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通过综合性介入手术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达到规范、简化介入手术工作流程,加强术中安全管理.方法 设计综合性介入手术记录单,使用于不同种类介入手术;统计不同种类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使用剂量、速度、压力;将护理记录与技术记录融合在一起,进行针对性记录,分术前准备记录、术中记录、术后评估记录3部分,对实施记录前后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综合性介入记录单克服了以往专科性介入记录的局限性.适用于所有介入手术;将以往只重视生命体征和手术过程的形式记录升华到科学管理记录,使流程管理规范化,为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护士及技师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结论 综合性介入手术记录单记录内容规范、具体而全面,体现了介入手术的特征性,使介入管理步入规范化、流程化、科学化,弥补了护理缺陷和管理漏洞,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介入诊疗中的X线电离辐射对心血管病患者DNA损伤的影响。方法收治接受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244例,按介入术式不同分为四组: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组8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72例,射频消融术组48例,起搏器植入术组3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 h、24 h抽取患者外周血,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微核。同时记录患者手术全程辐射的累积皮肤表面入射剂量(CD)、面积剂量乘积(DAP)、透视时间(FT)等,观察各种介入诊疗中患者接受的辐射损伤程度和差异。结果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组CD和DAP值显著高于其他三组,而其他三组间CD和D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2 h染色体微核率为16.3‰±4.2‰,P<0.05),术后24 h为17.5‰±5.1‰,,明显高于术前水平(13.8‰±4.7‰,P<0.05)。结论不同介入术中,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不同,但介入诊疗中的电离辐射都可能会造成患者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选择的鞘管型号,观察介入医生穿刺技术的熟练度、操作手法的准确度、护士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度、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疾病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导致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渗血4例;穿刺部位血肿3例;假性动脉瘤1例;股动脉夹层1例;股动脉血栓1例.结论 手术医生熟练的穿刺技术,轻柔的操作,介入护士较好的术前、术中、术后的严密观察与护理是预防经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手术室护士的术前访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医院在病房推行了整体护理,为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都能得到系统化整体护理,我们建立了手术室护士的术前访视。现将访视的目的、方法、内容、注意事项和体会介绍如下。1 目的:①通过术前访视,收集资料,掌握患者的情况,根据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考虑解决的方法;②缓解患者术前的不安和恐惧心理,消除病人对手术护士的陌生感,使患者了解麻醉和术中的配合事项,增强对手术的信心;③通过访视,激励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提高业务水平。2 方法:访视者为手术室的巡回护士。访视前首先与病房联系,与责任护士一同前…  相似文献   

5.
杨加云 《西南军医》2014,(4):454-455
目的通过对7611例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探讨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反馈与分析。方法对7611例不同年龄、性别、不同手术患者使用访视单进行访视。结果经过术前访视的患者术前焦虑、恐惧、紧张、术后伤口疼痛程度明显降低,综合满意度高,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访视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能积极主动配合麻醉及手术,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满意度明显提高,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经济负担,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真正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宗旨。  相似文献   

6.
消息     
欢迎订购《介入治疗护理学》由毛燕君、许秀芳、杨继金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介入治疗护理学》现已发行。该书依照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趋势及要求,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开展的大部分介入诊疗项目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还对导管室  相似文献   

7.
【摘要】 鉴于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疫情形势非常严峻,特制定疫情防控期间需要接受紧急介入治疗的有基础疾病新冠患者诊疗规范,内容包括介入诊疗适应证、介入诊疗术前评估、介入治疗术前讨论及手术、手术记录、治疗后评估及随访、知情同意。同时分别制定诊治新冠患者的介入医务人员和接受紧急介入治疗的新冠患者及家属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术前访视方法对手术患者术中状况的影响。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头讲解的形式进行术前访视;观察组采用口头讲解结合术前访视手册、模拟手术练习的形式进行术前访视;测量两组患者访视前后的焦虑值、血压、心率,对手术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与配合手术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访视后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均低于访视前(对照组P〈0.05,观察组P〈0.01),手术相关知识的认知得分均高于访视前(P〈0.05);访视后观察组焦虑程度、血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手术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和配合手术程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口头讲解结合术前访视手册、模拟手术练习的形式,可使患者接受手术相关知识,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焦虑状态,减少血压、心率波动,以最佳状态接受和配合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施有效的围介入期护理,预防和减轻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术前详细给病人介绍治疗目的、方法及效果,做好心理护理、调节饮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备皮、备药、并按时术前用药;术中配合医生做好各方面护理;术后采取正确卧位、密切观察穿刺局部和术侧肢体情况、及时处理介入栓塞后综合征。结果:33例都顺利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并渡过介入后反应期,减轻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周密细致的护理对保证介入治疗的顺利实施和减轻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介入治疗并发心包填塞的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诊疗并发心包填塞的临床特点及抢救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例心血管介入诊疗术后心包填塞的抢救和护理经过。结果:本组6例心包填塞均得治愈,无1例死亡。结论: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术中,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心包填塞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