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0月住院治疗的16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资料,统计并比较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情况.结果 16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以6~14岁所占比例最高,占59.38%,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刺激性干咳、双肺呼吸音粗糙的临床发生率为91.25%、88.75%、58.75%,明显高于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例患儿并发消化系统损害,发生率为24.37%,消化系统受累率明显高于其他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发生率为53.75%,明显高于其他检查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6例患儿表现为一侧片状阴影,明显高于其他影像学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主要以>5岁的患儿发病为主,发热、刺激性干咳为主要症状,体征双肺呼吸音增粗为多,常累及消化系统,实验室超敏C-反应蛋白多数人会升高;影像学表现以一侧片状阴影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为预防小儿支援体肺炎提供有益的方案.方法:根据对2010年12月份~2012年12月份以在本院诊断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小儿197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的特点、临床体征、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的资料、肺外并发症、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 4岁以上年龄段的儿童患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例占同年龄段肺炎总病例数23.60%以上,明显的高于三岁以内的儿童(P=0.0004).(2)小儿支原体肺炎以秋、冬季发病率要比春、秋两季都要高的多.(3) 男女发病比率无明显的差异.(4) 本实验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约有89%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而且年龄越小,发热率越高,而且全部婴儿患者都出现发热;而且发热程度与年龄是成反比的,以上的情况的婴儿占一半以上.(5) 不同龄段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在发热率和发热程度上都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明显差异,(x2=20.66,P=0.0081).(6)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刺激性干咳的发生率是不同的.例如,学龄前和婴幼儿的肺炎患者刺激性干咳的发生率在23%~32.5%之间,年长一些儿童刺激性干咳发生率为67.5%,青春期组达89.19%,不同年龄间刺激性干咳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明显的差异(x2=122.27,P<0.0001).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费用咳痰发生率分别为48.15%和65%,明显高于学龄儿童和婴儿,但是有69.24%的婴儿有喉头痰鸣,占有该症状全部19例患儿的47.37%(P<0.0001).(7) WBC>10×109/L者仅占全部病例的30.46%,67.01%病儿的外周血白细胞在正常范围.(8) 62.44%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各年龄组患儿C反应蛋白升高的比率有明显的不同,(x2=35.42P<0.0001),年龄小的儿童明显低于年长的儿童.(9) 从影像学的检查显示,所有肺炎支原体的患儿肺部的影像学均有所改变,肺部影像学表现是根据年龄的不同表现也是不同的,婴幼儿的阴影多见以斑片状,学龄儿童常出现阴影是出现节段性、大片状(x2=42.38,P=0.0001).(10)小儿肺炎的支原体的肺炎的肺外并发症者的发生率比较低,仅仅达37.05%.(11) 小儿支原体肺炎对阿奇霉素敏感,197例全部治愈,治疗期间时间平均7~10天.结论:(1) 发热是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症状,而且年龄越小,发热率越高,而且全部婴儿患者都出现发热;而且发热程度与年龄是成反比的;(2) 年长的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多伴有刺激性干咳而年幼的支原体肺炎的儿伴有咳痰;(3) 虽然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肺部影像学均有所改变,但是听诊的肺部罗音者仅占18.78%;(4) 小儿支原体肺炎对阿奇霉素敏感,应采用其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6月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205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常年均有发病,以冬、春季节较多,患儿男女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表现多样化,可伴随有多系统损伤,主要为发热伴刺激性干咳,占92.68%;肺部体征阳性占41.46%;胸片检查阳性占87.80%;实验室检查阳性占57.07%;肺外脏器受累为33.66%,以消化、心血管系统多见。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部体征不明显,但早期胸片有异常;对高热不退,病程长且病因不明确的疾病应常规行肺炎支原体-IgM检查。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肺炎(mymplasma pneumonia,MPP)是学龄儿童常见的一种肺炎,婴幼儿亦不少见;全年均可发生,占小儿肺炎的10%~20%,流行年份可达30%[1]。近年来本病在儿童中发病有上升的趋势,成为临床医生较为关注的问题。现对富阳市人民医院儿科2000-2007年收治的20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所有患儿均符合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证实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均为阳性[2]。207例患儿中,其中男137例,女70例;≤l岁23例,1~2岁31例,3~6岁75例,7~l0岁51例,1l~14岁27例。发病季节:春、夏98例,占47%;秋、冬109例,占53%。发热167例,占81%;无热40例,占19%。所有患儿均有咳嗽,其中干咳153例,占74%;有痰多为白粘痰54例,占26%;54例患儿伴喘息,占26%,多是婴幼儿。听诊为双肺呼吸音粗或低,67例,占32%,可闻及细湿口罗音,伴明显胸腔积液和肺不张的患儿肺呼吸音明显减弱。肝大13例。2胸部X线检查患儿均行胸部X片检查,右肺片状阴影73例,占35%;左肺片状阴影58例,占28%;双肺中内带片状阴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认识和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某医院98例住院确诊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占94.90%,早期症状均系呼吸道感染症状,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MP-IgM阳性率高(84.69%),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75.51%),胸片均有支气管肺炎性改变。轻症77例,重症(肺外并发症)21例,所有病例加用阿奇霉素治疗,肺外并发症加用激素治疗,尚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患儿,早期治疗(2~5天)无效时,应考虑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MP-IgM检查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从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特征、肺外合并症及治疗转归等方面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结果:612例MPP发病年龄2月~1岁占8.00%,1~3岁占24.67%,3~6岁占30.06%,6~13岁占37.25%;临床表现中咳嗽是突出症状,占96.89%,早期多为干咳或刺激性咳嗽,且夜间较重;64.70%的患儿有发热症状,热型不定,发热程度和持续时间不一;早期缺乏阳性体征,胸部X线改变不典型;除呼吸道病变外,患儿常合并肺外多系统的损害;MP-IgM血清学检测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所有病例选用阿奇霉素治疗均有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婴幼儿肺炎应高度重视肺炎支原体的感染;血清学MP-IgM检测可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指标;选用阿齐霉素口服或静滴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昌江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肺间质浸润性病变172例(68.80%),小叶性肺实质浸润病变54例(21.60%),肺段实质性浸润病变24例(9.60%),伴有双侧胸膜炎6例,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或肺门影增宽、结构不清晰15例,有较明显肺气肿征象6例。结论:支原体肺炎X线呈多样性表现,诊断需认真分析X线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消化系统损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9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患儿并发肺外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并对发生消化系统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9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有145例并发肺外损害,发病率为48.9%,其中有48例为消化系统损害,占33.1%,其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最常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热程、发热程度、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起始时间、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升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并发消化系统损害呈正相关(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肺外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以消化系统最常见;多种因素影响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应尽早根据相关危险因素给予感染患儿临床干预以减少消化系统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及疗效,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09至2012年收治的120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120例患儿中,男66例,女54例;5岁以下患儿占36.7%(44例);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占85.0%(102例)、发热占83.3%(100例),年龄较小的患儿更容易出现喘息;体征:双肺呼吸音增粗或减低占40.0%(48例),湿性啰音占22.5%(27例),喘息占8.3%(10例);肺外系统受累占64.2%(77例),心血管系统受累占36.7%(44例),消化系统受累占26.7%(32例);胸片以小斑片或扇形浸润、节段性实变浸润最常见;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占98.3%(118例).患儿经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均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MPP临床表现复杂,且易累及肺外系统,但及时准确诊断及合理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的多样性,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来院就诊的15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有肺外损害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占同期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总数的27.94%.肺外损害占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总数的25.82%,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但以消化系统最多见41例,其次为循环系统32例、神经系统15例等.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外损害发生率较高,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预后较好,肺炎支原体-IgM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