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孙玉菡  吴红 《生殖与避孕》2010,30(11):775-778
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促排卵中出现的多卵泡发育及排卵障碍,卵泡穿刺技术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被越来越多的患者采用。其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简便等优点,可用于治疗耐克罗米芬的PCOS不育患者、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PCOS患者、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PCOS患者等。能纠正PCOS患者的异常内分泌相,恢复自然排卵,缩短月经周期及降低窦卵泡数,但在治疗中因某些原因不能及时进行下一步的治疗(6~8个月),会重新出现窦卵泡数上升,LH/FSH>2等表现,因此,术后需及时配合药物治疗,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机体内分泌及代谢异常对排卵周期、卵泡质量等具有不利影响,常因自发排卵障碍而接受辅助生殖治疗。PCOS患者卵巢无优势卵泡且缺乏自我调节,促排卵治疗中易发生卵巢反应性过高或低下。卵巢反应性过高在严重时可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不仅影响辅助生殖治疗的顺利进行,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过程中,多项研究分析发生卵巢反应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例如雌二醇、抗苗勒氏管激素及获卵数等,但如何综合多项指标根据PCOS患者个体情况预测卵巢反应性并防止OHSS的发生、提高受孕概率仍需要进一步临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方案的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最常表现闭经或月经稀发,无排卵和不孕。生育年龄有生育要求的治疗以促排卵、调节代谢为主。PCOS促排卵的结局易造成多卵泡发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多胎妊娠的发生率较高,或者对促排卵药物不反应或卵泡期过长,提早黄素化等。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促排卵药物及促排卵方案较多。本文将针对目前PCOS的促排方案加以综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常因排卵障碍导致不孕。对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当对一线药物克罗米芬(CC)呈现抵抗转而使用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治疗时,由于多个卵泡同时募集,存在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风险。我们通过对48例CC不敏感的PCOS患者采用阴道超声下卵泡穿刺术,连续进行3个周期的治疗后,激素水平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行促排卵时常出现卵巢刺激的高反应性,表现为多卵泡发育、血雌二醇(E2)升高和卵泡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增加等,而影响临床妊娠结局。如何在PCOS患者卵巢刺激前或卵巢刺激中使用药物改善妊娠结局,尽量降低OHSS发生率,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结合目前现有研究数据,尚不能推荐何种预处理方式应该作为PCOS患者的常规,鉴于PCOS患者卵巢刺激的异质性、复杂性,某些患者可能得益于其中一种或几种治疗:如胰岛素抵抗PCOS患者推荐体外受精(IVF)前使用二甲双胍;卵巢刺激前使用口服避孕药(OC),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更完全;卵巢刺激中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降低OHSS风险;PCOS患者因OHSS高风险取消移植时使用来曲唑明显降低血E2水平。另外,还没有足够证据支持糖皮质激素在卵巢刺激前的预处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经阴道超声观察来曲唑联合氯米芬(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来曲唑联合CC治疗PCOS的临床价值。方法:来曲唑联合CC治疗49例PCOS患者,经阴道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个数,子宫动脉和优势侧卵巢基质收缩期血流峰值(PSV)、舒张末期血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卵巢基质血流信号数。结果:来曲唑联合CC治疗PCOS有较高排卵率和妊娠率,使PCOS患者形成了子宫卵巢血流的周期性变化。结论:来曲唑联合CC用药能改善PCOS的子宫卵巢血流,促进PCOS患者排卵,利于妊娠并能减少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辅助生殖技术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来本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助孕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分组指标,将其分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组(OHSS组)23例和非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组(非OHSS组)52例,分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年龄较轻、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过多卵泡数目以及妊娠。结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辅助生殖技术控制性超排卵治疗中较为高发的医源性并发症,分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高危因素,能够有效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病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PCOS不孕症患者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与其他手术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呈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以雄激素过多和持续无排卵为临床主要特征,是导致生育期妇女月经紊乱和无排卵性不孕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发病率为5%~10%。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阐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氯米芬一直是PCOS促排卵治疗的首选方案,但有10%~15%的患者无效。虽有报道部分患者应用氯米芬,成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有一定疗效,但药物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副反应,如多胎妊娠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增高,有些患者即使增大药量后仍不排卵。对于这部分…  相似文献   

9.
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是一种内分泌疾病 ,在不孕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5 %~ 10 %。有报道表明PCO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 ,且成为PCOS的重要发病原因。为了评估对枸橼酸氯米芬 (CC)拮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对二甲双胍治疗的反应 ,作者对ZeynepKamil医院生殖中心 32例CC治疗拮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进行了一个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其中试验组 16例连续服用二甲双胍 85 0mg,每日 2次 ,共 8周 ,然后使用促性腺激素 (Gn)诱发排卵 ,而对照组仅使用促性腺激素诱发排卵。观察指标 :Gn使用总剂量、Gn治疗持续时间、直径≥ 16mm…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育妇女采用氯菧酚(CC)治疗后妊娠率约50%。对服CC不能妊娠的患者可给以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等治疗。但妊娠率一般低于10%,而且有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的危险。本文研究一种长效GnRH增效剂Leuprolide乙酸盐(LA)对基础状态及用HMG诱导排卵时血清促性腺激素(Gn)及性激素浓度的影响。受试者为13例PCOS合并不育(≥2年)妇女。月经稀发或闭经。孕激素试验阳性,血泌乳素正常。对CC治疗9例无效,另4例有排卵但不妊娠。试验前一月内间隔取3次血,求均值作为对照。4例因既往对HMG治疗产生卵巢过度刺激反应而只用LA+HMG治疗(联合用药组)。其余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卵巢打孔术目前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氯米芬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腹腔镜卵巢打孔术可诱导单卵泡排卵,没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以及多胎妊娠的风险,获益时间可持续长达9年。但腹腔镜卵巢打孔术仅能使部分患者获益,对于一部分对腹腔镜卵巢打孔术不应答的女性,建立适当的术前预测指标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基于目前的证据,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腹腔镜卵巢打孔术后不良生殖结局的可能预测指标包括:低基础LH水平、雄激素增多症的生物标志物(游离雄激素指数≥15,术前雄烯二酮水平4.1 mmol/L)、高基础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不孕时长3.5年、年龄35岁,其中一些指标尚有争议,需进一步研究其与腹腔镜卵巢打孔术后生殖结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并分析PCOS卵巢超声影像学特征与内分泌代谢异常的相关关系.方法 2006年8月至2007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对396例PCOS患者(PCOS组)和50例基础体温(BBT)双相的不孕症患者(正常对照组)采用经阴道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卵巢的卵泡数(FN)、卵巢体积(2D-OV)、卵巢间质动脉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其中87例PCOS患者和所有对照者测定了卵巢间质面积(SA)和卵巢总面积(TA).研究对象均测定相关内分泌代谢指标.结果 PCOS组2D-OV、FN、SA/T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COS组卵巢间质动脉PI、R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COS组SA、TA、2D-OV与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比值和睾酮(T)呈正相关;PCOS组卵巢间质动脉PI、RI与BMI、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负相关.结论 PCOS卵巢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性为卵巢体积增大,小卵泡数目增多,卵巢间质面积增大,间质回声增强,卵巢间质血流丰富.不同分型的PCOS以上改变有程度差异.PCOS卵巢超声影像学参数与内分泌代谢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非排卵性不孕虽然可用抗雌激素诱导排卵,但部分人无效,即使排卵也是低妊娠率高流产率。本文介绍腹腔镜下卵巢透热治疗本征的有效方法。 50名妇女相继加入3年多的研究,丈夫精液及宫内膜活检均正常,B超显示卵巢增大呈多囊扩张。以前接受过数种促排卵治疗失败者,按照Armar(1990)的方法,对每个卵巢从4个不同部位各透热4秒钟。术后监测基础体温,术后5~8天测血孕酮。术后3个月内无排卵或开始有效而后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打孔术的68例PCOS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检测手术前后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术后排卵情况及妊娠率。结果:术后1个月血清LH、LH/FSH、T显著下降(P<0.05)。术后自然排卵率82.4%(56/68),术后妊娠率77.9%(53/68)。结论: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是PCOS合并不孕有效的治疗方法,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与患者体内高雄激素、高胰岛素或胰岛素抵抗有关。其中部分患者经氯米芬治疗后能获得妊娠。但仍有相当数量的PCOS患者对氯米芬治疗无效。对此类患者使用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CC—hMG/hCG)是目前治疗中常用的诱发排卵方法之一,但对PCOS患者使用促性腺激素治疗容易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生命。我们采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促性腺激素治疗PCOS,取得肯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由于雄激素过多和慢性无排卵或稀发排卵导致的一系列征候群,是一种女性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是导致排卵异常的最常见原因,育龄妇女PCOS发病率约为6%~10%[1].诱发排卵是目前治疗PCOS并不孕的主要方法.PCOS患者极易对一线促排卵药物氯米芬(CC)产生耐药,给促排卵治疗造成困难.我们将2007年2月~2009年11月耐CC的PCOS伴不孕症患者27例临床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邢秋霞  帅文 《生殖与避孕》2008,28(4):249-251
目的:探讨国产戈那瑞林(GnRH)预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中促排卵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PCOS不孕患者14例,常规使用氯米氛和hMG/FSH促进卵泡发育,当卵泡直径≥18mm时给予戈那瑞林100μg(皮下注射)诱发排卵,指导当天同房;阴道超声证实排卵后给予黄体酮20mg/d肌注,16d后复诊。观察排卵率、妊娠率、OHSS和多胎妊娠的发生率。结果:排卵率85.7%,妊娠率50%,其中1例多胎妊娠出现中度OHSS,但无重度OHSS的发生。结论:戈那瑞林(GnRH)可降低PCOS患者诱发排卵时中、重度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可有高泌乳素血症,用溴隐亭治疗伴高泌乳素血症的PCOS患者可诱发排卵,文献报告对一组正常泌乳素血症无排卵妇女单用溴隐亭或合并用克罗米芬诱发排卵,是否为PCOS不清楚,因为无雄激素水平资料证实.人们企图确定哪一种正常泌乳素血症伴排卵功能障碍患者可用多巴胺促效剂治疗以诱发排卵.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及冬眠灵试验观察泌乳素分泌增加作为对溴隐亭反应性的指标.过去测定的泌乳素水平是随意标本,更适合的是观察正常  相似文献   

19.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无排卵性不孕首选治疗为氯菧酚(CC),排卵率约80%,妊娠率仅25%。CC无效者采用传统的hMG递增方案,6周期累积妊娠率82%。由于多囊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高敏性,多卵泡发育,多胎妊娠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高。纯FSH递增方案不能纠正上述缺点。近年报道FSH低剂量缓增方案可能减少这些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胰岛素(INS)增敏剂治疗伴有高INS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对患者内分泌和代谢的影响,选择16例PCOS患者进行研究,入选标准如下:①月经异常;②多毛和/或痤疮/脂溢性皮炎;③高雄激素血症;④阴道超声显示卵巢增大,伴有皮质下多个卵泡、间质增生;⑤无肥胖;⑥血清PRL和甲状腺功能正常;⑦血清17羟孕酮(17-OHP)基础水平及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试验反应正常;⑧糖耐量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