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耐量减低是葡萄糖耐量正常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过渡阶段,此时,患者空腹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已经超过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正常人相比,糖耐量减低者发生糖尿病的几率非常大,并且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具备了与2型糖尿病相同的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此,对于糖耐量减低的防治已成为目前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减少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葡萄糖调节受损干预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首次提出了"葡萄糖凋节受损(IGR)"的概念,包括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两种高血糖状态,亦称之为"高血糖中间状态"或"糖尿病(DM)前期".IGR不仅增加了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危险性,而且高血糖水平也是心血管疾病连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首次提出了“葡萄糖调节受损(IGR)”的概念,包括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1FG)两种高血糖状态,亦称之为“高血糖中间状态”或“糖尿病(DM)前期”。IGR不仅增加了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危险性,而且高血糖水平也是心血管疾病连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糖耐量减低又称糖耐量异常 ,是介于正常糖耐量和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之前的一种高血糖状态。糖耐量异常的含义是空腹血糖值小于7 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值为7 8~11 0mmol/L。因为糖耐量异常者中有一部分可恢复为正常 ,一部分仍停留在糖耐量异常阶段 ,只有一部分发展为糖尿病 ,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人们暂不把它作为一种疾病诊断。然而临床资料统计以及研究结果表明 ,糖耐量异常是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不容忽视 ,必须加以关注。其危害性包括 :1伴有其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糖耐量减低一定会发展为糖尿病吗?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都要经过糖耐量减低这个阶段,但并非所有糖耐量减低者都会发展成糖尿病。因此,一般称糖耐量减低为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此时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约2/3糖耐量减低者可发展为2型糖尿病;而积极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或延缓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最重要的干预措施是改变生活方式,首先要控制饮食,应当按照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求合理安排日常膳食,要做到总量控制、合理搭配、营养全面、少吃甜食和高脂肪食品。同时要参加适度的体育活动,步行、慢跑、体操、游泳等…  相似文献   

6.
胜利油田社区居民糖尿病流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胜利油田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抽样分层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对18岁以上常住居民3万多人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糖尿病患病率5.43%,糖耐量减低患病率8.89%;糖尿病、糖耐量减低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患高血压的人群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患病率高。结论胜利油田人群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患病率较高,与肥胖、糖尿病家族史、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及高血压相关,尚不能肯定性别、职业、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及经济收入水平与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患病之间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糖耐量减低又称葡萄糖耐量减低。当受检查的血糖高于正常但还不能被诊断为糖尿病时,需进行葡萄糖耐量检查。葡萄糖耐量检查是指在清晨,检查者空腹服75克葡萄糖,待2小时后测其血糖值。其血糖值如果小于7.8毫摩尔/升为正常,如果介于7.8-11.1毫摩尔/升为糖耐量减低,如大于11.1毫摩尔/升则考虑为糖尿病。糖耐量减低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大多是在进行健康体检时被发现的,糖耐量减低是糖尿病的前期状态,可以说是糖尿病的“预备役”。  相似文献   

8.
1817名某大型企业在职职工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大型企业某部门在职职工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方法]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某部门1817名在职职工开展空腹与餐后2 h静脉血浆血糖检测,检测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者. [结果]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30%,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单纯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受损兼有糖耐量减低(IFG/IGT)的患病率分剐为0.72%、2.09%、0.50%. [结论]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特别是对糖耐量减低及单纯空腹血糖受损兼有糖耐量减低者,从而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许多单位的离退休干部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结果接近正常值的上限,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报告为糖耐量曲线比正常曲线略高,但自诉无糖尿病症状。医生认为这种情况够不上糖尿病诊断标准,通常称之为“糖耐量减低”。 医学研究资料表明,我国发生糖耐量减低的人约占2.5%~3%,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肥胖、体力活动较少、血脂增高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和高胰岛素血症者,多为诱发糖耐量减低的危险因素。国外有关资料显示,所有Ⅱ型糖尿病患者,几乎都要经过糖耐量减低这个阶段,故有人把糖耐量减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糖耐量减低的转归可以有3种情况 :一种是转变为真正的糖尿病 ,一种是保持不变 ,还有一种是恢复正常 ,3种情况大约各占1/3。由此可见 ,糖耐量减低是糖尿病的前期状态 ,是一组已有代谢异常并有可能向糖尿病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的中间阶段。根据临床观察 ,糖耐量减低的人如果任其发展 ,每年会有5 %的人转变为糖尿病。所以这类人群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 ,可以说是糖尿病的“预备役” ,又可称为糖尿病前期。大多数临床资料表明 ,糖耐量减低可导致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 ,易引起大血管并发症 ,主要包括主…  相似文献   

11.
糖耐量减低又称糖耐量异常,是介于正常糖耐量和达到糖尿病诊断之前的一种高血糖状态。它并非真正的疾病,医学界也不将它作为一种疾病诊断。糖耐量减低并无临床症状、体征等临床表现,一般人很难发现,大多是在进行糖尿病筛查,或单位及个人参加体检,或其他疾病需查血糖时才被发现并引起重视的。 糖耐量减低的标准是以空腹血糖值小于7.0毫摩/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值为7.8~11.0毫摩/升为依据。也就是说,空腹血糖值虽偏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则显示血糖波动和升高。所以,糖耐量减低可被看作是糖尿病的前期状态或已有代谢异常,并有可能转化为糖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孕妇不同糖耐量状态下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产前检查及待产孕妇1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妊娠期期糖尿病(糖尿病组46例)、妊娠糖耐量减低(糖耐量减低组50例)、结果正常者(正常组49例),比较各组孕妇胰岛素抵抗和分泌功能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胰岛素抵抗程度(HOMA-IR)糖尿病组最高,糖耐量减低组次之,正常组最低(P0.05);胰岛素分泌功能(HOMA-β)糖尿病组最低,糖耐量减低组次之,正常组最高(P0.05)。胰岛素增量(AIR3-10)、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AUC-I、AUC-II)糖尿病组最低,糖耐量减低组次之,正常组最高(P0.05)。3组孕妇妊娠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正常糖耐量孕妇相比,有妊娠糖尿病以及糖耐量减低孕妇存在胰岛素抵抗且有细胞功能受损,提示孕妇该指标的异常应引起重视并加以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非糖尿病病人显著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血脂异常[1 ] 。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积极控制血糖和血压之外还应重视对血脂异常的治疗[2 ] 。因此 ,如何选择一种有效、及时、安全、副作用少的药物既能控制血糖又能改善血脂 ,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极为重要。糖泰 2号是纯天然生物制品 ,其有效成份为葡萄糖耐量因子 ,它由三价铬、菸草酸和多种氨基酸组成低分子量阳离子复合物 ,在正常葡萄糖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功能是改善血液中的葡萄糖耐量 ,提高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 ,促进糖代谢 ,故有葡萄糖耐量因子之称。我…  相似文献   

14.
在健康体检时,发现有些人空腹血糖接近正常值上限,进一步检查发现葡萄糖耐量曲线比正常略高,但自觉无糖尿病症状。有人提出疑问:糖耐量减低(IGT),就是糖尿病吗? IGT又称糖耐量减低,是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人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IGT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综合征的新进展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代谢综合征是以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耐量减低或2型糖尿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个症候群,以肥胖为首要的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后果为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其病因有肥胖、遗传及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面对代谢综合征所带来的挑战,临床医护人员工作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现或发生的糖尿病。妊娠期发生程度不同的糖耐量异常称妊娠期糖耐量减低(TGT)。妊娠期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不同,糖尿病合并妊娠是指妇女妊娠前已确诊的糖尿病。  相似文献   

17.
王建华 《药物与人》2013,(10):30-31
除了胰腺之外,肝脏也是一个重要的糖调节器官。当各种原因导致肝脏病变时,会影响正常的糖代谢,导致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我们把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我国是肝病大国,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超过2000千万,其中大约20%的慢性肝病患者合并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与普通2型糖尿病相比,"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此,我们临床医生应当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现或发生的糖尿病。妊娠期发生程度不同的糖耐量异常称妊娠期糖耐量减低(TGT)。妊娠期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不同,糖尿病合并妊娠是指妇女妊娠前已确诊的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医学上十分重视的一个课题,因为  相似文献   

19.
糖耐量减低是糖尿病前期状态,绝大多数糖耐量减低患者最终将发展为糖尿病.目前血、尿β2-微球蛋白的检测己普遍应用于临床,它们的临床价值主要在于这些指标能在血肌酐、尿素氮及尿蛋白定性等肾功能指标异常之前早期、敏感地发现肾功能改变情况,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将对糖耐量减低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做一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20.
医学上常用预测技术来诊断疾病,评估疗效,判断转归,提高疗效,增强临床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以减少失误。本文仅介绍糖尿病防治工作中运用预测技术的经验体会。时间序列预测适用于疾病变化与时间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1)糖耐量转归预测:研究发现,从无症状的糖耐量减低期,到有症状的糖尿病期约需4~5年。根据这一理论,我国学者在糖耐量减低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使糖耐量减低者约1/3转为正常,约1/3保持长期稳定,仅约1/3发展成糖尿病,使糖尿病发病率减少了1/3~2/3。糖耐量减低治疗方法的选择,可根据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