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2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操作方法。方法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采用后外侧小切口行全髋置换术。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小切口的应用,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切口长度8~11cm)、缩短手术时间(平均95 min)、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者易接受,手术切实可行,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并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51-3652
对比微创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疗效。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微创小切口)和对照组(传统切口)各50例。对比两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输血量、C-反应蛋白(CRP)、术后引流量、Harris评分。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和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后外侧切口方法。比较观察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第1次持拐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护理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第1次持拐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较轻(P〈O.05)。结论认为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具有创伤小、引流量少、术后疼痛轻、愈合快、住院时阃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56髋)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60例(67髋)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2组切口长度、手术总失血量、术后Harris评分、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切口长度、总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1月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小、出血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疼痛轻及切口美观等优点。该手术切实可行,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并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背景: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短期效果好,但是有学者认为其术中暴露比传统切口差,置换后易出现假体安置位置差等并发症。目的:系统评价微创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1975/2011有关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文献资料,收集小切口微创技术与传统方法比较进行髋关节置换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标准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4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创小切口组在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手术用时方面优于传统长切口组,在术中及置换后并发症方面,两种技术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换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小切口组置换后近期(1年内)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传统切口组。提示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比较,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均较短。  相似文献   

6.
陈长留  舒勇 《中国临床康复》2012,(35):6503-6507
背景: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短期效果好,但是有学者认为其术中暴露比传统切口差,置换后易出现假体安置位置差等并发症。目的:系统评价微创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1975/2011有关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文献资料,收集小切口微创技术与传统方法比较进行髋关节置换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标准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4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创小切口组在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手术用时方面优于传统长切口组,在术中及置换后并发症方面,两种技术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换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小切口组置换后近期(1年内)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传统切口组。提示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比较,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均较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外侧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以及切口长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入路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陈兴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5):1253-1253,1255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切口组及小切口组各45例,常规切口组采用传统髋关节置换术,小切口组实施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小切口组术中出血、术后48 h引流量、输血、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少低于常规切口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早期X线片显示假体匹配良好,位置佳,无脱位、无髋内或外翻;术后6周时小切口组Harris髋评分高于常规切口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Harris髋评分无显著性异性(P>0.05)。结论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李秋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527-1527,1529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1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引流量、术中输血患者比例、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Harris髋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Hardinge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采用Hardinge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将同期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Hardinge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恢复快、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遗留疤痕小、创伤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378-5379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6例髋关节疾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选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前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选取常规后外侧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后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常规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以及恢复时间早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忠  王磊 《浙江临床医学》2012,(9):1083-1084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运用手术重建髋关节功能的良好方法,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以往运用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本院于2011年1月至12月运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病变68例患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初次单侧人工全髋置换40例,随机分为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组(A组)和后外侧入路组(B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及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术后早期(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优于B组(P<0.05),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晚期(6个月)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好的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14.
小切口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大多采用后外侧切口,切口长度15~25cm,术中剥离广泛、出血较多、创伤较大,术后康复时间较长,存在髋关节后脱位风险[1].小切口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切口短、创伤小、失血少、关节功能恢复快、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的特点[2,3],但是护理配合相当重要.本院2008年开展此类手术以来,已完成42例本类手术,本文重点就护理配合作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手术配合经验。方法选择微创手术逐渐成为今后手术发展的主要趋势。近1a以来我院开展了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髋关节置换手术相比具有切口美观,不切断肌肉,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体位放置简单,患者痛苦小,以及减轻巡回护士的工作强度等优点。选取患者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分别从术前准备、巡回护士配合和洗手护士配合三方面总结了配合体会。结果手术配合好。结论①手术配合护士应在术前详细了解手术方法及手术步骤,熟悉特殊手术器械的名称及用途,以便能更好的与医生密切配合,完成手术缩短手术时间;②关节置换手术无菌要求严格。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6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分为常规THA组和小切口THA组各34例,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2h引流量及平均输血量;术前、术后3d及术后6月的VAS评分和HHS评分。小切口THA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2h引流量及平均输血量小于常规THA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小切口THA组术后3d VAS评分和HHS评分优于常规THA组(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愈合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切口外侧入路与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远期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者手术时间稍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也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半年以及一年时Harris评分和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关节功能,且手术时间与常规切口手术相当,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仰卧位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仰卧位外侧切口,对照组采用侧卧位后外侧切口。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下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少,未发生术后假体脱位,功能恢复快。结论采用仰卧位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便于术中患者观察与管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加快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针对性选取我院行THA的病员48例,分为初期小切口THA组、熟练小切口THA组、传统切口THA组,各组16例。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2小时引流量、手术时间及Harris评分,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期小切口THA组平均出血量,术后12小时平均引流量,平均手术时间等指标均高于传统组,术后Harris评分低于传统组,熟练组与传统组比较,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略少,术后早期Harris评分高,远期Harris评分接近。结论:熟练小切口THA与传统切口THA比较远期疗效无明显优点,初期小切VITHA不具微创优势,不必强求小切口THA,并应注重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外侧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操作方法及优缺点。方法采用髋外侧小切口进行全髋人工关节霞换于术17例。结果切口长度8~10cm,平均8.5cm。甲侧髋关节段换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00~300mL.平均250mL.术后出血量为120~250mL,平均230mL;双侧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出血最为400~620mL.平均500mL,术后出血赜为350~500mL,平均400mL。术后3个月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9.5分。结论髋外侧小切口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易接受、手术切实可行及易于临床开展等优点.但应注意接通应证及容易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