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eldinger穿刺法用于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Seldinger穿刺法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 将66例需要置管化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法,观察组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置管.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Seldinger穿刺法可显著提高老年肿瘤患者PICC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出血,保证置管效果.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引导下行PICC 30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经临床诊断需要行PICC且血管条件符合盲穿的肿瘤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盲穿法,观察组在CDFI的引导下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局部组织损伤率、置管操作所需时间.结果 观察组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局部组织损伤率及操作时间显著低于和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CDFI引导下行PICC可提高局部血管状况较差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及降低局部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方法 将6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采用22 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 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效果观察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目的探讨视锐5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将13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组在视锐5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结果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静脉炎、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P0.01)。结论视锐5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较常规置管具有准确定位靶向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局部组织损伤,减少并发症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PICC置管及规范化维护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实验将1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PICC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40例,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恒温护垫热敷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及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将260例经肘部PICC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132例),两组均由静疗专科护士按照标准穿刺置管,观察组置管12h后予恒温护垫热敷,对照组行常规湿热敷,每天3次,每次30min,连续3d。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分别为6.25%、3.91%,对照组分别为6.82%、5.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士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恒温护垫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操作简单,可有效减少直接护理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置管前及置管中的心理护理干预来提高患者首次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并且减少患者的穿刺痛苦。方法将124例首次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护理62例为对照组,置管前及置管中心理干预护理62例为观察组,分析心理干预护理对提高首次PICC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作用。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8.39%(61/62),对照组为88.71%(55/6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心理干预护理有助于提高首次PICC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减少患者医源性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Seldinger穿刺法用于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Seldinger穿刺法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66例需要置管化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法,观察组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置管。结果两组一次穿刺、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P〈O.01)。结论Seldinger穿刺法可显著提高老年肿瘤患者PICC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出血,保证置管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钝性分离法穿刺点扩皮减少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穿刺点渗血、渗液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血管鞘直接扩张穿刺点的钝性分离法,对照组采用扩皮刀纵向扩皮法。结果两组一次性扩皮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24h穿刺点出血量、穿刺点渗液及7d内维护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血管鞘直接扩张穿刺点的钝性分离法,可减少患者PICC置管后出血量及穿刺点渗液,减少置管后的维护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