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癌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房性囊性肾癌8例。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8例均为多囊性,房间隔及囊壁厚度不均,2例可见壁结节。CT平扫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不均匀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较动脉期稍减低,但仍较明显,肾盂排泄期强化程度减弱,而囊液在三期增强扫描中始终未见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在多房性囊性肾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癌胆囊转移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肾癌胆囊转移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3例肾癌胆囊转移瘤均为单发,2例为实性,平扫为稍高密度,增强病灶明显强化;1例为囊实性,平扫为等低混杂密度,增强病灶呈环形明显强化;所有病灶均伴有胆囊外转移.结论 肾癌胆囊转移瘤少见,常为单发病灶及胆囊外转移,CT主要表现为稍高密度、动脉期强化明显,病灶可有囊变坏死,结合原发病史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多期扫描在诊断小肾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6例均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在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表现。结果:CT平扫中8例病灶呈稍低密度,5例为等密度,1例为稍高密度,2例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皮质期明显强化为14例,中度强化为2例。强化为均匀或不均匀。肾实质期扫描肿瘤密度迅速减退,肾盂期扫描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较常规CT有明显优越性;小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皮质期扫描应作为小肾癌CT常规扫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小肾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平扫及三期(皮质期、实质期、肾盂期)增强扫描征象进行分析并寻找其特征性征象。结果:培俐病灶中,CT平扫低密度为12例,等密度5例,1例为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均有强化,均匀为4例,不均匀为14例,且在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迅速减退。结论:小肾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迅速减退,并“快进快退”表现及假包膜的出现均对小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WHO病理分类中不同亚型肾细胞癌(renal cee carcinoma,RCC)的CT特征,旨在加深对RCC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9月72例经病理证实的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其中透明细胞癌58例,乳头状细胞癌7例,嫌色细胞癌4例,多房囊性肾癌3例.结果 透明细胞癌平扫病灶呈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肿瘤多呈不均性明显强化,实质期、分泌期强化减退.乳头状细胞癌多呈等密度或囊实性,增强扫描皮质期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实质期、分泌期延迟强化.嫌色细胞癌多位于肾髓质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均匀,坏死、囊变少见.多房囊性肾癌位于肾皮质区,由多个囊腔和分隔构成,囊壁及间隔菲薄,无附壁结节,平扫病灶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囊壁、间隔延迟强化.结论 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CT特征、手术方案、预后均不同,术前影像学检查准确诊断能够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4例,行螺旋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分析其表现。结果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9例,稍低密度4例,稍高密度1例,2例为囊实性肿块,其中1例伴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11例呈明显强化,3例呈轻中度强化。肾实质期肿瘤密度迅速减退,肾盂期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小肾癌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小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癌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肾癌亚型的CT表现,其中透明细胞癌25例,嫌色细胞癌5例,乳头状癌5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SCT多期扫描.结果 25例肾透明细胞癌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均匀或不均匀的等、稍低、稍高或混杂密度肿块,增强皮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等或高于肾皮质,髓质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出血、坏死及囊变23例,肿瘤内钙化3例.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平扫为均匀或不均匀类圆形肿块,呈轻中度较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皮质期密度低于肾皮质,瘤内出血3例,囊变2例.5例肾嫌色细胞癌平扫为位于肾髓质的类圆形肿块,4例呈均匀密度,1例呈混杂密度,增强后呈轻到中度均匀强化,皮质期密度低于肾皮质.2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表现为中心位于肾皮质的椭圆形囊性肿块,可见少量的实性部分及分隔,增强后间隔呈中度进行性延迟强化,实性部分强化与肾皮质等同.结论 不同的肾癌亚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4例,分析其螺旋CT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表现。结果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7例,稍低密度5例,稍高密度1例,1例为囊实性肿块,其中2例伴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12例呈明显强化,2例呈轻中度强化。肾实质期肿瘤密度迅速减退,肾盂期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小肾癌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对小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小甲状腺癌的CT表现,探讨其CT征象.方法 对40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在1.0~2.0 cm的小甲状腺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8例为单发癌灶,2例为双侧双发癌灶;2例合并对侧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合并对侧甲状腺腺瘤;(2)边缘光整,包膜完整者8个病灶;边缘不光整,包膜不完整者34个病灶,但未见明显周围软组织及重要器官侵犯;(3)病灶平扫密度均匀或较均匀,未见明显出血或坏死囊变区;病灶内伴钙化者30个病灶,钙化形态各异,以砂粒状多见(20个病灶),也可见不规则结节状、蛋壳状或桑椹状钙化;(4)增强后41个病灶明显强化(强化幅度>40 HU,CT值在90~140 HU之间),其中38个病灶均匀强化,3个病灶中央强化明显,边缘可见一环形低密度影,呈镶嵌征;(5)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24例(60.0%),可呈实性、囊实性或囊性,增强后可呈均匀明显强化、不规则环形强化或壁结节样强化;8例淋巴结内可见砂粒状、结节状或蛋壳状钙化.结论 砂粒状钙化、甲状腺包膜不完整、强化明显的甲状腺实性结节及伴钙化、囊变、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的颈部肿大淋巴结为小甲状腺癌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CT表现。结果 CT平扫中5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15例为混杂密度,2例为稍高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18例明显强化,4例中等度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病灶强化进一步减低。其中8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肾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对肾细胞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