解不同槐花炮制品不同功效主治与总黄酮含量变化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口疮是口腔粘膜受邪热蒸灼或失于气血荣养所致,以局部出现小溃疡、灼热疼痛为特征的口腔粘膜病,包括复发性口疮和疮性口炎。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心脾积热、阴虚火旺和气血两虚3型。自2000年3月至2004年1月间,对采用女贞叶捣烂贴敷患处治愈心脾积热型和阴虚火旺型口疮54例进行总结。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